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1300000012

第12章 胡侃北京的土著艺术

北京这地方被叫做文化故都已经有些年,打我小时候就听见有人这么称呼它。没听见有人反对,可见是得到了大家认可。

既是文化故都,必得有它独特的文化面貌,什么是北京的地方文化?什么是北京的土著艺术呢?这就有争论了,不见得挂京字的就是京都土产,举例来说:“京韵大鼓”,打头就是京字,而且全国就这一份,总该没说的了吧,且慢,查查几十年前的旧笔记,你会发现它原来叫“津韵大鼓”,来自天津,在北京落户之后才改成这个名字,就像美国的那些彼得·李,乔治·张一样,虽持美国护照,但非土著居民。“京韵大鼓”尚且如此,“京梆子”、“京皮影”、“京酱肘子”、“京酱园”那就更没准谱了。如今山西梆子、滦州皮影在本地还挑着大梁,在北京落户的一支你就敢说是北京特产?在北京开酱园的大都是河北人,肉杠子向来是山东人的专利,列入北京土特产目录,难免叫人不服气。

虽说不服,可还不能生气,还有另一面道理,梆子确是从山西传到北京的,您听听李桂云唱的跟丁果仙是一个味吗?山西梆子唱念都是晋腔,京梆子唱的是京腔,上韵也按京戏的路子上湖广韵,跟山西口音差着几百里地呢。北京“萃华楼”的“京酱肉丝”跟济南的“酱炒肉丝”也不一个味。别听北京山东馆的掌柜说话还常带怯口,管“吃什么”叫“漆席么”,真正山东人一听就觉得变味了。并不是北京人爱把别人粉往自己脸上擦,实在是北京的历史造成的。它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六百多年,居民既来自各省各地,是全国精神文化交流汇集之所,天长日久,没发展的东西渐渐被淘汰,有根基的留下来,在这个大熔炉里,融化、综合、分解、改造成另一种模样,就成为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了。所以北京的地方艺术和各地有点不同。外省地方文艺,多产自本乡本土,北京则集各家之长,又染上自己色彩,变成自己的东西。产于他乡,成于京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戏。去年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二百年前安徽地方戏进京朝贡,在这里落下脚,在此与皮簧、吹腔等融合,接受昆腔、梆子的影响,形成了今天的姓京的大戏。

用这个观点来认定北京地方艺术,路子可谓宽矣,品种可谓广矣。王佩一大臣的铁片大鼓,关学曾的琴书,连魏喜奎的“奉调”也得算北京土著艺术,因为在这些艺术的原产地绝听不到今天这样的东西。

表演艺术如此,别的艺术门类也不例外。毛主席曾说北京的建筑艺术特色是四合院,其实四合院是遍采北方民居之长,加以综合改造而形成的,此外玉器雕琢,有京作,苏作,广作之分;烟壶内画,有京派,冀派,粤派之别,过去就连娶亲的排场,花轿的装扮,出殡的执事,棺罩的花样都有自己的特点。若再扩大到生活文化范围,吃饭有吃的讲究,穿衣有穿衣的学问。如今虽有很大改变,但仍留下遗迹,作为民俗文化来研究是大有可为的。说个笑话当例子,刚进北京不久,我得了几元稿费,买了件纺绸衬衫,平日舍不得穿。正好在伏天时,有位老北京朋友过生日,我正儿八经把衬衫熨平穿了去贺寿,坐下之后,见大家都穿夏布小褂,我正为自己的绸衫得意,他母亲过来了,笑嘻嘻地冲我说:“哟,大侄子,你们革命干部可真艰苦哇,都数三伏了,纺绸还没下身哪。嘴里省一口,也该买件夏布褂子,年轻轻的别叫人笑话……”他儿子就说:“快歇着您的吧,现在哪还这么多讲究哇。”两人说得我莫名其妙,过后打听别人才知道,北京人在入夏的时候才穿串绸(即纺绸),只要日子过得去,一数伏就该换下来,有钱可以穿罗穿纱,没钱穿夏布也算应节气,再穿纺绸就成老憨了。

