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采访是在巴若宇的公司举行。
在家乡人面前,巴若宇无拘无束,倾心长谈。巴若宇的创业经历和无数成功者一样,经历坎坷,艰辛磨难。令他感激的是这么多年来,重庆人给予了他很多的帮助,家乡人给予了他无数的勉励和激励。令他欣慰的是他在重庆创造财富的同时,又为社会作了很多有益的贡献。捐助学校,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扶助失学儿童,扶持贫困大学生,他都尽到了一个民族企业家的责任和义务。在抗击非典和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中,他都慷慨解囊,无私相助,回报社会。难能可贵的是,在繁忙的经商之余,巴若宇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并获得了国内文学大奖。在重庆文学界树起了一面飘扬的旗帜。他不仅是安徽人的骄傲,更是重庆人的自豪。
作为一个“两栖人”,巴若宇使尽浑身解数,在人生的舞台上成功的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面对镜头,巴若宇从容淡定。他说:“重庆给了我一切,重庆是我的第二故乡,为重庆做贡献我心甘情愿。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荣誉激励着我不懈地进取。”
当主持人问到他有没有意向到家乡投资的时候,巴若宇说:“我天天都想着回乡投资。我的父母至今还在老家,我天天盼望着为家乡能做点什么。”
尚甘雨插话说:“富贵不忘桑梓地。我们期待着你在家乡干出点事业来。”
巴若宇说:“我会的,我一定会。你们的期望就是我的努力目标。”
傍晚时分,王市长和陆主任来到了酒店。
晚宴上,王市长向巴若宇介绍了椿城市近几年的发展情况。陆主任拉着身边的一位中年人向巴若宇介绍说:“这是朱镇长,是你们老家赵庙镇的朱镇长。”
巴若宇惊喜地说:“是吗?朱镇长好!你是我地地道道的父母官啊。”
朱镇长笑笑,说:“这次我陪王市长和陆主任到重庆来,主要是代表赵庙镇人民来看望你的。你成绩很大,我们欢迎也渴望你为家乡的发展出点力。”
巴若宇说:“谢谢,我会的。”
巴若宇是个爽快人,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他最想知道市长和镇长想让自己为家乡做点什么事。
巴若宇说:“在座的各位领导,我能为家乡做点什么事,你们就直说吧。”
朱镇长端起酒杯,站了起来,说:“巴总,我代表赵庙镇八万口父老乡亲敬你。你是我们全镇的光荣,我们镇有你这样的名人无尚荣幸。”说着,朱镇长一饮而尽。
巴若宇一杯酒下肚,面红耳赤。推杯换盏中,巴若宇兴致勃勃,心情激动。
朱镇长说:“市长、陆主任都在这儿,我当着他们表个态,就请巴总到我们镇上来投资吧。我们那儿有的是土地,你来改善一下我们镇的落后状况,把我们镇也建成现代化的集镇。”
巴若宇回答说:“一言为定。请朱镇长放心,投资赵庙镇,彻底改变集镇形象。你出地,我出钱,把赵庙镇建成椿城市,不,整个安徽省最一流的乡镇。”
话音刚落,在场响起一片掌声。
王市长说:“有巴总这么爽快的表态,我们不虚此行。听说巴总在赵庙镇司法所工作过,又是那里出生的,一定很有感情。我想问问,在那里有没有你的初恋?”
