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89000000004

第4章

教子习书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着,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千里送鹅毛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一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不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广为流传开来。

真挚的情感不是物质上的多寡贵贱所能衡量和诠释的。来自远方的祝福与关爱无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那是发自内心的关心。

教子有方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象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已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画荻教子

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今江西永丰)来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些许照顾。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

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

欧阳修稍大些,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

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

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是的,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的胸怀;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

弃官寻母此典出自《二十四孝》。

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也是个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刘氏,原来是他父亲的小妾,正妻妒忌她有了小孩,设了一个计谋将她赶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

五十年来,朱寿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他都要四处查找老人家的踪迹。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谈何容易。宋神宗当朝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心思做官了,决定辞掉官职去寻找母亲。临行时,他告知家人自己的决定,发誓说:“找不到母亲,我今生今世绝不回家!”这一次,他将寻母的重点放在秦地(今陕西)。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的他,终于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刘氏已经七十多岁了。

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孝行,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着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苏轼等人都赋诗作文大加赞扬。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寿昌一片真诚的孝母之心,终于使得五十年后母子团聚,不但可贺,而且可敬。

孝心是一种珍惜,一种感激,一种理解,一种怀念。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爱其他人,又怎么可能有一个完整的生命!

感恩图报

春秋时吴国大将伍子胥文武双全,勇而有谋,常令敌人闻风丧胆。有一次去攻打郑国。郑国大乱,郑定公想用丰厚的奖赏来招募勇士抗击。但三天过后,竟无人来应征。

到了第四天的早上,有个打鱼的小伙子来见郑定公,说他有方法使伍子胥退兵。郑定公问他要多少兵车。他说:“不用兵车,也不用粮草,光凭我这支划船的桨,就能够把好几万的吴国兵马打退。”

郑定公也只得“死马当活马医”,让他去试试。那个打鱼的人胳肢窝里夹着一根桨,到吴国兵营里去见伍子胥。他一边唱着,一边敲着那根桨打着拍子。他唱着:

芦中人,芦中人;

渡过江,谁的恩?

宝剑上,七星文;

还给你,还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

可记得,渔丈人。

伍子胥吓了一跳问他:“你是谁呀?”

打鱼的人说:“你没瞧见我手里拿着的玩意儿吗?我父亲全靠这根桨过日子,他当初也是靠这根桨救了你的命。”

伍子胥这时才想起当年自己芦花渡口逃难的情形,十分感激那个打鱼的老大爷救命之恩,不由得掉下眼泪来。

打鱼人又说:“我们国君下了命令说:‘谁能够请将军退兵,就有重赏。’不知将军肯不肯看在我死去父亲的情面上,饶了郑国,也让我能得些奖赏。”

伍子胥说:“我非常感谢你父亲的大恩,一直想找机会报答你们家。我有今天全是你父亲的恩德,我怎不感恩图报呢?”说完就下令退兵了。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同于一般人,首先在于待人是以恕人克己为前提的。一般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等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涌泉相报”、“一饭之恩终身不忘”的传统。为人不可斤斤计较,少想别人的不足、别人待我的不是;别人于我有恩有劳应记取于心,人人都这样想,人际就和谐了,世界就太平了。

投桃报李

东汉末年,外戚王莽篡取王位后,发生了农民起义。后来,南阳着名的豪强,西汉皇族刘演、刘秀兄弟也乘机起兵,加人了绿林起义军,准备夺取政权,恢复刘氏的天下。

王莽听说昆阳失陷,派42万大军前往镇压。起义军在刘秀的正确指挥下,以劣势兵力击败了王莽军。

接着,萧王刘秀主动要求去河北安抚各州郡,他在河北争取人心,扩充力量。接着,刘秀派出14名将领,带领大批兵马,去消灭河北的铜马起义军。经过多次激战,刘秀终于击溃了铜马起义军,数十万人向他投降。

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刘秀决定收编这一大批人马,并把投降的起义军首领封为列侯。但是,这些首领心存疑虑,不相信刘秀会信任他们。刘秀了解到他们的心思,就让他们各自回营,照样带领自己的部下;刘秀骑着马,只带几名随从,到一个一个军营去慰问他们。

这些投降的将领见刘秀这样毫无戒心地对待他们、关怀他们,感动地说:“萧王如此推心置腹,我们怎能不为他卖命呢!”

刘秀见他们都已经打心里服了自己,就把他们分别安排为自己将领的部下。这样,他一下子就增加了数十万人马。刘秀正是靠着他的诚心打动了投降义军的将领,这也是“投桃报李”精神的最好诠释。

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彼此的,所以礼尚往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处事之道。在我们与别人的交往中,只有我们对别人真诚相待,以礼相待,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友谊和回报,这也是“投桃报李”的实质体现。总之,我们在生活中只要以诚待人,就一定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个孝女名叫张菊花。她七岁那年,母亲不幸得病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第二个妻子。张菊花对待继母非常恭敬,百般孝顺。但继母却居心不良,想方设法来刁难张菊花。张菊花对这一切都忍了,并且还瞒着父亲,因为他怕父亲知道后会伤心。

