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0800000028

第28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19世纪经济理论的大综合

〔英国〕约翰·穆勒著

“作者简介”

约翰·穆勒(1806~1873年)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生于伦敦,14岁派居法国,研究化学、植物学和高等数学,并精通法文;1821年回国研究心理学和罗马法。此后曾在东印度公司工作,并从事学术活动,出版过有关逻辑学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专著。

1865—1868年在威斯敏斯特区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868年成为世界第一个妇女选举权协会创办人之一;1873年死于阿维尼翁。

为了总结那些曾推动19世纪前半叶政治形势发展的经济理论,用当时最好的社会思想来证明社会经济现象,穆勒决定撰写一本适应于当时更广泛的知识和先进思想的“现代《国富论》”,并对李嘉图的学说作一些补充和引申的著作,即《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以下简称《原理》)。

“内容精要”

全书共5编,主要论述生产、分配、交换、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及政府的影响等问题。

《原理》首先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财富、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和分配的法则。但作者同时却把社会经济繁荣与衰落的原因,包括精神、心理和人类天性等因素也列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接着,《原理》详细论述了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的不同性质,这是该书的中心论题,也是作者的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

在作者看来,生产规律具有永久的自然规律的性质,因此,他把一切时代的生产都归结为劳动、生产工具和土地等抽象要素的生产;分析生产一般条件的真实意图是从生产的一般条件出发来论证生产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是纯属永恒的自然规律的事情,进而抹杀了资本主义生产与其他历史阶段的生产之间的本质差别,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作一切社会生产的一般自然规律看待,有意为资本主义生产作掩护。

对分配规律,《原理》认为它与生产规律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是一种具有历史性质的规律。作者承认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是一种暂时的历史关系,这是一种进步。但他抛弃了劳动过程的历史形式,只把分配关系看作是历史性的东西,而不把生产关系也看作是历史性的东西,割断了生产与分配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分配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所决定的,即认为分配关系是由人们的意志和感情任意决定的。

《原理》认为,任何社会生产都必须具备劳动、资本及自然所提供的材料或动力这3个要素。

对于劳动,作者认为它既是体力和脑力的支出,也包括由这些支出引起的主观感受。劳动所生产的效用有3种:一是固定并体现在外界对象物上,这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二是固定并体现在人身中,这是一切培植自身或他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劳动;三是既不固定也不体现在任何对象上,这是给人们提供一定快乐或避免烦恼、痛苦的运动的劳动。但作者强调,一切直接或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反之,则是非生产性劳动,调和了关于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传统观点。

对于资本,《原理》认为资本是先前劳动生产出来的由蓄积而保存下来用于维持生产性劳动的物质产品,但作者却把资本与构成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混为一谈,既把资本看作是用于生产的物质产品,又把它看作是生产关系。

对于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与动力,《原理》认为,它们是进行生产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它们所包括的都不是劳动的生产物,而是生产的自然要素,即土地,因而提供农作物资源的土地是各种生产要素当中最主要的。

此外,《原理》还分析了生产诸要素增加的规律,认为生产的增加不仅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而且还依存于生产要素的增加。但作者在分析该规律时,却把斯密等人的资本积累规律和马尔萨斯等人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人口规律”综合在一起进行论述,来证明生产规律是一种永久的自然规律。

《原理》对资本主义分配的考察,首先分析的是工资。作者认为,工资主要取决于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即取决于人口与资本;物价的涨跌,通常是通过影响劳动的供给来影响工资,或通过影响资本的增减来间接引起对劳动需求的变化而影响工资。而实际工资水平的决定,主要取决于人口的多少,取决于劳动人数及其用来购买劳动的资本及其他基金的比例,作者把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低下的原因归之于劳动阶级人口过多。

接着,《原理》分析了利润的性质,其来源、职业差异和平均化趋势,以及利润率的决定等问题。

作者认为,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的报酬,而资本家的利润则是忍欲的报酬,总利润分为:忍欲的报酬——利息、冒风险的报酬——保险费和管理的报酬——监督工资。

对利润的性质问题,穆勒一方面采纳了庸俗经济学家的上述观点,另一方面又接受了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利润来源于劳动,甚至来源于剩余劳动。

