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7500000020

第20章 1 突破性技术变异的搜寻

5.1.1 技术变异的搜寻方式

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路径依赖式探索是公司学习和组织知识演化的基本机制。在进化理论中,核心的假设是“本地式搜寻”探索,在这种搜索中公司的研究开发活动与它以前的研究开发活动密切相关(March和Simon,1958;Nelson和Winter,1982;Helfat,1994a)。Cohen和Levinthal(1990)的吸收能力的概念表明了公司吸收和组合新技术的能力与其过去的研究开发活动有着很强的联系。

建立在March和Simon(1958),Nelson和Winter(1982)所引入的概念基础上,人们把本地搜索定义为任何公司和实体在它目前的专业和知识范围附近寻找答案的行为(Suart和Podolny,1996)。实证研究表明公司有本地搜寻的倾向。例如Helfat(1994b)已经展示了石油公司年复一年的花费大量的研发费用在各种很少变化的技术上。Martin和Mitchell(1998)的研究也已经显示本地搜索导致在位者企业引入市场的大多数产品的设计类似于现有市场的产品在位者。Suart和Podolny(1996)发现大的半导体公司的专利活动如何集中在公司以前已经获得专利的技术领域。这些研究证明公司集中它们的探索在与公司现有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辨别技术相关依赖不同技术领域的不同边界。靠投入精力进行本地搜索,公司集中在相似的技术上,创造渐进性创新,并成为它目前领域的专家,这种聚焦可以使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起我们所称的零阶能力,如果这种积累的专业知识优于竞争对手并带来了竞争的优势,那么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公司独特的能力。可是,聚焦于保持这种零阶能力可能会导致公司发展的“核心刚性”(Leonard Bardon,1995)和陷入“能力陷阱”(Levitt和March,1988)。

尽管“核心刚性”和“能力陷阱”的观点认为聚焦于紧密相关的技术是其产生的原因,但是它们认为组织靠内部产生的发展而聚焦于内也是必需的。这些想法和其他有关本地搜索的研究工作并没有系统地区分什么时候公司应该把它们的发展聚焦在专门的技术上和什么时候应该集成其他公司开发的技术。例如,使用半导体产业和生物产业的数据Sorenson和Stuart(2000)提出对公司以前发展的依赖水平越高,公司产生的创新也越多,但是这种创新很少是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本地搜索”既是指技术上的也是指组织上的。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市场探索,我们必须考虑公司之间的组织边界的影响。Suart和Podolny(1996)的研究显示,只有跳出本地搜索的束缚,公司才能够进行技术的重新配置,他们建议通过广泛的联盟让公司接近不同的技术从而完成技术的重新配置。此外,希望产生跨越式技术变化的公司必须依靠公司间关系的协调(Nagarajan和Mitchell,1998)。因此,跨越公司间的边界才能够跨越技术的边界。一些学者已经引入了一些重构组织的知识基础的建构。特别是Kogut和Zander定义组合能力“为综合和应用目前和获得的知识的能力”,这个定义中隐含着组织的边界问题,所谓目前的知识是组织已经拥有的知识,而获得的知识是公司从外部取得的知识。类似的定义是架构能力(Henderson和Cockburn,1994):从组织的外部获得新的知识的能力和在组织内灵活地跨越不同学科和方法边界的集成知识的能力。这里的边界不仅是指组织和环境之间的边界,而且是指组织各个子技术之间的内部边界。由于“本地搜索”的弊病,Rosenkopf和Nerkar(2001)发展了一种“一阶能力”:跨越边界通过组合知识产生新知识的能力,他们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公司研究开发背景下为发展独特的一套技术的知识重构能力,并探索了这一过程的组织和技术边界的含义。

