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26900000026

第26章 二、余事治诗与诗教功能淡化

余事治诗出自韩愈的:“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韩愈说自己“余事作诗人”,是将诗置于复兴儒学、倡导古文之后以外。宋人对韩愈的“余事作诗人”就分别有三种理解。一种认为这是创作动机上的不同,即一为主要创作,一为辅助创作,辅助乃主营“之余”。如同称词为“诗余”一样,认为这里的“余事作诗人”是以作文为本,而以诗为其绪余。欧阳修就做过这样的解释:“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也”。苏籀的《栾城遗言》中亦有类似的记载:“公曰:读书須学为文,余事作诗人耳。”另一种解释则以“余事”为学问之余,即在治学修业之余作诗。费衮就说过:“退之一出余事作诗人之语,后人至谓其诗为押韵之文。后山谓曾子固不能诗,秦少游诗如词者,亦皆以其才为之也,故虽有华言巧语,要非本色。大凡作诗以才而不以学者,正如扬雄求合六经,费尽工夫,造尽言语,毕竟不似。”第三种则以诗为功业之外的余事。如晁补之就认为宋人写诗多出于嗜好而已,所以诗在宋代只能是“余事”,“不足以取世资而经生”,所以往往“少达而多穷”,由此也造成诗学上“穷而后工”之说在宋朝的流行。在宋人的诗歌中,“余事作诗人”也屡见不鲜,其中以上三种见解混杂其中。如“写出禅家有眼句,不妨余事作诗人”,“犹及残春追胜赏,不妨馀事作诗。”“敬义两夹持,师友交磨礲。馀事作诗人,母颛锼句工。”

清代以来,在宗宋诗人身上“余事为诗”之说连绵不绝,对“余事”的理解亦不出宋人范围。钱谦益云:“……乘化游纵浪,乐尽付冥默。能潜乃龙性,可谏匪凤德。余事作诗人,遗名隶酒国。……”朱彝尊在《白香山诗集序》中道:“余好为诗,尤喜读古人书,尝以为诗者载道之文。言若止嘲风雪,弄花草,则于六义尽去矣。其后观唐书至白公乐天传,公所言往往与余合,因爱读其诗不辍,乃知公立身本末无不合乎道,特余事作诗人耳。”郑珍《诸生次昌黎喜侯喜至诗韵约课诗于余和之》:“作诗诚余事,强外要中歉。膏沃无暗檠,根肥有新艳。”要求诗人重视学问,并以之为根本,持论不离“学人之诗”的主旨。

晚清民初,“余事治诗”几乎成为论诗的常规褒语,在同光体派诸人身上则尤其突出。陈衍论沈曾植道:“乙庵博极群书,熟辽、金、元史学舆地,与顺德李侍郎文田、桐庐袁兵备昶论学相契,词章若不屑措意者”。孙德谦道:“先生誉馥区中,道轶萌外。诗为余事,岂仅藉此而传”。钱仲联称陈衍:“丈故学者,诗特余事。然所著石遗室诗话三十二卷,衡量古今,不失锱铢,风行海内,后生奉为圭臬”。陈曾寿《挽李猛庵丈》:“先生北学宗,艺事特余玩。”汪辟疆论李慈铭:“余事为诗竟不群,别才非学总难论。”徐世昌评云:“文忠经世之才,余事为诗,缘情赋物,靡不裁量精到,中边俱澈,卓识闳论,亦时流露其间,非寻常诗人所及。”陈三立在《人境庐诗草跋》中道:“驰域外之观,写心上之语,才思横轶,风格浑转,出其余技,乃近大家。此之谓天下健者。”郑孝胥日记载自己《访西题诗二绝》之一:“文忠余事为真楷,意理端详事不如。嘉道同光风一来,士夫但自重公书。”胡先骕《海日楼诗跋》赞沈曾植:“先生之学,海涵地负,近世罕匹,诗词籍以抒情,固其余事耳”。以上诸人所论,无论诗歌是学问之余还是功业之余,总之都以为诗是微不足道之小事,而绝不以诗人自居。

对整个清代诗坛来说,诗歌伦理的体认是对诗教传统的继承,是封建社会每每走向衰落时都会提出的一项重要议题。同光以来,国家统治秩序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状态,因此重建秩序成为最迫切的需求。曾国藩指出:“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强调了纲常名教秩序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同光体派诗人往往也会倡言“诗言志”,但理性的认知使他们并不认可所谓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们能够很清醒地认识到诗歌在改变现实世界面前的软弱无力。

另外,同光体派诸人大多兼有名臣、显宦的身份。在晚清民初的政界、思想界、文学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和极高的声望,无论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如何高,也无论他们是身居高位还是甘为遗民,在多种身份中,他们对自己最不认可的身份就是诗人。如陈三立“未尝一日居官也”,但却对自己曾经担任的“吏部主事”一职始终念念不忘。而且陈三立在提及自己的诗友时也不忘称呼他们的官职,“尚书”“翰林”“太守”“观察”“提学”等等在诗题中亦层出迭现。在诗友中他也长久地被称“吏部”以示尊敬,甚至在他被“革职,永不叙用”之后还是如此。陈三立明明白白的说自己是“余事作诗”:“三立以公久历中外,出督学政,疲于按试,入朝直枢府,日宣勤天下之大计,复汲汲忧国安社稷为务,偶涉吟咏,余事及之耳”。陈衍论诗主“变风变雅”,沈曾植主张“因诗见道”,尽管他们都在努力为诗歌赋予本身以外的意义,但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当时的道德力量在内乱外侮面前束手无策。因此,在他们身上,对诗歌道德力量的怀念和诗歌软弱无力的悲哀也就成为一对矛盾的共生体。

