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91000000013

第13章 严范孙(2)

除了兴办学校教育,严范孙还积极倡导并推动天津的社会教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城隍庙开办教育品陈列室,展出日本图书、教具,任人观览,以启民智。1907年,又与人合办《醒俗画报》,为移风易俗而鼓呼。同时,还鼓吹妇婴保健事业,设“水阁女医院”、“范孙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兴办平民教育,开设“贫民义塾”,赞助林墨青筹办广智馆,并提倡旧剧的改革,亲自指导,在自己家里演出新剧《箴膏起废》,成为天津最早上演的新式话剧。严范孙还与天津、北京戏剧界人士多有往还,讨论戏剧改革,不遗余力支持南开中学的新剧演出。

是年12月,清政府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正式行政机关。荣庆为学部尚书,熙瑛为左侍郎,严范孙为右侍郎,均为政务官。全面负责厘定全国教育规程。范孙到任伊始,便参与起草奏折,请颁“教育宗旨”,提出“全国之人,无人不学”的“普及教育”理念,以“尚公”、“尚武”、“尚实”为宗旨,以道德教育、军事教育、国民教育、实用教育等为内容。他参照自己在直隶时的经验,将劝学所推向全国,并公布了《教育会章程》,使教育会成为各省、府、厅、州、县教育行政的襄助机关。

自宣统帝之父载沣以摄政王监国以后,满洲亲贵乘势控制权力,满汉朝臣严重对立,范孙在学部也多被掣肘,载沣曾几次借题发挥,令其难堪。1910年初,范孙自感难有作为,便离开学部,回到天津。

民国成立,诸事崇新。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推行新式教育。范孙甚受鼓舞,对蔡氏提出的以道德主义、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等为内容的教育宗旨深表赞同。

严范孙积极筹划并实施教育体制变革,南开中学自1913年建立校董制。范孙与卢木斋、王少泉任校董。而创办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严范孙、张伯苓很早就打算创办大学,1916年,在南开中学内成立专门部和高等师范班,就是为办大学创造条件。严、张还曾考察美国的私立大学。张伯苓先行,于1917年8月去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教育。第二年秋,范孙也到达美国纽约。张伯苓每天上完课,晚上去严下榻处给他讲教育学。有时他也去大学听课,更多时间则用于考察美国的教育,访问了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人学、康奈尔大学、旧金山大学等高等学府,详细了解其办学体制、行政管理、经费来源、教育方法及图书设备情况,对美国大学教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严范孙还从他们当中物色了南开大学的教师。1918年12月严、张回到天津,立即着手筹备成立南开大学。

春节刚过,范孙便不顾年老多病,偕张伯苓到北京,拜会教育总长傅增湘,讨论南开大学立案之事。同时,为筹集经费,范孙本人慷慨解囊,为南开大学捐款、捐地、捐赠图书。1919年,他捐赠大学购书款2千美元,又捐赠中文书籍30余种数百册,1922年,捐地5亩1分8厘,折洋18,130元,1924年又以《二十四史》、《九通》等数十种古籍,捐赠南开大学图书馆。

范孙不仅以其财力、物力给予南开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其办学思想对南开大学校风之形成影响甚巨。南开从一开始就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特别注重人格修养和校风建设,均与范孙的教育主张有密切关系。可以说,范孙先生是南开大学的灵魂。

1922年,范孙曾打算与梁启超在南开大学成立东方文化研究院。梁启超自上年秋在南开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受到天津学界的热烈欢迎。范孙亲临讲堂,移樽就教。当梁启超提出成立东方文化研究院时,立即得到范孙和南开大学的支持和响应。1922年下半年,严、张多次与梁启超磋商。但最后因经费未能落实助,东方文化研究院成立计划终致夭折。

在办学过程中,范孙特别关心学校校风和学生品德的培养,经常到学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并奖励优秀学生。后来成为国家栋梁的周恩来考入南开中学后,以品行优良才能卓越,很快便得到范孙的格外赏识。1914年9月29日,周恩来到严宅,请范孙题写《敬业》杂志封面,马上得到应允。1916年5月间,学校举行全校性作文比赛,各班纷纷推举本班作文好手一争高低,在校学生已近千人,共有260余人参赛,卷上姓名采用密封方式,由教师集体评阅。范孙亲自参加,审慎评选。结果从40份优秀作文中,选定周恩来为全校第1名。周恩来所在的丁二班荣获集体第1名。范孙亲自书写“含咀英华”奖旗,颁发给丁2班。以资鼓励。

