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26900000001

第1章 清代宋诗学概述

宋诗学可以解释为宋代的诗学,其研究对象为宋代的诗人、诗作及与诗人、诗作相关的逸事、典故等;也可以理解为关于“宋诗”的学问,一切与宋诗有关的内容俱可包括在内。当然,还可以就狭义的“诗学”来看待这个术语,即诗论,“宋”“诗学”即涉及有宋一代的“诗论”或指关涉“宋诗”的诗论。因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言“宋诗学”专指有关“宋诗”的诗论。

自有宋诗起,就有了关于宋诗的理论研究。千百年而来,理论与实践并进,争论与调和共存,宋诗研究成果与日俱增,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到了清代,对宋诗的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方面是对此前宋诗研究长期处于低谷的反动,另一方面也是宋诗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重新反思,再次认同的结果。特别是到了晚清末年,同光体横空出世,成为盛极一时的诗歌流派,其理论风行海内,一时诗人无不以之为圭。同光体派诗学以宗宋为主而不局限于宋诗的苑囿之内,以复古为尚而又能不亦步亦趋,独创一格,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上都有所新变,将宋诗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唐诗与宋诗究竟有何区别呢?显然,唐宋诗如果以朝代作为分疆画界的标准,那么争论很容易由于不同诗人个体风格的差距而导致论据不足。清代袁枚的一句玩笑话可以说是对以朝代划分诗歌的讽刺,他说:“吾惜李唐之功德,不逮姬周,国祚仅三百年耳!不然,赵宋时代,犹是唐也。”事实上,袁枚的这句戏谑只是在传统的对立论调中和稀泥,并没有指出二者有何区别,更没有意识到唐诗与宋诗在成为后人效仿对象后具有的典范意义。

而钱钟书先生在论及唐宋诗时从抛开时代之限,从风格着眼,指出唐宋诗差别不在于改朝换代上的差异:“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故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在钱先生看来,中国五七言诗歌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唐宋诗歌形成了各自的审美范式,确定了一种模式化的诗歌分类标准。如此一来,诗歌要么是唐音,要么是宋调,或者唐音宋调兼而有之。甚至可以说自宋代以来,诗歌创作均未超出此二者笼罩范围。

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历史上,自从有了唐宋诗的差别,学者就在二者之间开始了无休止的高下优劣对比。在这场斗争中,宋诗与唐诗的力量对比始终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无论是宋人还是此后的历代学者,都承认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有出新之处,开辟了新的疆域,表现出了与唐诗截然不同的风貌。但是这种不同,在唐诗的光芒笼罩之下,几乎成了一个对立面的榜样,不仅始终难与唐诗抗衡,还成了诗歌退化的一个坏典型。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而对应到唐代诗歌上,却是“有唐诗作榜样成为宋诗的大不幸”。

唐诗,特别是盛唐诗歌建立起来的诗歌审美标准,在中国诗歌史上成为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峰,特别是它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为盛世文化的象征,成为历代统治者向往和效法的对象。因而唐诗也成为诗歌艺术到达顶峰状态的一种标志,成为封建王朝盛世文化的象征,这样一来,无论宋诗有怎样的成就,终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王水照师曾指出:“在制约和影响文学发展的多种因素和条件中,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综合成果的文化,无疑是关系最直接、层次最深的因素。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学特点的形成和历史地位的确立,或许是一个较佳的切入点。”在中国的诗学传统中,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且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社会文化工具。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一种类型诗歌的接受及再创造都在反映着它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对这样的一个背景起着反作用。如果对其深加考究的话,我们可以从诗歌传播的视角来分析诗歌类型的产生,进而会发现特定风格诗歌的接受并非单一的文学现象,它始终会受到接受者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期待的影响。

宋诗是在宋型文化的氛围下形成的一种诗歌范式,它在形成自身风格之初就被置于与唐诗的比照之中,并且被视为诗歌发展中不和谐的音符。早在宋代,以苏轼和黄庭坚为代表的宋诗风格便首当其冲地受到批评和指责:

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子瞻以议论为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

迨本朝则文人多,诗人少,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自为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辩博,少者千言,多者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

此后影响更大的是严羽的《沧浪诗话》。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标举盛唐诗歌,而以宋诗为“诗之厄”,他批评宋诗说: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处。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

严羽以为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终究不是诗歌自古以来的应有之义。不是诗歌“不工”,关键在于缺乏“一唱三叹”的情韵,而且其末流“叫噪怒张”,“殆以骂詈为诗”,违背诗歌“温柔敦厚”之旨。此后反对宋诗者大多沿袭严羽的说法而加以引申。历元、明两朝,尽管不时会有宗宋之音响起,但宋诗始终未能真正振作起来。元人“举世宗唐”,对宋诗持不屑一顾之态度;明代则更是偏激,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呼声中几欲将宋诗挤出诗国。直到明中叶公安派,才开始对扬唐抑宋的诗学风气进行了矫枉过正式的反驳,并在理论上为宋诗美学立法:

欧、苏、黄诸人有一字袭唐者乎?又有一字相袭者乎?今之君子,乃欲概天下而唐之,又且以不唐病宋。夫既以不唐病宋矣,何不以不《选》病唐,不汉魏病《选》,不《三百篇》病汉?