“本地搜索”由于建立在公司内部相似的技术上,这样在这种类型的技术探索过程中,既没有组织的扩展也没有技术边界的扩展,所有的活动局限在技术单位之内。本地探索建立了“元件能力”(Henderson和Cockburn,1994)。例如佳能公司在精密仪器、精密光学、微电子、电子成像技术的核心能力(Prahalad Hamel,1990)。在激光视盘领域,索尼和菲利浦开发了基于1982年引入市场的原始CD标准的许多渐进性的创新,如CD ROOM,CD Video以及Mini Disc(Nakajima,Ogawa,1992),这些技术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没有改变技术的原始基础,只是附加了一些技术,例如CD ROOM只允许储藏数据,而CD Video允许以数字方式存储。

对比之下,激进式探索建立在公司外的边缘技术上,这种技术利用来自不同技术领域的知识,企业无法从公司的其他部门得到,这种类型的技术探索将跨越技术和组织的边界。一个突出的例子是Noanka和Takeuchs(1995)关于松下电器开发家用面包机的拉面技术的探索。用激光读取技术克服当时存储技术的局限的探索也是远离当时的读取技术的例子。

其他的两种探索中,一种是内部边界扩展的探索,集成企业内部的技术上相距较远的知识,技术部门能够利用不同技术领域的,但是属于公司其他技术部门的知识。例如,CD设计1982年引入市场,能够记录2小时的音频数据或680MB的数据。这种数据储藏的局限性意味着CD不能携带完整的一部电影。这个问题被1995年DVD的引入而克服,DVD可以储存在光盘上数据达到17GB。这一数据储存的突破是两种不同领域的技术的研究开发的成果:一是利用材料科学的知识,增加数据储存在同样一张光盘上的密度;二是用能够读取光盘两面刻录的数据的激光,DVD能够让数据储存在两面而不是像CD储存在一面。

另一种外部边界扩展的探索集成了其他组织的知识,技术部门利用它自己技术领域的,但是从外部获得知识。例如,微软公司开发的视窗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技术是基于施乐的PARC和苹果公司的技术。索尼和菲利浦公司共享了两种补充性元件技术——索尼的纠错技术和菲利浦的数字储存技术产生了CD的标准。纠错功能能够复制完整的数据、音频、视频,即使一些数据丢失。数据存储技术以点阵的方式记录数据,与磁记录技术不同。CD的设计由于融入了以上这些技术的成分而获得了市场的接受,其他的竞争设计只是渐进性的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和外部的边界扩展探索都是“架构创新”(Henderson和Cockburn,1994)的形式。尽管内部和外部边界扩展各自只是跨越了一种边界,但是,区分公司内的和公司间的知识集成机制的巨大差别仍是重要的。Henderson和Cockburn(1994)检测了鼓励跨越公司边界和企业的内部边界的知识流动的组织活动,结果发现一些公司的跨越组织的边界能力与跨越技术的边界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区分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扩展探索的不同。

Rosenkopf和Nerkar所建议的四种搜索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公司在某一产品和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活动不可能恰好落入四种方式中的一种,但是某些方式占主导地位是有可能的。而且随时间的变化,这些混合的方式肯定会发生变化。

此外,Rosenkopf和Nerkar(2000)的研究发现,激进式搜索能够对企业本领域之外的技术进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即便是为了控制技术的过时,跨边界搜索也比本地搜索更有价值。那些把目光放在内部核心能力的企业,将冒着偏离技术发展主要路径的风险。

5.1.2 技术变异的识别、评估

5.1.2.1 技术变异的识别

在企业的管理中,尤其是高技术企业的经营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技术的变化,有的小,有的大,有的转瞬即逝,有的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必须从众多的一系列变化的技术“噪声”之中,选出有意义的信号,尤其是能够对企业的战略转型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倍速因素(安迪·葛鲁夫,1999)。

