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1700000028

第28章 《管理决策新科学》:对企业决策的开创性研究

〔美国〕赫尔伯特·西蒙著

“作者简介”

1916年6月15日,西蒙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涅州的米尔沃基。他20岁时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七年后,在伊利诺斯州技术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担任助理教授和教授。他的爱好和学识是多方面的。他走过许多地方,还在多种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外,他还荣膺过美国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和计算机科学奖。

尽管人们还是把西蒙叫做社会科学家,但他创立的决策理论已经在经济学领域中为他赢得了荣誉,美国经济学会1973年接受他为该会的荣誉会员。所以,他是美国的一名著名经济学家。

“内容精要”

全书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二章“管理决策过程”是全书最核心的部分,决策理论的许多重要观点均出自该章。

西蒙认为,决策决不仅限于从几个备择方案中选定这样一种行动,而是包括了几个阶段和涉及许多方面的整个过程。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1)情报活动。即探查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2)设计活动。即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3)抉择活动。即从可资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特别行动方案。(4)审查活动,即对过去的抉择进行评价。这四个阶段在经理的时间表上占有十分不同的分值。而且在各个企业和各个经理之间,各个阶段所占的分值也各异。但不管怎样,这四个部分加在一起就构成了经理所做的主要事情。经理的职责不仅包括本人制定决策,也包括负责使他所领导的组织或组织的某个部门能有效地制定决策。他所负责的大量决策制定活动并非仅是他个人的活动,而是他下属人员的活动。西蒙还把决策技术分为两种:由于活动出现重复和例行状态,决策可以程序化到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重复处理它们,这种决策即为程序化决策。另一种活动则是新出现的,不能程序化的重要活动,此种决策则被称为非程序化决策。前者可由组织为其制定具体的决策程序,而后果则运用通用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决策技术:程序化决策技术和非程序化决策技术。每种技术又可分为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两部分。

通过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西蒙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即所谓“目标——手段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首先为要实现的总目标找到一些手段和措施,然后把这些手段和措施又看作新的、次一级的目标,再为完成这些次一级的目标,找出一些更详尽具体的手段和措施来。这样分层反复找下去,直到有了现成的解决办法为止。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也可以看成是,通过将非程序化决策简化为一系列程序化决策,而最后完成非程序化决策的过程。

在该书的第三章,作者着重分析了计算机和自动化对工作场所的影响、对工作满足感、对工人的激励和对工作疏远等的作用。

作者认为,以往对计算机和自动化有一些错误认识,主要包括对人类心理和生活的冲击,使工作非人道化以及使雇员对工作疏远。而这些往往证据不足。作者指出,近年来认为工作满意度已经下降或人员疏远问题已经上升的论点是没有根据的,因而这种未实现存在的“趋势”,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能把它的产生归因于自动化。那种对政府或其他社会机构信任上的低落倾向是由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随着工作日益全面的自动化,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环节。只要这个过程正常运转,机器就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生产出物质产品来。操作工人的可能职责将变为确定任务、监督生产过程。保证正常运转,处理困难问题等。工人通常不再被束缚在某些特定劳动场合,工人可能有也许没有跟别的人经常相互作用的机会。对办公室自动化的研究表明,除了少数由于自动化引进得太快或是计划不周引起了严重的暂时性混乱之外,很难看出它对工作性质的影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办公室自动化已经或将要以一种大规模疏远方式的出现来改变工作性质。行业在“满意”问题上有着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专业和技术人员、经理、文职人员和小业主、售货员、手工业者和工头、服务性人员、办事员、操作人员、非农业劳动者等。随着自动化的发展,机器与人的比率将高于今天的组织,在流水线中,仍将有一些残留的“工人”——可能比今天的总劳动力的数量要少——来完成那些相对而言,要求更灵活的眼脑手协作的任务。为了使工业系统持续地运转,将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任务将是进行预防性和补救性的维修。还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将负责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程序设计和管理工作。此外,在全部就业人口中,从事服务性工作的人,包括直接为人服务的人比例将增加。因此,认为工作满意的人数将比目前有增加。因为自动化把劳动力构成,从工作满意程度平均值较低的行业移向较高的行业。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出现对组织机构和管理工作的影响。

西蒙认为,当代是信息大量产生,形成“信息爆炸”的时代。重要的不是获得信息,而在于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使之对决策有用。决策者需要的是对决策有意义的信息。决策者的注意力是一种最宝贵的资源,不能无谓地消耗在大量无关的信息上。所以,对信息的提供,应当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不符合这些条件的信息,不应该输送给决策者。这就要明确管理人员在作决策时需要些什么信息,根据决策需要提供信息,避免大批无用的公文报表的出现。要认识到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必须重视信息处理效果,作出好的组织设计和决策。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时,如果输入大于输出,它就起到了作用;如果输入了一大堆信息,输出的信息仍是一大堆或更多,则它就没有起到作用。所以信息系统中应包括一个筛选系统,保证提供与决策有关的有用信息。

组织设计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二战以后曾出现过分权运动,如今这种势头在减弱,集权倾向又有所抬头。西蒙认为,公司结构在产品部门化热潮之后,又重新作了回顾和思考。认识到部分间的相互依赖有时比人们想像的大很多。使决策趋于集权化的第二种力量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引进。他指出,由于个人的认识、情报来源、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下级人员可能不如高层领导那样能够作出更适合于整个系统的决策。各级管理人员的决策要同他们的情报来源和职能相适应。所以有关整个组织的决策必须是集权的。另一方面,由于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同时了解和分析一个复杂问题的各个方面,必须把它分解为不同因素,由不同的专门部门研究,所以此时决策又必须要分权化以保证其合理性。

