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2000000026

第26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原则(1)

按照上述依据的要求,我们尝试提出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应该遵循的5项基本原则,即,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弃糟取精,批判继承,发展创新,古为今用的原则;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结构各要素统一协调发展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系统性、一致性的原则。

一、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追求目标,同时又要从现实出发,从当前做起,体现未来与现实的统一。

德育的方向,一般是指德育的思想政治方向。我国学校德育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这是由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所决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已明确写入我国宪法,因此,我国学校德育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教育自然也要明确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了。我们知道,道德教育从来都是在传统社会政治体系、思想体系中发挥作用的。传统道德是传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产物,是在传统思想政治体系之中存在发展的,我们今天继承它,也须将其纳入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之中。其实,德育的组成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之间是不能截然分离的。没有完全超越政治的道德,政治往往要对道德进行第一次选择。我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要在特定的思想政治原则下对其进行选择,这一特定的思想政治即是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思想政治。

除了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传统美德教育也应该有在道德自身方面的追求目的和目标。这就是,提高新一代道德素质,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新一代道德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美德教育也要以此为努力方向。

方向、目标是理想化的东西,而任何理想的实现都要从当前的现实起步。因此传统美德教育还必须从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出发,从解决他们身上存在的道德问题做起,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这是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原则的第二方面的要求。

当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的提出,正是基于当时青少年身上“全盘西化”、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明显抬头,整个社会风尚、道德水准呈下降趋势这一客观现实。现在这种趋势已更加广为人所注意。据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1993年10月公布的“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与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我国目前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评价偏低。在这两方面公众满意指数均为负值。在对社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中,公众最不看好的也是社会风尚与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有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对此持消极态度。这是比较科学性的调查研究结论。

更具感情色彩的则有“道德滑坡”以至“道德沦丧”的评价,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会道德状况。这种道德生活现状是我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嬗变的必然结果。旧的道德体系失效,而新的尚未建立起来,在这个时间差内必然出现一道德“真空”。而现在这个“真空”也非纯真空,而是充塞各种道德货色的假真空。多元经济形态必然导致思想意识领域的多元存在,这是不可避免的,也具有历史的合理性,问题在于,现在的多元存在发展并不稳定,结构要素之间关系不平衡。例如,缺乏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缺乏基础的社会公德等等,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社会道德现实。我们看到这种“无序”的现实与我们前面明确的方向与理想相距甚远,所以我们要建立适应新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并且是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这一高度出发,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希望以此来改进当前社会道德现实。

那么,在传统美德教育实践中应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呢?

首先,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思想方向。应时刻记住我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待传统道德不能全盘吸收,而应首先以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标准进行第一次选择。这一点,对于传统美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选择确定非常重要。

其次,要坚持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虽然传统美德教育的提出直接来源于现实的要求,它也必须要尽力解决现实问题,但不能局限于此,传统美德教育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在关注现实的同时,站在更高层面上,把现实纳入到自己的理想追求之中。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实践也是提高整个新一代道德素质水平,弘扬传统美德,完善新道德体系这一伟大实践的组成部分。

第三,关于现实性的要求,传统美德教育的确应落实在解决青少年现实道德问题上,从解决现实问题起步。最主要的要求是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诸如,以传统美德倡导的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思想抵制市场经济负效应所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思想化解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以传统道德中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际关系行为规范来重新净化我们的社会风尚,形成新的良好人际关系。应该力求通过这些针对性的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发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进而提高青少年一代总体思想道德水平,并且为最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而作出贡献。

总之,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践中,应时刻不忘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这一原则。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目标追求,又要从实际出发提出教育要求,确定教育内容。要避免随波逐流和赶时髦的不良倾向,力戒盲目性、表面性和不切实际的做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这一教育。

二、弃糟取精,批判继承,发展创新,古为今用的原则这是我们对待一切历史文化遗产应该采取的一个总的态度,也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特别是选择教育内容时应该严格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对此,本书第二章已进行过有关的论述,下面仅就其作为教育原则,在传统美德教育的德目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各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做一些较为具体的说明。换句话说,将主要讨论这一总的宏观性的原则,如何应用于具体的中小学教育实践。

大家知道,我们是在21世纪前夕的当代中国对青少年一代进行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这样我们必然要面对一个传统与现代的突出矛盾。我们必须要思考这样一个前提问题,即究竟用什么样的传统伦理来实施这种教育?再进一步说,引入中小学生教育内容之中的传统道德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回答应该是,只有那些具有现代意义和永恒价值的传统伦理道德才是今天可教育的、可传授的;只有按照时代和教育目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要求,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梳理、选择、加工、创新之后,才能将其引入今天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去糟取精、批判继承、发展创新,唯有如此,方能古为今用,使中小学生真正吸收接纳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

