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6500000039

第39章 大登殿(2)

有一天我正在家写小说《大登殿》,一个衣着入时,娇小文静的姑娘来找我,姑娘说是从北京来西安旅游的,奉了她太太的嘱咐,来看望七姨太太。听这称呼,我知道,这是哪位姐姐的孙女来了。满族人管祖母叫“太太”,管母亲叫“nene”,绝非如今电视里面“额娘、额娘”地从字面上地傻叫,让人听着牙碜,只想咧嘴。“姨太太”非指小老婆的姨太太,是“姨祖母”的意思,女子叫得一点儿没错。一问,是六姐的孙女,她的祖母是我一母同胞的亲姐姐。

姑娘说了她的名字,叫博美,我立刻想起了对门邻居家养的那只雪白的,会站起来给人作揖的长毛小狗,那狗似乎也是叫“博美”。此博美和彼博美有共同之处,就是白,对门那个博美白得身上没有一根杂毛,这个博美皮肤白得看得见青色的小血管;对门那个博美善解人意,见谁都会讨好,这个博美举止文静,说话柔声细语,有着小鸟依人的可爱。

我六姐年轻时属于那种静则亭亭玉立,动则娉娉袅袅的传统美人类型,她的后代青出于蓝胜于蓝,博美绝对继承了我母亲美貌的遗传基因。

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我放下手头活计,赶紧收拾房间,换新被套,算计晚上到哪家饭馆去吃饭,一心想让客人住得舒适随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我的热情,表达出我对胞姐后代的关爱。博美说来时太太交代了,不能给姨太太添麻烦,她已经在招待所定了床位,饭也在外头吃。我说招待所没家方便,家里多好,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做,比如红小豆粥、豆酱什么的,想出去逛,我陪着。

博美还是说在外头住。

想的是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也不好再坚持了。

看到桌上电脑里的文字,博美很有兴趣,认真地读了许久,末了说,姨太太写的是太姥姥的事,这段事情我太太讲过,挺有意思的,太姥爷和太姥姥“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做飞空之落花”,让我们小辈望尘莫及,好想也有那样的经历。

博美的见地让我惊奇,一个女孩能讲出这样的话,至少比我那个当博士后的混账儿子有水平。我那个三十大几的儿子,最高境界也不过是在电脑前头成宿成宿地玩“魔兽游戏”,人不人鬼不鬼地纠集一大帮同好,连大洋彼岸的都能联系上,“流れ云”、“高太尉”、“恶鬼MK”、“琉璃球”……有熊有虎,有刺猬有狐狸,配着丁零当啷的音乐,把一场群架打得地动天翻。彼人一下班就奔电脑,饭也不吃,人也不理,连上厕所也一溜小跑。一看他那六亲不认,魂不守舍的魔怔模样我就来气,恨不得过去扇他俩嘴巴子把他抽醒了。

还是女孩好,女孩至少能坐在你跟前,谈些个“连根同死”的情感话语,让人心里舒坦,我这辈子遗憾的就是没有女儿。

我说在北京见博美的时候她还上幼儿园,为演节目没当上小红帽而是当了红帽的姥姥哭鼻子,我建议她去演大灰狼,她说大灰狼是男生演的,她是漂亮小女生,漂亮小女生只能演小红帽。我对她祖母说,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是“漂亮小女生”了,女性意识很强,我照她这么大,什么心思也没有,就知道吃。

六姐说,你这么大,浑小子一样,不是在房上就是在树上,咱们后院几棵树都让你爬遍了,我记得那年夏天你光着脊梁上了一棵枣树,阿玛在前院一声咳嗽,你吓得赶紧往下滑,前胸肚子被树干划得鲜血淋淋,老七往你的肚子上抹红药水、紫药水,抹得跟花狸虎似的。那是几岁?六岁吧,跟博美一个年纪。可这小丫头片子精着呢,很知道自己漂亮的资本,一转一个心眼儿,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把你转进去了。

跟博美说起这段往事,博美说,二十多年前的事您还记得,我那时候还没上学,现在硕士都毕业了,那时候为没演上小红帽伤心,后来在大学业余京剧团唱青衣,在票友大赛上拿过奖呢,我太太说我的扮相跟她去世的大姐很像,有一回太太到我们学校看《锁麟囊》,哭得眼睛都肿了,我说至于嘛您,《锁麟囊》又不是什么悲苦戏,“春秋亭”一折是出嫁,富贵荣华加热闹,有什么好哭的?您猜我太太说什么?