外地产的比较原始,比较粗糙的艺术进了北京何以就发展成比较成熟,比较精致了呢?我有个看法,不知是否反动,我认为艺术是要吃饱了肚子有闲心时才可以仔细琢磨,精心从事。弄它的人还得有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北京作为首都,有钱有文化的闲人多,吃了没事干就静下心来钻研雕琢艺术品,这才能精益求精,争奇斗胜。即使是艺人们自己发展创作,在北京也比别的地方更有利,旧话说“无有君子,不养艺人”,北京这地方有闲钱有欣赏能力的人多,艺人们就容易混饱肚子,这地方又能见到各地各省甚至番邦海外的艺术精品,有扩大眼界,增广见识的机会,这就为艺术家们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过去几代京剧艺术家其籍贯虽多系安徽、湖北、江苏等南方诸省,而艺术上的功成名就皆在北京,就是个证明。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地方的、民间的,纯朴、健康,乡土气息浓厚的艺术,一经这些文人大佬加工改造,就带上了统治阶级的思想色彩和贵族化的艺术趣味。贵族文人常有的富贵气酸腐味一渗入艺术领域,就像把一杓肥油加进了雨前龙井中,玷污了整个境界。更何况,统治层中有权有钱却没有文化修养的大有人在,为了迎合这一部分人的趣味,更易沾上庸俗繁琐的毛病。这在工艺美术中看得最清楚,比如北京的家具制造业,按工艺技巧说,无疑清朝时发展到了极致,鲁班馆的家具叫人惊叹它的精致细巧,但和明式家具比起来显得刺眼的庸俗和繁琐,由此也就有了脱离群众,脱离人民的倾向,再进一步就有随着统治阶级的衰败灭亡而衰败灭亡的危险了。这一点也许从昆曲身上能看出点眉目。昆曲的艺术成就是登峰造极的,无论唱念作打,到今天很多剧种还要从它吸取营养,但昆曲本身,从几十年前就已衰落了。说来可叹,我对昆曲的兴趣竟是看蹭戏培养的,我小时家住天津法租界,那时白云生、韩世昌常在“新中央戏院”演出,上座极差,每场不到四成,小学生们进去看蹭戏把门的拦都不拦。就我记忆来说,行头比昆曲班再破旧的很少了。解放初期,几位昆曲名伶都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蹈团当了基本功教员。白云生的《拾画叫画》、韩世昌先生的《胖姑学舌》都只能在联欢会上露演,许多武生演员,竟改行去耍狮子舞了。新中国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政策才使昆曲解放出来,周传瑛等改编演出了《十五贯》,这才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之盛事。北京成立了北方昆曲剧院,昆曲作为一个剧种才重新活跃在舞台上(前清北京某王爷酷爱昆曲,在他高阳的封地上成立科班,请苏州昆曲艺人教他庄子上的农家子弟唱戏,才有了北昆一支,故北昆虽出自高阳,仍把它算作北京艺术)。

北京艺术比起外省地方艺术来,和统治阶级的关系更紧密,所以时代的发展,阶级地位的变动和艺术兴衰关联,在这里就看得更清楚些。有些艺术品种,明显随着统治阶层的衰败而衰败了,人们可以感叹,可以怅惘,但绝无回天之力。当然也有不受这种影响,始终保持着艺术生命力的艺术品种,那是因为它们与普通人民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并且不断的有所发展有所改造,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所以我们在面塑、内画、风筝、景泰蓝等方面都看到新的人材,新的成就。