上面简单说明了此项原则的内涵及意义,接下来我们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贯彻,即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实践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首先要做传统道德的梳理和选择工作,也即去糟取精,批判继承的工作。我们知道,传统道德是时代的产物。同任何事物一样,它也具有两重性,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既有精华,又不乏糟粕。诸多专家学者曾概括归纳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如家庭本位精神、仁人亲和的伦理精神、内在超越的价值追求取向及理想人格精神、重德轻智的道义伦理主义精神、注重教育和修养的人性培养方式入世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道德精神。上述基本精神自身就是具有双重性的内涵。我们再将这种高度抽象概括的精神具体化。先说精华部分,即已成为世代相传的做人美德得到发扬的内容。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为公、先人后己精神;“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人之美”、“以直报怨”的人际交往观念和友爱思想等等。这些具有跨时代永恒意义的传统美德都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发扬的,也是应该明确引入中小学教育内容之中的。再说糟粕,诸如鄙视劳动、宗法观念、家长作风、愚忠思想、因循守旧、迷信鬼神、男尊女卑,平均主义等等,这些是绝对应该摒弃的,丝毫不能将其传授给今天的青少年一代。今天的传统教育不是复古,不能良莠不分,兼吸并蓄,而要认真进行梳理和选择工作,去糟取精,批判继承,保证用最真实最具生命力的传统美德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第二,是传统道德的加工和创新工作。伦理道德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准则。这种共同生活准则有其继承性,但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演进和变化。传统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一定社会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形成必然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几千年的文明史、近百年的革命史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已经为传统美德注入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赋予其新的内容。这样我们今天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就必须注意在传统范畴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即对传统进行加工和创新。例如,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也是一种等级森严的关系,讲究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尊卑有序。这种“五伦”关系在当时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被视为“美德”。但今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人都是平等的,这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显然,这种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人际关系是传统伦理道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那么我们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在进行新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教育时,就要注意对传统的人伦规范准则进行发展和创新。例如,“忠”“孝”西个道德范畴,我们对学生进行政治伦理和家庭伦理教育时,仍可继续延用它们,这是经过第一步梳理和选择之后保留下来的传统道德范畴,但我们今天要抛弃旧时的愚忠、愚孝。今天讲的“忠”,不是过去的“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而是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今天讲“孝”,不是宣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而是主张尊重父母、赡养父母,所以我们不提“孝顺父母”,而是“孝敬父母”。在归纳提出传统美德德目和将其引入到中小学教育内容时,必须注意要有这种加工和创新的过程,即保留弘扬传统美德的精华,又适合时代的要求,为当代中小学生所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

在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继承、发展创新,以教育当代青少年方面,有关国家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例如,新加坡,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儒家伦理编纂成学校教材的国家,其有关做法颇有特色。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从目标制定开始,新加坡儒家伦理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在教学大纲中规定为下述5条:1把适合我国(指新加坡)社会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传递给年轻的学生。

2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修养的人。

3介绍华族固有的道德观念,使学生认识华族的文化根源。

4培养学生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将来能够过有意义的生活。

5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上述目标构成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现实性。儒家伦理毕竟是产生于新加坡土地之外而且经历了漫长历史的一种伦理传统,现代的新加坡继承发扬它,必须考虑它的现实意义。只能从中选择那些适合现代新加坡国情的内容传授给年轻人。这是首要的原则。第二,重点突出。儒家伦理体系庞大,内容丰厚,不仅良莠混杂,即使是精华部分也是博大精深,那么,引入中小学教育内容必须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第三,紧紧围绕学校教育“培养人”这一根本目的,将教育视点集中到儒家伦理中关于人的理想人格、人生观和人际关系的观点方面。(应该说这也抓住了儒家伦理最核心最基本的主张)对学生进行儒家伦理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有道德修养,有能力过高尚的有意义的生活,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也就是既独善其身又利于他人的人。第四,强调民族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走向世界需要自身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认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对于现代化建设很重要。

除了目标明确具体之外,新加坡《儒家伦理》教材的编排还特别注意教学的可操作性。教材内容符合儿童少年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论述由浅入深,语言生动活泼。真正消除了历史与现代的隔离,使古为今用水到渠成,自然而致。这些都是我们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结构各要素统一协调发展的原则这项原则是指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时,应将知识教育、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结构协调统一发展,使传统美德教育的各项目标要求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最终完成传统美德教育任务。

