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6800000017

第17章 充满饥饿和死亡的特大医院——1845~1850年爱尔兰发生大饥荒

1845~1850年,爱尔兰人民惟一赖以为生的农作物马铃薯连续6年遭到枯萎病的袭击,马铃薯几乎绝收,加上英国政府变本加厉地把爱尔兰的其他农作物和牛羊调往英国,导致了1845~1850年的爱尔兰大饥荒。在这次大饥荒中,100多万爱尔兰人丧生,另有100多万爱尔兰人移居美国和英国,爱尔兰总人口减少了1/4.马铃薯减产720万公斤,价值5亿美元。

从1780年开始的整个拿破仑时期,爱尔兰的战争时期经济繁荣,但1815年威顿军队遣散,成千上万的人充斥劳务市场。与这种经济紧张同时产生的是,英国政府把苛刻的关税强加给爱尔兰小地主。这个国家丰富的农产品——玉米、小麦、燕麦和牛羊被运往英格兰,只给开始发展的爱尔兰农民阶层一种作物和主食——马铃薯。

当人口膨胀时——1800年有5100多万人,超过了美国人口。这个国家的收成逐步被耗尽,条件恶化直至全国人民都衣衫褴褛。1817年爱乐兰小说家威廉·卡勒顿预言,他的国家将成为“充满饥饿、疾病和死亡的特大医院”。

1845年前,思想高尚、谈吐不俗的英国人巡游了这个苦难的国家。他们在极度贫困和半饥饿面前束手无策,他们是来观光的,他们畏缩着穿过尸骨存放地时百感交集。当他们从亮堂堂的马车上通过客栈的新玻璃窗望着贫困、饥饿、死亡的景象时,他们好像是愤怒、仁慈的化身。

英国诗人雪莱写道:“都柏林的所有穷人中最卑贱、最悲惨的。成千上万的人挤着一团——乌烟瘴气。富人把穷人变成卑下的人,然后又埋怨他们的卑下。他们使穷人挨饿,但如果他们偷了一块面包就将他们绞死。”

“大饥荒”发生前两年,英国派德文郡委员会到爱尔兰调查。它的1843年报告说:“无法恰当地描述他们习惯性地、默默地忍受的贫困。在许多地区,他们惟一的食品是马铃薯,惟一的饮料是水。他们的住所不避风霜,一张床或一张毯子是罕见的奢侈品。他们的猪和粪堆便是他们惟一的财产。”

20年来,爱尔兰人处于被毁灭的边缘,他们靠质量最差的马铃薯度日。1845年爱尔兰的820万人更加饥肠辘辘。马铃薯作物枯萎,实际上弄不到食物。

好几万人死在茅屋里和道路旁,脸上粘满了他们企图吞食的荨麻。爱尔兰人的克伦威尔式克制精神发挥了作用。在4年中,100多万爱尔兰人没有反抗要求提高用小麦交付地租然后运往英格兰的英国地主,而是躺在自己富饶的土地上等死。

到处是抬着棺材、衣衫褴褛的人群。很多人死于霍乱、痢疾、斑疹伤寒;更多的人开始逃离爱尔兰去英格兰,在那里他们大部分几个月后就在肮脏的地下室或茅屋里死去;逃到美洲的100多万人,有一半死在移民“死船”上或波士顿、纽约和巴尔的摩的爱尔兰人居住区。

当农民耗尽用来交地租的小麦和其他作物时,他们的地主就成千成千地把他们赶走。怀孕的妇女昏倒地雪堆里,半裸体的儿童哭叫着被赶到冰冷的野外,在几小时内就会夺去他们的生命。谁也没有像梅奥县的鲁肯伯爵那样野蛮。当农民不能交地租时,他把4万农民从破烂的茅屋赶出来,这一行径以及后来他在克里米亚的过失使他遭到爱尔兰的蔑视。他在对巴拉克拉瓦高地发动的势不可挡的“轻骑队猛攻”中扮演的角色还使英国愚蠢的鹰派爵爷坦尼森感到震惊和厌恶。

鲁肯头脑发昏的大批驱逐行径,得到在爱尔兰的《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的赞同。阿斯波恩将它描写成“慈善家的风度”。他站在英国领导人一边,认为爱尔兰人口过剩对英格兰是个威胁,而鲁肯的卑劣行径大大地有助于构成潜在威胁的民族。克里米亚一位鲁肯功绩的钦慕者坦尼森主张公开实行种族灭绝,从而为英格兰解除爱尔兰问题。

显然,一位官员为了使英国对爱尔兰人口感到惊慌,准备了一份英国人口普查报告呈交给英国首相。报告说,200多万人已从这个岛上消失并奉承地下结论:“我们觉得阁下将满意地发现,虽然由于饥荒、疾病和迁移人口已大幅度减少,但爱尔兰人口普查结果总的来说是令人满意的。”

极少英国政治家过问爱尔兰的困境。迪斯雷利对饥荒漠不关心,他轻率地说:“今天是教皇,明天就是马铃薯。”沙利斯雷勋爵后来当首相时埋怨道:“爱尔兰人只不过是不会自治的‘霍屯人’,更不用说自己生存了。”

1846年3月23日,上院的一位议员约翰·拉塞尔发出愤怒的呼声:“我大胆地说,我们把爱尔兰变成了世界上最堕落和悲惨的国家。全世界都在指责我们无耻,但我们还是对着羞耻和统治不善无动于衷。”

