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5100000002

第2章

原来世间有许多硬的东西最终都要被软的东西所战胜。水是软的能穿透硬的石头,能锈蚀硬的钢铁。硬接受软的保护才能经久耐用,骨头是硬的包在软的肉里才安全,到老了硬的骨头会变疏松,易断易碎,而软的肉老了则变粗变韧,蒸不熟煮不烂嚼不动。硬的轮毂要配上软的轮胎才转得轻快而又耐磨,即便是火车的轮子,轴上也要垫软的弹簧。硬的枪炮要受软的政治的操纵……等等,简直可以写出一篇《软的颂歌》。

为什么软比硬会更强大呢?

也许世界本来是由软物质构成的,生命不可缺少的三样东西:阳光、空气、水,都是软的。构成地球的“三山六水一分田”,水和田都是软的,山又怎知不是由软变化来的?硬的钢铁其实是把各种元素烧软后炼成的,硬的陶瓷也是由软的水和土烧成的。把任何物质无限地分解,追到老根上去恐怕都是软的……由此想到生活,想到男女:人类一直认为男性应该呈阳刚之势,雄壮、强硬;女性应该有阴柔之美,温良、娇弱。事实果真如此吗?即便从生理上讲,男性的所谓硬,所谓强大,是短暂的,是靠一种软性的荷尔蒙物质支撑。一旦这种物质泄出,立刻就蔫就软,若定要以软硬论成败,任何男人最终都要败给女人,没有这种失败就没有人类生息的繁衍。真正强大的是阴柔,是女性。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男性想维持表面的短暂的强大都遇到了麻烦:目前发达国家已有20%以上的夫妇没有子女,有人预言到2000年,50%的美国男子将没有生育能力(引自1994年11月18曰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这当然是环境污染的结果,照此下去,有一天男性将会从地球上消失。为什么环境污染最先受到伤害和受伤害最重的是男性呢?不正说明了阳刚不刚,硬的脆弱吗?妇女们曾焦急地呼唤过男子汉,千呼万唤的结果严格意义上的男子汉不仅没有增多,反而越来越少。有些男子对此感到不好意思,开始借助手术隆胸,练肌肉,一有机会就脱掉衣服炫耀自己的肌肉,西方人称其为:可悲可叹的“花花硬汉”。这正是男性的一种失败,已经不能通过内涵使女人感兴趣,只能靠外形去加以引诱。

经过这样一番打击,作为一个男人失去了一些自以为是的优势,可以冷静地思索自己的人生经历了:哪些时候硬,哪些时候软,硬的后果如何,软的结果怎样……发现凡是由着性子硬拼、硬碰,都容易惹起麻烦,对自己的伤害也大。凡是软中有硬,外软内硬,效果都不错。软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如同烧瓷器一样,是一种水火功夫,一种品质的提升。

到掉牙的时候才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虽然有点晚,但总比“死硬到底”好。人到中年以后骨质开始疏松,恐怕更应该重视软功的威力,以柔克刚或以柔养刚,以柔抚万物。但又不同于“老滑头”、“老油条”、“老奸巨滑”,才是人生最后一个也是最髙的境界。

珍爱心灵

“淸晨8时,成都开往西安的442次列车停靠在陕西境内的乐素河站。10号车厢一位身材粗壮、满脸胡须的旅客,陡然起身,从提包里拿出一把锋利的砍柴刀,向邻座一个4岁幼女的头上砍下去,刀光一闪,鲜血迸飞。接着那大汉又挥刀向旁边的4位旅客砍去……这不是武侠小说里的一个片段,也不是警匪电影里的一个场面,而是《人民铁道》上的一篇真实的报道,题目叫:《列车旅客突发精神病事件增多》。那壮汉原来是个精神病患者。报道仅统计了5趟长途列车,去年1至10月就有突发精神病1593起,最多的一次一趟往返就发现20多人,一个月发生250多起。再看看最近其它一些报纸的大题目:

《江苏发生群体性精神失常病例》;《天津市九万人有精神疾患》;《江西一住店人突发精神病,打伤同屋住宿旅《文汇报》的标题更吓人:《小心!精神病人就在你身边》人们到底是怎么了?仿佛生活在病态般地对病的恐惧之中。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得什么病,随时随地会碰上什么样的病人,五花八门的现代疾病让人防不胜防:电视综合症、麻将综合症、拥挤综合症、美食综合症、青春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全球有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目前中国神经症患病率为22.2%,精神病的患病率达到1.26%。可见心理残疾的人远远多于肢体残疾的人。然而,人们往往把肢体残疾的人视为残疾,却忽略了心理不健全同样也是一种残疾。和肢体残疾相比心理残疾更为不幸。那些隐型精神病人,又比那些披头散发、胡打乱骂、光脚赤身到处乱跑的疯子更可怕,更危险。他们可能就在你身边,也可能就是你自己,随时都有可能用非正常的思维和行为搅扰自己和周围的人们。

