登陆注册
10780100000099

第99章 义和团血染紫禁城!八强盗蹂躏天安门(22)

赔银子,老太后也心疼。那数量太大了:相当于4亿5000万中国人民每人要拿出一两银了!在今后的39年内,以关税、盐厘、常关收入作抵,那中国的国库还不成了沙漠。按照荣禄的说法:“将来中国的财力都让外国人给占尽了,中国将成为一个不能行动的大痨病鬼!”但有什么办法呢?你打了败仗嘛!人家西方人已经够宽大啦,用慈禧的话说:“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总之是我们错了,人家也原谅了我们,只是要点银子,那还不赶紧乖乖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么一番大折腾,老太后本人居然没失去什么,仍然君临天下,而国家也由“天下大乱”又变成了“天下大治”!中国没有亡。中国在我的领导下没有亡。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呀!

好啦,甭发愁啦,就要回家啦。在这荒天野地的大西北,居然呆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早就呆得不耐烦啦――快点,收拾行李,回家去啦!

9月7日,《辛丑条约》的正式文本报到西安朝廷,老太后看也没看,便让光绪皇帝盖上了玉玺。但皇帝仔细读了条约,忽然把其中的一条指给她看。老太后看了看,想了想,忽然吓了一跳。

那不过是只有十几个字的一个条款:“中国政府在天津租界20公里之内不准驻扎军队。”最初,老太后没大注意这一条款。不就是在一个20公里的区域内不驻军嘛,有什么了不起?但此次经光绪皇帝特别一指,她惊出了一身冷汗。她忽然明白了:这一条款无异于剥夺了中国政府在本国领土内的驻兵权,虽所限仅为天津一隅,但天津租界及以外20公里范围,已将整个天津市区全部包括在内。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中国军队倘不能在天津驻扎,则不仅市区内的治安势必无法维持,而整个北京政府也简直就形同虚设,这就好像一群羊在北京办公,而把住大门的是一群狼,北京政府还如何能行使统治权。以北京之门户,扼持于外人,老太后就是回到了紫禁城,岂不是日日不能枕席?!

怎么办?没办法。但先别回去啦!回到还是洋鬼子把门的紫禁城,这不是找死吗!原定的8月1日走不成了,赶紧找个理由,“展期回銮”。一纸诏书飞下:“诏改于10月6日启跸回銮。”延期了两个多月!但愿在这两个月里,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当其时,李鸿章还没死。西安朝廷立刻飞诏,让李鸿章与外国人“竭力磋商”,务必让紫禁城的大门口站着咱自己国家的军队。

但条约已定,李鸿章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忽然想到了一个人,一个长期以来被朝廷冷落了的大臣――袁世凯。听说这小子很有主意,外国人对他的印象不错,现在还在山东巡抚任上。他也许能拿出个什么好办法吧。好,就让他以山东巡抚的身份,奉诏接收外国人在天津的管理权,看他能不能把洋鬼子赶出天津,把我们自己的部队摆在家门口?

山东巡抚袁世凯接到命令,一下子就懂得这简直就是个没法干的活儿。按照条约,天津租界20公里内不能驻军,这就等于说,他不能带一兵一卒,去接收满大街都是外国鬼子(有九个国家的)的天津市,这不是让他玩命吗?而且,他这条命玩没了不要紧,那个天津市还是让外国人把持着,什么时候要到北京去“访问”一下慈禧太后,谁也拦不住他们。他于是“倍感为难”了。

