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56800000012

第12章 从呼唤“先进”到规范“鸣放”

“短论”和“创作谈”虽重在文学言论,但并不是谁都可以到这里发言。当然,来这里说话的,不限于《人民文学》中人。事实上,属于《人民文学》这一机构的只有秦兆阳一人。也有茅盾,但茅盾已不在《人民文学》担任实际或名誉性的职务。后来遭受猛烈批判的黄秋耘,正是在这里发表了《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但黄秋耘供职于作协下属的《文艺学习》。此外,戈扬来自《新观察》,唐挚、杜立均来自《文艺报》。也就是说,这几位言论“重镇”都出自作协“名门”。在他们之外,另有钟惦棐、巴人、李克,以及白榕、些如、秦示求、李无毒、李无水等。人数虽众,恐怕多有化名。即以秦兆阳来说,就有洛阳、鉴余、甲乙丙等名。因此,论坛更像是思想同类者的集结之地,而非真正的公共言论场所;不像储安平主持的《光明日报》,属于非党人士的舞台,而更像是党员作家发表意见的论坛。但不以真名示人,虽说有文人起用笔名的习惯,也不免给人一种想象:发言者躲在安全的面纱背后,让论坛给人以民间的假相,从而以民间的模样对文学环境、甚至对文学作品提出批评。种种机心,透射出这些党员作家的两难,也决定了他们的言论、批评游移在两可之间。

既为党员作家所有、又类乎思想阐扬的论坛,其言论不可能以异端面目出现,而是在呼应国家命题、党对文学的召唤中旁逸斜出。

“短论”的前几期采取倡导的姿态,要求作家发挥积极性、热情,投入到对“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文学反映上。在刚刚过去的1955年,对“胡风派”的批判株连了众多的知识分子,政治领域中则是对某些人疑惑农业合作化的“保守主义”进行批判。一酷一热,让文学界处于被催生却又惊恐莫名的状态。作家成了危险的行当。故作家所写、所论,多求四平八稳;即使热烈的声讨(如批“胡风派”)或高声的赞颂(如写“农村新人”),内里也包裹着一层冷漠。

“短论”第一期便从改变这冷漠开始。唐弢的《“三户”颂》借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倡言农业合作化迅速实现的合理性。文中要求作家改变冷淡的态度,让文学赶上时代。马铁丁在《喊“忙”的人》中,讽刺那些喊“忙”而实“闲”的人,应该真正调动内心的热情,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事业。

如果说马铁丁、唐弢的文章还偏重普遍的社会问题,戈扬的文章开始切近文学领域:改变文学衰落的方法,“不在提高稿费或是别的什么,在于作家的社会主义觉悟”。这“别的什么”,当指论坛中普遍批评的清规戒律,但戈扬在这里根本不提。黄秋耘比戈扬更进了一步,文章起首一句“文章,和人一样,总要有些棱角才好”,个性突出。黄秋耘:《从“四平八稳”说起》,《人民文学》1956年1月号。但全文中所批评的不是外在力量对文学的钳制,也不是“粗暴批评”对作家精神的伤害,仅仅是指责作家苟安于“不出问题”,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热力。他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作家。不过,黄秋耘还是触及了文学与作家的个性联系,即个性的文学来自个性的作家。

总之,第一期的“短论”奠定这样一种格局:以自上而下的倡导姿态,呼吁人们发挥内在的热情,以文学的方式来与国家命题保持一致,对萌芽中的先进事物进行鼓舞。

“短论”第二期依然呈现出交杂之势:一方面倡导作家脱离个人、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则流露出关注作家的独立思考及文学作品的美学问题。这一期“短论”有五篇文章,前三篇虽没有点名,但明显是在批判丁玲。这里对丁玲的批评还没有提到政治的高度,重点提的是作家心头那个“我”字,是所谓强调创作、不顾集体与政治的“一本书主义”。如公孙剑以奇怪的逻辑,一边高喊发挥作家的“热情”,一边强调“‘我’的危险,就是‘我’和整个集体事业对立的危险。”公孙剑:《需要满怀热情的工作》,《人民文学》1956年2月号。