我说,不用猜我也知道,你太太是想起我们的大姐了,大姐是叶家的长女,是大格格了,旧时北京名媛义演,她唱的是大轴,演的就是“春秋亭”这场,轰动京城。都说大格格的艺术感觉特别好,秉承了你太姥爷的艺术气质。可惜的是死太早了。

博美问我见没见过大格格,我说在她临死的时候见过一面,在阜成门外顺城街她的婆家,一间小西屋里,人已处弥留状态,炕上连床整装被卧也没有,是一堆棉花套。一个大宅门光鲜艳丽的格格,嫁错了人……

博美说,该不是给人做了妾吧?

我说,叶家的姑娘永远不会给谁做妾!

博美脸一红,连着说了几个SORRY。

我问博美大学是学什么的,博美说经济管理兼计算机软件两个专业。问在哪儿上班,她说还在寻找,一时没有合适的。问谈朋友了没有,博美说正在处……

博美不光是个美人,还是个才女,想的是以我姐姐的严格家教,以叶家的文化熏陶,教不出一个品貌兼优的淑女那才是怪事,立刻对眼前这女孩多了几分喜爱。

拿出老相册让博美翻,博美夸赞了母亲的天生丽质,说都生过三个孩子了,身材还是这样苗条。博美指的是有一年夏天母亲领着我们姐妹三个在北海“五龙亭”前的照片,照片是老七给照的,光线、快门都很讲究。博美说她祖母和另一位姨祖母长得跟母亲很像,言外之意是说我的相貌赶不上其他两个姐姐。我说我更像父亲。博美说,我听说太姥姥最疼您。

我说,那是因为她把我生成这个模样感到对不住我,堤内损失堤外补。

博美看了我父母亲结婚的老照片说了一句“珠联璧合”,眼神里泛出一片温柔的光。

相片上的父母在那一刻其实谈不上“珠联璧合”,三十年代的德国相机,清晰地照出了饭店里结婚的热闹场面,宾客很多,父亲穿着燕尾服,一手托着高礼帽,一手搀着新娘,看父亲那表情多少带有玩世不恭的做戏成分,眼睛不看镜头却往后甩,他身后站着的同样装扮的伴郎,即他在日本的大学同学王国甫,两个人挤眉弄眼像是在演双簧。而我的母亲则是凤冠霞帔,满身锦绣,像京戏舞台上的娘娘,像娘娘又没有娘娘的做派,张着嘴一脸哭相。

我告诉博美,老太太在“新婚”的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跑回了娘家,穷人家的姑娘不怕跑路,撒开大脚片,一刻不歇地往朝阳门赶,没一个钟头就到了南营房。到了家门口天刚亮,大街门竟然没关,母亲想,她这一走剩下兄弟一个人,平时依赖惯了,刚离开一天,兄弟的日子便过得如此凄惶,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

推开房门,看见陈锡元连被子也没盖,四仰八叉地在炕上酣睡,叫起来,懵懵懂懂的不知所以,还问姐姐是否给准备了炸糕、面茶。

母亲看着炕上的陈锡元觉得陌生,一天没看住就全变了模样,头发留了一个大中分,上头膏了不知多少油,把枕头洇得油乎乎一片。嘴里一股酒气,脸上满是油汗,黄警服,铜纽扣,牛皮带,帆布绑腿大皮鞋,制服上的“巡044”标志惹人眼目。母亲问兄弟,睡觉怎的不脱衣服?兄弟说舍不得,这样的好衣裳南营房四甲的人谁也没有。

原来,陈锡元昨天送亲,只把姐姐送到饭店就匆匆到警察局报到了,这是跟媒人原先说好的条件,给他介绍一个工作,媒人面子大,介绍他去警察局,就去了警察局,被分到朝阳巡警三科第四组,专管东岳庙到东大桥的路面治安。再细致说就是抡着警棍满街溜达,只要不出大麻烦,一个月就能拿到八块大洋的薪水。陈锡元昨天下午穿上了警服,从昨天下午就是公家的人了,是个顶天立地的爷们儿了。流油的大中分是昨日上午送亲的遗留,警服是昨天报到新发的,同事们七手八脚帮他穿上了,回家却不敢脱,怕脱了照原样穿不上,首先那个绑腿能打出花来就非一日之功。陈锡元见过景升东街的井大姨打的绑腿带,老是松的,走着走着后头就拖着两根布条子。一个大警察,绑腿要是跟井大姨的腿带一个水平,岂不窝囊。

