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64500000109

第109章 端午节传统食物——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又一大节日习俗,粽子古称“角黍”,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根据特色有南北之分,风味不同。相对来说北方粽子较为简单,南方粽子则做法复杂,种类很多。吃粽子的习俗在全国都有,不但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的起源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粽子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发明火后,为了烧烤食物,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食品,直至煮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民间传说

大约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出现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屈原投江后,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因此被广为传颂。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粽子和屈原的传说是流传最广的版本。当然,少数地区也有其他说法。

粽子的历史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此外,粽子还是古代人们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粽子的文化内涵

粽子,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浓浓底蕴。首先,因为吃粽子,能让人们记住了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会增强人们对爱国、忠义、忧国忧民的屈原的怀念与崇敬,从这个意义上说,吃粽子又成为一种文化心理的寄托,是粽子文化的升华。其次,节日期间走亲访友,粽子成为端午节的往来礼物,在孝敬老人、联络亲情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制作粽子的过程和分送给亲朋好友都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亲情观。

延伸阅读

“五芳斋”粽子的名字由来

“五芳斋”得名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姓沈,系吴县陆墓采莲(今相城区元和镇开发区)人。

起初在齐门外开了一家甜食铺,以玫瑰、桂花、莲心、薄荷、芝麻等五种苏州人爱吃的东西作为原料,制作桂花圆子、赤豆糖粥焐酥豆、莲心羹、冰雪酥、玫瑰糕等甜食小吃。

沈氏膝下生有五个女儿,分别取名玫芳、桂芳、莲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和店里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街坊邻居就开玩笑地称他的店叫“五芳斋”。

沈氏老板干脆将错就错,正式将店铺取名“五芳斋”。这就是五芳斋名字的由来。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小戏

    山西民间小戏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丧葬文化》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丧葬文化相关知识。《丧葬文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古老载体,是传统、历史、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剪影,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热门推荐
  • 麒麟烽火箓

    麒麟烽火箓

    传说中,得到神圣兵器认可的人,就可以使用圣兵器那不可思议的力量。为了防止此圣兵器落入恶人之手,自古以来便由一神秘的人来看守,这人便被世人称为---卫道斗者。为了自己心中的“道”,一往无前。
  • 斗破之灭世大战序章

    斗破之灭世大战序章

    域外邪族蠢蠢欲动,炎帝萧炎、武祖林动、青衫剑圣、不死之主,四位主宰者现身域外世界,牧尘洛璃重游圣灵山,开启尘封已久的故事。大千世界边缘之地、无尽火域、武境、剑域等势力,太古神族之中巅峰强者尽数现身,对战域外邪族王者、妖皇。无尽火域少主萧霖掌天地间第二神火,连番大战,力挽狂澜。神秘禁忌之地,薰儿、绫清竹相继现身,探查未知之秘。域外邪族强者入侵无尽火域,九彩吞天蟒大战吞天之帝,萧玄霸道出手,天才战阵师率领炎神卫与魔阵天皇以战阵斗法。魔王苏醒,世界震动,两大阵营,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一切,不过是真正灭世大劫的开端而已...
  • 玉堂漫笔

    玉堂漫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人脑不仅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器官,而且还是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行为的始发者和各机能系统活动的协调者。人脑是一个特殊器官,既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与精神、思维密不可分的重要器官,因此,健脑才能益智。人脑需要有多种营养物质来滋补,才能有效地推迟和抑制脑细胞的衰老退化。
  • 段世星尘史

    段世星尘史

    我只是一个茶馆的老板,然后有个自称杀戮之神的人来了,接着几乎所有神都来了。然后我就穿越了,作者你出来我保证打不死你。——洛久
  • 亿万绯闻:错吻高冷男神

    亿万绯闻:错吻高冷男神

    捉奸不成反被诬陷,意外扑倒高冷男神献上热吻,绯闻缠身,前夫要求离婚。“礼尚吻来,裴卿卿,我娶你。”三天时间,裴卿卿从豪门下堂妻变身成为高高在上的帝国集团第一夫人,说好的契约婚姻,却意外没羞没臊起来。某日性致勃勃扑倒娇妻,却被一脚踹下床、“我要在上面,不然就踢爆你的鸟蛋。”“亲爱的,鸟蛋是用来吃的。”可怜的裴卿卿没有争取到主动权还被迫吃了一晚鸟蛋,愤恨宣布:“我要离婚!”豪言壮志还没有出门就被丢回床上,从此君王不早朝,暖床娇妻乖乖求饶:“总裁大人,别玩我,臣妾知错了!”【不要脸的宠文,节操碎碎的苏你一脸血,甜柒超级萌】
  • 神曲之奏I七罪宗

    神曲之奏I七罪宗

    更改中暂无简介,给乃们带来麻烦真是不好意思,作者我回去面壁————
  • ◤无天◢

    ◤无天◢

    那刺痛伤口的箭也将心口刺穿枉费我对你日夜心心念念那旷野河边的星线正在为我扬帆捕远而你带着王朝的军队终于找到我的身边……——风云向荣再无天
  • 我的美艳总裁老婆

    我的美艳总裁老婆

    踏上无限逆袭之路!
  • 卿本绝色倾城

    卿本绝色倾城

    当年莫子璎因为犯花痴被白渣男骗钱后卷铺盖走人了,而白渣男却给她留了张字条:下一世再见!然后,莫子璎气得死了过去,再断河桥上,莫子璎使计不喝下孟婆汤,到了下一世,却忘了关键线索:白渣男的纸条!那么她怎么称霸,怎么挑逗美男和美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