有一天,张菊花的父亲外出做生意,继母一看,时机来了,就把张菊花卖给人家作了婢女。

事情很凑巧,张菊花的父亲在外出回来的路上,遇见了菊花。当父亲问张菊花为何在此时,她满眼泪水,却不回答,生怕连累继母。父亲一再追问,她才把自己怎样被继母卖给别人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张菊花赎了回来。

三天后,张菊花父女二人回到了家中。她的父亲见到继母后,十分恼怒,对继母呵斥道:“没想到,你是如此狠心之人,亏得平时菊花对你还那么孝顺,你却能做出这种事。我要立刻就休了你。”

张菊花见此情景,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最终被菊花的孝心所感动,答应她不休继母。

张菊花的继母没有生子,菊花在父亲去世后,对待继母跟对待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

古时有句话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说,当父母疼爱我时,做到孝顺并不困难;但当父母厌恶我时,还能一如既往地尽孝心,这才是难能可贵的贤良的子女。张菊花就是这种贤良的子女。

拜虎求生

明朝时,有个叫包实夫的人,对父母非常孝顺。

同类推荐
  •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本书为《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指南》辅导丛书之车身涂装考试指南,采用与培训教材相互对应的方式,按照学习要点、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的格式进行编写,内容紧扣考试大纲要求,突出重点。模拟试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分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模拟试题涵盖了所有的考核点。 本书可作为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机修人员、电器维修人员、车身修复人员、车身涂装人员和车辆技术评估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参考书,对正确理解和掌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动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动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飞扬: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散文卷

    飞扬: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散文卷

    本书主要收录第十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的精华散文作品,这些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表达着新概念获奖者他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学生劳动生存的教育

    学生劳动生存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中学文学读本(二)

    中学文学读本(二)

    文学阅读是综合素质与能力快速提高的重要途径。继《新语文读本》畅销十多年之后,著名人文学者陈思和教授、著名中学语文教育专家黄玉峰先生带领以大学教授和中学专家组成的强大团队,从语文能力的快速提高与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途径上,探究中学文学教育的新思路,历经数年精心打造成一套最具魅力的“中学文学读本”,献给广大中学生和文学爱好者。《中学文学读本2》内容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宋词,含义精深的宋元诗,盛极一时的宋元古文,异军突起的元曲,流派各异的明清诗文,日趋成熟的明清戏曲,集大成的明清小说七章。
热门推荐
  • 穿越随想曲

    穿越随想曲

    第一个皇帝;第一个大富翁;第一个牧师;第一个刺客。皆为穿越者,在这一颗体积比地球小,公转周期短,气候严苛的小行星上,人类依旧无法放弃互相斗争。也许他们都是神的棋子或者高等文明的玩具,亦或者这只是垂死前的黄粱一梦,6年呕心沥血之作,借鉴了少量冰火的模式,但是主要大纲于09年就已完成,希望各位看客能够喜欢。英文版会在我有时间时放送,如果有人对本书有想法,请直接加作者Q(1093326977)
  • 别叫我小孩

    别叫我小孩

    本书是蒋晓博童年生活的真实记录,着重刻画一个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感受的幸福、快乐和烦恼。作者文笔流畅,语言丰富,每一篇文章都有着孩子对生活的别样感悟,虽简单朴实,却也充满童趣。也可作为大人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一个窗口,对于教育和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xo:禁界之恋

    xo:禁界之恋

    一场普通的演唱会,却把9个人的命运紧紧牵扯在一起,是羁绊还是交错的平行线,没有人知晓,只能一步一步踏入这计划好的陷阱中,究竟谁才是幕后操控者……
  • 雪剑焚天

    雪剑焚天

    天陆的剑道少年与穿越而来的美女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那些恐怖的妖物,屹立的强者,真的能横行一世?谁说强者就是天生的!看少年吴荻,手持雪剑,如何一步步登上武道巅峰。***********这会是一个融合了悬疑元素的好故事。谢谢收藏
  • 世界启示

    世界启示

    王之恶隐于史庶者安知战火如烟时光如梭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王之恶不知败者且知民不聊生狼烟四起罪恶由亲历者诉讼
  • 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本书讲述了成就大商人的金科玉律,教你如何把握成功的规律,找出失败的症结,使你在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各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顺利。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雷锋

    雷锋

    本书主要以雷锋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主要内容包括参加建设、走进军营、关荣入党几部分。
  • 诛妖天道

    诛妖天道

    宁静的小村落,一夜兽袭,成为人间炼狱。青年独自存活,心中无尽伤痕!奔走他处,得机缘血脉!带人斩妖寻宝,得入府修炼良机!得罪世界弟子,避祸外出。遇妖兽攻城,展开人妖大战,数十万生灵葬送,无果败退!坠沧海,卷入神秘密室,得传承,成就天命所归!为苍生,战大妖!独抗天下重任,纵使身灭不悔!
  • 灵妖传

    灵妖传

    盘古开天辟地之时,世界分为了阴阳两界。灵魂妖魔所在的阴界,万物生命所在的阳界,宇宙就是由这两股力量融合而变得完美!为守护阴阳之平衡,继承了先祖信仰的猎魔人们早已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