同类推荐
  • 文楼村纪事

    文楼村纪事

    本书收录的诗篇包括:福莱轩咖啡馆点燃火焰的姑娘我想看见光词语的变迁墙根之雪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等。
  •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作为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使得“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神鸟的暗示

    神鸟的暗示

    《神鸟的暗示》是向未出版的第二部诗集。《神鸟的暗示》共收录了灵悟近些年来倾力创作的230多首诗歌,不少曾在《湖南文学》、《诗刊》等媒体发表,或是对尘世的回忆,对人生的参悟,或是对禅意的感知,对生活的思考。 正如为《神鸟的暗示》作序的我国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雷抒雁所说,“灵悟的诗如‘三秋树’,谢尽繁华,落尽黄叶,只留下意象和禅意。这正是他得写诗之道的功业。红尘里流行繁华琐碎、堆砌、无章、无思。向未的诗和他的人生走在一途。”
  •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讲述女性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也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她们对生活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解析、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发掘。这几年女性文学有长足发展,有时候我感到,女性与文学的结缘有比男性更优越的条件,她们观察细微,笔触细腻,感情细微,这些表现在文学上,就产生了很大的特色。作者总是从生活的最细微处、最现实处提取和发现内容,娓娓道来,在最平凡处道出一点新意来。
热门推荐
  • 圣者召唤之至尊天道

    圣者召唤之至尊天道

    天道之命,对世应劫。系统、异界、修仙,科技,四类集合一起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 明伦汇编人事典四十一岁至五十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四十一岁至五十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后宫美人计

    后宫美人计

    司马路改年号为天启称玄宗,尊太皇太后端木青嫱为上圣天后。天启八年,上圣天后端木青嫱于宁寿宫薨世,享年83岁,结束了她悲壮的一元生。与明帝合葬泰陵。她在家不受父母疼爱,出嫁不受夫君宠爱,老了不受儿子敬爱。最后连亲孙子都不敢相认。但是她却从一个小宫女。成为太子妃,皇贵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后,太皇太后乃至上圣天后。历经六朝,她得到太多也失去太多了。
  • 小妻不乖,冷少好凶猛

    小妻不乖,冷少好凶猛

    一觉醒来,她被绑在陌生的床上,面对陌生的男人,做了最羞耻的事情,还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身份——特别女佣!开什么玩笑,她才不要给那个霸道的男人提供花样服务呢!然而,再一次被吃光抹净之后,戚晚浑身无力,双腿打软,连抬脚的力气都没有,而面前的男人却春风得意,勾唇一笑:“晚晚,还逃吗?”
  • 帝道神皇

    帝道神皇

    帝者,天下称尊;皇者,至高无上;大星化灵,血染世间,诛!世间有难,仙域旁观,践踏世间生灵,定踏天路、征仙域、灭天庭,另辟神域!
  • 青犬

    青犬

    相传,上古时期,有神灵一剑灭世,逼得人类不得不移居地下苟延残喘。数千年以后,人类文明最后的一片土地上。衣食无忧的姐弟二人遇见了改变他们一生的人。卷入亲情、爱情、社会伦理、生存与梦想的漩涡之中,无能为力的二人,不经意间却发现了惊人的秘密!!!原来,一切都是谎言……
  • 孽妃狠倾城

    孽妃狠倾城

    一夜之间,烟火四起。倾城绝色有何错?亡国恨,怎能忘?谁说红颜易毁,谁说倾城有错?凤舞千羽,一舞倾城,只为君。。。亡国?复国?要国?要君?。。。美人江山还是深林鸳鸯?。。。倾城绝色,魅惑红颜。亡国之恨,颠覆众生。
  • 课堂上学不到的趣味科学:人体奥秘

    课堂上学不到的趣味科学:人体奥秘

    为什么人眯眼看东西会更清晰?人磨牙是因为肚子里有虫子吗?为什么人一紧张心跳就会加快?胆越大,胆量就越大吗?人饿了肚子为什么会咕咕地响?人在睡觉时为什么会流口水? 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少秘密?意想不到的答案通通都在书里!不信就翻翻看吧!
  • 熊出没:妖孽魔君不要逃

    熊出没:妖孽魔君不要逃

    六界争破脑袋想占为己有的白品灵熊现世,而作为当事熊的顾杳一无所知,魔君陆辞率先将顾杳收入自己囊中。陆辞本来以为得了一个宝,可这宝还是真不安分,惹出的事情让魔君大人焦头烂额……
  • 灵机道

    灵机道

    有所得乃喜,有所失致怒,有所虑曰忧,有所盼为思,镜花水月终成悲,震怖战栗是为恐,临渊履冰则生惊。此七情,乃真人有别于万物之因,仙家称“灵机”是也。(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