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71600000002

第2章 环球探索(2)

但上述说法都只是一些推测,但无论如何,修建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当时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因为它需要解决的难题之多是难以想象的。

米诺斯遗址之谜

几千年来,地中海北部克里特岛一直笼罩在神话传说的神秘面纱之下。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在这里发掘出了米诺斯王宫。从此,神话不再是神话,传说也不再是传说。

充满神话的岛屿

克里特岛是爱琴海上最大岛屿,这里也是最古老的欧洲文明——米诺斯文明的中心。这种文明的起源几乎不为人所知,因为该文明留下的文字记录并不多,而且它们使用的是一种称为“线性文字A”的人们至今无法解读的文字。尽管早期克里特历史留下了《荷马史诗》之类的神话故事(如宙斯、米诺斯、忒修斯等故事),但是希腊的史学家和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人类在克里特岛的历史印迹还是很稀少的。

再现米诺斯王宫

伊文思和他的考古队经过长时期的艰苦挖掘后,终于发掘出了一座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遗址。整个建筑物依山而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拥有大小房间1700多间。其入口位于西南部,进门之后是一条宽阔的用石板铺成的通道,通道的尽头是一个面积达1400平方米的中心庭院,庭院东西长南北短。庭院的东部,穿过一个大阶梯,就是米诺斯王室成员的居住地。整个建筑像一座小型的城镇,它有街,有贮藏粮食和货物的仓库,有艺术家的工作室,有住房、礼仪厅和商店等。所有这些,都从中心庭院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这些数以千计的房屋彼此之间用长廊、门厅、通道、阶梯等连通起来,千门百廊、曲巷暗堂、扑朔迷离,仿佛是一个幽深莫测的迷宫,稍不留神,就会迷路。

古克里特人来自何处

最新的研究表明,克里特最古老的居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在这期间,克里特人居住在山洞或小村落中,考古发现了很多这个时期的村落遗址和石斧、石刀等工具。从已有的考古资料看,克里特人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磨制石器技术和制陶技术。大多数学者认为,小亚细亚西南部和叙利亚一带最有可能是克里特居民的老家。在这一带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与克里特同一时代的遗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另一些学者认为,克里特考古发现的一些器物与古埃及文明惊人地相似,也许是美尼斯征服埃及时一部分避难者逃到了克里特岛。

精彩的壁画

考古学家在米诺斯王宫遗址发现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壁画。那些生气勃勃、充满现代情趣的壁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富裕、安闲、友善、文雅的米诺斯社会。米诺斯壁画的颜料色彩渗入墙壁,所以至今依然鲜艳如初。在一个精致的梳妆台上方有一幅优雅的仕女图,她们都梳着绕有珍珠的独特发型,涂着艳丽的红唇,有着娇媚的笑脸;她们每个人都是杨柳细腰,穿着蔚蓝色或鲜红色的蓬松钟式裙,袒胸露背,整个画面色彩鲜艳,姿态生动,极为精彩。

米诺斯文明的毁灭

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正当鼎盛时期的米诺斯文明在突然瞬间消逝的无影无踪,是什么力量造成的呢?有人说是地震,有人说是因为饥荒,也有人说是瘟疫。

1967年,美国考古学家揭开了这个谜底。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以北约130千米,有一座名为桑托林的火山岛。虽然火山的高度仅566米,但是从克里特岛上60多米厚的火山灰下挖出一座古代商业城市时,人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考古证明,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猛烈的火山爆发,克里特岛被火山灰完全掩埋,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再次袭击了这里,终于使辉煌的米诺斯文明毁于一旦。

消失的沙漠古城埃勃拉

叙利亚境内的沙漠中有一个巨大山丘,在这座荒丘之下,一座鲜为人知的埃勃拉古国都城已经静悄悄地沉睡了3000多年……

重见天日的古城

1862年,法国考古学家梅·戴沃盖为了追寻古代文明的踪迹,率领考古队来到叙利亚大沙漠。在这里,他发现了一座巨塔和一些古建筑物遗迹。这些遗址的建筑特点鲜明,殿堂较大,柱子较高。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发掘工作停止。此后近百年间,这里便不在有人涉足。