葛鲁夫(1999)认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现有分析只是描述了一定时期内特定存在的相关因素,并解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利益或者麻烦。如果这些相关因素的作用紊乱不定的时候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么静态分析就毫无用武之地。例如如果相关因素中某一个的重要性上升了,传统的竞争力分析就无法帮助我们理解企业该如何经营。必须采用动态的眼光观察新的因素的重大变动所可能引起的战略转折变化。以计算机产业为例,简单易做的微处理器的出现带来了计算机基础甚至整个产业的竞争基础的质的变化。在微处理器出现之前,计算机产业是纵向分布的。旧式的计算机公司拥有自己的半导体芯片供给,依照自己的设计,在自己的工厂中用这些芯片建造计算机,开发操作系统软件,开发相配套的应用软件。公司的芯片、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作为整体设备由公司的销售人员出售,产业是纵向分布的,在产业中一个公司是以一个纵向的专利集团与其他的计算机公司的纵向专利集团进行竞争。销售人员向客户展示自己的纵向集合物,而客户必须在不同的专利系列产品中做出抉择。这样的组合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公司自己开发了芯片、硬件、软件、出售和提供售后的服务,所有的一切活动可以协调合成为整个无缝的整体。劣势是客户一旦购买了整个专利系列的产品,便会深陷其中,如果出了问题,你不能抛弃这个纵向体系的一部分,只能放弃整个产品。纵向分布式计算机用户在决策前必须慎重思考。而生产厂家围绕这笔交易的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微处理器出现之后,产生了导致产业巨变的十倍速力量。微处理器可以将很多块芯片上的东西放在一块芯片上,而且一块微处理器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个人计算机。由于微处理器成为计算机工业的基本建筑单元,大批量地生产便能带来效益,建造计算机的成本效率极高,这样,微机不但是对工业企业有益的工具,而且成为极受家庭欢迎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十倍速力量改变了计算机工业的整体结构,一个新型的横向生产体系出现了。在新的模式下,没有一家公司再拥有自己的成套体系产品了,客户可以从横向结构中的芯片柜台挑一块芯片,从计算机柜台购买计算机,从操作系统柜台购买一种操作系统,从应用软件柜台购买所需的应用软件,这样,用户能花比以前少十倍的价钱买回计算机。从旧的生产体系向新的生产体系转型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花费了许多年,由许多小的进步和变化聚积而成:主机计算机在新的应用上败给PC机;程序员转移注意力,旧的软件公司萎缩,新的软件公司崛起等无数的小的事件最终促成了计算机工业的转型。因此,公司的决策者如何尽早地探悉到技术变化所带来战略转折点是公司有效地实施战略转型的关键问题,尽管这种战略转折的迹象常常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和明晰可见。

实际中,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变化都会导致企业的战略变化。例如20世纪90年代,当X光技术可用于鉴定芯片属性时,一些人认为拥有此技术的日本企业将带来半导体制造工业中的根本变化,美国企业在半导体技术产业的竞争地位将一落千丈。当时IBM公司认为这种技术是其发展的一大危险因素,于是决定大规模投资于X光设备。但是英特尔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进行充分的研究之后却认为X光技术问题百出,并不值得投入生产,更重要的是从现有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将来一定能够生产出性能更优的产品。十年后的实践证明,英特尔公司当时的判断是对的。X光技术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种“噪声”,而不是提示企业进行战略转折的“信号”。如何才能知道某种技术变化是否标志着战略转折点呢?克里斯腾森认为要从噪声之中分辨出信号:首先,必须评估三类顾客群,即需要未满足的顾客、过分满足的顾客、非消费的顾客;其次,观察竞争对手、相关企业等的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有价值的技术信号。如果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竞争对手,或者不知名的竞争对手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出现,表明竞争对手的重要性发生变化,这可能预示着大的转折的来临;你的主要的互补性企业是否发生某种改变?那些对公司发展举足轻重的公司是否开始退居二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常常预示着产业动态的转移。如果你周围的人突然变得对形势茫然和不知所措,常常也是产业变化的信号,说明你原先的思维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环境的发展。