就在这三篇文章的杀伐声中,钟惦棐的《千呼万唤——出来了》针砭了电影剧本中的虚假模式。他称电影《董存瑞》“重新恢复了我们多年来在电影美学上已经遗忘了的课题”。这一“美学课题”,是能让观众有兴趣、感动,是情节性,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尤为重要的,是能够从心灵世界来表现英雄的成长过程。这篇文章,基本上成为钟惦棐后来那篇《电影的锣鼓》的先声。有一个细节在钟惦棐这篇文章中显露出来:这是《人民文学》编辑向他约的稿。《人民文学》编辑给作者出了更为尖锐的题目:“千呼万唤出不来”。由这题目似乎可以推测,编辑向作者所要求的,主要是对电影衰落原因的探讨,或者对原因的批判。钟惦棐并没有这样立论,反而将《董存瑞》看作电影已经改进、正向好的方面发展的例证。似乎为了安慰《人民文学》的编辑,钟惦棐补充说:“以上所云,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说《人民文学》编辑部所出的题目是空想的,无的放矢的。恰恰是我们有许多影片给了《人民文学》编辑部和许许多多的电影观众有这样的印象。”见《人民文学》1956年2月号。这一看似简单的补充,透露出几个重要的信息:1.钟惦棐承认弊端的存在,但《董存瑞》已经是“希望”;2.编辑部的期望值并不能在《人民文学》的版面上完全呈现;3.批评现状的阻力,不仅来自超出编辑部能力之上的《人民文学》的上级机关,还来自如钟惦棐这样最有勇气的批评家。

在这篇文章之后,唐挚的《必须干预生活》在《人民文学》上第一次明确亮出了“干预”的旗帜。文中以阿·托尔斯泰、爱伦堡的创作经验为例,指出当前文学之所以缺乏热情、独创性的原因,在于作品中缺少“一个最重要的角色——那个作为正面力量的作家自己”。一个“正面力量”的限定词,与当时正批评丁玲的“我”区别开来。

唐挚的《必须干预生活》发表在《人民文学》1956年2月号的“短论”栏目中,这是《人民文学》第一次明确提出“干预生活”的主张。

无论如何,自钟惦棐和唐挚这两篇文章之后,“短论”和“创作谈”逐渐完成了从呼唤先进、投身火热生活向批评文学教条化弊端的过渡。之后,批评的矛头集中于文学领域,批评成为这两个栏目的主流。不过,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说了什么,而在说话的方式。在两个栏目中,那种锐利直言的批评几乎没有,更多的是遮遮掩掩,在主流观念和真知灼见之间“左右顾盼”。另一个现象是,即便在此后最活跃的时期,到这里发表言论的,也没有建国伊始就被排斥的自由派作家,也无通俗作家,更没有刚刚被批判过的“胡风派”作家。某些文章中一旦借用胡风的观点,也总要缀以严厉的批判。

如果将“短论”和“创作谈”视为交流思想的空间,那么,这一空间的交流向度属于“上——中——上”模式。发言者同时扮演两种角色,时而代表权力者的意志向自己的作家同类发出倡议,时而又代表自己的作家同类向权力性的文学规范所导致的种种教条发出抗议;也正因为这种交杂的身份,使他们的言论、思想最终有独立之“形”而无真正的独立之“实”。他们的价值,不过是在大框架下反躬自省、恢复某些遗忘的美学课题而已。最严重的是,一旦自“下”而来的某些文学现象、“异论”超出这一大框架,“上——中”的角色很快就弥合一致,共同对“下”进行制裁。

秦兆阳的《关于“写真实”》发表在《人民文学》1957年3月号的“创作谈”栏目。

对“双百”之中某些创作逆流的规范,早在《人民文学》1957年3月号的“创作谈”中就出现了。此时,“鸣放”鼓动正酣,而知识界还处于忐忑不安、乍暖还寒,并没有完全复苏,本期的“创作谈”就调整了批评的方向。

“创作谈”在这一期放在全文之首,足见编辑部的重视程度。当头的文章是秦兆阳的《关于“写真实”》。在批评火热期出现最为频繁、锋芒又相当尖 锐的秦兆阳却说:

