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我们从民间主题原型和想象原型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与民间文化的关系,通过论述可以发现任何传统只有和当代生活发生联系时,才能成为有意义的传统,传统的活力也只有依靠当代的精神才能被激活,“原型”的意义也只能在这种情境下才能呈现或置换。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原型”就是在传统和当代的深层联系中建构起来的,这样的原型不仅联系着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文学思想,而且这些思想已进入我们当下的文化、文学发展过程中。在如上所论述的“主题原型”和“想象原型”中所体现出来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重义轻利”的人生观、肯定道德生命人格和现实幸福的价值观,不仅丰富了新时期以来小说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内涵,而且已成为当代作家理解、思考当代问题的重要思想组成部分。当下中国正在迅速卷入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过程,“正在经历实现现代化和反思现代性这双重的挤压,正在承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习俗各方面的变化和震荡。每个人在这个大漩涡里寻求精神的救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传统民间文化、文学中的有益内容,这些有益内容有可能成为我们回应现代生活,重建生活诗学的出发点,由此我们应以更为自觉的意识,激活传统,获得文化生命的更新和再生。
同类推荐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热门推荐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