陈锡元对他的行头很满意,尽管他的年龄配上这身披挂颇有沐猴而冠之嫌,也毕竟是个真巡警,不是假冒的。报到就发了四块大洋,当下被同仁们拥到照相馆,照了稍息姿势的八寸全身相,照相馆有假枪,木头的,自然要别在腰里,以壮声势,感觉颇为良好。照完相又跟着众弟兄到东来顺吃了一顿涮羊肉,酒喝了不少,谁付的账不知道,谁送他回来的不知道,反正他现在是坐在家里的炕上,兜里一分钱也没有了。

陈锡元说他吃完早点要去执勤,可是那根警棍却怎么也找不着了,不知忘在了什么地方。就冲着姐姐发脾气,说头天上班就出此重大事故,如何向上峰交代,不是他姐姐耽误工夫,时间还充裕些……话说着说着就有些不讲理了。

母亲说,我不出门子,你也当不了警察,怎的怪我?

陈锡元说,不怪你怪谁?

母亲说,打今儿起,咱们还依着原样过,从头来,你帮着老纪去炸开花豆,我还做我的补活。

陈锡元没听懂母亲的话,接过姐姐的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你回不来了,你姓了叶,我呢,这身衣裳也脱不下来了,脱下来我不会穿!

博美说她关心的是老太太如此举动,将如何收场。现在也有在婚礼上当场变卦的,她的同学就是,新郎母亲的一句话没说好,新娘就把婚纱撕烂,把花扔得满世界都是,还不算完,又照着新郎的肚子踹了一脚,让新郎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半天站不起来。新娘抢过麦克风,郑重宣布“离婚”!宾客本来是看《龙凤呈祥》的,却来了一出《孔雀东南飞》,也不错,反正都是戏。新娘为了下台,只好离婚。离婚一星期再复婚,一切再从头表演一遍,这回婆婆学乖了,不敢乱说乱动了。

遗憾的是作为兄弟的陈锡元却远没有现代新娘的婆婆那么懂事乖巧,他没有细想想,在姐姐回门的日子他还要上什么班,也没有想想,这样重要的日子,姐姐怎么一个人回来了。这个大男孩,心真是太粗了,粗糙得让他为那张“警察的稍息别枪照”在“文革”时付出了沉重代价,首先那把照相馆的木头手枪他就讲不清楚来历。警察身上的枪,没人相信那是假的,特别是“文革”那个时候。

这是后话了。

陈锡元在南墙根鸡窝门口找着了那根沾满鸡屎的警棍,风急火燎,脸也没洗,上班去了。丢下母亲一个人,屋里屋外转了几遍,家里是荡荡的空,心里也是荡荡的空。

干什么呢?做补活的工作辞了,已经跟人家认真地告了别,怎好再觍着脸回去?兄弟有了自己的差事,再用不着她养活,她现在倒成了多余的人。越想越没着落,坐在院里的台阶上怔怔地发呆。

门外有车响,是叶家的大少爷来接母亲了,锃光瓦亮的马车,标致的大洋马,穿着齐整的车夫,引得街坊邻居前来围观,说陈家的姑娘回门回得气派,这样的车全北京也没有几辆。及至看到西服革履的叶家老大,都以为是新姑爷。我这位大哥相貌堂堂,浓眉大眼,是哥儿几个当中比较出众的人物,论年龄,比我的母亲小一岁,说他是新姑爷,没人不信。

老大把带来的各样礼物让赶车的抱进屋里,看着家徒四壁的屋子,不知坐在哪里,站在屋当间使劲搓手。最后对母亲说,额娘,回吧。

母亲说,告诉你的爸爸,我要见姓刘的媒人。

老大说,我阿玛一早就去前门火车站了,跟姑爸爸的儿子小连上江西了,怹要去景德镇,一两个月回不来,您要找的刘大爷昨天晚上就回天津了。

母亲说,我要上天津找他,他不能这么哄我,他得给我一个说辞。

老大说,阿玛走时留了话,让我陪着额娘上趟天津,绝不能让额娘受委屈。

老大毕恭毕敬地站着,表现得比儿子还儿子,如果母亲当时如道,眼前恭顺的儿子其实是国民党中统干部时,不知要作何种表现了。

老大的话表面很软,很温顺,内里却带着不容商量的严厉,母亲真的没什么办法了,想着那个娶她的男人上了外省,这多少给了她一个缓冲的余地,院外头围着看“回门”的人众,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街坊,她一向是个循规蹈矩的姑娘,这种时刻怎能给娘家丢人,给自己丢人?母亲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土说,咱们什么时候上天津?