1955年,叙利亚的一个农民在沙漠中偶然发现一个用灰色玄武岩雕刻而成的狮子和一个圣盆,盆的周围刻有行军的武士和宴会的情景。1962年,意大利考古学家保罗·马蒂尔博士带领考古队又来到了这里,考古队员们首先发现了宏伟壮丽的特尔·马尔狄赫陵墓,接着又发掘出埃勃拉王国的宫殿和神庙。这些建筑布局和谐,技巧精湛,堪称古代西亚建筑艺术的精华,让人感叹不止。

埃勃拉城平面大致呈菱形,最宽处约1000米,城墙四周辟有4个门,遗址总面积56万平方米;城址中央是近似圆形的卫城,直径约170米。1973年,考古学家在卫城中发现了公元前3000年前的王宫。宫墙高达15米,宫殿鳞次栉比,千门百户,结构复杂多变,阶梯走廊曲折相通。

楔形文字中的神秘国度

1968年,马蒂尔博士在卫城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公元前2000年的无头玄武岩男子雕像,雕像的袍子上刻着26段楔形文字铭文。在这26段文字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铭文,其中有一段写道:“因为埃勃拉之王和伊斯塔尔女神的缘故,将水槽献给大神庙。”这里现代人第一次知道“埃勃拉”,但当时还不能明确其真正的含义。考古学家们推断:这个卫城是古国的首都所在地。1974年,马蒂尔博士在王宫里的一间小房子中,发现了42块散落在地上的碑牌,其中有些碑上的楔形文字是苏美尔语,另外的碑上楔形文字无法辨认。1975年9月,考古队又发掘出1000多块这样的碑牌。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考古队发掘出一个很大的档案库(或者应该认为是一个很大的图书馆),里面有大量的泥板文字。这些文字多次提到了“埃勃拉”一词。据此,考古学家欣喜地意识到,他们幸运地发现了消逝数千年之久的文明古国“埃勃拉”。

根据已经释读的大量“埃勃拉文书”,考古学家初步勾勒出这个神秘国度的概况。埃勃拉有原始居民定居的时间,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000年后期。公元前3000年,是埃勃拉古国的奴隶制初期,那时,国家的统治者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国王7年一选,允许连任。后来,国家开始实行世袭制。国王作为专制君主,拥有无上的权力。埃勃拉古国的农业相当发达,主要农作物是大麦和小麦。当时,埃勃拉城附近是一片平原,水源丰富,畜牧业也有一定的规模。手工业和商业也非常发达,在泥版文书中提到的技术工人有陶工、雕刻工、金属工、面包师、木匠、纺织工、制香料者、磨坊工等。到公元前2300年前后,埃勃拉已经拥有人口近30万,中心城市已有3万多人居住。

埃勃拉的毁灭

埃勃拉王国为了加强对幼发拉底河的控制,多次与阿卡德王国进行战争。最终被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征服。公元前2291年,埃勃拉城再次被萨尔贡一世的孙子纳拉姆辛攻占。纳拉姆辛用一把大火把埃勃拉城烧毁。幸运的是,正是这把大火把储藏在王宫里的泥版文书烧成了陶片,以至它们在几千年后出土时仍保存完好。后来,埃勃拉王国又先后受到阿摩利人、赫梯人的侵略和掠夺。屡经浩劫的埃勃拉自此日渐衰落。后来,埃勃拉居民突然之间全部“蒸发”,埃勃拉王国也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关于埃勃拉王国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学者们一直是争论不休,至今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埃勃拉毁灭性的灾难究竟是由于统治者内部的纷争造成的,还是由于来自北方的小亚细亚的强悍民族赫梯人的侵略,似乎已经成为永远解不开的历史之谜。