北京也有纯粹土生土长的艺术,但不见得高明,留传下来有所发展的也有限,有的改头换面以新的样式传下来了。如曲艺中的岔曲、单弦,倒是北京八旗子弟的创造,两者都发源于军旅,前者创于清朝南征之时,后者是乾隆时期远征大小金山时的创造,都是用以慰藉士兵们的思乡情绪,班师之后带回北京,成了子弟们消遣的艺术,只准演唱,不许收费,故谓之“子弟消遣”,民国后才流入民间。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样子与当年已大不相同了,当年的“八角鼓场子”是一个完整的晚会,由“鼓、柳、彩”三部分组成,八角鼓开场,到牌子戏终场,中间有“哄哏”(相声)、“群曲”、“戏法”、“快书”等多种节目,节目的种类、次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是不许乱来的。大约是太贵族化、规范化了吧,一旦走入民间就打破了它的规范,留下岔曲和牌子曲组成一个曲艺节目,“哄哏”、“快书”等各自独立,最后的牌子戏只附属于单弦演员的节目中偶尔作一次演出。前些年顾荣甫、尹福来还可唱牌子戏,也就是“拆唱八角鼓”,尹福来不化装弹弦兼演旦角,顾荣甫歪戴乌纱,身着大红官衣,手执马鞭,边唱边舞一出《小上坟》,演得滑稽突兀,精彩绝伦。此后我就再没看过拆唱的演出了,我想会唱的人即使有,怕也不多,而且多半年事已迈,再过些年怕真要绝迹了。

同类推荐
  •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是“三言”的第一部,四十卷,收话本四十种。 《喻世明言》中最优秀的作品,首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它通过蒋兴哥与王三巧夫妻悲欢离合的经历,表现了当时商人家庭的男女关系,反映出新兴市民思想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冲突,突出了感情与贞节观念的对立。《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也是一篇著名的小说,它以嘉靖年间轰动朝野的真实事件为题材,写沈炼父子与奸相严嵩的斗争,褒忠斥佞,正气凛然。小说中塑造了一位沈小霞妾闻淑女的形象,勇敢泼辣,机智聪慧,个性鲜明,给人深刻的印象……
  • 杏花雨

    杏花雨

    恶性的发展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已司空见惯,这似乎并没有太多触动到人类的神经。史前文明的有无,外星文明的存否,并不是本文要关心的,本文关心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我们人类本身。外星人踏足地球时,发现地球正处于核阴影笼罩之下,他们不忍心看到地球文明重蹈覆辙,于是忍痛割爱,留下了刚刚出生的儿子,把他冰冻在了北极。等到地球灾难来临之前,婴儿将苏醒、成长,去拯救地球……一个外星遗孤,为了地球文明而生。外星球和地球文明之间不应该是互相杀戮,而更应该是和平、友善。
  •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十年前,卓长卿眼睁睁看着父母被温如玉和尹凡杀害,一夜之间,这个幼小的孩子尝尽了人间的悲伤和仇恨。十年后,卓长卿艺成下山,欲报亲仇,一次天目山之会将当年那场悲剧的所有当事人和目击者聚集一地。而此时,“丑人”温如玉的唯一弟子温瑾,却意外得知自己的亲生父母实为恩师温如玉所杀……最终,两个年轻人——卓长卿和温瑾,在面对自己杀亲仇人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丑人“温如玉”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爱与真相?
  • 救人

    救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同居后又住进来一个美女

    同居后又住进来一个美女

    在北京这个大大的城市里,每天都有NB的故事发生。一个叫香皂的放荡家伙,刚和女友同居,正欣喜若狂,岂料家里竟然又住进来一个美女,让他口水涟涟、大呼过瘾!新住进来的美女性感活泼,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她对香皂渐生情愫,秋波流转。同住在一间房内,这到底是幸福的来临,还是性福的考验?多情花心的香皂该和她巫山云雨放纵一番,还是坐怀不乱坚持收敛呢?他善良的女友遭人骚扰,令他头痛不已;工作又频起波折,让他措手不及。他无意中结识的那些BT朋友们,每天都发生着让人爆笑的故事。感情和性欲孰轻孰重?勤奋和沉沦哪个更为诱惑?
热门推荐
  • 炼魂天下

    炼魂天下

    天地洪荒,宇宙玄黄。奈何桥水彼岸花美,饮一杯孟婆汤水,问一句生死为谁。我之一生只要在黄泉之上与你同行便已经足以。白皓一觉醒来,熟悉的学校不见了,同学们都消失了。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没有熟悉的高楼大厦,没有重度污染的工业气息,喧嚣的都市一去不复返,曾经一切都成了记忆最深处的回忆,这里的一切颠覆了白皓所有的认知,科学在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可笑和无知。这个世界有神明的存在,这不再是迷信的标签,而是真正的永恒。这个世界的人飞天遁地无所不能,排山倒海亦在顷刻之间,手握日月摘取星辰仅是一念之想,只要愿意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吾之初心,勿忘本心!白皓明白,他穿越了......
  • 爱入佳境

