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12100000029

第29章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

[1]丁蕖:《权力的合法性与企业组织机构变革'》,南京大学,2003年。

[2]文明:《日本公企业民营化研究:国铁改革的经验》,复旦大学,1997年。

[3]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NGO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王维达:《以私法完成公共任务》,载王维达主编:《以私法完成公共任务》,百家出版社2003年版(a)。

[5]王维达:《通过私法完成公共任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载王维达主编:《以私法完成公共任务》,百家出版社2003年版(b)。

[6]伍装:《权力经济的发展逻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朱启才:《权力、制度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宋胜、荣朝和:《日本的特殊法人制度和铁路改革新动向》,载于《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第5期。

[10]李兆熙:《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企业管理——对市场经济中各国政企关系的研究》,载于《管理世界》1998年第3期。

[11]李忠护、荣朝和:《韩国铁路的改革方向与重组方案》,载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2]李灵燕:《论企业内的权力关系》,西北大学,2003年。

[13]李红昌:《铁路管制的契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李荣融:《努力促进中央企业又快有好发展》,载于《求是》2007年第7期。

[15]沈宗灵:《权利、义务、权力》,载于《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

[16]周天勇:《从经济发展思考设计政治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7]周志忍、陈庆云:《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周明生:《公营企业的界定与国有企业改革》,载于《中国改革》2000年第11期。

[19]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0]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1]林喆:《权力、资源与分配——平等分配问题的法哲学思考》,载于《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

[22]林晓言:《基础设施的民营化》,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

[23]林晓言:《铁路的民营化改革与市场融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金雪军、徐利君:《我国公营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载于《改革》2004年第4期。

[25]胡水君:《法律和社会权力》,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26]胡建淼:《公权力研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范春辉:《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政治功能研究》,南京大学,2004年。

[28]康晓光:《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载于《第三部门研究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9]郭定平:《多元政治》,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版。

[30]陶传进、王名:《中国民间组织研究报告》,载吴玉章主编:《社会团体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1]喻中:《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2]董纪友:《制度 权力 组织》,南开大学,1995年。

[33]廖政平:《股东有限责任——现代公司法律之基石》,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4]刘大可:《剩余权力安排与企业绩效》,南开大学,2002年。

[35]刘军宁:《权力现象》,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版。

[36]苏力等:《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载《第三部门研究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7]吴玉章:《社会团体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8]吴金明:《基础设施领域的公企业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9]吴金明、荣朝和:《论公共提供的制度安排及其法律调整模式——兼谈我国公共提供的分类改革》,载于《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4期。

[40]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世界银行:《中国电力监管机构能力建设研究报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

[41]孙同鹏:《经济立法问题研究——制度变迁与公共选择的视角》,载于《法律科学文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2]张凡:《分级所有与政府控制》,载于《经济经纬》2001年第1期。

[43]张瑞萍:《公司权力论:公司的本质与行为边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4]杨积勇:《公营企业改革:政企分开的有限性及政府的作用》,载于《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4期。

[45]聂德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构论:人力资本与公司权力变革》,武汉大学,2000年。

[46]荣朝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与方向,加入WTO后中国的公司治理》,墨尔本,2003年。

[47]荣朝和:《初探铁路产权关系的特殊性》,载于《综合运输》2006年第1期。

[48]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9]许晓军:《中国工会的社会责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0]邓峰:《论经济合同:权力、市场与政府商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51]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2]钱津:《特殊法人:公营企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53]马祥祐:《两岸公企改革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

[54]鲁义:《日本的公营企业及其改革》,载于《现代日本经济》1997年第4期。

[55]黄金卫:《公共事业的私法形态展开》,载王维达主编:《以私法完成公共任务》,百家出版社2003年版。

[56]张璋:《理性与制度——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译著

[57]A。Eliassen,K。Sj vaag著,李明志译:《全球环境下的政治进程和技术变革:政府与电信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58]A。爱伦·施密德:《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载《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译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9]V。W。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0]大卫·D·弗里德曼:《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1]丹尼斯·朗:《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2]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63]西蒙·哈奇姆:《运输业的民营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4]亨廷顿:《政治发展与政治衰败》,载于《世界政治》1965年第4期。

[65]阿道夫·贝利:《没有财产权的权力》,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66]阿尔芒·比扎凯:《公有部门与私有化》,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67]戴维·菲尼:《制度安排的需求与供给》,载奥斯特罗姆主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68]哈特:《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69]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三联书店2003年版。

