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6800000007

第7章 燃放爆竹引发的火灾——1415年中国故宫发生火灾

据统计,自1415年至1644年的200多年间,北京故宫共发生火灾47次。若统计到1991年,在这500多年间,故宫内共发生火灾70多次,多次火灾的主要原因便是燃放爆竹。火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今称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这里先后住过20多个皇帝。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殿宇有9000多间,相互毗连,而且建筑主要是砖木结构,因此,防火性能很差,火灾的危险性比较大。

首次火灾发生在明永乐十三年正月壬子日,即1415年2月22日,《明史·成祖纪》称“北京午门灾”。火灾的原因是燃放爆竹。当时,为燃放爆竹临时支搭了一座用杉木板构筑的“鳌山”,约10多米高,上面放置烟火、爆竹,有些烟火内部通过导火索相连接,点燃后,可连续燃放数小时,并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花样,还会显现花鸟和亭台楼阁等奇景,并不时出现重重帷幕,甚为壮观。这个鳌山搭在午门的前面,当皇太子及皇宫里的文武大臣在午门上观看烟火时,鳌山突然起火,并迅速殃及午门,不少燃放烟火者和围观群众被活活烧死。武将马旺,官拜都督,在指挥救火中不幸身亡。“都督”是保卫皇宫安全的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军队中的卫戍司令。火灾中皇太子虽安全无恙,但永乐皇帝朱棣“闻之惊惋”,令皇太子作了一番“检讨”把事情了之。明沈德符著《万历野获编》载:“永乐十三年正月壬子,鳌山火发,焚死多人,都督马旺亦与焉。时上在北京,闻之惊惋,命太子修省”,可明证。

继这次火灾后,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初八日,奉天殿(今太和殿)、华盖殿(今中和殿)、谨身殿(今保和殿)因雷击发生火灾。成祖朱棣表示:“三殿同灾,朕心惶惧”。明永乐二十年闰十二月戌寅(1423年2月6日),乾清宫发生火灾。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1514年2月10日),乾清宫又发生火灾,殃及坤宁宫,起因也是燃放爆竹。明嘉靖三年正月(即1524年2月),太监在宫中燃放爆竹,又引起宫内房舍起火。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十三日,三大殿再次发生火灾。据《国榷》、《紫禁城宫殿》记载:当时“大轩雨,戌时火作,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文、武二楼,奉天门、左顺门、午门及午门外直庐俱焚”。大火一直烧到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才被扑灭。嘉靖四十年十一月辛亥(1516年12月31日),皇帝和宠妃在豹帐内燃放爆竹引起火灾,顷刻间火势猛烈,烧毁万寿宫。万寿宫是嘉靖皇帝的别宫,又名永寿宫,这场火灾,使“殿内乘舆一切服饰、及先朝异宝烬付一炬”。这些火灾都是有史书文字记载的。

由于燃放爆竹常发生火灾,不少大臣都曾纷纷向皇帝呈奏,禁止燃放爆竹。成化年间的大臣章懋,向皇帝提出过这项建议的奏折,但未被采纳。万历年间辅臣张居正,又向皇帝提出禁止燃放爆竹,皇帝非但采纳了,并夸“江陵此举甚善”。张居正是江陵人,嘉靖年间进士,为相十载,治国安邦,颇多建树。禁止燃放爆竹,实践证明是一项防火的得力措施,时至今日,仍有可借鉴之处。

据史书记载,明朝自明永乐十三年至崇祯十七年的二百多年间,就发生了火灾47次,火灾频率是相当高的。尽管这同故宫砖木结构的建筑特点密切相关,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皇宫中燃放烟花爆竹所引起,因此被称为中国明宫爆竹火灾。

在节日或喜庆之日燃放烟火爆竹以增添喜庆之氛,是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但因燃放爆竹而遭至火灾的现象,从古到今也是屡屡发生,因此而给人们造成惨重的损失,如1415年2月22日的“北京午门火灾”就因燃放爆竹引起火灾致死焚死多人,甚至大都督马旺都难逃此劫难,真正是乐极生悲。

鉴于因爆竹引发的悲剧,近年来中国已开始在各大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尽管行使之初屡屡遭到异议,但事实证明,这种举措对于减轻城市火灾造成的损失是卓有成效的,算得上是一项明智之举。

同类推荐
  • 甲午遗证

    甲午遗证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苦心经营近30年的北洋海军一朝覆灭。这场旷日持久的海陆大战,在此后长达120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隐隐伤痛,也让大量的清军遗物被掳至东瀛。时值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法制晚报》甲午遗证报道组远赴日本,寻找那些曾经象征着中国战败耻辱的战利品,抚摸流浪百年的灵魂。两甲子匆匆过去,历史并未走远,当年日军的“战利品”在日本并不难觅。面对这些“甲午遗证”,中国人当如何反思?日本人又当反思什么?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 拨乱反正在宋朝