庞贝古城的覆灭

千百年来,人们只是从古籍史册和民间传说中才知道曾经有过庞贝和赫库兰尼姆两座古城的存在,但究竟它们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对现代人来说却始终是个不解之谜。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得被遗忘已久的两座古城重现于世人面前。

火山熔城

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相距8千米,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的维苏威火山脚下。

庞贝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开始逐渐受到罗马势力的影响,公元前89年与赫库兰尼姆城一同并入罗马。由于这里濒临海湾,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很快吸引了罗马的权贵和富豪。他们在这里兴建豪华的游乐场所和宅邸,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街市日益繁荣,成为古罗马第二大繁荣富裕的城市。

公元79年8月,维苏威火山爆发了,待烟消云散、土地冷却之后,庞贝、赫库兰尼姆这两座昔日繁华热闹的城市已被灼热的岩浆、火山灰和泥石流所埋葬,它们的历史从此戛然而止。

重见天日

1748年春天,一名叫安得列的农民在自己的葡萄园里工作,他高举锄头用力的落下,“哐啷”一声,好像掘到了一块巨石,用尽力气也没有把锄头拔出来。他连忙喊来弟弟、弟媳帮忙。众人扒开泥土和石块,发现锄头穿透了一个金属柜子,于是大家七手八脚把柜子挖出来,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大堆熔化、半熔化的金银首饰及古钱币。这位农民突然想起祖辈相传的关于庞贝古城的传说,消息传开,盗宝者蜂拥而至,尔后也引来一批历史学家与考古专家来这里探寻古迹。

不久,有人挖出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人们这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被维苏威火山爆发后的熔浆掩埋了的罗马古城——庞贝城。不久,不远处的赫库兰尼姆城亦被发现。

意大利政府根据专家们建议,于1876年开始组织科学家对庞贝进行有序的发掘。经过百余年专家的持续工作以及数千名工作人员的辛勤维护,终于将庞贝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庞贝城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700米,呈长方形,城内面积1.8平方千米,城墙环绕,四周有城门七扇。城内四条大街,呈“井”字形纵横交错,街坊布局有如棋盘。主街宽7米,由石板铺就,沿街有排水沟。庞贝城的重要建筑都集中在西南部的长方形市政广场四周,围绕这个广场,有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市政中心大会堂、浴场、商场等;另外还有剧场、体育馆、斗兽场等娱乐设施。这里是庞贝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中心。城内作坊店铺众多,都按行业分街设置,连同大量居民住宅,构成研究古罗马民用建筑的重要实物。

考古学家在庞贝城的东南发现了一个圆形剧场,可容纳观众10000人。这个剧场建成于公元前70年,比罗马的圆形大剧场还要早40年。剧场四周是环形观众席,中心低处为舞台,同时兼作角斗场。剧场附近还有一座体育场,近乎正方形,每边长约130米。体育场三边围以圆柱长廊,黄柱红瓦,醒目亮丽;场中央是一口游泳池,庞贝城居民经常在这里举行体育赛事。

1997年,庞贝城考古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的一瞬间

考古发现了无数被埋在火山灰砾下的死者,这些死者的身体被灼热的火山灰裹住后形成了一层硬壳,后来遗骸腐烂消失了,只剩下人形的壳子。考古人员把生石膏灌进这些壳子进行翻模,再现了遇难者临死时的各种神情姿态:母亲抱着年幼的孩子,当房子倒下来时,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孩子;还有一家人在出逃时不忍分离,相互招呼时被硫磺窒息倒地;有的人手里紧紧攥着钱袋,但还未来得及逃出屋子便倒在门槛上;还有一群戴着镣铐的奴隶,在灾难降临时因无法自由行动,走不多远就倒了下去;城门附近遇难者堆积如山,令人惊骇。