“‘写真实’这三个字已经被某些人——特别是某些青年作者所滥用了……”这些青年作者将“写真实”变成了自然主义写作的借口。秦兆阳则强调,“真实”的价值正在于严肃的思想性和社会责任感。对那些将爱情等同于性爱的观念和作品,秦兆阳质问道:“如果离开了人的思想观念的时代特点,这所谓赤裸裸的爱情会有什么意义呢?难道读者所最希望知道并应该为之迷醉的,不是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事物——不是这样的真实,而是忘记一切地以狂热的心情去作性爱的追求吗?”这样的质问,未尝没有将作品中爱情的描绘夸大的成分,“赤裸裸”、“狂热”、“性爱”,凭什么理由如此认定?秦兆阳并没有明说。但秦兆阳的用语中值得注意的是“应该”二字——秦兆阳应然性的判断,为可能性的存在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果说秦兆阳的批评中还有些许的保留,另一篇批评小说《阿K历险记》的文章更能说明问题。

《阿K历险记》《阿K历险记》连载于《园地》1956年11月号、12月号。的作者黄远,曾在这一期间《人民文学》上连载《总有一天》。《阿K历险记》这篇小说却发表于低等级的地方杂志《园地》上。小说线条粗疏,几乎以漫画的方式勾勒主人公阿K参加革命并成为领导干部的过程。解放前的阿K是上海滩有知识的小混混,撒谎成性,精于投机,参加革命的动机是为了追求一个女同学;解放后,他凭借投机和知识受到重用,但劣性不改,专横霸道,追求女性的习惯愈演愈烈,竟至于杀害自己的妻子。漫画式的写法还表现在“油滑”,比如杀害妻子时,阿K还喊着“消灭你这个资产阶级分子”。这篇以投机者的情欲追求消解革命“神圣性”的小说,明显突破了时人所能容忍的限度。《人民文学》发表的这篇批评文章,虽没有从政治上立论,但明确称阿K这个“混进革命队伍的坏分子”,根本“和真实生活相违背,而且也是无冲突论在创作中的另一种形态的反映”。周和:《我们将怎样理解阿K》,《人民文学》1957年4月号。“无冲突论”在“双百”时期也是一顶帽子。

“短论”和“创作谈”在《人民文学》不过20期内,经历了从“倡导者”到“批评者”再到“规约者”的身份转变。它只不过是党的文学这一系统内的自我反省和调整,有独立的姿态而无真正独立的思想支撑。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恢复被遗忘的美学课题,而非跨越原有的体系推进一步。从这一历程,我们既可认识到《人民文学》在最活跃、最富独立时期中的历史真实,亦可看到它美学追求的限度。

同类推荐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史学名家梁园东

    史学名家梁园东

    梁园东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史学家,本书收入了梁先生论文中主要的、精华的部分,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概貌。
  • 希腊神话故事·第一卷

    希腊神话故事·第一卷

    本书是古斯塔夫·施瓦布的著作之《希腊神话》的精选本,每则故事都选配了精美的插图,使图书更具可读性和知识性。
  • 去山阿者歌

    去山阿者歌

    它们有着很好的名字:罗山、窑山、莲花山、花路坡、麦垛山、红山梁、大郎顶、官亭山、黄草岭、庙儿岭、马断头山……这些山和人一样,都活着自己的瞬间和恒久,也在救赎自己。山的间隙有条河。
热门推荐
  • 三国杀传奇之都市英雄

    三国杀传奇之都市英雄

    静笃说:我们的使命是维护正义,打倒坏人,帮好人。坏人甲:就凭你?你行吗?静笃:就是我,肿么了?还有我的朋友们!张飞、关羽、吕布、孙策,你们几个都出来!把这个坏人把我往死里打!。装逼犯乙:这种高档次的聚会,不是你这种屌丝能来的。静笃的管家曹操上去就给装副犯乙一巴掌:小子,不要狗眼看人低,莫欺少年穷。一手搂着婀娜多姿的貂蝉,一手搂着小鸟依人的小乔,后面还跟着国色天香的大乔、倾国倾城的甄姬,静笃到此潇洒地走了一回!
  • 落雨之夜

