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1700000003

第3章 绪论

一、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成为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流派,到了70年代已经成为“显学”,它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文艺理论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中国文学研究当时正与外界隔离,直到80年代,中国学界才开始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概念。随着众多专家、学者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应用,到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也形成一个蔚为大观的学术现象。同时,这现象也引起了更大的纷扰:一些学人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大为欣慰激赏,一些学人则感到困惑和疑虑。

本书试图从译介学的视角考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中国的社会背景、怎样为中国妇女所用以创造新的思想,如何以及在什么样程度上被本土化。也就是说,依据译介学的理论,依次从翻译时目标文本的选择、译者的表述、译介后借鉴者(部分受众)的模仿与建构等方面研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被引入、被阐释、被运用、被接受的过程,审视和阐发东西方不同的民族和社会在交流中信息的传播与变化,挖掘这一过程的文化含义。

具体说来,本书的第一部分考察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如何“选择性”地传入中国:西方女性主义流派繁多,相应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有不少的支派,由于各种原因,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不会都有中译本,而翻译时目标文本的选择能反映出接受环境的文化倾向。第二部分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译本作一评析,涉及译者的立场和词汇的选择、“女性阅读”与“女性写作”方面关键术语的释义等,译者在这些方面传递的信息和译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第三部分集中研究中国批评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建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情况,追索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脉络,比较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异同点,分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困境和未来。

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当成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代表性个案,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属于比较文学范畴的这一课题必然要涉及女性主义这一思潮在西方学界的历史和现状,这将对中国学界正在进行的西方思潮研究有所助益。第二,研究女性主义在中国文学界的译介与阐释的问题,需要在影响研究的框架下对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主义文学和文学批评加以梳理、分析,最终得出理性的结论,这会拓宽我们考察中国当代文学的视角。第三,它是宽泛意义上的文化研究,其中涉及的一些全球/本土、东方/西方、文学/文化等问题,会加深我们对于中西文学、文化差异和共性的理解。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深入,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二、研究状况述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在中国文学界,尤其是文学批评界成为一个时髦的词,其蓬勃发展,以及其发展中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一些有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文章散见于报刊和网络,另外还有专著出版。

文章按照发表之处可分两类,一是单篇,一是著作中的篇章。前者有谢永新的《译介·批评·建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我国的发展》(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东方丛刊》,1996年第3期)、李英翠的《为了世界更美好——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困惑及在中国的影响》(载《柳州师专学报》2000年9月第15卷第3期)、赵稀方的《中国女性主义的困境》www。cc。org。cn/zhoukan/guanchayusikao/0105/-3k下载于2002年1月。周曾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林树明的《中国大陆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应》(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等。后者有陈晓兰著的《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中的第六章“交叉与错位:西方理论与中国实践”、林树明著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论文集中的同名文章、张岩冰著的《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的《影响:研究女权主义文论在中国》、陈厚成和王宁主编的《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中的专门章节、宋素凤著的《多重主体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的《女性主义批评意识的打造》一节、罗婷等著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也有一定篇幅梳理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

总体上看,研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译介”的文章在内容上基本雷同。它们谈及中国对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翻译和评介时,多是列举书目名称、某年或某个年代所发表的此类文章的数量,较少详细提及为什么是这些书被选中翻译为中文的;谈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应用时,多是对相关名著的主要观点进行复述,较少系统“比较”这一模式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传承与差异之处。

专门研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专著也鲜有通过译介学视角考察的,不过有的谈到了女性主义在中国的译介情况。陈志红著的《反抗与困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共11.2万字。该书是第一本以时间为序作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史纲”,第一次详细地把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著作进行了分类。该书“内容提要”称其详尽地考察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一批评模式进入中国后“如何被中国的批评家所借用、改造,从而形成中国自己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过程”,“是对近20年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和梳理,是一部有较强理论色彩的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史论。”然而,从全局看,该著作关于译介的谈论非常简略。另外,以“反抗性阅读”这个总的框架来概括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不是没有问题,因为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中,“反抗性阅读”专门指对男性作者作品的阅读,而该著作把原来属于“中国女性作家中心的批评”的内容也装入这个框架了,这可以算是概念上的混淆。仔细阅读,可以发现,主体内容的三部分“建构式——寻找传统”实际上是要“重现妇女文学的历史”;“兼容式——人的发现和女性的发现”,考察那些在女性主义立场上同时接纳了其他视角的作品;“颠覆式:重读与拆解”则是考察《浮出历史地表》对中国五四时期以来的现代女作家的解读。每一部分都以一部作品为例说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情况,显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其他专著,如于东晔著《女性视域: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文学女性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说是“女性视域包括了女性的视域和视域里的女性”,也在第一章谈论了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接受语境与译介情况”,然后第二、三章就集中女性主义批评话语、创作话语,认为“中国女性的自我表述——女性话语,无论是批评话语还是创作话语,都体现出了多样性、复杂性和开放性”。对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异同的比较也有,但需要进一步作系统地分析。

三、创新之处

首先,本书从新视角研究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译介学“关注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在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失落、变形、扩伸、增生,等等”,谢天振著:《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译介学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可以重新审视过去已有定论的看法,具有的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作为研究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论文,本书运用了“比较”方法。比较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像与不像、同与不同之时,是在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中西多元文化的交流,是在对它们互照互识的过程中寻求跨文化美学汇通的可能。

最后,本研究有“跨学科”的性质,比较全面地收集了各种相关资料,不仅重视现有的专著,同样注意收集期刊文章、社会学研究报告、历史的文献材料等。

四、资料来源

笔者获得研究资料的渠道如下:

1.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馆藏的著作和期刊等。

2.南京大学图书馆外文书库所藏的著作、文献等。

3.复旦大学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所藏的相关资料。

4.互联网资源和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光盘数据库Ebsco中、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光盘数据库first search,muse中有关消息、报导、论文等。

5.馆际互借来的资料。

6.日常积累的相关作品、阅读到的相关信息、访谈所获信息,等等,它们在一定的时候成为论文中的佐证。

总的说来,与研究论题相关的资料是丰富而周全的,资料的保证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五、关于论文的几点说明

1.Feminism的中文译名有两个,一个是“女权主义”、一个是“女性主义”。本书标题中选用了后者,书中对“译名”问题有专门的分析。

2.标题中“中国”这一定语,主要指的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大陆”的情况,不包括用汉语写的外国文学评论,也不包括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3.正文中的一些人名和书名等采用汉英并列的方式,这样可以方便读者核对译文。

同类推荐
  •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本书精选集结2009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故事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本书汇集姜椿芳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按照收录作品的专题和体裁,分为十卷。本卷主要收录有《俄罗斯问题》、《花园》、《列宁在十月》等9部作品。
  • 为众生的悲心

    为众生的悲心

    悲心不只是同情心,而是你深切体悟到:那个正在受苦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悲心,不语而深刻。这不是一本关于佛理的书。但作者在变幻无常中,在人生的起起落落里,仿佛一一经历过佛陀证悟的瞬间。他一下笔,就是苍生,没有一行不是在写生命。让我们明白,原来感动可以不停留在落泪、煽情,更可以无关人间悲喜。他写生命的苦,写众生的多难,写文明的残忍……时时引你思考那些人生中不可不想之事。随着本书,深深地往自己的内心世界瞧去,我们终于在慈悲里得到最深的安静;也在天地和众生面前,了然自己的苦,放下把自己看得太重的负累。
  • 月光下的人生

    月光下的人生

    朱自清的诗文,表现出他对黑暗时局的强烈不满,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待,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者。他的诗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能给人以美的愉悦,情的感染。尤其是他那无悔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他一生追求真理,寻找光明,爱国家,爱人生,平凡而又高尚。1948年6月,他虽贫病交加,却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民族气节。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热门推荐
  • 历史典籍(上)

    历史典籍(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七星弑

    七星弑

    作为华夏大陆唯一的一名“影”字号杀手,刘小柏郁闷的穿越了。在这里,我们一起跟随刘小柏创建人体星图,北斗七星,七不为终,七为始,九为终。天上地下,任我逍遥。
  • 影舞倾城:腹黑王妃萌萌哒

    影舞倾城:腹黑王妃萌萌哒

    冷傲女杀手一朝穿越成腹黑小萝莉。前世,唯一的哥哥被害,她没有受到亲情的滋润,这一世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郡主。既然老天爷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那我要是不好好珍惜,岂不是辜负了老天的一番好意,既来之则安之,正是这一句话,让她玩转这个历史上并无记载的时代!
  • 乾坤天行逆

    乾坤天行逆

    顺应天道,可自然成神;逆天而行,可超脱于神;且看李天行如何倾覆这个天地吧!
  • 名门盛爱:老公,请入局

    名门盛爱:老公,请入局

    楚天集团的千金小姐,被丈夫从天台推下;而她还没满月的孩子,被亲妹掐死在病房里。楚念就这么走完了她年轻的一生,连同她刚出生的孩子一起。再次睁眼,她不再是蒙尘的明珠,而是涅槃的凤凰。这一次,她看破伪装,捍卫自己的地位;这一次,她洞悉人心,守住自己的家庭。一路走来,步步为营,终于等到那份属于她的幸福——叶飞宇对楚念说:“你做我的女人,我当你的后盾。“
  • 现代人鬼情未了

    现代人鬼情未了

    所有人生,无非幸与不幸;所有故事,无非爱与生死。本系列故事纯属虚构,绝无雷同。所有已知元素的存在皆为创作需要。
  • 吞食风暴

    吞食风暴

    “吞食者,吞食有机物转化能量,吞食无机物具现化武器……虽然现在荒兽已经败退,但是危机依然重重,身为人类的最后一道防线——吞食者,强大是我们天生的使命,而强大的定义有很多种,除了力量以外,吞食量的大小也是重中之重!!”“可是老师,陆五的吞食量也不高啊,怎么这么强大,不,是恐怖!”“住嘴!你那能拿那个无视常识的怪物比!”
  • 真皮书包

    真皮书包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异世之梦魇成神

    异世之梦魇成神

    你见过魔法世界中出现了科幻世界的生物战舰吗?你见过魔法世界中存在着虚拟游戏世界吗?来这里,让你见识什么是魔法的玄奥,魔法不单单用在战场中,那玄奥的魔法阵打造出万米巨舰,异界魔兽变成生物战舰。
  • 农门医女

    农门医女

    一觉醒来,中医学天才杨颖儿穿到了历史上一个没有的国家——东邑国。成了婆家扫地出门,村里人嫌弃的煞星——杨颖儿。睁开眼一看,四壁漏风的茅草屋,破旧桌凳,面黄肌瘦的弟弟,一个病入膏肓的小包子!她掐了掐大腿,痛的眼泪直流,特么的,这是什么狗血剧情?既来之则安之,她医学世家的继承人还怕饿死在这里不成?看着小包子咳得死去活来,呼吸急促,替他把了把脉,还有救,她深吸了一口气,微笑如花:“别怕,小包子,你的病我会替你治好的!”养好了身体,转了性子,开始了摇铃医的生活,起早贪黑,带着弟弟和小包子发家致富奔小康,下堂妇也成了香饽饽!(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