[70]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1]美浓部达吉:《公法与私法》,中国近代法学译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2]曼瑟·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3]曼瑟·奥尔森:《权力与繁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76]塔洛克:《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7]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8]魏伯乐等:《私有化的局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9]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80]盐野宏:《日本官方企业体的作用——日本官方企业体(特殊法人、独立行政法人等)的历史状况及问题》,载于《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81]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权力的分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2]罗宾·保罗·麦乐怡:《法与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3]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84]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载《公共行动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政府治理与改革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文资料

[85]Aghion P。&Tirole,1997,Formal and Real Authority in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05,No。1,P。1.

[86]Alessi,1982,On The Nature And Consequences of Private and Public Enterprises,Minnesota Law Review,pp。67-191.

[87]Barker,1982,Quangos in Britain:Government and the Networks of Public Policy-Making。Macmillan,London。

[88]Baker G。Gibbons R。&Murphy,1999,Informal Authority in Organizations,Law Econ Organ,Vol。15,No。1,pp。56-73.

[89]Baumgartner,1996,Public Interest Groups in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Governance,Vol。9,No。1,pp。1-22.

[90]Bottomley S。1994,Regulating Government-owned Corporations:A review of the Issues,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53,No。4,P。520.

[91]Boulding,1989,Three Faces of Power,Sage Publications,London,New Delhi。

[92]Boycko M。&Shleifer A。1996,A Theory of Privatizasion,Economic Journal,Vol。106,No。435,pp。309-319.

[93]Bozeman B。1987,All Organizations Are Public,The Jossey-Bass Management Series,Jossey-Bass Inc。,Publisher Jossey-Bass Limited,San Francisco,London。

[94]Caves&Christensen,1980,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Public and Private Firm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The Case of Canadian Railroad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8,No。5,P。958.

[95]Che J。&Qian Y。1998,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Community Government,and Corporate Governance:Understanding China's Township-Village Enterprises,Law Econ Organ,Vol。14,No。1,pp。1-23.

[96]Chester,1951,Public Corporation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Bodies,Political Studies,Vol。1,No。1,pp。34-52.

[97]Chow,1997,Challenges of China's Economic System for Economic Theor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7,No。2,P。321.

[98]Christian,2000,The Unfair Terms in Consumer Contracts Regulations 1999:new powers for the regulators and the Consumers'Association,Utilities Law Review,Vol。11,No。2,pp。41-46.

[99]Cosmo G。1999,Regulation and Deregulation:Policy and Practice in the Utilitie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ies,edited by C。McCrudden(Clarendon Press,Oxford,1999),Utilities Law Review,Vol。10,No。5,pp。246-247.

[100]—2000,Telecommunications Regulation:Culture,Chaos and Interdependence Inside the Regulatory Process,Clare Hall,Colin Scott and Christopher Hood(London,Routledge,2000),Utilities Law Review,Vol。11,No。3,pp。104-105.

[101]Cragg&Dyck,I2003,Privat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centives: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Law Econ Organ,Vol。19,No。1,pp。176-217.

[102]Culbert&Reisel,1971,Organization Development:An Applied Philosophy for Managers of Public Enterpris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31,No。2,pp。159-169.

[103]Dees,1998,Enterprising Nonprofits,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76,No。1,pp。54-67.

[104]Dewenter&Malatesta,2001,State-Owned and Privately Owned Firm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fitability,Leverage,and Labor Intens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1,No。1,pp。320-334.

[105]Dixit A。,1997,Power of Incentives in Private versus Public Organization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7,No。2,P。378.

[106]Dobek&Dobek,1993,Privatization as a Political Priority:The British experience,Political Studies,Vol。41,No。1,pp。24-140.

[107]Duffus,1949,The Place of the Government Corporation in the Public Utility Industries,Land Economics,Vol。25,No。1,pp。29-38.

[108]Eisner,2004,Corporate Environmentalism,Regulatory Reform,and Industry Self-Regulation:Toward Genuine Regulatory Reinven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Governance,Vol。17,No。2,pp。145-167.

[109]Farazmand A。1999,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59,No。6,pp。509-522.

[110]Fehr E。&G。Cheter,2000,Cooperation and Punishment in Public Goods Experimen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0,No。4,pp。980-994.

[111]Feiock,&Kim,2001,Form of Government,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Public Adm Res Theory,Vol。11,No。1,pp。29-50.

