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2000000011

第11章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批判与继承(1)

传统美德并不是道德的原始形态,而是以现代道德为杠杆的批判继承的产物。这种批判与继承权不仅表现为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还表现在教育活动中,以及学生的接受过程中。

一、传统道德继承的轨迹

传统道德是一个与当代道德相对的概念。从广义上说,以最新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动因而产生的道德观念为当代道德。如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它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而凡是由世代相传,而又为当代道德所接受、融汇的历史上的道德,即为传统道德。这个历史即包括古代历史、现代历史及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在这里,我们主要说的传统道德是指从古代到现在延续不绝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传统道德至今之所以存在,并能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就在于道德有继承性。承认道德的继承性这也是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在原则上谁也不否认传统道德是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道德的结果,但是道德为什么会有继承性,传统道德是以什么形态而被继承下来的,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说清楚。

1962年,由吴晗同志的《说道德》一文引起了持续三年的关于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1983年又重提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核心问题是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道德在历史上都是阶级的道德,有统治阶级的道德,有被统治阶级的道德,而统治阶级的道德又占支配地位,劳动人民一般受统治阶级道德的支配。因此,一种主张是不仅劳动人民的道德可以批判地继承,地主资产阶级的道德也可以批判继承;而另一种意见是只有劳动人民的道德可以批判地继承,地主资产阶级的道德不能批判地继承。这就提出了延续至今的传统道德来自何处?如果来自统治阶级的道德,批判了其反动性,而继承下来的是什么?如果是来自被统治阶级的道德,那么浩瀚的历史文献上有几条是劳动人民道德思想的记录?在这里,狭隘的阶级论堵死了道德继承的通路。

说传统道德是来自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或者来自被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都是片面的。传统道德只是民族公德或社会公德的历史的更迭和延续。公德是道德批判继承的基本形态。从历史发展上看,道德继承的轨迹是“阶级道德的形态→民族公德或社会公德的形态→传统美德的文化形态”。

传统道德的公德形态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来自阶级道德形态。阶级道德不仅存在着对立与斗争,也存在着互相联系与依存,这是社会道德得以存在的客观依据。生产关系是阶级之间斗争与依存的框架。当然斗争是绝对的,依存是相对的,依存关系是阶级斗争得以发展的条件。被压迫者总不能不吃不喝地进行阶级斗争。在剥削阶级被消灭以前的历史,阶级斗争总是不断打破旧的依存关系,又形成阶级之间新的依存关系和新的阶级斗争。在阶级斗争缓和的历史条件下,阶级之间的依存关系必然促进公共事务的形成与发展。公共事务是各个阶级维持正常生活秩序的共同事业,不管哪个阶级的人都不想在垃圾里生活。公共事务总是关系到各个阶级的某种共同需求。维护公共事务,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准则,就是公共道德。这些公德要通过社会公共管理制度和公共舆论加以维持。公共道德、公共舆论与阶级道德、阶级舆论一样,都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恩格斯认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各个阶级的道德可以同时并存,而且还有共同因素。他指出,十九世纪下半叶,同时存在着基督教的封建主义道德(这其中又分为天主教和新教的道德,其中还有许多种类),现代资产阶级道德,又有无产资级未来的道德。他接着指出,上述三种道德论中有一些共同因素,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历史背景。不仅如此,对同样的或差不多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说,道德论必然是或多或少地互相一致的。《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32—133页。各个历史时期存在一条社会公德的批判与继承的链条。后一历史时期总要批判地继承前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公德。公德不会是永恒不变的。它正如一条不断淘沙的洪流奔腾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就是传统道德批判与继承的一个基本形态。因此,我们不能说传统道德只能是从哪一个阶级道德那里批判继承下来的,而是历史上所有的阶级、阶层共同创造的社会公德的历史积淀。

但是,公德并不是传统道德的批判与继承的唯一形态。公德形态主要表现为风俗习惯、公共舆论、社会心理等行为规范。更高一级的传统道德的批判与继承的形态是道德文化形态。从文化学的角度看,道德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一种,是物质文化、精神、制度文化整体家族中的一个成员。道德文化反映道德现象的规律性,使它更加稳定,具有更强的自恃性,越是富有哲理的道德文化,越流传久远,有的已成为千古名言。道德文化与社会公德一样都是没有阶级性的,它是公德发展历史上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接连不断地批判与继承的结果。它总是把各个阶级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规律性的点滴道德观汇聚起来,流传下去。只有认清道德文化的实质和它在道德继承中的作用,才能正确理解为什么无产阶级可以和历史上的各阶级有道德继承关系。