导致产业巨变的技术变异刚出现时并不引人注目,就像雷达屏幕上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点,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们可能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力,成为新的产业图景形成的动力,不间断地观察它们的发展变化趋势是必要的。有时看似成功的新技术其实已经发展几十年,新技术的变革与其说是一项重大的科学突破的结果,不如说是技术应用领域发生了转变。例如,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部分在20世纪40年代就出现了,然而,经过40年后才发生了“移动电话革命”,这一革命与其说是实验室的胜利成果,不如说是规则和市场应用的改变。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初步的原型都是从现有知识的存在状态导出的。虽然无线通信信号遵循了较为连续的发展模式,但是其中应用领域出现了不连续性的变化。无线通信技术多次被预见为革命性的,包括无线电报、无线广播、无线电话的出现。不过这些看似迅猛的变化之下是渐进式技术的发展,显著变化是现有技术应用到新领域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变化类似于进化生物学所带来的提示。进化生物学家认为物种进化有两个关键特征:一个是它是“遗传保守”的,物种的形成不是由生物群体内部的转化触发的;另一个是“物种形成事件”使得两个同质的群体因为它们现在选择不同的环境变得截然不同,典型的物种形成事件有气候改变,像山区这样的物理屏障或栖息地被入侵,使得一部分物种被分离出来时新的物种就形成了。这个框架告诉我们,技术的不连续发生的关键因素是技术物种的形成事件,现有的技术诀窍移植到新的应用领域,从而沿着新的方向发展的事件。如互联网技术在进入到大众市场前有着长期的进化过程。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主持开发用于实现分散计算机联网的协议。科学家们使用它以实现更多的科学家之间的物理数据库的共享,直到网景公司致力于创建一个用户友好的HTML接口,这一技术才从部分技术人员的手中跳到了大众市场。创建HTML技术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技术发展,但是它将互联网技术从科学家这一狭窄的应用领域转到广大的商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市场,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新的使用环境中,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完全不同,新的商业技术与研究人员所使用的旧的技术看上去几乎没有关联。然而虽是向着新的方向的进化,但根本性的技术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技术被转到新的应用领域,大量的资源就被用于以后的发展。

一项技术刚开始的用途总是和它最终的商业用途大相径庭。我们所认为的重大的技术突破如静电复印技术,实际上在相对较小的、外围部分的市场有很长的技术发展的“史前史”。在技术的进化过程中,其实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进入新的应用领域之后,技术需要适应新市场的特殊需要,发展在新的环境中需要的重要功能特性。例如计算机软驱工业,直到主要被应用于便携式计算机,大小、重量以及功率等特性才成为发展的重点,这些特性对于台式计算机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数码相机的发展也是在互联网、计算机、手机这种新的应用背景出现之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除了一种技术的应用领域的变化所引起的物种突变外,新技术变异也可能是原先根本不相干的两个或者多个单一技术系统合并或是杂交出现在其中一个技术系统的应用领域。例如医学影像CAT扫描仪就是X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X光技术已经在医学领域获得了应用,计算机技术用于处理数据。但是这两项技术结合之后创造出了应用在原有领域的新技术,但是技术的应用获得了很大的改变。目前计算机领域和通信领域的融合趋势也是非常的突出。

最后,技术变异也可能是不相干的两种技术经历融合之后被应用到新的领域。如磁记录技术和光学信号处理技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应用在磁带录音机和电视广播中,这两种技术融合之后创造出了对市场有革命性影响的产品——录像机。

技术物种形成并在早期的应用市场站稳脚跟之后,随着功能的发展或是成本的降低,技术就有可能渗透到大众市场。例如在汽车的发展中,直到T型车出现之前,汽车一直是富人们的玩具,但是T型车跨越了价格和性能的界限使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