有宋欧、苏辈出,大变晚习,于物无所不收,于法无所不有,于情无所不畅,于境无所不取,滔滔莽莽,有若江河,今人徒见宋之不唐法,而不知宋因唐而有法也。

公安派一针见血地指出:历代之所以对宋诗进行批评,就是因为宋诗突破了传统上的唐诗美学观念,以一种不同于唐诗的面貌出现在诗歌园地中。同时公安派又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诗歌,指出宋诗“不袭唐”且不“相袭”,正是自《三百篇》以来,历代诗歌各有其美的原因。并且给予了宋诗“于物无所不收,于法无所不有,于情无所不畅,于境无所不收”的高度评价。

面对极丰富的文化遗产,清代的诗人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在全面、认真地研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比较客观地审视历史上不同风格的诗歌。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明确了宋诗是不同于唐诗的诗歌类型,具有不同于唐诗风格的审美价值。

张仲谋总结清人的宋诗学成就时说:“在宋诗文献的搜集整理、宋诗特征的体认与凝定,宋诗优劣的总结与扬弃等方面,清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只有到了清代,宋诗学才真正形成”。事实确是如此,宋诗学到清代才开始真正形成潮流,开始具有与唐诗分庭抗礼的地位,并在晚清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中,迅速地发展到了其历史高峰——同光体派宋诗学,并在同光体派手中渐渐有了超越唐诗的趋势。因此,研究同光体派宋诗学的特点和成就,对于全面了解宋诗学的发展演变、正确认识同光体派宋诗学在诗学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中论及清代学术变化的背景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顺康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求之经史,得其本原,一扫明代苟且破碎之习,而实学以兴。雍乾以后,纪纲既张,天下大定,士大夫得肆意稽古,不复视为经世之具,而经史小学专门之业兴焉。道咸以降,途辙稍变,言经者及今文,考史者兼辽、金、元,治地理者逮四裔,务为前人所不为,虽承乾嘉专门之学,然亦逆睹世变,有国初诸老经世之志。

王国维的论述虽是就清代学术与政治文化的关系而言,但由于诗学与学术及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王国维所分的三个阶段同样适用了清代诗学的分期。清初诗人邵长蘅曾说过:“诗之不得不趋于宋,势也。……唐人情与景涵,才为法敛;宋人无不可状之景,无不可畅之情。故负奇之士,不趋宋不足以泄其纵横驰骤之气,而逞其赡博雄悍之才,故曰势也。”邵氏之论可谓极有远见,其中“诗之不得不趋于宋,势也”的这个“势”,指的是诗歌的发展演变必然遵循的客观规律,像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兴盛、灭亡的过程。

法国学者巴尔特指出:“只有时时把历史的背景作为文学观察的基础和出发点来加以考虑时,效果史和文学史才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只有把同光体派的宋诗学置于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其效果史和文学史研究的价值才能凸现出来。清代的宋诗学与清代的政治、文化变化过程有着一定的对应,以下根据王国维所划之“学术三变”,将清代宋诗学分三个阶段作一概述。

同类推荐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徜徉书海

    徜徉书海

    无论是选文、编排体系,还是阅读建议的编写,无不贯穿着我们的编辑理念——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中外兼容,情理为上。精选文章,精编内容,与同学们共鸣经典、分享精品、同述感动。《徜徉书海/中学生必读经典美文》力求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终身能力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真正地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培植。编者们从浩瀚的书海中“淘”出这些经典美文,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趣味盎然的阅读世界,使同学们受到智慧启迪、情感陶冶以及价值的切实提升。愿亲爱的读者朋友徜徉在美的阅读享受中!
  •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中包括《岳飞》、《郑板桥》、《呼唤阳光》、《检验》、《松风柏韵》、《狼烟》、《原野风》7个电影文学剧本。其中《岳飞》、《郑板桥》、《狼烟》用艺术化的手法再现了岳飞抗金、郑板桥弃官归隐、戚继光抗倭等过程,展现了古代英雄名士的傲骨和气度。《呼唤阳光》、《原野风》展现了当代县城的经济、生活的变迁,塑造了当代改革者形象。《松风柏韵》、《检验》重现了当代军人精湛高超的军事技能和保家卫国,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
  • 谷雨诗选(第二卷)

