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9700000026

第26章 失意的凯旋(1)

桑塔格是美国文化批评界的扛鼎之人,其论著《反对阐释》(Against Interpretation,1966)、《论摄影》(On Photography,1977)和《疾病的隐喻》(Illness as Metaphor,1978)等都影响深远。《在美国》(In America, 2000)是她继《恩人》(Benefactor, 1963)、《死亡箱》(Death Kit, 1967)和《火山情人》(The Volcano Lover, 1992)后发表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画面丰富多彩,手法灵活多样,视角新鲜独到,出版后即夺得2000年度美国第51届全国图书奖“最佳小说奖”,2001年又荣膺以色列政府颁发的“耶路撒冷奖”。

《在美国》主要讲述了波兰舞台皇后玛琳娜的故事,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她急流勇退,携丈夫、儿子及一帮朋友出走他乡,到美国创建一个乌托邦式的社区,后来社区建设失败,她又重返舞台,赢得了凯旋。小说共有10章,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0章是一个无名叙述者(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叙述者就是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世纪的桑塔格)在波兰华沙某大酒店的一个演出庆功会上,偷听记录下来主人和宾客间关于移民美国的设想和争论;第1—6章,叙述了这群波兰移民抵达加利福尼亚的安纳海姆之前路途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在那里建设乌托邦社区的经历;第7—8章描写了女主人公玛琳娜重返舞台后在美国各地大获成功的巡演;最后第9章记录了玛琳娜美国巡演途中某个晚上演出完后,她在舞台搭档、著名美国戏剧演员艾德温·布斯居住的公寓里面的一次对话,几乎以布斯的独白为主,小说在布斯说的“我们前面的路还长”时戛然而止。表面上看,整部小说结构布局非常怪异,尤以第0章的开篇和第9章的独白结尾为最,其冗长的开头不像开头,其开放式结尾也给人以草率收场之嫌。但是,笔者以为,这与其说是小说结构上的败笔,不如说是作者艺术上的创新。因为,小说明显具有后现代的风格,其开放式的结局、多变的叙述角度(如无名叙述者的视角,玛琳娜的视角,其丈夫波格丹的视角,以及其情人里夏德的视角)和混杂的文体(如小说的白描、散文的笔触、日记、戏剧唱词、诗歌、独白等等),强化了小说的某些后现代特征: 碎片化、去中心和无定型性。

小说《在美国》的故事背景设计在19世纪晚期。19世纪是现代化进程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现代化的进程并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福音。彼德·伯格在其名著《漂泊的心灵——现代化进程中的意识变迁》中指出:“受现代化影响而生活在第三世界的人,开始对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社会规范产生怀疑及不确定的感觉,感到自己无根,没有归宿。简单地说,现代化带来的是一群漂泊的心灵,失落的个人。”桑塔格对于现代化带来的这些“漂泊的心灵”和“失落的个人”显然十分关注。她在评价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的专文里说,认真探讨人类文化的人,实在摆脱不了“流离失所”之感,既领会到历史的无情演变,求生求知之余,必有“迷惑之苦”(intellectual vertigo),进而用种种方法开脱自己,肯定自己的“名分”(identity)。小说《在美国》中的那群波兰移民其实就是些“流离失所”、饱受“迷惑之苦”、追求自己“名分”的人,其中尤以女主人公玛琳娜为代表,她是“漂泊的心灵”之缩影,“失落的个人”之典型。

1876年,玛琳娜离开欧洲,漂洋过海,前往美国,时年35岁,正是她舞台生涯的黄金时期。从故事的表层看,玛琳娜急流勇退、远涉重洋的原因有二: 对舞台生涯的厌倦与对后起之秀崛起的不安。但是,从文本的深层涵义着想,玛琳娜出走他乡的原因绝非如此简单。作为波兰舞台上的皇后,她是民族的骄傲,民族复兴的希望。所以,她的出走实质上暗示着一个受尽蹂躏压迫之民族国家的悲剧命运。拿破仑战争以降,百余年来,波兰几经奥地利、普鲁士和沙皇俄国的瓜分,沦为异族的殖民地。尽管英勇的波兰人民发起了无数次前仆后继的起义,但这些起义无不遭到残酷的扼杀镇压。其结果是,一批批波兰仁人志士对波兰的前途和命运深感绝望,为了逃避专制统治,纷纷移民美国,因为,美国“不仅仅是另一个国度。当不公道的欧洲历史轨迹判定波兰人不能成为波兰的子民,而只能沦为沙俄、奥地利和普鲁士帝国的奴隶时,世界历史的公道之处在于,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美国”。美国在波兰人眼中成了他们的避难所,“是一块人们各行其是的土地”。据统计,在1880年至1910年间,约200万波兰人移民美国。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移民潮,加之肩负的民族复兴之光越来越黯淡,出走也就成了玛琳娜理所当然的选择。由此可见,在很大程度上,她是为了卸下身上的重负,摆脱深重的波兰给她带来的精神创伤,才毅然背井离乡的。这一点在她移民美国后写给留在波兰的好友亨里克的信中得到了印证:“我已经下定决心忘记过去。美国是忘记过去的好地方。”她要像美国人一样,忘却历史的羁绊,逃离过去,奔向未来。