新技术在出生之时可能是糟糕透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如果就此关掉监视它们的雷达屏幕,我们将陷入所谓的“原形陷阱”之中(葛鲁夫,2002)。在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麦金托什机型时,很多人认为它不过是一件可笑的玩具。它的缺点比比皆是,它没有硬盘(当时所有的PC机都有硬盘),而且速度慢得令人难以忍受。因此麦型机的图形接口看似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对麦型机的第一印象是很多的人没有看到图形接口的一些重要特征,如它们可以使以之为基础的所用的应用程序合为一体,学会后可以一劳永逸。第一个视窗系统曾多年被认为品质低劣,然而图形接口尤其是视窗系统已经成为塑造计算机工业新的转型的十倍速因素。在评价技术变异时,不能只凭原型的质量判断它的发展含义,必须要有足够的想象。比如互联网刚出现时,网速非常的慢,人们很难真正地使用起来,如果此时断言它没有价值,是非常武断的,需要运用一定的想象,如果传输速度提高两倍、四倍、十倍会怎么样,如果网页的内容由专业人士设计而不是由业余人士设计会怎么样,如果改进十倍速之后,情形可能会完全不同,那么这些因素就可能预示着未来战略转折的发生,预测技术时应努力把原型的优劣与该产品或技术的长期潜能与长远的前景区分开来。

5.1.2.2 评估技术变异的潜在市场

在不连续技术的产品创新过程中,市场调研方法的采用和效率值得怀疑(Von Hippel和Thomke,1999;Elliot和Roach,1991)。Tauber(1974)认为这些方法实际上常常阻碍了重大的新技术创新的发展。它们只针对现在,并没有深入到未来,越来越多的学者(Christensen,1997;Hamel和Prahalad,1994)认为,公司过于依靠市场调研会对不连续产品的创新产生负面效应,客户在向个人计算机、传真机、家用复印机、音乐电视等出现的预见时,都是缺乏远见的,他们从未体验过新技术产生的功能,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忠告。所以放弃从预期客户那里获得直接反馈的传统方法,采用间接的调查方法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未来市场洞察力的可能性。莱斯特和皮奥雷(2004)认为在新产品发展的初期,通过分析预期新产品的具体应用领域是不可能的,应该建立一种对话机制激发新产品的各种创意源自解释新产品。例如,手机就是源自无线电产业和电话产业之间的对话,医疗设备的创意源自科学家和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对话,时尚牛仔裤源自纺织业、成衣企业、洗衣店和时尚设计师之间的对话。Day(2000)认为采用单一方法分析新技术的市场潜力是有局限性的,综合采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法研究相同的问题更可能得出可信的结论。主要的方法有领先用户分析方法、潜在需求分析法、预测反应和信息加速。

领先用户分析方法。领先用户分析方法的适用前提是有些消费者有很迫切的关于新技术的需求并提前面对他们,这种需求可能会在以后的市场上普及。由于领先的消费者希望从这些需求中得到大量的好处,他们经常自己开始创新。如汽车生产厂商要进行刹车系统的创新,可以向刹车生产厂商咨询;对在恶劣的环境下如何抗菌感兴趣的公司可以在兽医科学领域找到主要的用户;电冰箱生产企业可以向大型计算机企业询问计算机中的制冷技术的开发等。有时领先用户可能很难琢磨,当新技术可能有很多种应用时,这种特殊情况就会出现。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有轻、亮、细和易弯曲的特点,而且比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平面显示器所用的其他种类的二极管更容易制造。为了发现领先用户,可以从使用者要求的基本范围去寻找,不需要对所用的预期应用进行征询,这样就可以识别出对又轻又亮的显示器有需求的使用者是谁,如喷气式客机的生产商正在寻找减少目前的天花板上的灯光等设备的重量问题的解决办法。因为领先用户对新技术力图解决的问题有早期的经验,所以他们能提供丰富准确的关于需求、应用要求以及对设计概念反应的信息反馈,领先用户也愿意参与早期的市场探索及共同开发活动,从中获得巨大的回报。

潜在需求分析法。如果新技术的早期市场并不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场,洞察客户还没有意识到潜在市场需求,首先可以利用问题发现法,可以从新技术是否解决了客户现有需求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其次可以使用观察,把产品和所使用的环境联系起来,不打断活动的连贯性。观察可以看到人们能够表达出的情感的非口头暗示和有实际产品或原型激发的自我评价,有经验的观察者可以看出使用者未能察觉到的不明确的需求和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