    拨乱反正在宋朝

    一梦醒来,想我堂堂立国一千多年的大周王朝皇室后裔,居然来到了这么一个古怪的朝代,居然大隋之后不是大周,而是唐朝,我大周朝到那里去了,这宋朝虽富,却弱的可以,看我拨乱反正在宋朝,再创我大周盛世!!!!
  •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一部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枕边书!解读历史得与失的史学巨著,纵论上下千年的治乱与兴衰!体悟封建王朝的更迭与轮替,品味风云人物的交错与变幻!
  • 明朝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明朝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王朝性格特别鲜明的朝代,一个和尚开创了这段历史,权臣、太监、军事将领、农民起义领袖……这些熟悉的面孔在明朝也一一露面。终明一朝,天下始终沉浸在血泊和战火之中。皇帝们要么铁血治国,要么不务正业。本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幽默的语言、轻松的笔调对明朝皇帝、王公权贵以及一些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
  • 大唐军星

    大唐军星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国历史上的唐朝,虽然略有不完美,但是,万国来朝,贞观之治的盛况不容否认,不管其他如何,我独爱唐之美,在这里,我们自称唐人,我们即是世界。
热门推荐
  • 世界是颗树

    世界是颗树

    对于一个随手就能毁灭一个星系的人来说,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不过为什么这么多人追着我要东西,如果是美女还能考虑一下,可是为什么大多都是男人啊?郑重声明:我是直男。
  • 每天学一点管理·文学·哲学

    每天学一点管理·文学·哲学

    这些常识的讲述以知识结合故事为主,重点在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将学科常识经过梳理、选择、确立后分不同角度撰写。每小节的常识点1500字左右,使我们在轻松阅读中获得最精良的文化滋养。
  • 奇墓诡记

    奇墓诡记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人点烛,鬼吹灯,堪舆倒斗觅星峰;水银斑,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竖葬坑,匣子坟,搬山卸岭绕着走;赤衣凶,笑面尸,鬼笑莫如听鬼哭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海明威之所以被称为“文学巨匠”,在于他把读者带进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让人类能够尽情地认识自己,并在生活中汲取改善人生、陶冶情操的美好愿望和力量。没有文学的世界必定是个野蛮、荒凉的世界,而海明威就以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语言表现手法赢得不朽的声誉。
  • 无赖至尊

    无赖至尊

    飞来横祸,高长明被北巨星系的科学家改造了,开始修炼起外星健身操!从此以后化各种不可能为可能,更离谱的是原来人类还有等级之分!校花、熟女、萝莉、OL……应有尽有,激情迸射间,高长明攀上了人类的巅峰!
  • 青果无言

    青果无言

    那远处蹦蹦跳跳的女孩已走远了吗?夕阳下那个少年的背影又是谁?那是短发飘飘的女孩这时已长发及腰,亲爱的少年,是否有捧着蔷薇花静静等待。长发的女上摸着最后一张照片,泪流;短发的男生捧着最后一株蔷薇,发呆。青春青涩的青果已开出了芳香浓郁的花,那是幼稚的他们也以丰满诱人,只是,回忆中那酸甜的青果,美好。
  • 新世界之混沌主宰

    新世界之混沌主宰

    山河碎天地破尸骨遍地在这末纪元的世界浩劫无数这个世界总需要一个人来打破来迎接新的世界..................宇宙边荒,黄泉尽头,两只长相极为丑陋的小鬼鬼头鬼脑的搜寻着猎物,寻找着从阎王殿领取而来的差事用以交差的鬼魂。一个自天外破碎虚空而来的强大灵魂,因为神秘力量的觉醒而陷入深沉度的昏迷,却因正好撞进了两只小鬼的视线,被两只小鬼所擒,抓捕回了冥界............掌生死,握轮回,窃阴阳,执乾坤,称霸万界............故事,从这里开始............
  • 最美的重逢

    最美的重逢

    《最美的重逢》讲述了四位年轻人,在年少时期的爱与恨,和出入社会之后的成功与挫败。本以为有的人一辈子都宛若铁石般固执,后来才发现,原来再坚强的一个人,都有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而那个地方保留着他所有的温柔!再无情的人心里都藏着一个他想要用一生去呵护的人。恍然时刻才发现,原来有时候,幸福是择一城,遇一人,倾一生,逐温存。
  • Active Service

    Active Serv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星灯

    七星灯

    一个人如果拥有一身旷世奇术本是幸运的,但是当他背负了太多东西,就很难说是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