    谷雨诗选(第二卷)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本书讲述成长、爱情。既有青涩懵懂的初恋、缱绻缠绵的相守、恋恋不舍的执着,也有蓦然回首的惊诧,此去经年的追忆,道尽了相思情,离别苦。每一篇文字都充满暖意,却又带着一丝明媚的忧伤,将爱情路上的点点滴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热门推荐
  • 劫誓

    劫誓

    这次碰撞的潮汐静了下来,贺衿身上残破的衣襟上透着点点鲜红,握剑的手剧烈的抖着。突然,一口鲜血喷出。整个身体在空中摇摇欲坠。反观武狂人,上身赤裸,露出了他强壮的身体,左臂上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正在流着鲜血。看其样子受的伤要比贺衿的轻点。武狂人深吸了口气,闭上眼睛。双手缓缓抬起,道道金光,缠绕其身。这一拳,注定撼动苍穹!贺衿将堵在胸口的血咳出,强提气势。青黑色的光芒绽放,贺衿手中的剑举了起来。一条青中透着黑芒的巨龙显现出来,将贺衿缠绕。一道龙吟响彻天际,邪气滔天。这一剑,注定颠倒乾坤!
  • 绝世主宰

    绝世主宰

    摘花飞叶,可斩日月山河;动念之间,上摘九天星辰,下镇六道黄泉;翻手掌乾坤,覆手遮天地!这是……武者的世界!少年叶星,崛起于大荒边城,习武技,修战痕之术,踏遍诸天万界,战尽各族英杰!
  • 豪门霸爱:首席的专属宝贝

    豪门霸爱:首席的专属宝贝

    他是亚洲最年轻俊美的亿万首席,对于他而言,女人就如同衣服。一夜,男友的小三陷害她,让她成为了冷酷首席的猎物……原本以为他们之后再无交集,可是她又被迫成为了他家中的小女佣,向来对任何女人不屑一顾的冷酷首席,唯独于她陷入了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中……小女人奋起反抗,“先生,我跟你好像不熟!”腹黑男人一把拉出了身后的小萌宝,邪魅的勾唇笑道,“女人,那这个小家伙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 神女难为:苍帝的落跑新娘

    神女难为:苍帝的落跑新娘

    二线女星遇色制片,又遭雷劈,刚醒来却又被人重伤。她倒在血泊中,他说:“我能救你,只要你与我斩缘。”生逢乱世,为一袋米,阿娘将她卖......什么,她其实是大公主?回归水泽国,等待她的又是一场阴谋,多舛的命运从此开启......她只有枯萎的灵根、被废的灵脉,初到修真星便被怪兽一口吞掉......他来历神秘,为仙道与她斩姻缘,却意外的打乱了自己前世预设好的一切。神庭也因此岌岌可危......
  • 青春里纯真的爱

    青春里纯真的爱

    青春,人生最美的季节。遇到一生相诺的人,创造末来。一起谱写青春,青春我们应把握住。青春的路上有你陪伴那我的青春是最深的印象。有最美的回忆。
  • 苍灵

    苍灵

    守护者,用尽生命守护自己的信仰,叛离者,倾其所有寻找内心的归宿。最终也只有残存的人会去承受最深的伤痛。
  • 吾论仙

    吾论仙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还有问天道。
  • 大道行远

    大道行远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只想要随遇而安的活着。圣贤、前人的话很好听,但不中用,或许只在我身上不中用,我懒的要命,也懒得去听什么圣人云。仁义道德只在确定的时间地点才是伟大的,我没生错时间,但我挑错了地点,所以……
  • 天牧红尘

    天牧红尘

    天牧,天界放牧......一颗珠子,它名天牧,到底隐藏怎么样的秘密?天路已断,无法飞升,到底发生了何事?为何几万年来,再也没有帝级现世?当苏明一步步向巅峰前进,一个个谜团向他敞开......
  • 夜枭哑后

    夜枭哑后

    她是一个及不安份的女人,为求刺激,身在富贵之家的她毅然选择了“双面间谍”这一危险与挑战系数同样高的职业。她是将军长女,丞相外孙,皇后首选。她有着令天下女人钦慕的高贵血统和身份。可惜她天身哑疾,头脑痴滞。从小被家人放弃。当这两个人融为一体时,便有了夜枭!夜枭,在大琼国,就像一个待解的迷,她特立独行,真实而强悍的存在着!皇帝的一道圣旨,硬将独自寻乐的她,卷入了一场老套的政治斗争中。她本应乖乖做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奈何!她天生就是一个优秀的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