现代人表示惊讶和不满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有病啊!”骂人则喜欢用“精神病”、“更年期”一类的字眼儿。心理学家却提醒人们:神经症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社会生活中心理健康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人是处于健康与病人之间的第三状态。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随时都面临着产生精神障碍、出现心理失调的危险。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有人格缺陷以及心理调控能力弱的人。

促使这种变化的因由来自社会、家庭和自身:工作或失业所造成的巨大压力,生活环境的变化;极度地忧、思、悲、恐、惊等情感的剧烈扭曲跌宕;欲望的膨胀和永不满足;精神的髙度紧张以及意外的灾难和打击。人的精神不是完美的机器,躯体更不是刀枪不入的铜墙铁壁。人,以及附着在人身上的所有疾病,是大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或者说是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向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各种妥协的产物。现代急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令许多人不适应,所以人变得脆弱了。注重养身的人越来越多,以为养好身体就能健康。殊不知,心和身同等重要,养身不养心不会有真正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明确规定:“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培养良好心理状态的营养液,是真诚、宽容和礼貌。在阶级斗争的年月里提倡“恨”的哲学,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就是恨。用恨来管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没有不出乱子的。用恨与人相处,人间的精神疾患就多不胜数。相反,用真诚和宽容来管理,人们的精神和关系就会和谐得多。眼下是商品竞争的时代,竞争同样是残酷的,它必然伴随着机会的争夺,利益的争夺,工作的争夺,感情的分化,等等。但竞争应该是平等的,不必要扩大憎恨和仇视。越是竞争激烈,每个人越应该加倍珍爱自己的心灵。君不见精神上残疾物质上强大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吗?

伤害别人,自己的精神也会激荡、不洁净,就要小心得精神病。

接触的艺术

天地间一切奥秘无不取决于接触的技巧。

接触产生了世界,创造出宇宙间的万千气象——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山呼海啸,陨石飞落,无一不是大自然家族成员中相互接触的结果。不接触就没有火,没有光,没有水,世界也不会有运动和变化。

火车的价值要依赖车轮和铁轨的接触,汽车的速度来自轮带和地面的接触,滑冰运动员的成败取决于冰鞋和冰面的接触,足球是脚和球的接触,篮球是手和球的接触,拳击是拳头和皮肉的接触,钓鱼是钓钩和鱼唇的接触……一切运动都离不开接触。创造更是接触的艺术,绘画写字是笔墨和纸张接触的学问,雕刻是刀和对应物的接触,乐器发出声音是接触的结果,演员感动观众是情感接触的结果。

亲吻是接触,拥抱是接触,人类最髙的快乐产生于男人和女人的接触之中。这接触让人类知道什么是爱情,并子子孙孙繁衍不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靠接触而维持生存。

人生就是接触。接触的成败往往能决定或改变―个人的命运。比如:一次偶然的接触交了一个朋友或找到了爱情,一次意想不到的接触使自己获得了千办载难逢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接触中增加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历练了人生。人们常说的运气好、碰巧了、瞎猫撞上了死耗子,都不是与世隔绝的产物,“运”、“碰”、“撞”,是接触,先有接触,后有奇遇。而幸运者的一生就靠那么几次奇遇。

接触多,认识的人就多,机会就多。立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脱离接触”就什么事都难于干成,活着的学问变成了接触的学问。现代人又讲究社交了,越是有钱有身份的人越重视社交,社交就是接触。各大公司都设有公共关系部,“公关学”就是“接触学”。越是大商人越懂得广交朋友、和气生财的道理,他们的接触原则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每接触一个人即便不能为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也绝不愿给自己竖起一堵墙。倒是那些看上去“气粗”的人,却未必“财大”,吆三喝四,见利忘义,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很难“接触”到更髙的境界。

接触的方式多种多样,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切人点不一样。有的喜欢用脑跟社会接触,有的喜欢用嘴,有的喜欢用肢体……商品社会喜欢用物质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请吃请喝是通过嘴接触对方的心,送礼和行贿是通过钱接触人,经济人喜欢经济接触,经济接触使经济案件成几何倍数增长。

在所有接触中最难的最无法回避的就是人跟人的接触。轻于不行,重了不行,深了不行,浅了不行。由于每个人的苦乐不均,品格不同,修养不一,地位不等,再加上感情的起伏跌宕,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每人都是“君”,“伴君如伴虎”。接触不再是万无一失的了,一不小心择触会变成伤害,如同刀锋和伤口的接触一样。贪欲和贪欲接触,恶和恶接触,生活叙张,关系也紧张。

人跟人是如此,国跟国、民族跟民族也如此,战争就是接触,是武器和弹药的接触。海湾战争期间最出风头的接触是爱国者导弹和飞毛腿导弹的接触。

现代社会接触变成了一种小心翼翼的艺术。

人们怎么可能活得不累不烦呢?