袁世凯当然是个聪明人,而且,在国家动荡的这一年间,他的政治判断没有出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泣而出逃,京都沦陷,整个中国北方,几乎全部陷入动乱之中。这时,只有山东省是一片净土,当时的记载是:“京津官绅避难者云集济南,莫不言袁世凯为山东福星、中国伟人!”此后中国战败,在列强的威逼下,开始了漫长的谈判。李鸿章再次被起用,以老病之身,周旋于驻进皇宫的西方军队首脑之间。此时,北京、天津地区的电杆、电线,已被义和团视为“妖物”,全部砍毁,京津各地的对外电讯联系,悉告中断。于是,最便捷的办法,只有将电报发往由于袁世凯的保全而通讯设施丝毫无损的山东济南,请山东巡抚袁世凯再改用奏折,由驿差递送。如此一来,山东抚署成了各省与京师和外逃朝廷的联络中枢,其地位顿显重要。袁世凯充分利用了这一枢纽地位,与朝廷和中央的大员,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而中央和地方的所有大员,在他们的有利于中国的所有决定中,也觉得少不了袁世凯这个人。此后“保护外使”、“查办首祸”、“东南互保”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无不有袁世凯的大名列在其中。袁世凯的声名一下子大为提高,竟与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样地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中流砥柱人物。再后来,“怂恿拳匪”的朝廷大员,一个个被赐死、自杀、流放,相反,由于袁世凯是坚定的“剿拳派”,不仅朝廷倚重,西方列强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有头脑”的人才。有消息说,他很可能接替已经老病缠身的李鸿章,成为新的疆臣领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如此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的锦绣前景,袁世凯自然亟亟欲得,恨不得一把就抓过来。他本就是功名心极重的政治家,这样一个好的机会怎能不想办法抓住它。现在,机会来了,只是机会伴随着风险。能否成功,只看他能否乱云飞渡。

不准驻军,而又要接收天津,把住紫禁城的大门。这就是慈禧太后希望他做到的事情――一件无法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事情。

好几天时间,袁世凯焦虑地整天在巡抚衙门的大院里踱步。走过来,走过去,毫无办法。他手里有军队,8000人的亲手训练的“小站军”,洋枪洋炮,是大清朝的国防正规军中惟一没有任何损伤、目前最优秀的武装部队。但,“不准驻军”,这支部队有什么用?难道用它攻入天津城吗?那不又是一场“庚子国变”?!真是难死人啦。

这时,唐绍仪走了过来。当袁世凯不准别人打扰的时候,只有他能打扰一下而不会得到斥责。他是袁世凯的铁杆朋友。甲午年间,日军攻入朝鲜,是他,手持双枪,只身掩护,把当时的中国驻韩专员袁世凯护送回国。从此,袁世凯终身感戴,后来在辛亥革命后让他当了民国的第一任总理。

唐绍仪问:“大帅是否还为接受天津之事烦心?”

袁世凯说:“是呀,简直就是个没办法!”

忽然,袁世凯问:“绍仪兄,你是留过学的。这外国人是用什么样的武装来管理城市的?”

唐绍仪说:“这却与中国不同。人家用的是警察。”

袁世凯喃喃地说道,“警察?警察……”忽然脑中电光一闪,说道:“绍仪兄,这事儿成了!”

袁世凯的一个天才的政治特质――警敏机变――这时再次显露出来。他拉着唐绍仪的手,进入抚署,取出《辛丑条约》文本,指着“天津不准驻军”的条款说:“你看,这不是成了吗?”

唐绍仪很迷惑:“怎么就成了?不准驻军,你有什么办法?”

袁世凯哈哈大笑,说:“不准驻军,我可以驻‘警察’呀!”

唐绍仪想了好半天,才理解了袁世凯的意图,一拍脑门:“着呀!”

一个棘手的好像根本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袁世凯手中居然巧妙而轻松地解决了。

袁世凯命令,从他的武卫右军中选拔3000名士兵,立刻施以警察训练。此时大多数中归国留学生,弄点西方的警务条例来,让这支临时凑起来的部队熟谙警察服务的规定。同时,立刻改换警察制服,并造出了一面“中国警察”旗帜。国人还不知道警察是怎么回事,袁世凯也是刚刚知道。他让唐绍仪再找几个曾留学西方的一切都是悄悄地进行的。戏法被戳破了可不好,那就没有叫好的观众了。

接收期届之时,袁世凯命令地方长官率领这3000人的“警察”部队长驱直入,在按条约规定的20公里之外,驻扎下来。

下面的戏法,就看袁世凯的了。

袁世凯镇静地走进了天津都统衙门。一年前,联军攻破天津城后几天,就设立了这个从来没有过的军事专政机构:天津地区临时政府。现在,他要让它回到中国人的手中。

此前的9月17日,也就是《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第十天,西方各国联军撤出了北京城,现在大都集中在天津,准备在津门交割后回国。当然,要留下一支部队守住天津。条约规定不准中国驻军,可没说不准西方在天津驻军呀!