预测反应。反应是指需求特征中的明显改变的。企业如果能够在新技术模糊而不确定的市场中抢先预测到这些反应点,就可以夺得先机。常用的预测方法有系统的推测、跟踪主要的指标、建立扩散模型。系统推测是提出一些新技术使用中的关键假设,并依据假设进行进一步的推断。如福瑞斯特在1999年预测互联网的广告收入将从1997年的5.5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330亿美元,其中关键的假设是由于新技术将提高网络媒体中广告的责任,所以将会有更多的钱被投入网络广告,参照报纸、电视广告的人均消费和互联网人数增长可以得到预测的数据。但是这种预测需要进一步地跟踪主要的指标,如技术性能在与目标用户预期相比较的重要参数的轨迹,领先用户与早期采用者的经验,客户对采纳障碍和风险的感觉程度,产品的实用性和竞争进入的状况,基础设施等的分析。扩散模型是依据市场的实际销售数据估计潜在用户的规模,它可以验证以其他方法进行预测的可行性。

信息加速。是一种促进潜在的消费者全方位地进入未来消费环境的方法。这些消费者可以在交互式多媒体工作站上体验一系列模仿的产品和服务,他们能够看到和听到广告、产品的描述、模拟的证书、销售陈述和其他的信息,一旦他们适应未来的情况就会要求他们在不同的价格和性能点上从各种提供的产品中进行选择。已有的实践证明把消费者放在一个实际的选择环境中会对新技术作出更科学的评价。进行组织内外的辩论也是更好地评价技术价值一个重要的手段。此外,还有实验等手段。

同类推荐
  • 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

    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

    《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介绍了处在金融危机的“寒冬”季节,中小企业生存是第一要务,突围出去就有生路。《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为广大中小企业献上脱困突围的28条高招,它将引领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变危机为商机,把坏事变好事,以高人一筹的应变能力和经营智慧。赢得这场应对危机的生死较量。在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许多中小企业被逼入困境,或者清场出局,或者处境艰难。《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积作者多年的企业经营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功底,共分六篇28招,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为正在“过冬”的中小企业寻找御寒棉衣,为准备突围的中小企业提供具体实际的帮助。
  • 网络危机管理:Web2.0时代危机解决之道

    网络危机管理:Web2.0时代危机解决之道

    本书剖析了数字传播时代社会舆论表现的特性,对企业网络危机管理与实践都具有借鉴与启迪作用。
  • 乔布斯内部信件

    乔布斯内部信件

    本书收集分析了乔布斯的众多私人信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未公开过的信件。通过分析乔布斯的这些私人信件,作者米利安逐步解析乔布斯的为人,处事,以及其经营理念。
  • 现代公司员工福利计划方案设计

    现代公司员工福利计划方案设计

    最实用、最权威的员工福利方案手册。你是否在为员工的懒散懈怠而苦恼?或者在员工福利上投入了很大财力却仍听到下属的抱怨?一场以小博大的投资,以有限的投入带来员工无限潜力的挖掘,给企业带来无穷的长期收入。有了合理的员工福利计划方案,企业的腾飞不再是梦想!
  • 打造口碑的160个营销手法

    打造口碑的160个营销手法

    《打造口碑的160个营销手法》结合了大量小店经营的实践,归纳总结出160个打造小店优良口碑的营销细节,并从普适理论到营销实践两个层面进行阐述,内容涵盖经营、管理、营销、推广各个方面,案例横跨服装、餐饮、网络等各个行业,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热门推荐
  • 天下第一散修

    天下第一散修

    人家宗门弟子,吃喝拉撒都有人服侍,但慕叶一个可怜的散修娃儿,就惨了。洗衣做饭自己来,法宝丹药自己炼,还得时不时的和那些宗门弟子抢宝贝。不过幸好慕叶有个绝世师傅,所以嘛,千万不要小看慕叶这个小散修宝贝虽少,但每件都是逆天神器丹药不多,但每颗都能生死人,肉白骨洗衣做饭嘛,自然是有软妹子搞定至于这天下第一的名头,说的是慕叶的修为,宝贝,丹药,还是妹子?真是不好说。PS:新人新书,卖卖萌,求点收藏么群号:69029464。有兴趣的道友可以进来看看哦,说不定有惊喜
  • 中原镖局之怨仇问情

