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折旧方法的选取
我们公司3月份花销可不小,建厂房、盖仓库、买设备、买轿车。这些都是固定资产,能够长期使用的。当然使用过程中就会产生折旧。那么什么是折旧呢?
折旧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于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有哪些呢?
1.固定资产原价,即固定资产的成本。
2.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以后的金额。由于在计算折旧时,对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和清理费用是人为估计的,所以净残值的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几个财务人员经过估计,确认厂房、仓库的预计净残值为零,生产设备的预计净残值是10万,小轿车的预计净残值是零。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主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该项资产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该项资产预计有形损耗,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
(3)该项资产预计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
(4)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该项资产使用的限制。为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应当计提折旧。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应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固定资产应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开始计提折旧,终止确认时或者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时停止计提折旧。为了简化,企业在实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因此我们公司3月份购置的各种固定资产都是从下个月,也就是4月份才开始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结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来已计提的折旧额。
企业应当按照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可选择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选取不同的折旧方法,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旦选取,不能随意变更。
各种主要的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
资产的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年限平均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一般来讲,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工作效率相对较高,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较多;而在其使用后期,工作效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因而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就逐年减少。其次,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年限平均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固定资产各期的符合程度不同,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计提折旧时,则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计提的折旧额也就与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不一致。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年限平均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
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所计算的折旧费随着年数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这样可以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资产因无损耗而遭受的损失。
考虑到我们公司生产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对于固定资产折旧选取年限平均法。
3.3.2计提折旧
如何确定具体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呢?对于两座厂房而言,由于预计使用年限20年,预计净残值是零,因此两座厂房每月计提折旧额是:833800÷(20×12)=3474.2元
由于仓库预计使用年限也是20年,预计净残值也是零,因此,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856350÷(20×12)=3568.1元
两套生产设备预计使用年限是10年,预计净残值是10万元,每月折旧额是:(1006000-100000)÷(20×12)=3775元
小轿车预计使用年限是10年,预计净残值是零,每月折旧额是:100000÷(10×12)=833.3元
那么每月计提的折旧额应当如何处理呢?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当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当计入制造费用。因此,厂房、仓库和生产设备计提的折旧应当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应当计入管理费用。所以,小轿车每月计提的折旧应当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当计入销售费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当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当计入其他业务成本。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当计入管理费用。
4月底有关折旧的具体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制造费用10817.3
管理费用833.3
贷:累计折旧——厂房3474.2
——仓库3568.1
——生产设备3775
——小轿车833.3
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长于一年,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企业应当在每个年度终了,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审核。
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有可能对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产生较大影响。比如: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强度大大增加,导致固定资产实际使用寿命大大缩减,预计净残值减少等。为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期间以及每期的实际资产消耗,企业至少应当于每个年度终了,对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原估计值有差异,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如果预计净残值和原来估计数值有差异,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动也可能导致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如果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企业应当相应地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者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并编制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