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98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演进

从上一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WTO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但是它仍然为各国(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农产品贸易保护留下了可行政策空间,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作为一个农业弱国,当然可以也必须对农产品贸易实施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关于具体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选择,我们决不能够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现有做法,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国际经济环境。因此,我们将在本章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及其发展环境等现实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这既有助于进一步论证现阶段实施农产品贸易保护的特殊必要性和紧迫性,又有助于我们从实际出发,正确地选择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目标和具体手段。

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的孕育、诞生、发展和形成,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重农轻商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国理财思想,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早期的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尽管如此,农产品作为文明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对外贸仍然有缓慢的发展,例如:宋代的荔枝、香料已有出口,元代引进过菠菜、莴苣等农产品,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运送的主要货物也是农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呈现出生机勃勃、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贸易种类、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额由建国初期的不足20亿美元,发展到数百亿美元,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大国。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年)、快速增长阶段(1979-1993年)、波动徘徊阶段(1994-2001年)、艰难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各个阶段的变化与中国农业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缓慢发展阶段⑤(1949-1978年)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近30年时间里,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中国对外贸易缺乏良好的国际环境。加之,这一时期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产品、消费类工业品严重供应不足,国民的温饱尚未得到较好解决,农产品供应严重短缺,出口缺乏生产能力支撑。这一时期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规模小,增长慢。1953年至1978年期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多数年份在20亿美元左右徘徊,1978年也只有6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仅为2.1亿美元;

第二,贸易伙伴不多,市场比较单一。这一时期,由于受两大阵营对抗的影响,与中国开展农产品贸易往来的60多个贸易伙伴主要是东欧、亚非拉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第三,农产品对外贸易是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和顺差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之前,农产品出口占中国对外出口总额的70%以上,是主要出口创汇产品。

二、快速增长阶段(1979-1993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各项改革迅速推进,农业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促进了中国农业的飞速发展,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这为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稳定的、充实的产品来源。同时,外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外贸企业经营机制日益灵活,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一阶段农产品对外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农业与工业发展比重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农业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作用已大大降低。这一时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主要特点是:

第一,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之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很快超过100亿美元,1989年又首次超过200亿美元,这一水平基本稳定至1993年;

第二,出口稳定增长,顺差明显增加。1979年农产品出口仅为76亿美元,1993年达到126亿美元。1984年之后,农产品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年平均顺差约为8.7亿美元;

第三,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原来的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转向以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为主,美国、日本、西欧、东南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第四,出口产品逐渐集中,比较优势开始显现。水产品、畜产品、园艺类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主打品种,三项合计占据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0%。

三、波动徘徊阶段(1994-2001年)

这一阶段,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更加清晰,各项改革全面展开并深入推进;中国加入WTO谈判紧张进行,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局面基本形成;农业发展进入了以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规模进一步扩大,增长徘徊波动。1995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迈上了新的台阶,并连续四年保持同一水平。但1998年之后有所下滑,直到2001年仍未恢复到1995年水平;

第二,出口基本稳定,进口波动较大。1994-2001年,中国农产品年出口额基本稳定在150亿-160亿美元的水平,年际间波动很小。进口则不稳定,进口的波动直接造成了这一时期农产品进出口总规模的徘徊。进口的减少与中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国内农产品总体供过于求的形势有直接关系;

第三,比重下降,顺差增加。这一时期农产品对外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期初的10.9%下降到了期末的5.5%,但农产品进出口顺差并未减少;与上一阶段相比,农产品年均顺差由8.7亿美元增至23.9亿美元;

第四,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产品更加明显。在出口方面,水果及蔬菜、水产品、畜产品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进口方面,小麦进口逐年减少,大豆进口急剧增加,成为这一时期各方关注的焦点。

四、艰难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在加入WTO后,中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进一步融入到世界贸易体系之中,由于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面临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农产品对外贸易进入了更加艰难的发展阶段。

(一)贸易总量增加,贸易差额由顺差转变为逆差

中国加入WTO后,总体上看,由于思想准备较为充分,应对措施较为有力,再加上一些国际环境的有利变化,入世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所造成的实际冲击并不如原来预料的那样突出和严重。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量进一步增加。2002-2008年间,贸易总额由305亿美元增加到986亿美元,增长223%,年均递增31.9%。实现连续快速增长,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在世界上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欧盟和日本,成为了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对外贸易体。从进口额来看,加入WTO之前,基本在80亿-120亿美元之间波动;但加入WTO之后迅速增长,2002-2008年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由124亿美元增加到583亿美元,增长370%,年均递增52.9%。从出口额变化来看,加入WTO之前基本在130亿-160亿美元之间波动;加入WTO之后,出现了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慢于进口额,2002-2008年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由181亿美元增加到402亿美元,增长122%,年均递增17.4%。