联军在天津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作为向袁世凯交割天津政权的仪式。

批准移交的联军各国司令官是:法国的雷福里将军,德国的罗赫什德特少将,英国的克莱格少将,日本的秋山将军和意大利的亚美格利奥中校。

中国方面负责接收的有:袁世凯、唐绍仪、杨宗濂、张莲芳与曹嘉祥。还有即将担任天津各部门负责工作的24个中国官员,其中有王庆年,他将负责今后的警察工作。但现在,他的身份还是秘密的。

接收仪式上,乌沙利文上校,联军任命的天津都统衙门委员会的主任,把官方档案交给了袁世凯。他自豪地说,在他管理天津的一年时间里,天津的各项工作都很有成就。同时,他很节省地使用着原来直隶银库中的钱财。是的,他没把那些钱花光,还剩下了18.5两银子,现在一并交给中方,以示友好。说着,他把装着支票的一个精致的红封套双手捧着,交给袁世凯。他认为,袁世凯肯定会感激地拥抱他。

袁世凯心里骂着:“他妈的!强盗倒成了好人啦!”

但他不动声色,也没有拥抱对方,只是用手接到这个红封套后,忽然把一只脚提起来,冷静地把红封套塞进了他的长靴子里。这一举动,把所有的联军司令官都看呆了。他们忽然觉得,这个袁世凯不可小看。但他们心中窃笑:看你有什么办法能守住天津城!你一个不准驻军的光杆司令,手中没有一个兵,以后还不乖乖地听我们的话?

仪式终于结束了。袁世凯向未来的天津第一任(也是全中国的第一任)警察局长王庆年摆了摆手,命令道:“开进来吧!”

都统衙门外,忽然奏响了仿佛进军的乐曲。所有的西方人都跑出去观看。他们发现,一支队伍,荷枪实弹,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天津城,并立刻占据了所有主要街道。

刚刚下台的前天津都统衙门委员会主任乌沙利文大惊失色:“这是怎么回事?天津不准贵国驻军的!”

袁世凯扫了这个下野的外国人一眼,一字一顿地说道:“请看清楚,这不是军队,是警察。”言罢,拂袖而去。

史载,见此情形,当时的八国联军当局哑口无言:因为这不是军队,这是警察,向你们外国人学习而建制的警察,与和约条款毫无冲突之处!虽然联军认定这些警察驻扎津门后,不仅维持治安,还会起到军事戒备、扼守津门的作用,但毕竟是警察,并不违背条约。

对此,联军当局自然大失所望,但又大为敬佩。

从此,津埠治安一扫乱局,为各省之冠,“有六个月不见窃盗者,西人亦叹服”。4年后,1905年10月8日,大清国设巡警部,中国现代警察制度从这一天起诞生。巡警部尚书(部长)是袁世凯的挚友徐世昌,侍郎(副部长)是袁世凯的北洋警政督办(警察局长)赵秉钧。全是袁世凯的人,但无人持异议,因为中国警察制度正发轫于袁世凯,是他一手逐步总结推广开来的。这是后话。

而在当时,慈禧太后是多么钦佩这个在戊戌年险些让她给杀了头的袁世凯啊!紫禁城的大门守住了。她可以安心地回家了!她的激动促使她在李鸿章去世的当天便下了一道谕旨:“命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

这块疆臣中最美味的肥肉,终于给袁世凯叼在嘴里。

但他并不满足。

慈禧太后终于可以安心地从西安回到北京城了。根据日程安排,她一路乘轿而行,但到达正定后,乘坐火车到达保定驻跸,然后,继续乘火车进入北京。所有的朝廷大员,都要到保定接驾。