分寸感

说话办事没轻没重,叫不知道分寸。“祸由口出”,就是说话失了分寸。因一句没轻没重的话,求职可能失败,生意可能砸锅,谈判可能破裂,朋友可能产生误会甚至交恶,自己会因之懊悔、不安……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挽回,也许永远不能挽回了。

现代人际交往中的全部奥妙就在于把握分寸感。

分寸感把握得好,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成熟。

同类推荐
  • 和生命拉钩(人生卷)

    和生命拉钩(人生卷)

    本书是多名作者著写的散文集,看似短小的作品引发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多一些思考,揭示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真与善的人性美。或励志,或启迪,把人生中的大道理浅浅讲来,使人们领悟更多,感悟更多,在平凡的生活中永不放弃对美的追求
  •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老舍作为一个杰出的风俗(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世态画家,其散文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趣。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除了让人捧腹发笑之外,也让人从他诙谐幽默的文字中品味出生活的现实与严峻。
  •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们总怪时光匆匆、时间少,你想找一僻静之所把不安的心,小心安放。我们渴望去一趟远方,让自由的风带走你被一切不顺造成的忧伤,却从未出发。我们和作者范泽木一样,天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朝九晚五轨迹恒定,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也许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从何处出发。作者范泽木眼里的小镇就是我们心中的小镇,小镇里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人间冷暖,草木诗话,这些被妥善安置的时光,需要我们一一掀开。让我们每个有心人,释放自己对故乡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怀恋,自细微处,看万物有灵之美,赏时光静好的安宁。
  •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郑万鹏所著的这本文学史,并不着意于“全面”,也不像别的著作那样特别看重历史分期,而是注意择取在当代文学的五十年发展中的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学事件和文学环节,予以评述。例如本书很重视“建国文学”的研究,提出了“建国文学思潮”的概念(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无可商榷之处),并对此进行了饶有新意的概括,指出这些作品“表现出历史的整体感,表现了饱经动荡与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局面的衷心欢迎”。像这样的立论和判断,本书多有展示,正是作者学术勇气的证明。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梦晨

    梦晨

    当他从前世的衣食无忧的贵公子,转身成为今日无权无势、风餐露宿的弃儿想过放弃,可他身上肩负着的是两个人的希望想过退缩,可他不是只拥有一个人的责任,姐姐的那份,他要替她在这世上活出自己的精彩苦过,累过,当他终于要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却没想到,那一朝惊变,他被人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是情劫,是命运,亦然,成就了他
  • 千年雪狐之雪狐泪

    千年雪狐之雪狐泪

    (雪狐三部曲之雪狐泪)人与妖、魔生活在同一个异世界中。人类君主墨染,养妖为宠物,养狐妖为妃,而雪狐则是狐中极品。君主儿子墨竹,父子因一场误会反目,离开皇宫,误打误撞到达雪狐岛,从此成为第一个身为异族却加入雪狐岛的人。魔尊龙暗轩,身患炎疾,却又无可奈何,雪狐身体冰冷,是治病良药。逍遥派首席弟子孟傲昭,喜怒无常,以抓雪狐为目标。孟灵儿孟沫儿两姐妹,身为雪狐,却混进人类世界,看她们如何与三人斗智斗勇,将三人征服!
  • 想要拯救世界就去攻略他人的女友

    想要拯救世界就去攻略他人的女友

    只发个序章,详情在作品相关里,几百字,大家看了吧。原本只是打开窗户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结果却被神使闯了进来。不但如此,她还告诉我世界要毁灭,而我则是拯救世界的那个人。而拯救世界的方法则是去攻略别人的女友,这样做真的没有问题吗?
  • A Century of Roundels

    A Century of Rounde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炼金人生

    炼金人生

    没落贵族小子李成景,被多家魔法学校开除,一天莫名其妙地接到神秘魔法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开始了一段不可思议的经历,原来与自己相恋的青楼女子竟是女伯爵,那张入学通知书也是个策划已久的阴谋……
  •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月满意大利

    月满意大利

    他是不负责任的老爸妻子的儿子,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她迟迟不敢认识到自己的心意,而他一直不停的逼近。“有机会请你吃饭!”“吃饭的时候我通知你!”
  • 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恋梦的城

    恋梦的城

    以前喜欢城,后来却一直做着梦,每次梦里总有城,没次见到你都做一样的梦,我想我一定是爱上了你,爱上了这座城。
  •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修订版)》结合翔实案例,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剖析,探究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代表性。全书内容全面,分析具体,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