尽管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总量在增加,但是,农产品对外贸易开始由顺差转变为逆差。2002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实现顺差56.74亿美元,2003年,贸易顺差额降至23.50亿美元,2004年农产品对外贸易20年来,首次出现逆差,逆差额为49.4亿美元,中国变为农产品净进口国,随后四年维持逆差格局,期间逆差额波动较大,最少的年份是2006年(9.6亿美元),2008年逆差最大(181.1亿美元)。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的出现与持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策性和偶然性因素的结果,但也有必然性。有人预测,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将保持逆差状态,而且逆差额还会呈现出持续扩大之势(程国强,2006)。这充分证明入世给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带来的冲击正在显现。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不断下降,从2001年的6%直线下降到2008年的2.82%,这说明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幅度有限,远远不如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幅度。

(二)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入世以后,中国进口农产品结构持续了原有的变化趋势,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粮食、植物油、棉花和畜产品为主继续向以食用油籽、植物油、畜产品和棉花为主转变。其中粮食进口在农产品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30%左右下降为近几年的5%左右,2007年不足2%。而食用油籽的进口却迅速增长,其所占比重由20世纪90 年代中期的1%增长到近几年的25%~30%,成为第一大进口农产品。进口的食用油籽主要是大豆,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食用油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跨国榨油公司增加了在中国的投资设厂。进口畜产品和水产品所占比重均呈现“先增后降”的特点,90 年代中期依次占12%和8%,一直增长到2002 年的23%和18%,但之后呈下降趋势,2007年仅占15.7%和11.5%。另外,随着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棉花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棉花的进口出现较快增长,自2003年起,棉花进口开始大幅度增加,到2006年棉花进口达到364万吨,进口额达到48.7亿美元。200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放缓,棉花进口随之下降,与2006年同比下降了32.5%。

同期,中国农产品出口由20世纪90 年代中期的水产品、畜产品为主逐步向以水产品、蔬菜、水果为主转变。其中,水产品一直是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它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蔬菜出口基本呈稳定增长态势,它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4%以上;水果出口增长较快,它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不足4%增长到2007年的超过10%;畜产品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下降较多,由90 年代中期的20%左右下降为2007年的11.9%;粮食的出口很不稳定,21世纪以来,有些年份其所占比重达到12.5%,有些年份却不足4%。

(三)农产品贸易的地理方向集中

从进口来源看,中国一直主要从美国、巴西、阿根廷、东盟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农产品。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进口集中度进一步攀升,前10 个进口来源地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 年的72%提高2008年的77%。美国一直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第一大来源地,基本维持在22%~29%,2008年为25%。其他国家则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在入世之前,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进口比重始终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但在入世以后,随着中国进口农产品结构的转变,特别是随着大豆进口的持续猛增,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额超过了前两者,排在美国之后,2008年所占比重分别为15%、14%。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一直在不断增加,入世以后中国从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进口增长更加迅速,2001年从这3 国的进口额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比重只有9.7%,2008年已达到13.6%,成为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从出口去向看,中国农产品主要是出口到日本、美国、中国香港、韩国、德国、俄罗斯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地理方向的集中度虽然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仍然比较集中。2008年,中国对前10 个出口去向地的出口额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依然高达65%。其中,日本始终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去向地,入世以前,对日出口额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保持在30%—35%之间;入世以后,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步伐的加快,其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所占比重快速下降,但直到2008 年,中国仍有近20%的农产品出口到日本。中国香港一直是也是中国农产品重要的出口目的地,2008年中国有8.9%的农产品出口至此,但其排名已经由入世前的第二大出口去向地下降为第三,退居美国之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农产品一直在增长,对美出口额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4.9%上升到2008年的12.67%,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所占份额有所下降,2003年有12%的农产品出口到韩国,到2008年对韩国农产品的出口仅占8%。

同类推荐
  • 迷航

    迷航

    本书是全球航空运输业公认的一部管理“圣经”。全世界多家航空院校将其作为必修教材,还有很多院校将其列为课外参考读物,其在业界的影响可见一斑。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航空公司的运营、规划、市场营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是航空运输专业学生,以及所有与航空运输行业相关的人员的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 地根经济:一个研究范式及其对土地宏观调控的初步应用