老大说,依着您。

母亲说,今天。

老大说,行。

母亲说,现在就去火车站。

老大说,您得先回去换件衣裳。

母亲才发现自己从洞房里闹将起来,身上竟然还穿着海水江涯的大红石榴裙和窄袖滚边小夹袄,这样的穿戴走在街上难免不伦不类,就像是今天穿着婚纱挤公交车,人家大半会以为是半疯。

母亲跟着老大上了马车,想着那个大她十八岁的男人,想着西院住着的那个高傲的夫人,心里别扭,老想哭,眼泪在眼眶里转过来转过去,悄悄咽进肚子里。马车的座位是两排相对而坐,坐在对面的老大很知趣地把自己的手绢递过来,母亲感念老大的善解人意,想说谢,一想这个人是儿子辈的,用不着谈谢,就狠狠地往手绢里擤了一把鼻涕,那鼻涕其实都是眼泪。

老大立刻把眼睛放到了窗外。

马车穿过了东四牌楼。

满街的灰土被朔风扬得一片昏暗。

老天爷让母亲的天津之行彻底泡了汤。

当天下午北京下了暴雪,京津铁路停运,北京城内行人罕见,漫天大雪铺天盖地,沸沸扬扬,将天地连为一统。

这场雪下了一个礼拜。母亲在房里待着,心急火燎,没有补活可做,没有门子可串,郁闷无比。有个叫大兰的丫头陪着母亲,寸步不离地跟着,说是伺候,其实是看着,是叶家老大的安排,老大比他的父亲有心眼儿。大兰粗笨,干活磨蹭,晚上睡在外屋,头一沾枕头就着,呼噜打得山响,咬牙放屁说梦话,偶尔地还要尿炕。母亲看不上大兰干活,早晨,大兰要打扫屋子,一个钟头的活,大兰得干三个钟头,颇有今日搞清洁的小时工那不温不火的劲头。母亲看不过眼,几次要抢过来干,后来一想,干吗呀,自己算老几,犯不着给他们家当老妈子。所以,母亲从来不插手大兰的工作,也不给予评论和指导,一切由着她来。

母亲拒绝到前院东屋餐厅去吃饭,餐厅是里外套间,大人一桌,孩子们一桌,彼此不打乱仗。一到开饭时间,不用招呼,都到东屋集中,各有各的位子,都是固定的,老大快三十了,是大人了,在家吃饭也得和兄弟姐妹们挤一桌,上不得套间里头的小灶。厨子是父亲从翠华楼聘来的山东师傅,姓王,有好手艺,因为回家探亲遇着了土匪,挑伤了脚后跟的筋,回来后应承不了饭馆繁忙的炉头,就到我们家来做饭了。老王脾气耿直,不耿直也落不下这残疾,走道有点儿颠脚,跟看门老张不同,他敢说话,把叶家的几位爷数落得跟孙子似的。

父亲到江西云游,母亲不到饭厅吃饭,那位张氏夫人也不到饭厅去,里头的饭桌基本就空了。母亲不去凑热闹,是不愿意和这家人掺和,早晚是要回南营房的,何苦在人家家里插一脚。一到吃饭时候,大兰就到厨房,把饭给母亲端来,一套嵌着螺钿的食盒,三层,层层都很丰富,非南营房的花椒炒白菜帮子、大眼窝头能比。

同类推荐
  • 青春在疼痛中成长

    青春在疼痛中成长

    “在疼痛中成长”是孟祥宁给“青春”下的结语,《青春在疼痛中成长》这本文集就是孟祥宁对青春岁月的记录。青春是躁动不安的,因为要长大,身体和心灵都在急剧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心情经常像云彩一样捉摸不定。孟祥宁笔下的青春岁月,有同龄人的共性,但《青春在疼痛中成长》作者更多地袒露了自己特立独行的思考。
  • 几幅画和道听途说的故事

    几幅画和道听途说的故事

    这是一篇寓言。假如你的另一半突然有一天不再说话,生活会变成什么样?那个时候,北京还没有遭受水淹,小说预言了久旱之后城市遭受暴雨的可怕灾难,“露过吊桥的时候,洪水咆哮着几乎要扑上来,水中有一辆汽车打着滚却怎样也钻不出桥洞。多年淤下的垃圾堵住了河道。有哭喊声和呼救声从河的上游隐隐传来。” “街上到处都是熄火的车,趴在那儿像一头头僵死怪物,拦住路,拦住水,使本来就设施不完善的排水系统更家操蛋,街上的水位不断上涨,人们对这些车从来没有这样愤怒。”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最极致的梦想守望,最感人的命运独白,一片片还原爱情最真实的轮廓。口耳相传感动万千读者,犀利温暖的一支笔,揭晓岁月的秘密,写尽难以言表的青春回忆,被誉为“最好看的纸上纯爱电影”,引发集体共鸣,这不仅是一场真挚的心灵之旅,更是一面时光镜,让我们遇到年少时的自己。
  • 我是一朵飘零的花: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