王市长的一句话,逗笑了在座的每一个人。大家都静静地盯着巴若宇。
说到初恋,巴若宇嘴上没有承认,可心里却惦记着一个女孩王朝凤。
那是他高中毕业时卖冰棒的时候认识的。在重庆这么多年来,巴若宇每每想起故乡,想起老家,总要想到她。
那算是初恋吗?他千百次地问过自己,可巴若宇还是打住了幸福的回忆。
王市长又在问:“巴总在老家,喜欢你的女孩子肯定不少吧?”巴若宇笑着,认真地说:“真没有。那时候家里穷,哪有人会喜欢我呀。”
尚甘雨不甘寂寞,接过话茬说:“有,我就知道几个。不过那都是他的女同学,巴总那时候只是没有表白罢了。”
说到女同学,巴若宇突然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来。高中时候的、初中时候的,几个漂亮的模样突然间浮现在他的脑海。说实话,巴若宇还真惦念着他们。
王市长接着说:“有哪几个女同学?说出来听听,有没有我们认识的。”
巴若宇有点不好意思,想了一会儿说:“县纪委王素霞副书记是我的同学,还有李小梅、叶芝灵、孙美莲、张丽影……”
王市长说:“还真不少呢。你说的这几个人我认识一个王素霞,下次等你回去,叫纪委的王素霞召集大家,你们叙叙旧。”
尚甘雨补充说:“对呀对呀,按王市长的指示办,我来联系王素霞。”
朱镇长承诺说:“你们的同学聚会,就放在我们镇上,我明天就给王素霞副书记打电话,请她召集大家。”
陆主任坐在一旁,笑而不语。
巴若宇举杯向王市长走来。王市长真诚地说:“巴总,你刚才和朱镇长的口头协定,我支持。希望你早日回家乡,我们将给予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让你展示才能。”
巴若宇说着谢谢的话,可心里却在打鼓。自己一直在医药行业里拼搏,对房地产开发却是一窍不通的。他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他也不知道从哪儿做起。但他没有急于表达,而坚定了一个信念:他一定会干好,一定会干得很出色。
第二天,办公室来电话通知巴若宇,说:“王市长、陆主任一行的返程机票已经订好了,还有电视台的人一起。”
妻子王慧渝陪巴若宇来到扬子岛酒店。
巴银走过来说:“大哥大嫂,你们给老家的客人是不是要送点纪念品?”
王慧渝说:“送什么呢?送重庆特产吧,太庸俗。”
巴若宇说:“送重庆的香烟吧。”
王慧渝说:“不行,吸烟有害健康,不能送这些东西,你就不能高雅一点吗?”
巴若宇问王慧渝:“你说送什么?”
王慧渝若有所思一会儿,说:“你们老家椿城不是全国书画之乡吗?就送重庆的书画吧。”
巴银说:“嫂子好主意。”
重庆市最有名的书法家是屈趁斯,最著名的画家是毛锡雄。
巴若宇对巴银说:“你现在给赵玉峰总经理打电话,他和书法家、画家都比较熟。让他马上到他们家里去取字画。”
送给家乡领导这些字画,是王市长和陆主任他们没有想到的。
赵玉峰和王慧渝津津乐道地向他们介绍这些书法家和画家的简历。
王市长握着王慧渝的手说:“巴夫人想得真周到。谢谢你们。我们在家乡期待着你们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王慧渝说:“谢谢家乡的领导们,让巴若宇为家乡做点贡献,我一百个同意。我虽是重庆人,但也是椿城的媳妇,我们绝不给家乡人丢脸。”
送走了家乡的领导,巴若宇如释重负。巴银更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浑身轻松了很多。
巴银问大哥大嫂:“在家乡投资房地产的事定下来了吗?”
巴若宇望了一眼王慧渝,说:“定下了,已电话通知堂弟巴琪和表弟贾俊峰了,让他们在老家也多琢磨琢磨,出出主意。”
没等巴若宇说完,巴银就把电话打给了巴琪和贾俊峰。
总经理赵玉峰和副总王体中把巴总拉到了一边。
王体中说:“老总啊,在家乡投资是好事,但我并不支持你。因为啥?咱们老家那些人素质太差,和他们打交道你会后悔的。”
赵玉峰笑着说:“我也不主张你再回老家去发展。我们老家和重庆要差距三十年。家乡人的思想意识和素质要差重庆人一百倍。和他们打交道等于又回到了您20年前的岁月,值吗?你没听说过有一句古话,叫做‘家门口的生意不好做’,你还是多考虑一下吧。反正我这辈子和王总一样,不准备再回老家了。”
巴总笑了一下,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