    地根经济:一个研究范式及其对土地宏观调控的初步应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和居民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从109655亿元增长到183085亿元,增长了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860元增加到10493元,增加了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366元增加到3255元,增加了37.6%。此外,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十分明显,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15.2%下降到12.6%,农村人口的比例从2001年的62.3%下降到57%。
  •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改革开放中由政府主导而形成的区域发展梯度现象有力地显示出,政府的决策和发展战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影响与作用。在整个国家层面的改革和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条件下,在政府提出了诸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具体的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看待区域开放、制度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三个层面之间的链条联系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软财富

    软财富

    “软财富”指的是不消耗地球资源,满足的是现代人的安全感受、 虚荣心、社会地位、交际媒介、各种其他复杂心理感受、甚至对过去的时间打捞和对未来的时间贴现等等价值,无论是制造买卖知识、创造并买卖信息、创造并买卖文化产品、创造并提供服务、创造并提供金融产品及相关交易和经济活动的人,他们都不是骗子,而是未来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创造着社会财富的主流形态。该书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阐明什么是软财富,在当今这个时代为什么要具有“软富”观念。
  • 30岁前踏上财富自由之路:80后理财创富手册

    30岁前踏上财富自由之路:80后理财创富手册

    本书作者将围绕梦想、目标、价值观和策略这四大致富支柱,指导80后转变理财观念,教你掌握有效的投资理财策略,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财务自由。你将学到:如何构建适合自己的理财组合、怎样合理利用负债、科学储蓄并利用储蓄致富、股市投资的黄金法则、选择基金的技巧及投资基金的建议等。
热门推荐
  • 海伦·凯勒给年轻人的力量

    海伦·凯勒给年轻人的力量

    我在黑暗中彷徨,碰到困难的时候,我听到性灵领域中低语着激励的音讯。我感觉到从无穷的泉源,倾泻下一阵热忱。上帝那极富生命力的天籁之音让我心悸动不已。有一根看不见的绳索把我和日月星辰相联系,我觉得心灵中有一支永恒的火焰。每天暴露在空气中,我感觉有一阵轻灵的雨洒落在我身上,我感觉到世上万物联系在一起的神奇壮观。虽然我受制于沉寂与黑暗,一旦死神释放我,我将拥有光明坦荡的心,去欣赏大千世界的万象。
  • 《黯花香》

    《黯花香》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一种神奇的花种——黯花,说是能遇到此花并闻到花香就能练就一身好武功,但是没有人见到过此花,寻它的人都没有再出现过,真的是这样吗?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冥九重天

    玄冥九重天

    转世重生的她,来到异界,创造了一段传奇。在那个以力量至上的地方,一个女子,带着前世的记忆创造辉煌。她在10岁时遇见了他,在18岁时面临抉择,他,替她做了决定。【本文还在完善,我是新手,希望各位多提提意见。】
  • 星伐

    星伐

    天要亡我,我必伐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管你是人是妖,是仙是魔!五星齐出,神魔同诛!天界九宫内乱,导致五神被迫转世,踏上逆天之旅。看他们如何逆转乾坤!如何面对仙魔两界强大反对势力!又如何处理前世今生的情爱纠葛!
  • 绝代红颜

    绝代红颜

    一场穿越一场梦,一世情缘一场醉,那是一段,以浪漫开始的爱情的故事。却像绚丽的烟火,只有瞬间灿烂。为只为,人生有太多无奈,不得以,只能互相伤害。心中的美好,始终还在。物事人非,那份爱,是否可以重来……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 科技大老板

    科技大老板

    “混蛋,给我去死!”黄金大帝愤怒的大吼,终极金化方程式在心中流淌,黄金瞳扫视而过的地方,全都刷上了一层金色,彻底金化。“唔,你太小气了,我不就是不小心拆了你的城堡吗?”闻人笑嘴上说的轻松,心里却是凛然,他用元素科学在左手里制造出一团氧气,在右手里制造出一把锷源晶制成的剑,两者结合,顷刻间放出大量的热!接着他手一挥,晶剑已经迎上了黄金大帝的金化光波。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众传媒素养论

    大众传媒素养论

    本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界定,揭示了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涵义,认定了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本书可供传媒学术界、传媒实务界、理论界、教育界以及宣传部门的人士阅读,高校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我国的新闻与传播事业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均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