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3700000016

第16章 段祺瑞与日本的“亡国大借款”会谈

“西原借款”是1917年至1918年间由西原龟三经手的日本对华的8项借款,西原借款名为经济借款,实是政治借款。8笔借款,都是由日本内阁策划和指使的。

1917年11月22日,段祺瑞由于武力统一政策遭到直系军阀的反对,被迫再次辞去国务总理职务。这时日本方面看出,要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利益,非让段祺瑞再上台不可。于是又派西原龟三于1918年3月18日再度来到北京,配合张作霖的奉军进驻北平为段祺瑞声援,并从外交上对冯国璋总统施加压力,终于在3月23日使段祺瑞第三次出任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卖国政府不顾人民反对,悍然与日本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使日本获得了在中国境内调动军队的权利。西原给了段政府2000万日元的有线电信借款,作为报酬。

西原协助段祺瑞第三次上台执政以后,想趁机实现他的侵华设想,1918年4月13日与中华汇业银行总经理陆宗舆交换了《两国政府代表关于日华亲善协约措施的备忘录》,内容是:退还贷款,以发展日本最必需的原料——棉花和羊毛;贷款给中国办国营铁厂,向日供给生铁和矿砂;由日中银行家合组“中国铁路公债资本团”,垄断中国铁路投资;改革币制,中国发行与日本货币形状、分量、名称一致的金本位货币,使中国成为日本货币流通圈。

这些措施如贯彻实施,中国必将在经济上变成日本的附庸国,成为日本原料供给地和产品倾销地,连陆宗舆在签字时也战战兢兢。日本寺内首相等对这个备忘录很感兴趣,让西原再去北京促其实现。

西原于5月29日来到北京,但是他发现,段祺瑞因为打内战陷入财政危机,顾不上备忘录的长远计划,只求得到更多的现金。西原趁机提供了两笔借款:一笔是6月18日成立的吉会铁路借款垫款1000万日元,以铁路本身的财产为抵押。这条铁路修通后,可从朝鲜直达吉林省中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日本从清末就提出要中日合办此路,一直没有得逞,现在从段祺瑞手里轻易得到了。另一笔是8月2日成立的吉林黑龙江林矿借款3000万日元,规定今后开办新企业必须借日款,或中日合办,涉及两省林矿的国外借款须得日本同意,须聘用日本技师等,使日本成了两省发展林矿资源的主宰。

西原还企图一举实现他设想的币制改革,私下答应提供8000万日元借款作为发行金券准备。8月10日,段内阁以大总统命令公布金券条例。北京政府这一行动,引起极大震动,在国内受到南方政府、直系军阀和民间商业团体的反对;在国际上受到英、法两国和国际银行团的抗议,连横滨亚金银行也参加了抗议。币制借款造成各种矛盾总爆发,胜田藏相才不得不在8月11日召回西原龟三,停止币制借款的交涉。

日本政府通过西原借款扶持段祺瑞政府,帮助它打内战,搞“武力统一”,变段祺瑞政权为日本的傀儡,通过这个傀儡全面干涉中国内政。在扶持段的过程中,不断向其索要利权,对中国主权进行吞食。

在丧权辱国方面,西原借款比袁世凯政府跟日本政府签订的“二十一条”有过之而无不及。寺内正毅曾洋洋得意地说:

“本人在任期间,借与中国之款,3倍于从前之数,实际扶植日本在中国之权利,何止10倍于二十一条。”

所以,把西原借款称为段祺瑞的“亡国大借款”,并不为过。

日本首相寺内正毅对于西原为借款奔走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出会心的满意”。外相本野则对西原说:“应该授予你一等勋章。”

段祺瑞政府这一丑恶的外交行径,为日后日本干涉和侵略中国埋下了伏笔。

同类推荐
  • 华夏之传说时代

    华夏之传说时代

    盘古开天,华胥兴民;女娲补天,伏羲定海;夸父逐日,后羿伏妖……一场意外,驯兽师苏钺居然来到了这个传说遍地走的时代。可怜的苏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打打猎,做做饭,搞搞小发明,结果一不小心玩大了,居然也成了一个传说!
  • 东周烩(下):战国篇

    东周烩(下):战国篇

    以轻松、诙谐的笔法,给大家带来一场名为“春秋战国”的历史盛宴。书中囊括了从周王室东迁洛邑,到秦始皇赵政灭掉六国,一共515年的历史;描写了包括周幽王、郑庄公、管仲、楚武王、宋襄公、先轸、楚庄王、晏子、老子、孔子、吴起、墨子、孟子、庄子、赵政等数十位历史文化名人;记载了包括“烽火戏诸侯”“颖考叔劝孝”“齐桓公称霸”“泓水之战”“晋国雄起”“阖闾战楚”“勾践兵败”“三家分晋”“窃符救赵”“王翦灭赵”“中原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作者笔触简约、细腻传神,让两千年前的前尘往事浮现眼前,可读性甚高,值得有兴趣的人一同品读。
  • 资治通鉴里的那些事