1963年,《光明日报》发表吴晗同志的《三说道德一敬答许启贤同志》一文,他为了说明无产阶级可以批判继承资产阶级道德,说了这样一段话:“例如民主、自由这两个概念,在资产阶级兴起的初期,对反抗封建制度的束缚来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随着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掌握了政权,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对人民是没有民主的,自由也是一样。这样,民主和自由也就变了质了,自从有了无产阶级之后,有了马列主义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民主和自由这两个概念是不是批判地断承下来了呢?我们也讲民主,不过讲的是人民的民主,对反对阶级,反革命是不能讲民主的,而是要专政。……由此看来,民主和自由的内容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而起着本质的变化了。这可不可以叫做批判的继承呢?”

这段话揭示了作为民主,自由这种文化的创造不是无产阶级的创造,而是资产阶级(甚至比资产阶级还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代表奴隶主利益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无产阶级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与自由,继承的是民主与自由的文化,而不是继承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与自由。民主与自由作为一种学说,尽管每个时代都表现为阶级的民主和自由,但同时也包含着民主与自由的文化积累。任何阶级都不能把民主理解为专政,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封建贵族民主制,资产阶级民主制,都不是专制制度。民主、自由,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和道德文化有其合理的内涵,正因为如此,无产阶级才能在这个意义上继承民主、自由文化,同时,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产生了无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但是,吴晗同志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加以解释,使人产生了误解。有人问他:“是继承‘民主、自由’这两个抽掉具体内容的抽象的道德名词?还是继承只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具体内容道德原则?如果是前者,那是属于作为表达工具的名词、术语的运用,当然是可以运用的;但是它似乎不应属于道德继承问题来研究,应归于语言学的词义或语汇的发展去研究。”见《光明日报》1963年9月21日《三说道德》一文提出了什么问题)这种刻薄的论评就是利用了吴晗同志没有说清不同阶级的民主与自由是怎样形成批判与继承关系的?“民主与自由”绝不是两个概念术语的运用,而是一种历史性制度文化的积累,各种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主与自由总有某些借鉴与相通之处。民主与自由作为制度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演变,不仅是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我们还可以从爱国主义这一传统美德上看出道德文化形态的批判与继承。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运动的具体形式、范围、规模,推动爱国主义运动前进的社会力量,是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鸦片战争的爱国主义,太平天国运动的爱国主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戍变法、义和团运动的爱国主义,直到人民解放战争的爱国主义,存在着不同阶级的推动力量。爱国主义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开明志士身上,在农民阶级身上,在革命的资产阶级身上,无产阶级的身上自然有不同的阶级性质,当然,只有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历史上最崇高的道德。但作为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却又以其道德文化的形态进行着批判与继承的历史延续,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种道德文化有着共同的科学的内涵,这主要表现为四点:(一)不畏艰验,世代相承地开发祖国自然资源,改造祖国的山山水水;(二)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的分裂,维护民族的联合,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三)在外敌入侵时,一致对外,奋起抵抗;(四)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进步。这些共同的文化积淀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繁衍不息的力量之源。1983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

同类推荐
  • 日本,我用一万种方式认识你

    日本,我用一万种方式认识你

    真实有趣的日本从这里开始——本书作者以自己在日本居住六年的所见所闻,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作了近距离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将所见、所感、所悟整理成了文字。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生活时发生的故事。将日本普通民众、日本政治、文化、美食、交通等浓缩成个人,通过与邻居们的生活碰撞记录日本。以时间为线索,文章带有故事性,但又不缺真实。以小见大,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讲述最真实的日本。书中文字不似专家学者般深奥,也全无情绪化的议论和泛泛而谈,而是力求以平实、客观的描述,将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给读者。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本书介绍了中国一些主要文化名城、文化名镇的历史渊源,以及鲜为人知的文化底蕴。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热门推荐
  • 极品强少

    极品强少

    神秘少年,追美,护花!——————————————新人新书,各位大爷、姑奶奶,能否在你们看到这行文字的时候,用你们的小手轻轻点击一下收藏,赠送一张推荐,或者留下一条书评呢?
  • 自我心理调解

