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91500000060

第60章 “贵”国真贵——通胀是因为钱太多?

前几天出门,路过一家水果摊子,突然想买番荔枝,我问多少钱一斤?摊主说50块钱一斤。像我平时对钱没什么概念,花钱还是很大方的,但是在听到“50块钱一斤”的那一刹那,心里还是震动了一下。番荔枝是稀罕物,50块钱一斤还可以忍受,毕竟现在市场是还不是很多,物以稀为贵。可是很多常见的水果也很贵了,就连普通的红富士也已经涨到了三块多,很多人不禁悲呼:“吃不起苹果的孩子你们伤不起啊!”

咱们平时老说“贵公司”、“贵宝地”什么的,现在看起来确实很贵,比如说一元钱,在武汉可以买到一份香喷喷的热干面,或者一杯香浓的奶茶,或者一根甜玉米,或者一碗稀饭;而在广州,一元钱可以买到一袋盐,或者一份报纸,或者一份菠萝冰;而到了北京,一元钱可以买一杯豆浆,或者小的像饺子一样大小的三个包子,或者一根非常普通的冰棍。请注意,这些东西之间用的都是“或”,也就是说看着这么多东西,眼花缭乱的,只能从中间选一个。人们不禁要感叹,人民币还是原来的人民币,而购买力却早已经不是原来的购买力了。

有人把物价上涨的原因归因于人们手中钱太多,很多人被这一说法雷了个里嫩外焦,而我却恍然大悟,一个思索已久的问题终于得到了答案。为什么我买不起房?为什么我每天买菜之前还要仔细安排花费?不怪别的,只怪我太有钱了,钱太多了。原来我整天痛骂物价上涨是错的,我才是物价上涨的幕后黑手之一。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是我们手里的钱太多吗?当100万买不到一套三居室,当身价10亿进不了百富榜,我才知道,我OUT了。

归根结底,今天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以下几大因素所造成的:第一大因素就是,很多人不想从事实业,而是把钱拿去炒楼、炒股,而猪肉、鸡肉、鸡蛋、水果等等的价格就是在这一次次炒作中起来的,而这种炒作确实比干实业来钱快,于是尝到了甜头的各个炒家忙的不亦乐乎,炒完绿豆炒大蒜,炒完苹果炒食盐,没有消停的时候。但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国际金融大鳄的炒作,毕竟这些人才是大角色。以石油为例,石油的价格没法说,就是一个字“涨”,价格怎么上去的?因为产量不足吗?不是,由于石油产油国加大生产量,现在石油是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的结果却是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为什么?美国几大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减少炼油量,因为卖不出去,美国人开始车开得少,油用得少,因为太贵,需求大幅下降情况之下,供给量过盛,石油价格不跌反涨,为什么?

对于国际金融大鳄而言,他们都是抢在中国政府前一步把我们要想买的货品价格全部炒得老高,不管价格多高,到最后我们还是要买,然后他再卖给我们,因此我们就吃亏了。在这个涨价的过程中,生产者没赚到钱,那钱被谁赚了?国际金融大鳄赚到了。而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一系列后果,包括日化行业,以及跟石油化工有关行业的成品价格大幅上涨,造成了今天中国通货膨胀。这些粮食也好,金属价格也好,石油价格上涨也好,它们价格的上涨基本上都不是供需的问题,而是由于被国际金融大鳄所操纵。

由于中国自身的产量和需求的原因,中国对有色金属,原油等进口原材料的依存度非常高,即使2008年中国对这些产品进口和2007年同等数量,就要额外付出5100亿人民币。现在全世界粮食的产出缺口是2200万吨,全球的粮食库存到了20年最低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粮价继续上涨也将不可避免。今天,世界各国都或多或少地遭到了国际通货膨胀的侵害,而这种国际通货膨胀的背后总能找到国际炒家和金融大鳄的影子。

我们需要一个理性的决定,不需要一个多输的结局。危机当头,老百姓和政府都需要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自然,政策性工具也很重要。

同类推荐
  •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二辑)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二辑)

    本书内容包括:宏观篇、粮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吗、雪灾引发的销区粮食安全的思考;政策篇、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成本—收益分析及其启示;市场篇;资料篇等。
  • 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经济

    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经济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100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的伟大变化,都同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系的。
  •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在美国两轮量化宽松和中国4万亿的刺激下,人们普遍预期世界经济将如期复苏。但正如米塞斯所说:“信用扩张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导致新一轮的萧条。”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于2011年年中再次橫扫全球。引发这次恐慌的是再度出现的类似于2008年秋季的违约危机,只不过上次麻烦的制造者是那些金鬲机构,而这一次则是政府债务。 更为麻烦和棘手的是,世界逐渐“老”去,创造财富的人将越来越少,但需要赡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当前的债务问题只能曰益恶化,世界经济被债务挟持……
  • 中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研究