爱尔兰死亡继续不断。墓地很拥挤,沿路一带都埋了尸体。掘墓人因饥饿非常虚弱,只好把尸体埋一英尺深。一群群饿狗在远处狂口犬,等墓地无人时掏出棺材将尸体吃掉。

蔓延四年的饥荒和瘟疫夺走了100多万爱尔兰人的生命,还有100多万人被迫远走他乡,移居国外——主要是美国。爱尔兰人口减少了大约1/4,只剩下不足600万。

爱尔兰饥荒的直接原因是马铃薯的绝收和人口的膨胀,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英国罪恶的掠夺制度和爱尔兰人民的不觉醒。英国政府不但不出手相救处于严重灾难中的自己的属国爱尔兰,反而对这场饥荒感到高兴。使生活贫困、生产力水平低的爱尔兰人无法承受深重的灾祸而尸横荒野。但是,面对英国政府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爱尔兰人选择了屈服而不是反抗,使本来能够凭自己的斗争赢得生存希望的爱尔兰最终跌入了束手待毙的深渊。爱尔兰饥荒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灾难当前,只有我们首先奋勇搏斗,才有希望迎来黎明的曙光。

同类推荐
  • 邪染三国

    邪染三国

    龚隼重生为公孙瓒之子,本想偏安一隅,可天不遂人愿,乱世的烽火燃起起了他争霸三国的雄心,长枪白马,邪气凛然,且看他如何邪染天下。正所谓:天生双目赤如丹,此生注定非等闲,古有项羽称霸王,如今公子邪气然。
  • 吞灭三国

    吞灭三国

    有人说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个实实在在催人泪下的故事。21世纪的田豪是一家ktv的服务员,在一次工作中他被意外的卷入了乱世纷争的三国时代,命运安排之下一种神秘力量从天而降就此融入三国,当高科技的产品出现在古代的时候究竟会是何种局面?且看现代屌丝如何斗群雄,征天下,踏上一条热血铸造的王者之路,终究缔造出一个空前盛世的汉末大国,成就一番可歌可泣的传奇霸业!
  • 独步天下五千年

    独步天下五千年

    本书是新编中国通史,论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而论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国情、民情和世情的,除此之外无可选择。该书可作为建国六十周年的献礼书。
  • 渺渺长安道

    渺渺长安道

    剑客与仙道,文人与武士,明里暗里影响和左右着人世变迁;历史与玄幻,演绎着岁月;苦难与梦想,追寻着盛世长安;凡夫与仙人,都向往广阔未知的时空……故事描写唐宋时代文人武士的命途际遇和人生故事,展现盛唐转衰,政治腐败、群雄争霸的历史画卷,描摹了混乱不堪的时代背景下文人武士、修仙得道者的命运、情怀。茫茫中原战火绵延,群雄四起,江山变色,一个秘密的民间组织负责人们,作为文人侠士、奇人异士的代表,他们殚精竭虑、上天入地,想要改变和左右历史的走向,寻求“长安之道”、“长安之所”……
  • 故国魂

    故国魂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可是杨铭却做了一条洄游的锦鲤,本想着总算可以享受一世荣华,但是人还在襁褓之中便失去了一切。只想着做一只窸窸窣窣过好自己小日子的小小象鼩,确实在避不开一众虎豹熊狼。你们的大业,请不要伤害到我的温馨好吗?但是躲不过,只好拼死捍卫,这是一个斩尽虎狼,猴子称王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天命传记

    天命传记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是天意难违?还是天命难测?一双无形的幕后黑手,默默的操控着这一切,是你?是我?还是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看了本网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兴趣上了来,本人也是个《红楼梦》爱好者,偶尔会写下相关散文,偶尔一试。
  • 天才VS天才

    天才VS天才

    她本来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过着公主般的生活......但是有一天,她的父亲突然带回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女孩......在她5岁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她母亲的死--继母亲手杀死她的母亲,从此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此改变......12年后,她的复仇计划才即将开始......
  • 江山美人

    江山美人

    她倾城倾国,带着仇恨步步为营。驰骋疆场,凤临天下。他爱人入魔,为她不要江山,为她报仇血狠。爱恨交织。
  • 极品之花都仙少

    极品之花都仙少

    叶晨,神秘组织的王牌杀手,奉命携一根玉箫寻找降世七星,入世花都,他发现文曲星是女的,武曲星是女的,贪狼星是女的,破军星居然还是女的……清纯校花、极品御姐、美女杀手、性感女明星、霸道女总裁,春色满怀挡不住,可……你们谁才是我要找的人呢?“美女请留步,我这里有根箫,你要不要吹吹看?”“吹大,不……吹响了,你说不定就是北斗星君之一哦!”
  • 漫威大降临

    漫威大降临

    在一个不靠谱的试练空间中,修得圆满的亚历克斯摆脱了主神的控制,但是命运线也是从现在开始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唐诗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唐诗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待踏马蹄清夜月

    待踏马蹄清夜月

    七夕,自古一个浪漫的日子。街上,霓虹灯闪烁成耀眼星河似牛郎和七仙女的鹊桥连空气都幻散着甜蜜到窒息的因子,随处可见结对的情侣,浓情蜜意。而有一个少女,暮夜衬托出单薄落寞的身影,她此刻的脸上正挂着两行清泪。带着决绝和痛苦,突然冲向了车流中......她晕眩着醒来,以为自己已不在人世,望向四周是陌生的一切,她惶恐地看着叫喊出声,却发觉自己已然成了一个男人......
  • 洛日鸿尘

    洛日鸿尘

    三千大千世界,六道生灵,天道轮回,生生不息。
  • 她认出了风暴

    她认出了风暴

    本书讲述了萧红从儿时到死亡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着重讲述了萧红短暂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萧红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萧红的一些进步青年好友状况。萧红在困境之中仍坚持不懈地创作,克服经济困难和身体上的疾病,最终留下了传世名作。其对文学创作执着的精神令后人敬仰,而她的个人遭际又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