[112]Freeman,&Evan,1990,Corporate governance:A stakeholder interpretation,Journal of Behavioral Economics,Vol。19,No。4,P。337.

[113]Frydman R。,Gray C。,Hessel M。&Rapaczynski A。,1999,When Does Privatization Work?The Impact of Private Ownership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the Transition Economi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14,No。4,pp。1153-1191.

[114]Geddes,2004,Competing with the Government:Competitive Behavior and Public Enterprises,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15]Goldsmith S。,1997,Can Business Really Do Business with Government?Harvard Business Review,pp。110-121.

[116]Graham C。&Prosser T。,1991,Privatizing Public Enterprises—Constitutions,the States,and Regulatio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Oxford Universtiy Press,Newyork。

[117]Gunningham N。&Rees,1997,Industry Self-Regulation: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Law&Policy,Vol。19,No。4,pp。363-414.

[118]Haque,1996,Public Service under Challenge in the Age of Privatization,Governance,Vol。9,No。2,pp。186-216.

[119]Hehui J。&Yingyi Q。,1998,Public versus Private ownershipof Firms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13,No。3,pp。773-808.

[120]Hoggett P。1996,New Modes of Control in the Public Service,Public Administration,Vol。74,No。1,pp。9-32.

[121]Holmstrom B。,1999,The firm as a Subeconomy,Law Econ Organ,Vol。15,No。1,pp。74-102.

[122]Hood C。2002,Control,Bargains,and Cheating:The Politics of Public-Service Reform,Public Adm Res Theory,Vol。12,No。3,pp。309-332.

[123]Hood C。&W。J。M。Mackenzie,1975,The Problem of Classifying Institutions,in Public Policy and Private Interests:The Institutions of Compromise,Macmillan,London。

[124]Hubbard M。1995,Bureaucrats and Markets in China:The Rise and Fall of Entrepreneurial Local Government,Governance,Vol。8,No。3,pp。335-353.

[125]Hulsink W。,1999,Privatisation and Liberalisation in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Comparing Britain,the Netherlands and France,Routledge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he World Economy,Routledge,London,Newyork。

[126]Hunter,1962,Development of the Canadian Uranium Industry:An Experiment in Public Enterprise,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Vol。28,No。3,pp。329-352.

[127]Jefferson,1998,China's State Enterprises:Public Goods,Externalities,and Coas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8,No。2,pp。428-432.

[128]Jefferson,&Rawski,1994,Enterprise Reform in Chinese Industry,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8,No。2,pp。47-70.

[129]Jeffrey G。1999a,The Periodic Review of Railtrack's Access Charges,Utilities Law Review,Vol。10,No。5,pp。212-218.

[130]—1999b,Railways,Utilities Law Review,Vol。10,No。5,pp。219-224.

[131]—1999c,Telecommunications',Utilities Law Review,vol。10,No。5,pp。225-234.

[132]Jensen,MC 1989,Eclipse of the Public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67,No。5,P。61.

[133]Jeny M。,1999,The American Experiment with Government Corporations,M。E。Shape Inc。

[134]John L。Campbell,Hollingsworth&Lindberg,1991,Governance of the American Indust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135]Kuznetsova O。&Kuznetsov A。,1999,The State as a Shareholder:Responsibilities and Objectives,Europe-Asia Studies,Vol。51,No。3,P。433.

[136]Lowery D。,2002,Improving Governance,Public Adm Res Theory,Vol。12,No。2,pp。293-298.

[137]L。Salamon&M。S。Lund,Beyond Privatization,Washington,DC:Urban Insititute Press,1989.

[138]L。M。Salamon,The tools of government:a guidance to the new governance,Oxford,Newyork,Oxford University,2002.

[139]Macmahon,Dittmar,1939,Autonomous Public Enterprise:the German Railways,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54,No。4,pp。481-513.

[140]Mihm,Bumgardner,Ryan&Wysocki,1995,Government Corporations:Profiles of Existing Government Corporations,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Washington D。C。

[141]Minow M。,2003,Public and Private Partnerships:Accounting for the New Religion,Harvard Law Review,Vol。116,No。5,P。1229.

[142]Parker D。&Martin S。,1995,The Impact of UK Privatisation on Labour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42,No。2,P。201.

[143]Perkins D。1994,Completing China's Move to the Market,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8,No。2,pp。23-46.