这项原则的提出直接源自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即是有目的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思想品德是由多要素构成的结构,其中最基本的是知、情、行。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提高,导致思想品德整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知、情、行等统一协调发展的过程。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的基本规律,相应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结构各要素统一协调发展也便成为德育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此项原则一般被分解表述为知行统一的原则和知情统一的原则。

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把提高思想认识、树立道德观念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为此,既应重视传统美德的观念、理论、知识教育,又要重视传统美德的实践教育和行为养成。

同类推荐
  • 书与艺术

    书与艺术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读本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而有很多,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偶尔在聚会间,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又能高谈阔论,这有多好,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
  • 治学严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治学严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歧亭古镇杏花村

    歧亭古镇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歧亭镇杏花村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本书是一部介绍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村风土文化的书籍。
热门推荐
  • 不朽邪王

    不朽邪王

    古往今来,相传天有九重,九重混沌天、八重太玄天、七重清虚天……而少年叶问天的传奇之路,则起始于第一重天泰阳天。古老的神魔复苏后,神州世界风云涌动,且看少年叶问天携不朽神器与逆天神诀,一路战天骄、诛神魔,横九天十地、扫八荒六合,书写一段第一重天的不朽史诗。
  • 祖国不会忘记之铁骨柔情

    祖国不会忘记之铁骨柔情

    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没有人会记住他的功勋,只有“祖国不会忘记“!他----十年磨一剑,成为一代兵王。发誓一辈子要穿着这身绿军装的他,却被迫离开部队,成为国家神秘组织的成员。从此他没有名子,没有身份,没有编号,只有一个代号:“狂龙“!铮铮铁骨也有柔情一面。然而一个又一个爱他的人,因他而逝去,变成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当再次遇到真爱,他却选择默默的离开!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为何偏偏喜欢你:男神跟我走

    为何偏偏喜欢你:男神跟我走

    “雪儿,我们结婚吧!”林楠温柔的笑到。谁能告诉上官雪儿明明是假扮的女朋友,假扮他的未婚妻,为什么会成真的了呢!男主不冷酷,女主也不是特别厉害,性格都很好,不傲娇,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去阻碍他们。【宠文+甜文】在后面,偏后一点啦!每天更,欢迎跳坑。
  • 温州人赚大钱16条商规

    温州人赚大钱16条商规

    犹太人被尊称为“最伟大的商人”,而温州人则被公认为“东方的犹太人”,但当温州人抢滩欧洲大陆仅仅十几年后,却将真正的犹太人打得一败涂地、落花流水,其经商的天才由此震惊世界:世界上还有比犹太人更会经商的人群!所以,有种提法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公认,就是应该将犹太人称为“欧洲的温州人”才更为准确。
  • 开阔眼界的奇趣故事

    开阔眼界的奇趣故事

    我们的世界充满着美妙的幻想和冒险的勇气,我们的作品记录下的,不仅是有趣的故事,还有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多少奇趣,多少故事。多少思考,多少悠远!
  • 别人都说

    别人都说

    即便下车,也要相爱
  • 异世逍遥生活

    异世逍遥生活

    什么?你不是我亲妈?没事,你对我很好,你还是我妈。什么?逐出家门?很好,我走就是,本少爷不稀罕。什么?你要跟我混?你别后悔!有战斗,有柔情,出色的天赋,卓绝的天才,现代少年重生异界,看他如何异世逍遥,手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新建书友群299155142,欢迎朋友们加入,验证码:书友
  • 重生之我为你而来

    重生之我为你而来

    当他将她抵得无路可逃的时候,那直击她心底的那句话闷声而来。“你究竟为谁而来?因何出现?”他们本无交集,却因一场云南之旅,意外相遇,被误认的尴尬,恰入他眼,一步步走近,是缘分还是劫难,四年后的再次相遇,让他明白,那份悸动始终还在,他怖下天罗地网,只等她跳了!
  • 花满楼之在大唐见

    花满楼之在大唐见

    一个有着深厚背景的堕落才子林凡,偶然回到唐朝,凭借超越千年的知识,思想,掀起了一场历史性的巨变,改变了历史,从此开始了另一个时代....
  • 重围三天

    重围三天

    故事以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疆的一次反恐战争为背景,敌人因为顺子身上有极其重要的文件,为了将其拿到手,一直没有用重火力进攻。六人在狼牙堡上彼此安慰,用杀人作为比赛,但他们不知道,其实顺子口中的增援只是为了让大家活下去而捏造的谎言,顺子还告诉所有人,自己突围之后就会和护士长结婚,其实顺子并不知道护士长的名字。活下去,所有人都要活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此外,顺子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