    爱入佳境

    丈夫的女神级前女友回来了,余尔发微博向粉丝求助,得到了N个分享链接:热门评论top1——女人必看,如何智斗小三!热门评论top2——手撕渣男的108种姿势……第二天,有人发现“余氏集团CEO白经池”给热门评论点了个赞。
  • 邪王绝宠:至尊冷妃三小姐

    邪王绝宠:至尊冷妃三小姐

    【冰雪°冰】她是二十一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冰尊——袭月冰,她是神幻大陆上人人皆知的废物——冷无心。在一次阴差阳错之下,她穿越到了她的身上。凤眸再次睁开,她却已不再是从前懦弱的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废物?看她锋芒亮瞎你的狗眼!丑女?在那伪装的面具之下是如何倾国倾城的冷颜!傻瓜?智斗后母嫡姐庶妹,扮猪吃老虎!
  • 一吻成宠:魅力男神有点坏

    一吻成宠:魅力男神有点坏

    父亲去世,财产被夺,惨遭青梅竹马的王子抛弃,凌落以为自己已经倒霉到了姥姥家,然而某个国际第一巨星还臭不要脸地贴了过来。要生孩子?行,为了弟弟和父亲忍了。要结婚?忍了,马上领证去,然而凌落看着那些眼睛里闪着星星的粉丝们,真的忍无可忍了。“男神,把你的桃花打扫干净再说结婚的事情好吗?”使劲翻白眼。“吃醋就明说,遮遮掩掩可不像你。”男神笑眯眯地凑了过来,把人推倒!
  • EXO女配之青春无悔

    EXO女配之青春无悔

    拉拉初中生在一次意外中进入小说世界成为exo的专属女配
  • 云裳剑之停雨亭篇

    云裳剑之停雨亭篇

    在苍穹之昴,星夜之下,她曾不止一次对着他们说过,“记住,我叫镜云裳”。而此后的每一次,他们见到她,却都会尊称她一句‘镜老大’。是对着一个二十刚刚出头的小姑娘!想当初他们第一次见到她时,几乎都是相同的场景。她踏风自虚空而来,风华绝世,仿若神临。而他们或家破人亡,或身受重伤,或无路可走。初次见面,他们在她面前,皆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她告诉他们,“跟随我,加入琉璃殿,你们才能好好的活下去!”再见时,她仍惊鸿绝丽,不可企及。而他们也早已改头换面,重获新生!他们是此后的江湖霸主,豪商富贾,是武林传奇!琉璃殿中,听的是血雨腥风,静的人心险恶,平的是人贪婪之欲,定的是江湖霸业,天下河图!
  • 玄冥斗破

    玄冥斗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年仅六岁的苏三,于此地,立下了誓言,从今以后便一步步走向斗气大陆巅峰!
  • 最后的最后之末日

    最后的最后之末日

    讲述了一位在末世艰难求生的故事,他很孤独,他面对着一切。这是一场噩梦。
  • 信仰纪元

    信仰纪元

    力量为尊的时代即将过去,信仰文明随之开启。他终将引领新的文明,开启新的纪元。升级靠丹药,不好炼?没事哥批量生产。打架想越级,不可能?放屁。哥这里有科技。修真的世界科技管毛用?额。。修真科技懂不??
  • 绝色魔王:傲风逆天

    绝色魔王:傲风逆天

    啥?魔王?不好意思我就是。但本小姐不屑,你要就拿去吧作为一名跟随新世纪的好少女,她可是要站上世界顶峰的但是谁能来告诉她眼前这个和魔界大长老相似度99%的奸诈狐狸男是那蹦出来的?还有这个傻傻的熊孩子又是谁?诶?那边那位冰山男怎么又开始气场降温了?等等等!那位愚蠢的人类,你看欧巴我没意见,但是能不能别那么丢脸的流口水下来……快告诉这些不靠谱的人不是我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