自动化使得基层操作人员大大减少,导致了对基层管理工作的需要的减少,但由于对自动化决策和规划系统进行设计和维护的参谋性作业的增加,使得中层管理人员并未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减少。但我们必须看到,参谋单位的增长是以直线单位的减少为代价的。随着直线组织的变小而使组织的层次减少,同时通过参谋职能的扩大而使组织扩展。这样,组织在某些方面来说比以前的结构更为复杂。跨越等级界限的各单位间的相互作用更多了。但这种复杂性是可以容许的。因为这种复杂性与该系统实际操作中所需要的高频交互作用关系较小,而只是与具有较长时间范围的规划活动关系较大。

《管理决策新科学》新就新在作者引入了高科技的自动化这样一个变量,讨论在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前提下,对管理工作、组织结构和决策技术的影响问题。为此,作者进行了人机比较,提出了与计算机相适应的两种决策技术。分析了层级结构及新技术条件下的集权与分析问题。作者关于决策过程的四阶段论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学术评价”

在经济学领域,西蒙的突出成就就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决策理论。

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西蒙有关组织决策的理论和意见,应用到现代企业和公共管理所采用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和控制等系统中及其技术方面,效果良好。这种理论已成功地解释或预示如公司内部信息和决策的分配、有限竞争情况下的调整、选择各类有价证券投资和对外投资投放国家选择等多种活动。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建筑在西蒙的思想之上。因此,1978年,由于他“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同类推荐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中国的细节

    中国的细节

    他是中国最知名也最受争议的日本人之一,他被奉为“新锐国际政治观察家”,也被抨击为“赤化”“没资格说三道四”。他身处夹缝,备受争议,却始终坚持对中国的观察和思考。他见证了中国的繁荣自信,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和谐声音。他笔下的中国由诸多细节构成:从咖啡店提供上网服务到高考生优先安检,从大学生的课堂讨论到媒体开始亲赴现场,从《建国大业》到诚品书店,从刘翔到足球球迷,从“剩男”到“港漂”……于生活,他谈有趣的文化现象;于时政,他聊国家外交和发展。他以温和而不偏颇的表述为目标,但绝不盲目讨好大众。他坚信,当代中国与加藤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绝配”关系。
热门推荐
  • GD之不曾放弃

    GD之不曾放弃

    他在高中时代遇上了她,她喜欢他,而他却喜欢金真儿。后来她去了巴黎深造。他在她走后却发现自己喜欢的并不是金真儿....五年后,她回来了.....
  • TF我是你的代理经纪人

    TF我是你的代理经纪人

    任娇娇,TF经纪人。因照顾TF而患上胃病并且没有及时就医,进了医院。莫筱叶,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父母早年去世,家里奶奶是她唯一的亲人。时代走势匆匆,慌忙之中,莫筱叶成了TF的代理经纪人,并且走上了短暂的陪读历程。时过境迁,流水年华。TF,曾记心里。
  • 栀子姻缘

    栀子姻缘

    人与人之间的任何情感都是需要缘分的,浮萍人生,苦情缘分,请看杜小雅与高沐阳九转千回姻缘人生.......
  • 破剑成仙

    破剑成仙

    这个世界,没有花哨的魔法。没有炫酷的斗气。有的,只有剑,和剑修者们专有的剑气。看来自修仙世界的他,如何应对。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8年):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8年):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

    本书包括2008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政策分析,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人口结构变化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效应研究,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效率等。
  • 重生之花瓶也疯狂

    重生之花瓶也疯狂

    她是新晋影后,是演艺界的天才,在她最风光的时候,却被自己的男朋友和最要好的闺蜜同时背叛。一朝重生,重回娱乐圈,什么?原主是个花瓶,只是空有美貌却演技全无,这怎么可以,她要是不来个大逆袭就有点对不起乡亲父老了,从此花瓶雄起......片段一:“什么?你要与我拼演技,这怎么可以,我可是花瓶耶。”安茹一脸你欺负我的神情看着眼前神气的女人。“怎么,怕了?算你有自知知名。”安茹害怕的神情更加助长了她的嚣张。“不--不是--我是怕大婶你等一下要是比不过我,被气得心脏病发作我可就罪过了,毕竟这里可是荒郊野外没有救护车。”“你--你--"女人一口气愣是提没上来晕了过去......什么玩意,不用演技照样碾压你。
  • 宋本备急灸法

    宋本备急灸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星芒遮天

    网游之星芒遮天

    以吾之心,斩断虚幻。以吾双匕,湮灭魔族。在虚拟之中轮回,只为,离开游戏。
  • 凤劫苍穹:异世女血皇

    凤劫苍穹:异世女血皇

    异世穿越,却成了被血族流放的无能少女。既然再世为人,岂能任人鱼肉?一把灭神刀,一段未全记忆,一只魔龙,逍遥行大陆,却不想招来众多“虎狼”猛追。当身世之谜逐渐揭开,她一步步走上魔界巅峰,管他是“虎”是“狼”,待她一一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