在分析利润的来源和利润平均化时,作者认为利润产生的原因在于劳动生产力,在于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多于所耗费的产品,在于劳动者在生产了资本家以工资形式垫支的产品之后有时间剩余为资本家工作;否认了利润是买卖的结果,取决于价格的观点。

对利润率的决定,作者认为,国家的利润总量取决于生产物的数量,即劳动的生产力,和劳动者在其生产物中所取得的比例,即劳动者的报酬与其生产额的比例。利润率只取决于第二个因素,与劳动者的报酬成反比。劳动的效率、劳动的工资(劳动者的真实报酬)和这真实报酬所含物品的生产费用或获得费用支配了利润率,利润率的变动取决于一国任何时间所确定的一个诱使人们进行储蓄,并把储蓄转为资本的最低必需的利润率,而这种最低利润率又取决于人们的远虑和投资的安全。

作者把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分解成3种收入,因此,他对利润率的分析,混淆了利润与剩余价值、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错误地作出了利润与劳动费用成反比、利润率是利润与工资之比的结论。实际上,他把劳动生产率对真实工资的高低、真实工资的价值量变动对剩余价值的影响,错误地表述为劳动生产率对利润的影响,认为总利润等于劳动总产品扣除劳动报酬后的余额,完全忽略了总产品中的不变资本。

对地租的阐述,作者基本上重述了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

《原理》在阐述价值理论时,认为价值论不是政治经济学的主题,财富的生产与价值无关,只有分配是由竞争决定时,才与价值问题有关,而交换依然是竞争社会中决定财富分配的根本法则,但他又承认在商品社会中,价值问题仍是“根本问题”。

关于商品的价值问题,作者区分了使用价值、价值、价格等概念,认为使用价值就是商品满足欲望或适合目的的能力,一物的交换价值不能超过其使用价值,把价值规定为相对价值,否定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把价格定义为表示一物与货币的相对价值,当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不变时,价格就表现为该商品的一般购买力,它的交换价值,并承认价格会普遍升降,但否认价值(实际上是相对价值)会普遍升降。

穆勒在用生产成本解释商品价值时接受了李嘉图关于价值主要取决于耗费劳动,其次取决于工资、利润的见解,而在分析工资、利润等影响价值的具体机制时,否认了绝对价值的存在,仅把价值看成是商品之间交换的比例,从而工资、利润等普遍变化不影响价值。我们可以看出,穆勒的价值论是生产费用论和供求论的调和折衷。

穆勒认为,在国际贸易中生产费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法则不适用,商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及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这是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重要补充。

《原理》认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即增长,主要表现为社会支配自然能力的增加,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和自由支配权的增加,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能力的增加;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口增长、资本增加和技术进步。社会进步能增加地主财富,劳动者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而利润有所下降;在作者看来,利润下降,会使经济增长停滞,这是一种财富分配公平、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劳动减轻、休闲时间增加、个人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穆勒主张,人们的事务,应由切身利益攸关的人自由去经营,不受规律限制,不受政府人员干预。他由此认为,经济增长的一般办法和基本原理是自由放任,把经济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信条;他赞成政府对社会事业的干涉限在最狭小的范围之内,只能干涉一些与公众便利最有关的事项。

“学术评价”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对当时已经形成的各种经济理论知识的一次大综合,它既包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东西,也包含了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东西,并且还汲取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些观点。穆勒的经济理论在当时盛行了相当长的时期,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进一步演变和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人在22岁时候了解一点人生道路和人生规划,对将来的人生方向有帮助。社会现实是一个金字塔,顶尖上只有少数人可以建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话固然鼓舞人心,却不能对所有人管用,因为人的能力可以被提升,却始终有高下之别。因此,如果22岁时读本书,你未必要选择本书中所讲的人生道路,却可以作为人生的一种备选方案。毕竟22岁还很年轻。不过,到了26岁,就必须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考虑和选择了。而27岁~35岁之间,对人生竟有绝对性的影响。大器晚成始终是少数。因此,26岁前后,是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分界线。你的决定不再由父母和家长决定,而完全靠自己做主。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 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是作者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介绍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使家长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本书沿着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脉络.对各种广播文艺形式的艺术特征和意境营造的细密之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机融合是写作的主要特点。
热门推荐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骨战