1917年6月,周恩来中学毕业。26日学校隆重举行毕业典礼,范孙出席,并邀请陈独秀等来宾出席。周恩来取得最优毕业成绩,并获“国文最佳奖”金质奖章,不久,周恩来离开天津赴日本求学。周恩来得知南开大学即将成立的消息后,五四前夕回到天津。9月经严范孙、张伯苓特别批准,免试进入南开大学文科。开学前4天,范孙在私宅设宴欢迎周恩来重返南开,同席的有黄郛、范源濂、张伯苓及直隶教育厅长等人。

1920年1月,周恩来指挥各校学生赴直隶省署向省长曹锐请愿。曹锐是范孙的妹夫。曹推脱不见,并将周恩来等人逮捕。5个多月后,周恩来出狱。范孙一如既往看重周恩来。他与张伯苓商议,动用他在南开设立的“严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深造。10月,他给驻英国公使顾维钧写信,为周恩来介绍去英国留学。

周恩来到达欧洲后,一直与范孙书信往还,联系密切。为资助周恩来,范孙特在自家帐目上为周开立户头。除第1年的用款是他交给周支票携走外,以后周恩来在欧洲的3年,都是他命人转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如1921年日记载有:2月27日“李琴湘来,余将补助李福景、周恩来之学费,交伊持去。”周恩来对此十分感激。1922年旧历正月初五,周恩来之父周懋臣特去拜谢严范孙。周恩来在欧洲参加共产党后,有人曾劝范孙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继续寄钱给周恩来。表现出范孙的气度与境界。

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国学沦丧,传统文化式微,全盘西化之喧嚣甚嚣尘上。而范孙赓续国学、阐扬中国传统文化之壮志始终未泯。1927年8月,他与华世奎,林墨青等人发起成立研究国学的团体,并声言:“窃查中国教育,近年取法欧美,日求改进,而于国学,不暇兼顾,致乏通才。修等鉴于此,爱集合同人募款,组织学会,以讲求国学,补学校所不及为宗旨,名曰崇化学会”。学会成立讲习科,分义理、训法、掌故等科目,招收学员,系统学习古代典籍,延请宿儒名师,定期讲授经义,按期命题试文,严范孙特辟私宅为讲堂,以自己藏书供学员阅读,“亲莅试所,亲书试题。”崇化学会的成立,是其“中学为体”理念在他晚年的反映。

昊天不吊,哲人其萎。崇化学会成立不到两年,范孙竟一病不起。1929年3月15日,范孙与世长辞,享年六十有九。

巨星陨落,举世同哀。当时各类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和评论。《大公报》于1929年3月16日发表社评《悼严范孙先生》,称范孙先生之逝世“诚为学界之大不幸”,并赞其为南开的发展所作出的孜孜努力。“以兴学为务,慨出私产,发起南开,筚路蓝缕,惨淡经营,至今日蔚华北一大学府。数十年前严氏提倡之诚,赴义之勇,饮水思源,有令人不能不肃色起敬者!”范孙逝世时,张伯苓正在欧美为南开募款事宜而奔波。闻此噩耗,不禁哀叹天不假人。离开南开远赴欧美之前,范孙尚一切安好,可等到满载而归时,与这位热心支持南开发展的“校父”已是天人永隔,甚至连最后一面都不能相见。情何以堪!伯苓满怀悲痛,召集南开学生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并发表悼文,以纪念这位一生支持教育事业、支持南开的老人。悼文云:“严先生道德学问,万流共仰,个人追随颇久,深受其人格之陶冶。南开之有今日,严先生之力尤多,严公逝世,在个人失一同志,在学校失一导师,应遵严先生为校父。”国内外的南开校友闻听此讯,纷纷捐款,在南开中学建成“范孙楼”,以兹纪念。