    我是一朵飘零的花: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

    这是一本真实到残酷的书,曾在天涯论坛称为第一神贴,辗转数年才得以面世。书中描写的东莞打工者的真实生活写照和相似的人生遭遇,唤起千千万万打工者的共鸣。他们用青春和血汗繁荣了别人的城市,却荒芜了自己的家园!这是一代人的历史,应该留存于一代人的心中。
  • 昙花恨

    昙花恨

    蒋纬国就读于私立东吴大学附中,高中未毕业。在这求学期间,他与根妹爱得死去活来,难舍难分。然而,姚冶诚不忍看根妹再蒙受像她一样的悲惨结局,硬是拆散了这对恋人。蒋纬国也高中没毕业,就奉父命投考中央军校第11期。军校毕业后留学德国。回国后,入军伍服役,旋去台湾。从此,一对热恋中的爱人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面。
热门推荐
  • 众星

    众星

    神子为调查父母离奇失踪死亡,却发现神子的秘密。。。。。。
  • 暗惜

    暗惜

    暗涌浮动的神秘岛屿,东侧如同虚设的贵族学校,西侧嗜血暴力的重型监狱,蛮荒神秘的南侧岛屿,在这里依旧等级明显,是要被压迫还是去压迫,是挣扎还是反抗.....这里是强者生存的天堂亦是地狱。
  • 浅笑妃子镜中美人

    浅笑妃子镜中美人

    深宫红颜淡淡悲漫度年华煦风随浅笑妃子镜中美人怎知君颜心头结以身换来君愁解春宫粉黛花易醉独上心头异香回
  • 网游之好运戒指系统

    网游之好运戒指系统

    2086年的夏天,柳枫作为京大二年级学生正在宿舍玩科技巨头XLUIS公司历经10年创造今年发布的世界第一虚拟网游:“创世”。
  • 家庭控心术:这样说,老婆最爱听

    家庭控心术:这样说,老婆最爱听

    有时候男人与女人好像是永远不相交的两条并行线,男人无法明白女人的感性、任性,女人也无法理解男人的直线思考和爱讲道理,本书从赞美、呵护、动威言、吵架、说知心话、多沟通、巧言相劝、善用肢体语言、注意说话禁忌等九个方面人手,认真分析了夫妻间的沟通艺术,为男人支招,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公,培养出一个听话的好老婆。
  • 血世迷爱

    血世迷爱

    十五岁那年差点被杀。林浅忆伸手抓住了男人的腿,哀求着男人的拯救。她不能死,真的不能死。男人淡漠的看了她,并且救了他。她如愿的活了下来,却进入了血族的世界。一个不属于她的世界。她成为了顾浅,成为了男人的养妹。只是,她被卷入了他的世界。变得强大,能够和他站在一起。【顾哥哥强大,啊浅慢慢变强~】【男强女强←△←待养成】【处女座文笔渣小白请各位原谅】
  • 夕阳行

    夕阳行

    行走在末世之初,孤独、迷茫、恐惧笼罩下的他,想要需找心灵平静的地方,无奈心向天堂,身处地域,夕阳西下,四面楚歌,如何行?
  • 幸福女人阳光禅(MBook随身读)

    幸福女人阳光禅(MBook随身读)

    直透生活,洞彻禅机,让心灵靠近幸福彼岸 “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禅发自于人的内心,就像一朵扎根在你心灵的莲花。禅如莲花在我们内心盛开的过程,就是我们慢慢完善自我、努力幸福的过程。本书从情感禅、生活禅、职场禅、处世禅、修养禅、心态禅、逆境禅、生命禅等八个层面讲述人生的各种境遇,赋予每一个女人禅的智慧与境界……
  • 念恋不忘

    念恋不忘

    三岁一个代沟,三个代沟似乎还够不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但跟青梅竹马也还是有点差距的。十年前你教我的,我都记得,十年后,凭什么让我接受你主观意识安排的生活?不打扰?为什么还出现?看张狂小妞,如何收复黑道大亨,命运又会给他们一个怎样的结局?喜欢南宫栗子的各位可以加群:161714734也可以加Q:305355383或304006909哦~~~~期待你们的加入~!大家一起交流哦~~~
  • 绝品兵痞

    绝品兵痞

    他是农村走出的兵痞,一部道经改变了他平凡的一生,花花世界究竟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