听到这个消息,袁世凯也开始了一番目光远大的政治谋划。他要好好地巴结一下慈禧太后,使已经众望所归的直隶总督的职务,稳稳地落在自己的手中。

毫无办法。这是一个专制国家的不是秘密的秘密。你有再大的能耐,但你朝中无人,尤其是最高领导人不把你当作他的宠臣,这样重要的职务是决不会落在你的手上的。不错,现在你已经“署理”直隶总督了,但“署理”的涵义是“暂时代理”,一有个风吹草动,到手的鸭子也会飞了。

袁世凯想:慈禧太后此时最需要的是排场和金钱。一年多来,她的窝囊气可是受够了:逃亡在外,再不能享受她最着重的豪华仪式;北京城已经让列强给抢动一空了,就是回到北京,又能有什么排场。这是有关她面子的大事,她要体面,要豪华,要中国的臣民看到,她是风风光光地回来了。她下了一道命令:要各省的官吏,体察朝廷目前的艰难,为国家的朝廷做点力所能及的奉献。官员们一下子看到,他们巴结慈禧太后的机会来了。人人都想着自己的红顶子更加灿烂的前景。大批的“贡物”运到了保定,准备在慈禧到达后,一并装上火车,带着他们的希望,轰轰烈烈地开到北京去。

但他们所有人的礼物,在袁世凯面前,都相形失色了。

他“先声夺人”,首先贡献了两座豪华的彩棚,一座扎在保定车站,一座扎在北京的大门口,让众多灿烂的鲜花、豪华的彩灯,烘托着、照耀着70多岁的老太后,迈动着她自豪的步伐,走进她的家。真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太后多次提到她的这次“体面”。提到时,她总是说:“咱们的那个忠臣袁世凯……”

不仅如此,袁世凯还贡献了一百万两银子。在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下,这更被视为一个大臣对国家的热情奉献。由于所有的大臣几乎都是送的礼物,这银子,似乎就格外扎眼。慈禧到北京时,还有外国人来迎接,慈禧对洋人“大大方方的赏赐”,几乎全来自袁世凯的口袋里。这也使得老太后大大地有了面子。

然而,袁世凯哪里来的这么多银子?此时他还没真正成为直隶总督,北洋的钱口袋早给联军掏光了,只剩下18万两,象征性地交给了他。他的女儿后来回忆说:“当时就是向人民摊派,也是缓不应急。”那么,银子从哪里来?

袁世凯当时想到的主意是“借”,向那些有钱的“下官”们借钱。他把这些人召来说:“暂时使用一下你们的私款,以后我袁世凯陆续归还你们。”

他的话音刚落,下面送给他一片诉苦声:“我们没钱啊!兵慌马乱了好几年,我们哪里还能有钱呢?请大帅明察。”

袁世凯一听,挥了挥手,不动声色地说:“那就罢了。”

他密派了一个亲信,让他到天津的几个大票号钱庄去查账。但银行是为储户保密的,自古皆然。于是,袁世凯想了一个办法。

他让他派去的人这样对银行的掌柜说:“我们大人要把一大笔公款存在你们的票号里,你们能给多少利钱?”

掌柜说:“最多能给八厘。”

此人说:“听说你们给别人的利钱比八厘高多了。”

掌柜的一听,怕丢了这个“公款”大主户,就把账簿拿了出来,将某官署、某官员的存款数字以及利息一一指给他看,说:“您瞧,我们不说假话的,谁把钱存在这里,都一样的。”

此人把这些钱款数字,一一记下。再到别的票号,如法炮制。终于查清了所有官员的存款,一一指给袁世凯看,大约有100多万两。

过了一两天,袁世凯又把那些哭穷没钱的官员请来,说:“我已经知道了诸位没钱的苦衷。但有些票号的掌柜实在太可恶了,他们竟敢冒用诸公的名字招摇撞骗,说你们在他们的钱庄存了钱。为了保护你们的清誉,也为了惩戒他们,我已经把这些冒名顶替的存款暂时借用了。特别知会诸公一声。”