然而,过去和未来之间的距离绝对远于她从波兰到美国渡过的那一片危险重重的海域。尽管她当时还不明白,在新旧大陆之间的这片水域,将会怎样成为她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分界线。她也没有意识到,这次航程所经过的茫茫海域从此将会怎样改变她的整个生命,揭开她生命中隐匿的另外一种可能。因为,这片海域对女性来说可能同时意味着死亡和再生: 旧的一切的死亡和新的可能之再生。海洋在小说中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也就因此具有了丰富的隐喻。如果说陆地代表着理性、稳定与秩序,那么,大海无疑是对这一切的颠覆,昭示着躁动、混乱与无序。正如有论者指出:“无边无际的大海摆脱了陆上生活的封闭与循环,构成了一种规则限制和权利控制之外的无路之途;这样一个女人完全可能在远离大陆的海上,出现大幅度的逆转: 身体愿望、心理状态或者生活选择的断裂和重组,甚至脱胎换骨。”的确,对于玛琳娜来说,大海掩盖了她在大陆上既定的事业方向和生活道路,为她敞开了更自由多样的选择;但是,这种巨大的逆转也使她散失了某种固定的东西,如祖国和家园,更为重要的是她失落了自己确切的身份,她注定要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之而彷徨挣扎。

所以,桑塔格《在美国》中讲述的这个从水上到岸上的移民故事有着浓厚的象征意义。“上岸”是主人公玛琳娜他们的理想,他们将在岸上扎根,用种种方法肯定自己的名分,但流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提醒着他们: 在美国,他们是无根的一代,恰似浮萍,漂泊不定。

也许是移民生活的边缘性使玛琳娜他们潜意识中对边缘位置有着某种渴望与认同,导致他们最终选择了美国加州北部一个偏僻的小镇作为栖居之地。

在他们白手起家创立起来的社区里面,玛琳娜等人也的确好像脱胎换骨了一般,这从桑塔格诗意的笔触中就能嗅到那片荒野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眼前是一片令人鼓舞的景象……从房子里望出去,到处是壮丽的景色。”置身于如此环境,他们“从来没有感到像今天这样顶天立地、生机勃勃、心旷神怡”。然而,像历史上所有的乌托邦一样,最终都逃脱不了镜花水月的命运。他们尽管能够躲避专制主义的魔掌,但是他们逃离不了伴随着现代化而来的排山倒海般的经济浪潮。更为重要的是,乌托邦本身所具有的虚幻特性早就注定了其陷落的前景。托马斯·莫尔1516年首创了“乌托邦”(Utopia)一词,借用了希腊文学“美好”(eu)与“乌有”(ou)两词的相似之点,用来隐喻一个既美好又虚无的地方,即表现一个理想或不可能的社会。因此,乌托邦在诗人笔下总是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完美社会或者理想社会,是一个想象出来的乌有之乡。只不过玛琳娜倡导建立的社区与此稍微有所不同: 它并非如法国象征派诗人兰波所言的“在别处”的“生活”,也不仅仅是现实之外的梦境,而是一个新现实本身。这正是在现实生活中执著于梦境之人的可悲之处。

同类推荐
  • 来吧,和生命跳支舞

    来吧,和生命跳支舞

    《来吧,和生命跳支舞》中,虽然有任月丽、文章、刘伟这样让年轻人心动的明星,但是更多还是平凡人给予的感悟,抑或只是作者本身的一些生活智慧。表面上看,文集中励志故事的光芒和深度不够,但是之所以能抓住读者,除了如上所说的华丽文风,还是作者洞悉人生、挖掘哲理的超强能力。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诗集共收录108首诗。
  •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1964年出生于东北最北方的小村“北极”,大兴安岭师专毕业。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其作品带有某种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萧红有些相似,许多读者也许正是因此而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文等出版。很多小说被中篇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是当代文坛产量交稿,很有实力,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 哲理小语

    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热门推荐
  • 年年岁岁朝朝

    年年岁岁朝朝

    孟知秋原本以为自己是个聪明人,结果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那个”天真无鞋“滴傻妹纸!结婚5年的老公出轨了,还是和自己的亲妹妹,自己这几年居然一点都没发现,我到底多死心眼啊?呵呵,想想自己才2岁的儿子,真的是未语泪先流。。。。。。可是为嘛我只是想痛痛快快的睡个觉而已,尼玛居然穿越了?穿就穿吧,可是又为什么居然穿成了个小妾?还是一个不受宠连饭都吃不起的小妾?老天这是在玩我啊。。。。好吧,且看自己如何翻身农奴把歌唱!{此文是种田文,不是轰轰烈烈的那种,只是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的轻小说。有借鉴别的作品的地方,但不会是抄袭!另外本人是个纯新手,第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
  • 霸宠村姑