    落雨之夜

    落下的雨,溅起的水,不同的东西,却总有人混为一谈。同样的东西,不同品质的东西,终究是不同的。可是,总会有一方会因为别人的语言和目光想取代对方……而后果,却无人知道。相遇时美好,不代表以后的美好;以后的丑陋,也不代表最后的丑陋。可是,唯有真正体味,才能看见心之所想,看到最后。云遮住了月,并非坏事,反而给他添加了朦胧美。有时候,眼睛所见也并非真实。(不定时会修改前面章节,所以可以再次翻阅哦~)
  • 我和苏曦的恋爱故事

    我和苏曦的恋爱故事

    活久见的事情越来越多,却没见你喜欢我喜欢吃一样东西我就是一直吃一直吃直到超市断货为止喜欢上一个人我就会一直喜欢一直喜欢直到她不喜欢我为止
  • 自从被捡回山庄

    自从被捡回山庄

    剑网三的世界总有很多故事,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阿紫说,跟着师父回山庄是她玩这个游戏做过最正确的事。叶远说,那天把阿紫捡回去是他做过最后悔的事。君墨说,认识阿紫的那天是老天给他开的最大的玩笑。落鸢说,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感情也没有先来后到,就像对阿紫。她没想过自己要在一个游戏里出名,也没想过会在网络世界里找到相伴一生的人。可是有一天她做了007,被挂了悬赏上了八一八,被三了情缘,成了帮主夫人。好像是一场梦的时间
  • 清冷公子

    清冷公子

    她,被情所伤,遇上思念已久的前世父亲,一朝穿越,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拥有绝色的容颜,却素来飘渺难寻,一身出神入化的医术却只随自己的心性而医,成就了世人眼中的清冷公子。一次偶然的相遇,他的强势,他的霸道,让她逃无可逃,一次次真心的付出,一次次生命的打动,终于使她冰冷的心得到温暖,从此以后与他披靳斩刺,一同向着那人生顶端走去......
  • 凤逆天下:废材公主千千岁

    凤逆天下:废材公主千千岁

    本是拥有凤凰血脉的天之骄女,却被至亲之人恶意陷害。她白凰发誓,定要那些认血债血偿!凤家沧海惊艳于世,容貌倾城,但毫无灵力,天生废材。嘴角轻勾,她可是拥有成帝血脉和凤凰血脉的天之骄女,岂是凡人可比?凤凰涅槃,沧海现。凤凰在世,必定凤舞天下!凰到之处,绚丽彩光,众星捧月!浮月宫初相遇,桃花树下,少年璀璨如星,明眸温柔若水,白衣翩翩,自应天上有。“沧海,我来接你了。”
  • 爱的竖琴

    爱的竖琴

    这些诗,或以深邃的笔墨纸探索爱的哲理,或以细腻的笔触触及少男少女的相思,或以鲜活的感受吟咏对爱与美的追求,或以缠绵的情调表现失恋的痛苦,失意的孤独和渴望爱的慰藉……
  • 月老很忙

    月老很忙

    月老祠香火惨淡,于是,我来到了人间,嗯!拆散一对是一对。
  • 迷城

    迷城

    《迷城》讲述在迷宫一般的南明城中,连环命案接连发生,在解案的过程中,却发现人性复杂成谜。《夏娃的秘密》展示了克隆时代的爱情奇迹:身处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科学家穿越时空去往十四万三千前,意外爱上线粒体夏娃,他们的后代遍布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伊甸园里的半局棋》构想了人类之初智慧的形成以及斗争分化之始。《迷城》收录蔡骏早年(2001.12-2008.8)中短篇小说十一篇。包括《迷城》《夏娃的秘密》《侯赛因》《最后的战役》《白头宫女》《荒村》等。
  • 劫妖录

    劫妖录

    剑的一半,成了刀。大地的一半,举目荒凉……一座小湖,千年寒气弥漫,有一天,湖水沸腾,破水而出一个绝色青年,劫妖的故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