[144]Ronit K。&Schneider V。1999,Global Governance through Private Organizations,Governance,Vol。12,No。3,pp。243-266.

[145]Ramanadham,1991,The Economics of Public Enterprises,Routledge,London。

[146]—1993a,Constraints and Impacts of Privatization,Routledge,LondonNewyork。

[147]—1993b,Privatization:a Global Perspective,Routledge,LondonNewyork。

[148]Roy,1997,Socializing Capital:the Rise of the Large Industrial Corporation in Americ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

[149]Ryan,1997,Privatiz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Developmens,Privatizing Government:An Interdisciplinary Series,Praeger Publishers,Westport。

[150]Schmid,1987,Property,Power,and Public Choice,Praeger Publishers,Newyork。

[151]Schmidt,1996,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Privatization: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Law Econ Organ,Vol。12,No。1,pp。1-24.

[152]Seidman H。1952,The Theory of the Autonomous Government Corporation:A Critical Appraisal,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12,No。2,pp。89-96.

[153]—1954,The Government Corporation:Organization and Control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14,No。3,pp。183-192.

[154]Silverstein D。1987,Manag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a Changing Legal Environment,American Business Law Journal,Vol。25,No。3.

[155]Smith,1975,The New Political Economy:The Public Use of the Private Sector,Macmillan,London。

[156]Smith,&D。C。Hague,1971,The Dilemma of Accountability in Modern Government,Macmillan,London。

[157]Tony P。2000,Regulating a Public Enterprise:the Postal Services Bill,Utilities Law Review,Vol。11,No。3,pp。73-77.

[158]Trebilcock,&Iacobucci,2003,Privatization and Accountability,Harvard Law Review,Vol。116,No。5,P。1422.

[159]Troesken W。1997,The Sources of Public Ownership:Historical Evidence From the Gas Industry,Law Econ Organ,Vol。13,No。1,pp。1-25.

[160]Ure J。&Vivorakij A。,1997,Privatization of Telecoms in Asia,in DJ Ryan(ed。),Privatiz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Praeger Publishers,West Port,pp。1-21.

[161]Wettenhall R。,2001,Public or Private?Public Corporations,Companies and the Decline of the Middle Ground,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Vol。1,No。1,pp。17-40.

[162]—2003,Exploring Types of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Past Exercises and Current Issues,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Vol。3,No。3,pp。219-245.

[163]Williamson,1998,The Institutions of Governa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8,No。2,pp。75-79.

[164]—1999,Public and Private Bureaucracies:A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Perspectives,Law Econ Organ,Vol。15,No。1,pp。306-342.

[165]Wise,1990,Public Service Configurations and Public Organizations:Public Organization Design in the Post-Privatization Era,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50,No。2,P。141.

[166]Whincop,2005,Corporate governance in government corporations,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Hants,England,Burlington,USA。

[167]Williams R。,Greig D。&Wallis I。,2005,Results of Railway Privatization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The World Bank Group,Washington,D。C。

[168]Wiseman J。,1963,Guidelines for Public Enterprise:A British Experiment,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Vol。30,No。1,pp。39-48.

[169]Wolmar C.2001,Broken Rails:How Privatization Wrecked Britain's Railways,Aurum Press Limited,Lon。

同类推荐
  •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本书以谷歌退出中国风波为切入点,描述并分析谷歌的全球战略以及它与美国政府、股东、用户之间的微妙关系。谷歌的特殊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和美国其它大企业一样,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国际市场上又往往能够代表美国,推广美国的思维和文化。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谷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舆论力量、政治格局甚至国际关系。这就让谷歌和政府之间有了一种既合作又矛盾的复杂关系。本书试图揭开这些微妙的关系,让读者看到谷歌一些“不听话”举动背后的真正原因。
  • 北大经济管理课

    北大经济管理课

    经济学和管理学本身都是研究人的学问,是世间最简单也最复杂的学科。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视角,一种方法,人们通过它观察现实、分析现实并生产出现实中所必须的种种观点、策略。管理学是典型的智慧积聚地,教人怎样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个人永远只能望洋兴叹的丰功伟业。学了经济学,你应该有自己的观点,而学了管理学,你应该再也不会对现实有所恐惧了。否则你就是还没学到家或者说根本就学错了。北大经济课、管理课实际上就是要达到这两个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观点”“不会对现实有所恐惧”。
  • 巴盐与盐巴:三峡古代盐业