所有的被宰了一刀的官员都目瞪口呆。

1902年1月3日,慈禧的銮驾乘火车抵达保定。满朝的一、二品官员在隆隆的火车声中,跪在站台上,远远望去,满眼的顶戴花翎,鲜艳夺目,像一片熟透了的红萝卜。袁世凯跪在前面,慈禧太后一下车就看到了他。

“你很好。”太后说。

官员们的礼品陆续进上。轮到袁世凯,献上的是一对鸟儿。他弯着腰,眼睛注视着地面,朗声向太后奏道:“微臣有鹦鹉一对,乃是特地从印度觅取而来,供太后赏玩。”

说完,他挥了挥手,一个亲随捧来一对毛片分红绿两色的鹦鹉。据当时人记载,当时,谁也说不清,这对鸟儿是不是真的从印度觅来,但看上去,似乎确有些特别。它们并不用笼子装着,只在脚上扣着艳细的镀金短链,并肩站在一支式样很好看的树枝上。

所有的人都嘀咕着,这鸟儿是好看,但别人都是金玉的进献,比较起来,袁世凯的“鸟礼”,似乎轻薄了些。但太后却似乎有些兴趣,让李莲英接了过来,捧到距太后两三尺的地方,细细地端祥。不料,这一看,鸟儿立刻显出了它们的长专,以致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原来,两只鸟儿突然用极清脆的音调,高叫到:

“老佛爷吉祥如意!”

这一叫,真把所有的人都倾倒了。它们咬字之正确清楚,听去正如小孩子说话一样,更叫人万般诧异。正当大家惊讶不止的当儿,两只鸟儿又喊道:

“老佛爷平安!”

为了鸟儿的这两声叫唤,袁世凯请鸟类的专家高手,整整调教了半年时间。他的心思没有白费,他看到老佛爷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他知道这一笑之后,他将前途无量。

4天后,1月7日,慈禧太后从保定起驾,再次来到了火车站。这一次,她看到车站上排列着一排她从来没见过的乐队,手里拿着她从来没见过的乐器。她感到很新鲜,不禁上前询问,于是知道是西洋乐队,是袁世凯专门从天津调来的,是一支专门迎来送往的警察乐队。这也是中国的第一支西洋乐队,是袁世凯专门从天津调来,给太后听个新鲜的。乐队长是袁世凯花了钱,专门送到德国专习音乐的留学生。同时在站台上的,还有顶盔贯甲的军人,侍卫仪仗队,此时已经整整齐齐跪在距离月台约200米的地方,向着太后遥拜。

当慈禧太后登上列车的刹那间,乐队轰然一声开始了演奏。

慈禧太后不知道演奏的是什么,只是觉得很庄严很好听,似乎象征着袁世凯对她的忠诚和热爱。

其实,演奏的是什么,袁世凯也不知道。只是后人经过向懂得西洋乐的人请教,知道是法国的国歌《马赛曲》。

太后的专列就在《马赛曲》的鸣响中徐徐开动了。

本年的6月9日,朝廷下旨:袁世凯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此,大清朝告别了“李鸿章时代”,而“袁世凯时代”开始了。

慈禧太后的豪华回銮专列,择定于1902年1月7日(旧历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两点准时进入北京。这是慈禧谕令钦天监千算万算才算出来的好日子和好时辰。一番国破臣亡山河幸在的瞎折腾后,老太后更加相信命运。一路之上,她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嘱咐大臣:必须在这个日子、这个时辰达到永定门,要紧,要紧!

