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66100000003

第3章 巴金:一世情缘

从独身到爱情

巴金很少谈到自己早年的感情生活,的确如此,写过一个个浪漫、哀怨的爱情故事的巴金,许多年里,他一直过着颠簸漂泊的独身生活,对婚姻敬而远之。20世纪30年代初,他和另外两个朋友因坚持不谈恋爱,甚至曾被大家戏称为“独身三人党”。一直到1944年,40岁的巴金,才与恋爱八年的萧珊结婚,开始幸福、稳定、温馨的家庭生活。在当时的中国,这无疑是少有的情况。

巴金第一次收到读者萧珊(原名陈蕴珍)的信是在1935年。通信一年后,同在一座城市的两个人相约见面。巴金的爱情由此开始。虽然不能绝对地将巴金发生的变化归于一个人的出现,但至少可以说,正是萧珊的出现,影响着巴金的性情,最终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写过《爱情三部曲》,写过一个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巴金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却如潺潺溪流一般在我们面前呈现。没有悬念,没有秘密,听不到添油加醋的风言风语,更看不到大起大落的波澜。他的爱情,不绚丽,不夸张,但他却以朴实、诚挚为自己找到了幸福、温暖、安稳的家。

2003年4月,我在上海寻访巴金足迹。一天上午,从四川北路步行,一直走到南京路,终于找到新雅粤菜馆。1936年,巴金与萧珊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见面。饭店已经改建,但在新雅编印的画册中,老照片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巴金与萧珊当年走进的那个新雅。

真正重要的一张老照片,则由巴金自己保留下来了。这可能是萧珊1936年8月特意为巴金拍摄的。在与巴金相约见面时,她怕巴金不认识她,特意先给巴金寄来,并在照片后面写上这样一句话:“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阿雯一九三六,八。”照片上的萧珊清纯淡雅,穿着白色短袖上衣和黑色长裙,头上斜顶白色宽沿凉帽,右手还轻轻把帽沿往下拉。装束和姿势,萧珊显然经过了精心打扮。

在通信一年之后,巴金与萧珊见面了:

那天上午,巴金先到了新雅,他在二楼选了对着楼梯口的厢房,加了茶,过了一会儿,照片上的那个有着一双明亮眼睛、梳着童花头的女学生出现了。她一眼认出了巴金,快活地笑着,好像见到了熟人似的走了过去:“李先生,你好早啊!”

一次重要的见面,从此之后,巴金的生活里多了一个身影。1940年,巴金和三哥住在上海,进行《秋》的创作。在此期间,萧珊频繁的来信,使巴金感到体贴与温馨。他在《秋》的序言中写道:“在我的郁闷和痛苦中,正是友情洗去了这本小说的阴郁的颜色。”他特别提出要感谢的四个人中有一个是“在昆明的L.P”,“L.P”,正是萧珊小名“长春”的世界语缩写。

相识相爱历时八年,巴金与萧珊终于在1944年5月8日结婚。

我们结婚那天的晚上,在镇上小饭馆里要了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我们两个在黯淡的灯光下从容地夹菜、碰杯,吃完晚饭,散着步回到宾馆。宾馆里,我们在一盏清油灯的微光下谈着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日子……我们谈着,谈着,感到宁静的幸福。(《怀念萧珊》)

当年,满怀激情和热望,年轻的巴金走出了大家庭。如今,在滚爬摔打将近二十年后,他才有了自己的家。一个充满温馨的家,伴随他走向未来。

情书与家书

巴金的情书和家书远不像沈从文那样写得文采飞扬,更不像徐志摩的情书那样浪漫、夸张。他写得很朴实,大多篇幅是在叙述见闻或交代事情。

1952年,巴金被安排前去朝鲜战场深入生活,行前在北京等待出发。这段时间,巴金写给萧珊的信,有了更多的倾诉。谨摘录如下:

我很想念你们,尤其想念你。每次分别心里总充满着怀念。无论到什么地方,我总会记着你。(1952年2月12日)

在这方面我的确有点毛病,看见玩具,又想到孩子,没法跟他们见面,买了玩具就仿佛见到他们的笑容似的,这种父亲的心的确可笑,以后当改掉。(1952年2月14日)

珍,的确,我多么想见你,想跟你单独在一起谈四五个钟头。我知道没有人像你那样地关心我,也没有人像我这样地关心你。……我的确想家,我真不愿意离开“家”,离开你们。我一生一直在跟我自己战斗。我是一个最大的温情主义者,我对什么地方都留恋。(1952年2月18日)

1955年巴金从汉口乘火车前往广州,火车在3月28日早上路过坪石。1938年他和萧珊一起从广州到柳州、桂林流亡时,曾路过这里。旧地匆匆掠过,巴金却难忘当年与萧珊在一起的情景,当即在列车上给萧珊写信:

今晨过坪石,重经十七年的旧路,风景如昨,我的心情也未改变。十七年前的旅行犹在眼前。“银盏坳……”你还记得吗?炸弹坑早已填满,现在是一片和平建设的景象了。据说我们在广州住爱群,又是那个老地方。这一路上都有你,也有你的脚迹。昨晚在车上我又梦见你了,朋友,那是十几年前的你啊!在梦中我几乎失掉了你,醒来心跳得厉害,但是听见同伴的鼾声,想到你早已属我,我又安心地睡去了。愿你不要做噩梦。

比较而言,萧珊写给巴金的信则要更加热烈、浪漫。这里也摘引几段如下:

好久你可以回家?多么想听听你的声音,像往日一样,在你声音中睡着。太远了,我无法想像你的生活。(1950年11月27日晚)

昨天我在家里等了一天,汝龙没有来平明。一天我若有所失。今天早晨汝龙来电话,说昨天因为车上没有睡好,在家里睡了一天。我没有等他来我这里,我去了平明,我急得很,我赶着去看他,因为他来自你的地方,看见他我似乎看见你的影子。我听见他说了你曾经自语:“所以我迟结婚,一有了家,人就有所牵挂。”你不知道我多么感动,如果不是因为人多,也许我就会哭出来。(1952年2月23日)

你能留北京至月底,很好,至少我们离得近一点,离开北京后,你会不会没有时间给我写信呢,我真怕没有你的信的日子。没有你的信,我怎能想像你的生活?你不知道有时候我多么的需要你,我多渴望你能更爱我一点,我好像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女孩子。(1952年2月15日)

1953年,巴金第二次赴朝采访,这一次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前往的。7月29日萧珊在信中特意附上一笔:“八月一日开始我译《初恋》了。”8月20日晚,在另一封信中,萧珊说:“我现在开始译《初恋》,我觉得我好像只为你一个人在搞这工作。偶尔我想到一两得意之句,我就默默地望着你,希望得到你的嘉许,如去年冬天一块儿工作时一样。”可以理解,萧珊是在以当年初识巴金时的表达爱情的方式,来安慰远在炮火中的爱人,给他以温暖,以信心。

心中的痛梦里的爱

上海是巴金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上海的家在武康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去世,他一直在这里居住。

“文革”中,萧珊被罚扫街。巴金写道:“她怕人看见,每天大清早起来,拿着扫帚出门,扫得精疲力竭,才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吐了一口气。但有时她还碰到上学去的小孩,对她叫骂‘巴金的臭婆娘’。我偶尔看见她拿着扫帚回来,不敢正眼看她,我感到负罪的心情,这是对她的一个致命的打击。”

惊恐、忧虑、劳累,损坏了萧珊的健康。她患了肠癌没能得到及时检查、治疗,身体一天天消瘦,为了不让巴金担心,从不哼一声,也不诉说疾病的痛苦。

当萧珊患病时,巴金正在位于上海奉贤县的文艺界“五七干校”里劳动。直到1972年7月底,萧珊才好不容易住进中山医院病房,癌细胞已经扩散,在不得不立即开刀进手术室以前,她生平第一次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

萧珊开刀后仅仅活了五天。

1972年8月13日,萧珊走了。巴金的爱情走了。

巴金在“文革”期间的照片很少,但留下了一张对他个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纪念意义的照片。这是他在为萧珊送别之时拍摄的。他臂戴着黑纱,双手叉腰,低着头,脸上悲痛欲绝。他在为自己失去了感情中最美丽、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而哭泣。

萧珊走了。回到家里的巴金,从此,只有怀着对妻子的思念,从武康路那个大门孤独地走出走进。在他的卧室里,萧珊的骨灰盒一直陪伴着他。

晚年巴金,梦中不断见到萧珊,成为感情交流和思念的场景。类似的情形,可以说一直伴随着病中的巴金。

“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病床上的巴金,继续做着他的梦。也许清醒,也许懵懂。生者与死者在这样的虚与实的场景中对话。

梦中,巴金又回到了他在武康路的家:

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为什么偏偏她的身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

写下这个梦是在1984年。自那之后,又过去了几十年,巴金又做过多少梦,只有他知道。恐惧也好,忧虑也好,怀念也好,沉思也好,都装在心里,然后,走进梦中。

巴金的《怀念萧珊》的第四部分最末段之前,在修改时删去了这样一段:“人死犹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太远了。”文字虽然删去,但这却是巴金内心最真切的情感,是不可多见的一种表述。萧珊永远没有离开巴金。至少,在梦中,他们仍在一起。