    中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研究

    本书构建基于产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梳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产权主体的合作人假定与和谐产权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于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的分析。
  • 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分析与监管改革研究

    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分析与监管改革研究

    本书是《中国经济》系列丛书第三辑,全书入选了六篇报告,包括《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结构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核算指标与运行指标的关系研究》、《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转折点的分析与预测》、《管制价格条件下阶梯电价的理论与实践》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不做贤良妇

    重生不做贤良妇

    作为一个宅斗胜利者,柳檀云心中也有难解的苦闷。外人看来她是未出嫁时父宠母爱,她自己看来是委曲求全、刻意奉承。外人看来她是温柔大度贤良端庄,她自己看来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夹着尾巴做人。外人看来她出嫁后是举案齐眉,她自己明白那是同床异梦。再活一世,究竟是要按着上辈子的路子“轻松”地活一辈子,还是要按着心意活出新生。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沐雪弦歌

    沐雪弦歌

    那个曾经以为可以挚爱一生的人,却如此轻易的背叛了自己;那个曾经以为可以相互牵挂的闺蜜,也背叛了自己。带着不甘,带着仇恨,穿越到了古代,这一世,再也不依靠任何人,再也不轻信任何人。。。但为何,明明已经冰冷的心,却在他出现时,又开始了跳动。。。
  • 肠子

    肠子

    在一个无名的城市,黎明前的街上,一辆巴士渐次接上它的乘客们。没有人用真实的姓名,却都有一个代号:美国小姐、凶悍同志、八卦侦探、无神教士、杀手大厨等。每个名字都是怪诞的。上车之后,似乎只有三个人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一个老态龙钟的病人、胸大如牛的克拉克太太和司机圣无肠。事实证明,他们知道的并不比其他人更多。巴士把这些人放在废弃的剧院边上,“作家研习营”开始了。本书包含了二十二个恐怖、好笑,又让你反胃的故事。说这些故事的人都是应一则“作家研习营”的广告而来,却陷入类似“求生”情节的处境中——他们没有暖气,没有电力,没有食物。这些说故事的人越来越绝望时,他们的故事也越来越极端。然而,他们无情地密谋着,让自己成为由他们受苦经验改编而成的实境节目中的主角。这将是你所读过的最令人心里发毛且虐心的小说,唯有恰克?帕拉尼克才能写得出来。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神皇主宰

    神皇主宰

    神域,聚集了至尊、天王、大帝、圣皇的特殊位面,群雄争霸。而来自玄气大陆的唐毅,一步步登上神域最高王座
  • 仙界被贬奇幻

    仙界被贬奇幻

    一个在仙界被贬的仙人,在被贬后重新修炼,最后得道飞升成仙。
  • 灵台经

    灵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能修武

    异能修武

    江城来到了一个古代修武世界,系统+异能+武功,当官、经商、经营门派当董事长,搞科研改善生活条件,有时候客串客串城管,有时候客串武功医生,找找武功漏洞,下副本捡点原版武功秘籍,更多的时候,生活是用来享受的!最后的破碎之路在何方?一个生病的武修世界,会被江城调理成什么样子?拭目以待!
  • 东方红尘仙

    东方红尘仙

    我本红尘一念仙,怎能无垢话成嗤?岁月沧桑一瞬转,两袖依空观人世。月上,谁和谁的约定延续至今;西行妖树下,多了一副谁的残骸;博丽神社中,谁的残烟渺渺余痕依旧、、、并蒂莲的预示,彼岸花的告终,太阳花的变始、、、、、圣师、妖贤、尊佛、人皇、邪仙、崇圣、、、、、、他曾说,至少也要把希望的种子埋下。而如今,种子已发芽,结果还会远么?蓦然回首,月下花前,本来无酒,对看竟忘忧。PS:一切只是在因果纠缠下,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略带剧透的正经版简介搞定
  • 一吻成瘾:荣少独宠病娇妻

    一吻成瘾:荣少独宠病娇妻

    她,莫氏的二小姐,从小身体弱养在家里。他,荣家的大少爷,从小对她呵护与溺爱。她分得清对他是爱情还是友情,却不敢表白,因为不能。他这辈子清楚的事情只有一样,那就是爱她,照顾她一辈子。“煜哥哥,不要走。”“等我。”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