这是平生第一次乘坐真正的火车。10年前,李鸿章为了说服她建造全国铁路,在紫禁城内专门为她修了一段铁路,请她“试乘”。但她嫌火车太吵,指示摘掉车头,让太监们拉车。

现在,乘坐在真正的火车内的老太后,把一座时钟放置在她的车厢里,紧张地不时看着钟点。她今后的运气好坏,就看她能否准时踏进家门了。

上午11时30分,按照预定时间,火车到达丰台站。太后大喜,但仍以到京时刻为念。有人看到,老太后居然用自己带着的钟表,同铁路之钟对点。

永定门车站到了。列车停稳的一刹那,太后的钟表“当、当”地响了两声。很好。很准时。看来大清的江山可以永定了。

下车后,太后立刻赏银5000两,以酬铁路执事,负责此次列车行驶的洋务官员杰多第,接受了太后亲自颁发的双龙宝星。

站台装饰得如盛大节日。太后发现,停车场外,有一座极大的有篷銮轿,是为皇太后皇上特制的,装饰美丽,轿中有金漆宝座。轿子一旁,京内大员数百人早已候立多时。只有一点与过去不同,轿子的另一面,站立着许多洋人,准备瞻仰平时难得一见的太后圣容。

太后轻举玉足,慢慢地朝銮轿行去。忽然三声地动山摇的“万岁万岁万万岁”,只见群臣皆跪,眼前一片花翎。再向另一边看,洋人不跪,但也都向她脱帽致礼。

太后一边行走,一边用和蔼的目光看着眼前景象。走到百官前面,想说点什么,忽向旁边的洋人看了一眼,终于一语未发。

她对站在身边的光绪皇帝小声说:“这里怎么那么多洋人呀!”说着,向洋人们微微抬了抬手,算是对洋人脱帽致意的答礼。

她和皇帝登上銮舆。李莲英一声高呼:“銮起!”话音未落,太后说道:“且缓。”

她面对着洋人们,露出满面微笑,仍然显得漂亮并保养得很好的一张脸,阳光下盈盈地透着红光。“多美丽呀!”洋人们赞叹着,终于一饱眼福。

据在场的人统计,太后这样专供瞻仰地站立着,持续了5分钟。

终于升舆了。舆中有一太监随行,指点沿途景物。渐渐地远离了车站,但一路之上,到处是欢呼的人群。太后保持着她的微笑。忽然,太监呼道:“老佛爷,快看,还有洋鬼子!”太后还是微笑不语。

过了南城,直入前门,到达关帝庙。太后下舆入内拈香,跪于神前。这时,正阳门上,站立着许多洋人,俯视庙中,历历可睹。太后忽然发现了他们,俯首而笑。然后再次登舆,进入久违一年多的紫禁城。

太后终于回家了。

这时,长城脚下发生了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英国学者、后来创作出版了《慈禧外传》的汉学家约?奥?濮兰德先生,正陪同他的一位从英国来的朋友游览长城。突然,长城的一个门洞中蹿出两个中国小伙子。

“他们手里举着红缨枪,吼首,‘我们是义和团!洋鬼子!死吧!’朝我们冲过来。幸亏我们都带着火枪,立刻掏出来,指向他们。”

“这两个中国的年轻人显然呆住了。他们忽然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对他们说:‘嗨,我们以为你们不是真洋鬼子呢!’”

“说着,他们转身跑了。头上的红巾掉下来。”

事后,他把这件事情写信告诉了莫理逊,后者是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国民后成为袁世凯总统的顾问,当时正在英国休假。

濮兰德在信中问莫理逊:“你说,他们真是义和团吗?”

(摘自《流放紫禁城》)

同类推荐
  • 江山烟云

    江山烟云

    一个21世纪的大贼,带着一女警赶上了穿越的潮流。于是这个叫大秦的帝国开始不太安宁,世家,朝廷又一次的动乱了。新人新书求点!
  • 极品秀才

    极品秀才

    都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林风却是个异类,“以德服人”是他的宗旨,不服就打嘛!打到服为止.......猥琐而不下流,无耻却比那些伪君子坦荡,这其中有热血,有深情,于是他怀揣着所谓的“师命”下山,开始了他的征途。
  • 华夏英雄演义之最终召唤

    华夏英雄演义之最终召唤

    50年前,天降异象,数十帝星,无数将星落于华夏,大争之世,龙蛇齐聚,5000年华夏英雄同台争雄,看主角如何披荆斩棘,统一天下
  • 目击天安门(四)