现在,巴金走向了她。他们将在另一个世界重逢。

同类推荐
  • 假期先生你别跑

    假期先生你别跑

    《假期先生你别跑》一书收集了阳光家族“同题作文PK赛”中的优秀文章,共分为四个主题:糗事记、梦、编节日、发牢骚。小作者灵感十足,大胆的想象力发挥淋漓尽致,文字形象生动,描写细腻真实,叙述过程中奇思妙语不断,文章或者幽默诙谐,或者笔锋老辣,或者古风浓郁,每一篇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作文的后面附上了豪华评审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刘崇善、沈石溪、伍美珍、郁雨君、谭旭东、安武林、余雷、孙卫卫、王勇英等的点评。这些评审对小作者的作文进行了详尽地分析,有的放矢地指出其中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大家以后写“同题作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册)(选题报告1)

    散文能带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美的憧憬;散文能陶冶情操,能启人哲思,发人深省;散文能抚慰受伤的心灵,给人欢乐、温暖和爱。本书所选作品有的精练优美,有的朴素自然,有的音节铿锵,有的情感浓郁,有的长于抒情,也有的侧重于叙事。读者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席卷长江

    席卷长江

    改朝换代参与者的最后报告,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时代剧变见证者的战地写真……共和国军史丰碑上镌刻的经典战事!《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由桂恒彬所著,讲述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粉碎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企图“划江而治”的妄想,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上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上卷)

    作者都是1964年和1965年从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等地下乡的知青,目前散居在全国二十余个城市和海外,一个共同的夙愿将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凝聚到一起,共同续写了中国知青史中一段起伏跌宕的开篇。作为上山下乡运动的先行者,“文革”前知青是一个具有特色的群体。他们出生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成长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最纯正,也*影响力的年代。其中的大多数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剥夺了学习和就业的权利,不得不到农村去“脱胎换骨”。
  • 浪潮曲

    浪潮曲

    作者从创作的散文中选收了三十一篇文章,散文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部队的斗争生活,语言清新、朴实,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
热门推荐
  • 海贼王之杀戮之剑

    海贼王之杀戮之剑

    不在杀戮中成长,就在杀戮中灭亡,这是一个残酷的海贼世界,不管是海贼还是天龙人,他们都是疯狂的,对于这种疯狂就应该拿起手中的剑,用他们的鲜血将大海染红。
  • 龙穴1:愤怒雨林

    龙穴1:愤怒雨林

    苏幕遮,一个身怀绝技的年轻人,因为一次火车上的奇遇,邂逅通缉要犯孔雀女,无端卷入一场诡异的纷争之中。逃亡过程中,他进入广袤的原始热带雨林,结识土人部落酋长,为土人部落除去雨林中的怪物。 后又进入某秘密组织设在雨林深处的生化基地,经历一段惊心动魄的奇遇,并与皇室亲王结为好友。 皇室中又有一场因为王位而产生的权利争斗,内外交困,苏幕遮竭尽全力,帮助亲王摆脱困局,却发现自己陷入一场更加险恶的阴谋中……
  • 重临至尊神

    重临至尊神

    一个曾经的天生至尊神,因无法成就宇宙神位!在万般苦思下知道了欠缺什么!喜怒哀乐人间的爱与恨!于是决定转世重修!在经历了人间种种经历,最终梦寐以求登上宇宙之神!
  • 何以秦梦自思量

    何以秦梦自思量

    寒烟笼残月,灰鸦挂疏桐。谁闻幽船岸边来?斑驳水中影。孤守庄园景,梦醒却泪流。待到明年红枫落,零落步履声。
  •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时光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时光

    所有的故事开头都是那么的美。我们预判不了最后会是怎么样,但一路从来,我们都在用心对待每一件事,哪怕最后伤痕累累,当我们学会放下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成长!
  • 大汉传说

    大汉传说

    是安冥家第一部作品也是我AM自己的处女作。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但是我直到现在才有勇气发出来因为我觉得我的文学实在是太差了。但是我还是发出来了。希望大家不要笑我多给我写支持!谢谢...这部书虽然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是是我对历史对未知的一种幻想!!
  • 重生弃妇姜如意

    重生弃妇姜如意

    姜如意被休的第二天就嫁人了。而且还是她前夫的死对头,大夏国出了名的佞臣。于是好戏开始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百草堂记

    百草堂记

    他,出生时中了奇寒的冰虫毒,险些丧命,幸得百草堂神医起回生相救,悉心治疗二十几年,终于捡回一条性命,可是年少的他,不仅要一生肌骨冰凉,体弱多病,而且已是一头白发……她,从小便与他定下亲事,她对他一无所知,从不甘心就这样嫁人,她刚刚嫁过去,便叫他“妖怪”……
  • Caught In The Net

    Caught In The N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们是战士

    我们是战士

    从战场上走下来的人,不能算幸存者,他们只是幸运者。而他们的幸运是战友用身躯换来的,我站在一排排的烈士碑前,脱下帽子,弯下腰,久久的,久久的没有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