    骨战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刀一斧修仙路。看铁血少年,如何逆天伐道!
  • 夜鸣记

    夜鸣记

    阳光灿烂的一天,人类捡到一枚造物主遗弃的骰子,冒充起了上帝。解开基因密码、剖析暗物质、进化生命……人类追求永生的同时,也追寻着星空更深处。又是美好的一天,人类找到了第二枚骰子,掌控规则、穿梭时空的时代已经不远了,人类即将封神。与此之际,偷懒的造物主终于发现了这个异端,在人族设定上马虎添了几字——这是梦。梦醒后,世界各地的人们流泪倾诉,各国顶层召开了紧急会议,一所所特殊机构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通过大规模催眠暗示、大脑扫描等手段提取记忆,拼凑出了想要的结果——一部分梦中的知识定理。这场狂热的浪潮曾遭到诸多政治家批判,幼稚、荒唐、不负责任…………直至后来,科学家陆续发现这些知识定理都是真的。
  • 大小姐的贴身杀手

    大小姐的贴身杀手

    一个看似放荡不羁的杀手,为了一个没有佣金没有期限的任务踏上城市之旅,和大小姐同居走上校园之路,原本不想多事的他,引起校园各大势力的争抢……,男主用自己的双拳告诉了天下:权钱美色,我欲收,自取之…却不曾想引起更大的风波,不经意解开了身世之谜....一切都像是安排好了一样
  • 孕期营养一点通

    孕期营养一点通

    本书对女性整个怀孕周期需要了解的营养知识、营养方案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力求简单完整,一学就会,一点就通,给每一位孕妈妈以贴心、细心的呵护,并呵护腹中宝宝健康成长。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 细节决定一生

    细节决定一生

    本书从“细节决定人生命运”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做人细节、做事细节、职场细节、理财细节、生活细节等关键细节对人生成败的决定作用性。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非常强的技巧性、指导性、实战性,展现了大量的人生经验,让读者抓住人生中每一个关键细节,踏上成功之旅,成就完美人生。
  • 工作分析与应用

    工作分析与应用

    本书结合大量的分析案例介绍了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实施;工作分析结果的实践功能;工作评价等。
  • 贞观长歌:大唐未央传

    贞观长歌:大唐未央传

    一个阴谋让她们穿越到战乱的隋末,见证唐朝建立,认证贞观之治。也是那个阴谋让慕容未央知道一直以来所谓的好姐妹只不过是口蜜腹剑,重遇后接踵而来的危险和阴谋,却不知道陷害自己的原来就是一同穿越过来的好闺蜜,“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模样,你便不认识我吗?”她将利剑刺进慕容未央胸膛时眼神狰狞。到底是什么样的怨恨让她一步一步逼害?什么样的男人让曾经友好的姐妹二人反目成仇?深宫之内,哪些阴谋祸害能被识破?谁能辅助君主一统天下?即使如此,万千沧桑过后,青史上又能将谁留名?
  • 从未想过能爱你

    从未想过能爱你

    牧罗笙:爱上你是我的情不自禁,不爱你却是我的口是心非林文东:我现在只有你————————++一个是她的心动,情殇,一个是她的伯乐,恩师,她能如何选择?是听从内心的声音,为爱抛弃过往,抛弃所有,还是听从古板教条,为情一如既往,坚定现在拥有?————
  • 蓝衣爱情进化史

    蓝衣爱情进化史

    在程颢忙完手里的活儿也围过来吃饭的时候,旁边的陈小秋包着一口饭说:“程颢,你还真是怪,以前让你帮忙做屁大点儿的事你都吝啬时间,你现在在蓝衣面前做得可真是二十四孝啊!你可看清楚了,人家蓝衣可是个女同啊!别白费心机了!”蓝衣被一粒饭呛住了,直咳不止!蓝衣心里直骂陈小秋:女同?女你妹!!蓝衣横了一眼陈小秋,继续吃饭。程颢坐在自己的位置递给蓝衣一瓶水,对陈小秋说:“关你屁事,管好你自己的事!”陈小秋又扒了一口饭进嘴里,对蓝衣说:“看见没有,蓝衣?人家程颢压根看不上你的那个心上人,他看上的是你啊!你现在根本就是瞎折腾,白费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