    目击天安门(四)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
  • 三国殇魏殇

    三国殇魏殇

    魏、蜀两军的十几万兵马,并没能干扰或改变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今冬的第一场小雪又如期而至,改变了大剑山的模样。站在剑门关上放眼四望,周围连绵逶迤的峰峦崖壁,白一块,黑一块,犹如一群或大或小、或坐或卧的虎豹,将雄居于山巅的剑门关围在其中。
热门推荐
  • 龙神焚天录

    龙神焚天录

    一滴蕴含思念之力的眼泪一面失去灵力波动的小旗一个因圣界之战而流落凡人界的少年且看少年从边疆小山村之中崛起,机缘巧合邂逅一生挚爱,学成各种“不靠谱”的神功,超越两个位面的隔绝限制,反推魔族和宗门,在冰冷残酷的武道世界之中守护亲情、爱情和友情。
  • 陌上俟花开

    陌上俟花开

    每个人身上都围绕着信仰之光,或明或暗。这一世的信仰之光,就是来世的运道。有着如月光般信仰之光的影后苏陌陌在死后遇到这样的机缘——“我是你的信仰之力。我的主人,来世你必将大富大贵。但是,因你今生有一段未了缘,你种下了因却为开出果,故来生这将成为你一生的魔障。”“我可以助你再回今生。”“我。。愿意。”“我的主人,我将一直陪伴你,作为你的信仰之力。”。。因为信仰之力,苏陌陌回到了中考后。陌上花开,只为再遇君。陌上花开,只为再续前缘。看苏陌陌如何在高中找到她的那个“缘”。这是一部青春校园小说,真实的记录了我的部分校园生活。有爱有泪,有快乐也有悲伤。我将在这里,写下我的高中生活,写下我的爱。
  • 涅磐重生:你猜我是谁

    涅磐重生:你猜我是谁

    21世纪s级杀手,在爱情面前依然是个白痴,杀了这么多人,最后被深爱的人害死,真是讽刺啊!一觉醒来,她化身成“他”,天生废材?被欺侮?被嘲笑?没事!她会通通加倍讨回来……【本文纯属恶搞】
  • 梦启录

    梦启录

    一次意外的邂逅,开启了平凡少年的不平凡之路。
  • 虫族帝国

    虫族帝国

    “KEY”,宇宙巅峰文明月神帝国顶尖科技,却在完成的前一刻被敌国灭族,且看楚恒在机缘巧合下得到它后,如何带领着自己的虫族大军扫荡宇宙,建立起不朽的帝国王朝。
  • BOSS虐恋:宠妻复仇记

    BOSS虐恋:宠妻复仇记

    莫名的就订了婚,我说,你是总裁也不能这么对我吧?再说了,为毛姐就嫁你了?我能说我不结婚吗亲?
  • 薰之四月是你的谎言

    薰之四月是你的谎言

    想见他……特别特别,想见他……哪怕一次也好……“我是不是很贪心?明明愿望实现了……”“果然……最喜欢你了……”
  • 思考的乐趣

    思考的乐趣

    本书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思维故事,将基本的逻辑知识与技能穿插集中,在轻松与愉悦中叩开逻辑思维的大门。
  • 教主咱们私奔去

    教主咱们私奔去

    “我家刚被人灭了,现在的我一无所有,你会要我么?”“嗯”“可我洗衣,做饭,女工,琴棋书画样样不通,而且最近有事未处理完”“没事,我等你……学会洗衣,做饭,女工,琴棋书画在来娶你”“万一你的家人不同意我们在一起呢”“那我终身不娶,每日只与你在一起”“如果他们派人杀我呢?”“那我只能带你私奔去。”
  • 言先生,别来无恙

    言先生,别来无恙

    宁无双18岁的时候谈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初恋,那年A大无人不知,原因是:恋爱的对象是言瑾禾,最后被甩的人是她宁无双。所以大学一毕业,宁无双以闪电般的速度把自己嫁了。七年后再遇言瑾禾,宁无双翻身农民把歌唱,踩着九公分的高跟鞋下巴一抬:“言先生,我已经结婚了,麻烦你离有夫之妇远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