伊甸园迷踪

伊甸园是《圣经》中上帝为亚当和夏娃建造的乐园。但传说中的伊甸园是什么样子?伊甸园究竟在什么地方?几千年来,人们总是想解开这个谜团,找到它的确切位置,但一直是徒返无功。

伊甸园的传说

《圣经》里讲道:上帝用黏土创造了亚当,上帝把气吹进了亚当的鼻子里,亚当就成了有灵性的活人。后来上帝在亚当沉睡之时,从他身上抽出了一根肋骨,用这根肋骨造出了夏娃。然后,上帝在东方的伊甸建立了一座花园,它就是伊甸园,上帝让亚当和夏娃在里面无忧无虑地生存。花园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树上的果实香甜可口,四季不绝。花园中还有两棵大树,一棵是生命之树,另一棵是知善恶树或智慧之树。伊甸园里还有一条大河灌溉着花园,作为上帝的恩赐,天不下雨而五谷丰登。

美索不达米亚

有人传说伊甸园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从尼普尔遗址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表明,苏美尔神话与《圣经》中的故事颇有渊源。苏美尔神话讲述了一片光明的净土,那里没有疾病和死亡。水神恩奇给这个宁静的王国注入淡水,使园中的植物生长茂盛。地母女神宁霍萨格为恩奇生育了三位女神。随后宁霍萨格造出八种珍贵的植物,却全被恩奇吃掉了。女神勃然大怒,宣称恩奇必死无疑,尔后抛弃了他。后来恩奇身体的八个部位患病后,一只聪明的狐狸说服宁霍萨格去救恩奇的性命,她来到他的身旁,为他的每个患病部位造出一位痊愈女神,其中包括肋骨部位。

在苏美尔语中“肋骨”一词为“梯”,治愈肋骨的女神后来被称为“宁梯”;它有两种含义,即“肋骨女神”和“给予生命的女神”。希伯来语中没有双关语,但“肋骨”一词却出现在伊甸园的故事中,并在“给予生命的女神”身上得到体现。有意思的是,楔形文字中也有“伊甸”和“亚当”这两个词。“伊甸”意为“未耕耘的平原”,“亚当”则为“平原上的定居点”。除文学作品和语言外,尚有地理上的证据表明伊甸和苏美尔之间的联系。

伊甸园在伊拉克

《圣经·创世纪》中记述:“有河从伊甸流出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这四条支流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比逊河。那里有金子,还有珍珠和红玛瑙。根据这些线索,一些学者开始探寻伊甸园。但是,学者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圣经》中所说的四条河如今只剩下两条,比逊河和基训河在何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无法确定。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已有数千年历史。

地理上的证据

流经伊甸园那条河,从那里分为四条支流。其中一条是幼发拉底河,一条是底格里斯河,至于另外两条河——基训河和比逊河,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弄不清它们的具体位置。有人认为,发源于伊朗,最终注入波斯湾的库伦河就是以前的基训河,而沙特阿拉伯沙漠中一道干涸的河床就是比逊河。

同类推荐
  • 乘风御波

    乘风御波

    海洋不仅孕育了生命,是地球上亿万生灵的摇篮,更以其烟波浩渺的空间、富饶无比的宝藏,成为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本书从多方面叙述了人类利用船舶所进行的各种海上活动和海洋开发事业,包括古代人类的海洋探索、海上贸易,近代和当代的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海上战争和海上旅游等。书中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典型船舶、著名的航海探险家、有关的科学家以及人类从事海洋事业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有所介绍。目的是使读者了解海洋,理解人、船与海洋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海洋意识,更好地为开发和利用海洋服务。
  • 世界自然奇观

    世界自然奇观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上,自然界亿万年的沧海桑田造就了无数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观。北极的岛屿、南极的火山、赤道的雨林……它们在大自然浩瀚无际的舞台上演绎着地球不老的传奇。为了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本书采撷了世界上74处各具风采的奇美胜景结集成书,展示了最能体现大自然造化神工的地质地貌奇观。
  • 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 科学发现的追求(走进科学丛书)