    巴盐与盐巴:三峡古代盐业

    本书通过三峡诸多相当于中原商周遗址的发现,为认识早期巴文化提供了物证,多处与盐业有关的遗址的发掘,解读了巴人与盐的关系;为“巴盐”与“盐巴”,提供了物证。
  •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一书的写作是基于:1.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2.我国ICT产业已经.彤成了国际同步的态势;3.我国ICT研究领域基本上停留在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我国经济学界涉入该领域较浅或较少;4.综观世界近十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其理论成果基本都是集中在信息经济相关的经济学理论;5.笔者率先提出“非常经济概念”,是采取交叉学科研究的方式,意图填补我国“非现场经济”研究的空白;6.高等教学的学科内容应该始终走在社会发展实际的前沿;7.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分析的平民化趋势。
  •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弥补市场缺陷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的呼应和支撑。从此角度讲,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之路还很漫长,财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方面,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热门推荐
  • 博弈三部曲

    博弈三部曲

    这是部精彩的官场小说。大学生杜书成分配到临黄县,因一支烟而被“发配”到林场当了一名看林员。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县委书记偷情的场面。机缘巧合,他得到了他本来应该得到的位置。其后,他不择手段,利用各种关系,特别是利用梁玉、尹兰、林雪等女性,十多年后,终于当上了“较大的市”的市长。
  • 生化药剂下的人生

    生化药剂下的人生

    携超自然武器,集九色神兵,改造地球文明,推进宇宙,回归所属,接受传承,一统万界,恢复和平,播出完了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快穿:boss进化论

    快穿:boss进化论

    管理员慵懒的口吻轻飘飘的警告让艾小七奋起!却不想原本以为无聊透顶的任务世界里的悲欢离合那么揪心!血液里的因子在燃烧,父亲蝉联的名号,自然应该被我传承!但是记忆里遗失的那份情绪,是什么?隔着迷雾互相触碰的指尖,我在朝你跑来,相信你看得到。是终成眷属,还是错过的,毫无痕迹。「虽然有时会断个两天更,但是坑品有保证!不弃坑!欢迎留言!么么哒!」
  • 魔王路西法

    魔王路西法

    宇宙法则总是源源不断的制造灾难,生命总是一次又一次的灭亡然后重生,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刻就从未逃脱过灾难这个命运。任何生命一旦繁衍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一个应对的灾难从天而降。多少生命从劫难中逃匿出来,才最终繁衍到我们的降临。所谓灾难,不是生命所能够感受和知道的,所谓灾难,是瞬间降临,没有任何征兆。从北极圈西伯利亚的巨兽坟场,到南极洲永久封印的冰冻海浪,从玛雅溶潭的无底洞,到西西里的红色海洋,从黄石公园的万年石膏之花,到青藏高原深埋的众多圣山。如果你认为这一切不过是大自然的杰作,那么你错了。
  • 领主

    领主

    练笔之作,没看过前两本以及对女主没兴趣的还是别看了……******************************************黑暗系列三步的终曲,《黑暗学徒》、《罗兰》均已完结。注!本书全文公众版。另,不喜欢女主的也不用点击了,绝对不符合你们的胃口。
  • 我爱你:不只是因为婚约

    我爱你:不只是因为婚约

    包办婚姻,不仅仅是不幸福的,也有幸福的。只是,看你的选择罢了。。
  • 幽元界

    幽元界

    穿越!这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我该如何?前进,唯有前进我要看看这未知的世界。。。。。
  • 末世狂血

    末世狂血

    一场变异风暴,一场复活仪式,让整个世界的人类濒临灭绝。一个死在僵尸群中的少年,被科技研究中心植入抗病毒基因。为了心中的牵挂,为了更好的未来,他接受了一项任务,就是终止这场风暴,独灭所有僵尸…在他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没有不行,没有做不到…“我的命运我主宰”“前路黑暗艰难,但有我勇往直前”“我的家园,应当有我来守护…”
  • 天涯羁客

    天涯羁客

    “天涯远不远?”“很远,远到要走一生。”“去天涯要带上什么?”“明月和美酒,马儿与姑娘。”
  • 修罗皇后

    修罗皇后

    军机处310办公室金牌特工,却沦为嗜血帝王的禁脔!万蛇魔窟、食人巨兽、残忍酷刑,全都败在她的斗气之下!御灵兽、集斗气、斩邪王,她早已不是那个废柴公主,她是来自地狱的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