    资治通鉴里的那些事

    《资治通鉴》不是历史书,二十四史里面没有它,宋神宗说它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以说这是一本政治参考书。只是它的参考基础是从周朝末年到五代末年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把其中对为政有帮助、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提取、汇总、分析,供后代人学习。但对现代人来说,流水账式的纪年模式、晦涩的文言、略显苍白的表述方式都影响了人们对于它的深度阅读和仔细分析。今天我尝试把《资治通鉴》用故事的形式,一篇一篇讲给各位听。
  •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帝陨,天变!建文削藩,朝野大乱,挚友方孝孺突然反水,皇侄发难,大兵压顶四面楚歌,燕王朱棣无奈之下绝地反击,在好友兄弟的支持之下,带领九百勇士歃血起事,举起靖难大旗,通过四年苦战,兵戈如火燎原天下……傅夕歌寻到财宝,帮助朱棣夺取江山,功成身退之后携爱侣隐居云南,不料却遭遇废帝建文,旧爱明月青和血仇段子羽,曾经深爱的人如今却站在对立面,为了恩仇为了存亡,彼此举刀相向不共戴天,在这场爱恨交织,江山易主的轮回中,他们该如何抉择?
  • 苏禄王

    苏禄王

    一幅瑰丽迷人的异域风情,一次惊涛骇浪的朝贡之路。一卷万邦来仪的大明史诗,一段海枯石烂的爱恨情仇。这是永乐年间南洋苏禄群岛的部落首领苏禄王带领家人、部属梯山航海,不远万里来大明王朝朝拜,却不幸死在大明,作为大明的一位王爷安葬,子嗣分布在中国和菲律宾两国的故事。故事曲折,文笔优美,绮丽迷幻,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尔令

    尔令

    尔令心愿铺.尔即耳,尔令即聆.给我个故事,我将替你圆梦
  • 百鬼店

    百鬼店

    我不知道你是否经历过与我类似的事,但在这里,我将把我所经历过的,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
  • 不忍细看的大汉史

    不忍细看的大汉史

    汉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很强盛的国家之一,与罗马并称两大帝国。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当时的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外族这样称呼自己,这个“汉”字,chaoyue了一个王朝,获得了持久的影响力。民族叫“汉族”,人叫“汉人”,语言叫“汉语”,文字叫“汉字”。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文化上的认同。
  • 萌宝来袭:傲娇男神当奶爸

    萌宝来袭:傲娇男神当奶爸

    “老婆,站住别动!!”“喂喂喂,大磨叽,我是怀孕,不是瘫痪,我自己能走路。”“那也不行,万一伤到我女儿怎么办?”“谁说一定是女儿的”“我喜欢女儿”“那要是儿子呢?”“丢了再生一个”“。。。”
  • 无敌小金刚

    无敌小金刚

    一颗诡异的药丸,使得王洛的身体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随意伸展的肢体,远超常人的视听能力,钢铁般的身躯,冰火九重天的体验,偶尔还能隐个身玩个小神秘。“呔!妖精休走!吃老衲一葫芦!”本文讲的不是超人,而是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
  • EXO之专属女友

    EXO之专属女友

    这个小说讲的是女主角勋涵在大学时期遇到了十二位美男子,成为了朋友,组建了组合exo,相爱,一起参加校园活动时被星探发现,从那以后成为了练习生,并在出道时公布恋情,获得了大批粉丝,这恋情有的不同意,但在他们的一起努力下,大家都渐渐的接受了这恋情,最后结婚的故事,文中也有虐恋的戏份,但很少,如果好看希望大家能投推举票,评论。
  • 豪门御姐

    豪门御姐

    谈场恋爱,原来这么苦逼!她好死不死赖上豪门腹黑男,被他整得体无完肤不说,还天天受“虐待”!胜者为王,败者,她让着他还不行?神马,处处迁就还不够?姐怒了,本姑娘势必大翻身,萝莉变御姐来场华丽大逆袭!
  • 中国起名实用大全

    中国起名实用大全

    本书共三编,内容包括古人改名趣事、依据什么理论来取名改名、取名改名的策略、26种取名改名艺术方法、取名改名禁忌、企业名称设计策略等。
  • 魔将之魂

    魔将之魂

    不堪世道里,少年身负魔将之魂,执剑前行,历经爱恨情仇,看遍金戈铁马,力压万千名将,大战各路魔王,最终找到明君,助她一统天下,完成霸业,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的战乱之中。天下动荡,江山八分,英雄辈出,良将济济。中土大陆,妖魔鬼怪占据四方。此间天地之中,飞龙神兽,妖剑神兵,千军万马,名将良臣。凡此种种,尽在此书中。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农民们(下)(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农民们(下)(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