    科学发现的追求(走进科学丛书)

    1543年5月的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奄奄一息地躺在病榻上。他的学生把刚刚出版的凝结着他毕生心血的《天体运行论》送到他的手中,但他已经没有力气翻开这本书,只是用手摸了摸,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 电力知识

    电力知识

    什么叫电路?电路就是电流流通的路径。它是由电源、负载(用电设备)、连接导线以及控制电器等组成。电源:是产生电能的设备,它的作用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原子能等)转变成电能,并向用电设备供给能量。负载:是各种用电设备。它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连接导线:它把电源和负载联成一个闭合通路,起着传输和分配电能的作用。控制电器:其作用是执行控制任务和保护电器设备。
热门推荐
  • 境界vs现实

    境界vs现实

    敝人没有多少值得介绍,一切皆在作品中。希望大家能喜欢鄙人的作品。如果可以,鄙人愿为国产动漫略尽绵薄之力。
  • 废柴逆袭:神医五小姐

    废柴逆袭:神医五小姐

    当星眸乍起,锋芒尽显,惊才艳艳,逆天修炼鬼才现世!说姐丑八怪?没关系,医术在手,丹药我有,美男成群靠边站!说姐是废柴,让你见识下什么是五行属性俱全!姐的至理名言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斩草除尽!"哎呦呦,前面躺地上那个美男是谁?纳尼,我不就救你一命,让你出点诊金,你丫怎么怎么赖上我了?美男挑眉,邪笑说:“小丫头,爷看你细皮嫩肉,肤白貌美的,做爷的娘子吧!爷定会无比疼爱你。”某小妞暴跳:“丫丫的,你看姐那里细皮内柔,那里肤白貌美了。”美男邪魅说:“哪里都是,爷就好你这口!”某小妞恶狠狠的说:“变态!”美男哈哈大笑,某小妞暴跳如雷。【无尽宠文,男强女强】
  • 魔手遮天

    魔手遮天

    “善恶因果颠倒,世道阴阳逆乱;不能忍,则残忍。”待到成魔日,魔行诸天,无法无天。血染苍天时,便是朱天临。(已开新书,望支持,黑暗流)
  • 重获爱情

    重获爱情

    一次手臂受伤,误惹华烨海军上校!华烨看着比熊犬,逗逗它,“你带比熊犬来这里,是想证明你有爱心吗?”“华烨,你言情小说看多了。”另一边的由宝鄙视地说华烨靠近由宝小声的说,“我喜欢你。”“我知道我是医生,但这里不是医院,我没有药。”由宝把狗粮倒出来,“安琪(狗的名字),吃饭咯。”“……”
  • 灭世戟仙

    灭世戟仙

    一个家族废材,修武垃圾,某天出去,却被星辰降体是福,是祸?一戟在手,天下我有,星辰临世,神魔共惧
  • 天绝大帝

    天绝大帝

    本书内容就是一个现代男子穿越玄幻世界,发现金手指居然是吸收别人的绝望。身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良学子,高素质人才,居然在吓唬人的大魔王之路越走越远。不行!得说的正义一点,嗯!天下绝望归于我身,那世间便全是希望,我做出这么大牺牲,真实太伟大了,就叫天绝大帝吧!
  • 赤子仙途

    赤子仙途

    他为报养育之恩,踏上了寻仙的道路。他为报养育之恩,解开了魔族封印。为救人,求遍天下人。为救人,祸害世间苍生。管他正邪如何评价,问心无愧逍遥人间。
  • 魔医尸神

    魔医尸神

    孙悟空独具风骚!主角舍身卫道!同为天地之最!天之骄子的两位超级存在,他们的命运该是怎么样的呢?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怨歌情

    怨歌情

    机甲能力合成流,另类机甲玄幻,带给你不一样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