    自我心理调解

    随着经济、文化、价值多元化等因素的发展,我们面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人际关系障碍、夫妻关系不和、父子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嫉妒、自私、自卑、猜疑、易怒等问题,越来越严酷地摆在我们面前,把我们折磨得痛苦不堪,而这些问题的症结都与心理异常和人格障碍有关。《自我心理调解》对现代人常见的心理困惑结合案例进行了阐释和破译,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保持心灵的平和、安静、充实和乐观。
  • 仙道轮回

    仙道轮回

    此书之后,再无玄幻!生有何意?死又有何用?这个世界,我为何而来?又将归于何处?如果我死了,从今往后这世上就再也没有我了吧?羽蓬坠入无尽黑暗之中,缓缓闭上了眼睛,送开了紧握的双手。几千年后,景小凡终于从长眠中醒来。诸葛亮面色平静地看着他,双眼似乎洞悉一切:“你应该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吧?”神魔千年的史诗战争,神秘的佛界,天外仙界,尘世凡间。一切是否都逃不过命运?当修罗化身为魔时,被冰封前的最后一刻,发出了千古誓言:她既是为天下人而死,我便要这世间所有人,要这世界给她陪葬!当诸葛亮最后用尽全力却依然被命运打败,即将失去所有力气时,仍然向天大喊:“我不会输!”
  • 杨贵妃的后现代生活

    杨贵妃的后现代生活

    不让我活,让我杨贵妃上吊?行!天涯无处不芳草,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遁!我穿越!我附体!我重生……啥?这也无法逃脱罪责,给我罗例了1、2、3...8宗罪,还载入史册,留芳千古,让我永不得平反昭雪。没啥,再加一条:现代超级腐女!啥?这还不够中肯,说我油奸耍滑,在改造中玩弄小把戏,利用异界魔法小戒指投机取巧。有么搞错,这是跟进时代新潮流,与宇宙接轨耶。啥?还说我死不改悔,故技重演,又与现代李隆基投怀送抱,搞到了一处。哇靠!是李龙羁好吧,侬搞啥嘛子!话多了木用,有被口水淹死的危险,贵妃我这下辈子就想重新做人,不服的可查我后现代生活录。
  • 孙悟空之爱恨成魔

    孙悟空之爱恨成魔

    孙悟空为了唐僧堕入魔道,统领魔界,大杀三界,只为复活唐僧。那时孙悟空只是一块石头,唐僧是一个女子,她路过他的旁边,他爱上了她。他修炼成精,为了寻便大闹天宫。而她早已轮回,她今生名为唐僧,一路西行取经。而猪八戒和沙悟净奉命与他西去,孙悟空则选择与其同往。在途中,唐僧苏醒了前世记忆,他记起了猪八戒乃是她前世爱人……他们斩妖除魔,修成正果,成了佛。而佛祖错杀唐僧,孙悟空为爱成魔……
  •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以规范研究为主,辅之以实证研究(含史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全书主要创新点在于构建了一个关于会计准则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完整框架,并以该框架为标准,对我国会计准则过去20年中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 江湖外史

    江湖外史

    我小时候经常做白日梦,希望自己武功傍身,等某个我喜欢的女生从高山上或者高楼上掉下来时,我能飞过去一把接住她,在空中回旋,然后想当然的抱得美人归。
  • 放开那个和尚

    放开那个和尚

    简介:“我问佛,如果遇到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这位女施主,你喝了贫僧的粥还没付银子。什么……你不是布施吗?”“空尘,你这个死和尚,存心坑我吧!看我不把你收了。”
  • 守护:我的黑暗王子

    守护:我的黑暗王子

    水火不相容,明暗不同存!正如她起誓:与他势不两立!但他偏要逆天而行,吃定了她!她惧黑,他便暗着来;她乐白,他便宠着来!明暗两路,双“贱”齐发;一鼓作气,将她拿下!某日阴雨作案好天气,他轻启软唇:以后我来守护你!话落…蜜唇欺上……
  • 厉冰冰奋斗记

    厉冰冰奋斗记

    厉冰冰,一名18岁农家女孩,最开始是宾馆的临时工,通过努力,她转为正式编制;她读夜校,顺利考取了司法局的公务员资格;到司法局上班,她如鱼得水,很快就升任主一职,与上司及同事相处得无比融洽;当所有人觉得她会在仕途上大展拳脚时,她选择了去体制外,拥有自己股份的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