    霸宠村姑

    第一次见面,她是拿着名片前来准备结婚的新娘。第一次离家出走,找工作。对,她何三莲就是村姑又怎么样?她没学历,没家世,没样貌,没气质,没能力,没好脾气。可是,她是何三莲,她会绝妙的厨艺,有绝巧的手艺,还有最强的生存能力。瞧不起她?鄙视她?欺负她?好,她走。离家出走第一次,男人无怒。离家出走第二次,男人微怒。离家出走第三次,男人大怒。离家出走第四次,男人急了。离家出走第五次,男人疯了。
  • 她和天堂的关系

    她和天堂的关系

    浪漫世界中上演了一幕幕爱情的力量,梦仁和善俊会有怎样的故事呢?他们又会面对怎样的挑战呢?最后又在一起了吗?请期待悲伤暗恋者的第一部作品《她和天堂的关系》又名“悲伤恋歌”。
  • 创始人:搞定了团队你才能做大

    创始人:搞定了团队你才能做大

    对于创始人来说,团队是一切发展的根基。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团队”定位了目标客户(用户),找到他们的刚性需求,从而开发了创新产品,并尽力扩大资源优势,通过一些运营手段来实现业务发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团队决定了公司成本和收益的水平,同时也承担着各种风险。尽管道理可以说得很多,但团队建设最重要的是笃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每一个创始人都可以对团队建设有自己的理解,正所谓“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自己的路只能自己去探索,一双鞋是否适合你,只有你的脚最知道!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词根词缀高效记忆:轻松背单词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词根词缀高效记忆:轻松背单词

    书中所收录的单词都是从历届大学英语4级考试题中提炼出来的。编者利用先进的电脑统计分析技术,对历年考试题中出现的单词进行系统的电脑分频,将历年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单词甄选出来,标注为常考单词。考题中出现频率较低的,但是考试范围内的单词,标注为普通单词。极大地方便了考生有的放矢地去背单词。
  • 阵破天下

    阵破天下

    宁静山村遭遇,黑衣杀手屠村,背后势力竟然连神州最大宗门都为之胆寒.少年郎身怀五行之体,似乎隐藏莫名玄机.血海深仇的背后,竟然牵扯到远古的秘闻。四方游走,命运之手似乎总在操控,让人难辨现实与梦境。暮然回首,才发觉..........
  • 男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男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为男孩们展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故事世界,其中不乏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进取故事、励志故事等。好故事犹如一杯陈年的老洒,愈久弥香。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伴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好故事是孩子手中的花盆,用勤劳、善良把自己的生话美化;好故事是旅行者的背囊,承載着对美好旅程的梦想和希望;好故事是男孩脚下的皮球,如影相随,亲密无间,伴随男孩快快地长大。
  • 名门挚爱:权少的亿万宠儿

    名门挚爱:权少的亿万宠儿

    分手五年后,楚念嫁给了陆乔深,被逼着吃了回头草!她从前女友升级成他的现任妻子,陆太太的名声甚嚣尘上。陆先生是商界新贵,只手遮天,掌控着无尽的财富,却唯独不能掌控他的妻子。听说,陆太太新婚晚上想逃婚!听说,陆太太对陆先生冷淡,晚上都不睡在一起!白天,陆乔深轻笑回应,“听谁说的?我太太跟我生活和睦。”晚上,陆乔深压着楚念,“冉冉,有人说你对我冷淡,我们要不要破一下谣言?”“陆乔深,你出去!”陆乔深无视某女的反抗,邪笑着把她逼近角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件事之黎明游戏

    大件事之黎明游戏

    我是岳九州,在一次和朋友平凡而又无聊的聚会后,我和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莫名其妙的被一些怪事袭击,与此同时,我的朋友们也开始遇到诡异的事情,渐渐的我们发现,这些事情只是一个游戏的开始……
  • 灵阅

    灵阅

    一款玩家用灵魂来领阅的游戏,虚拟和现实并存的异世界。穿越?现在不流行了,灵魂穿越又随时可以回来才是正解。一个刚刚踏入社会不久的青年,遭遇了女友背叛和被公司解雇的悲剧,在职场四处碰壁之后的他决心进入游戏成为职业玩家。从此以后......争霸?机缘之下转职为自由职业者,可用所以职业的装备武器,可用所以职业的技能。隐藏职业?照打不误,打遍天下难寻敌手,一统江山......几秒钟不也是统一了?钱?大把,不用省,拿去花。美女?古灵机怪的小美女,外表成熟内在玲珑可爱的御姐,还有各种各样的美女围绕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