    中原镖局之怨仇问情

    这是一部台湾武侠电视剧《中原镖局》的续写武侠小说。以原剧人物为基础,以传统武侠的写作手法进行的创作。本部小说以弘扬武侠的侠义仁德精神为目的,同时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贯穿于全文。如果您曾经是《中原镖局》的雁翎粉,请您驻足,这里圆您心中曾经的武侠梦。
  • 租借生命

    租借生命

    大地和阳光催促着我,我踏着从天空投下来的影子奔跑。影子在我的脚下像一只纸糊的鸟,它的原身是飞翔在碧蓝天空中的飞机。我在影子中飞速摇动,像海水颠簸船一样我漂流在影子上。我的这双精瘦的脚板好像没有跳动,跑动的是山谷和野草,河道里流动着的水也似乎静止不动。
  • 恶魔专宠:女仆你别逃

    恶魔专宠:女仆你别逃

    她是被人遗忘的落魄小姐,从小寄人篱下。他是查不明身份的神秘校草王子。她抬头仰望,晴空万里,唯有这澄净的天空总能给她带来安慰。锦洛翼:“这么多年来,你还是没变。”他桌上摆着一杯单色纯咖啡,他卸下校服,成了人们仰望的总裁。咖啡的苦涩让人难以忍受。柯暖歌:“锦洛翼,我们五年的契约期限已经到了,为了躲避媒体的绯闻,我们还是分手吧。”锦洛翼:“你相信这世界上有折翼天使一说么?”锦洛翼:“既然经历了这么多,我们还不能幸福,就一起堕落。”收音机里的歌曲带来痛心疾首的一句歌词:“原来缘分是用来说明,你依然不爱我这件事情。”
  • 征服吧魔王

    征服吧魔王

    【打工吧魔王大人】的同人,大体框架是魔界战记的也有可能会穿插些外篇。。。看情况吧开学奋斗ing,更新暂无节操,但不会tj
  • 倾城一笑:繁华沉梦

    倾城一笑:繁华沉梦

    她,魔界公主,他,人界帝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去人界,找妈妈,回去时,身份被曝光,她将如何面对?
  • 最强圣医

    最强圣医

    有点儿小无耻,会点儿小功夫,还有点口花花,美女医师却为他倾心,火辣警花为他痴迷,强势女总裁为他默默付出……江云凡身怀医蛊之术,妙手医人,毒蛊杀人,勇闯都市,攀上巅峰!
  • 圣手毒妃

    圣手毒妃

    她,东岳国第一废物,被堂妹设计而香消玉损,迎来另一强悍灵魂的重生!笑她白痴废物?放屁!魔武双修碾压一切天才,让你知道什么叫后悔莫及!黑她阴她?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欺她杀她毁她家族?让你根断种绝,永不超生!至于太子妃?不稀罕!只是身后有只妖孽对她强势纠缠誓死不放手!更放言说,谁敢欺负你,我就揍得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龙有逆鳞,狼有暗刺!窥之者怒,触之者死!身带奇宝,萌宠相随,身为万年难遇的神级炼药师,顺便魔法师驯兽师什么的,她从来都是很低调——低调得嚣张!万千世界,强者万万,她只问——谁能与我争锋?
  • 豪门秘妻:总裁,我们离婚吧

    豪门秘妻:总裁,我们离婚吧

    他白天装正经,晚上强行撩她,完全不顾及他们的家族恩怨:“总裁大人,我要离婚!”总裁冷眼相对:“都怀了包子还想爬墙?”说着他就摘下皮带,“你干嘛!”“当然是干……看你还想不想爬!”
  • 真爱恋途

    真爱恋途

    黑道千金因家庭纠葛离家数年,就是为了崭新的开始。隐瞒身份,一改往日形象,可还是引起了博爱学生会主席的注意,霉事连连的同时家中又住进了冰山美男,偶遇邻校校草,温柔待她,谁才是她的真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