70年之后,即1989年3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二次会议上,严范孙的名字重又唤起人们的怀念。会议通过提案,褒扬严范孙一生矢志倡导新学的功绩和培育英才对祖国的贡献,1992年,南开大学为严范孙立了纪念铜像。至今,这座铜像仍安放在南开大学东门内的花园中,供南开学子瞻仰。

光阴似箭,时节如流,但岁月抹不去哲人之光辉。严范孙先生以燕赵英杰,翰林伟器;追求进步,与时偕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滋兰树蕙,桃李满园;品行高洁,日月同辉。诚为玉堂前辈中之佼佼者也。

同类推荐
  • 阿Q狗流浪记

    阿Q狗流浪记

    别认为阿Q太阿Q,当下次面临挫折和失败时,何不找个好借口让自己阿Q一下,但是可别阿Q太久,试着消除心中的种种怨气。勇敢无畏地面对挫折,分析真正的失败原因,那么将获得的不只是精神上的胜利,而是更有实质的胜利,再次找回生活的信与勇气。心情苦闷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打击,看看阿Q狗的故事,学习阿Q狗的精神,才不会因碰到一鼻子灰 而丢了好心情。你准备好了吗?
  • 用幽默的方法表达你的看法

    用幽默的方法表达你的看法

    幽默是一种语言表述方式,它融技巧性和轻松感于一体,让人们在诙谐与笑声中解决问题。当对方出言不逊时,我们不一定要针锋相对,用一句幽默而颇含深意的话以巧盖强,既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好,又巧妙的给对方以回击,让其不能发作又有苦难辩;当别人有意挑衅时,用幽默的方式合理回避,一场毫无意义的争执便止于萌芽……在工作与生活中,幽默的表达方式还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但很多人并非生来就具备幽默的天赋,这需要后天的积累和培养,多看一些范例,多了解一些幽默的语言,把控好适当的环境,合理运用这些语言,这样既有利于解决问题,又能增添自身的魅力。学会用幽默的方法表达你的看法,还可以帮你减少麻烦、积累人脉、获得成功。
  • 如何掌控生命中的25个关键问题

    如何掌控生命中的25个关键问题

    生活中,许多人成天忙碌着,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忙,日复一日,生命便成了一团理不清头绪的乱麻,于是深感疲惫与被动。本书通过对人生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梳理,结合典型的事例对其作了深入的剖析,引领读者参悟人生智慧,把握生命的关键,摆脱茫然的生存状态,从而主宰自我命运,创造成功人生。
  • 感悟生活:平淡是真的115个点滴(感悟系列)

    感悟生活:平淡是真的115个点滴(感悟系列)

    本丛书共12本,包括《感悟父爱——舔犊情深的108个真情故事》、《感悟母爱——绵绵情长的116个动人时刻》、《感悟恩师——永生难忘的98个谆谆教导》、《感悟亲情——血浓于水的99个感人瞬间》、《感悟友情——知己难遇的86个情感追忆》、《感悟爱情——刻骨铭心的106个思念》、《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25件平凡小事》、《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感悟心灵——滋养一生的85个记忆》、《感悟生活——平淡是真的115个点滴》、《感悟平常心——方圆舍得102个人生智慧》、《感悟智慧——历练人生的心灵鸡汤
  • 中外名家修养教育格言与故事

    中外名家修养教育格言与故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将教育与格言、故事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外名家教育格言与故事全集》,包括美德、修养、爱国、性格、心理、处世、理想、习惯、言行、成功等方面的教育格言与故事。
热门推荐
  • 惹上腹黑王爷:携手看今生

    惹上腹黑王爷:携手看今生

    南宫韵墨,堂堂21世纪的跆拳道冠军,就这么糊涂的穿了,那个妖孽王爷,说话好好说,别动手动脚的哈。【片段一】:南宫韵墨霸气道:“对我真心的人,我,南宫韵墨,一定会真心对待,对于那些小人,在这之前,好好留着你的命,等我来收。”且看,南宫韵墨如何和男主袖手天下,白头偕老,恩恩爱爱。【片段二】:周围一片白雪皑皑,梅花点上粉黛。洛潇凌吹着玉石笛子,笛声时高时低。南宫韵墨微微一笑,芊芊玉手弹奏着他送她的古琴。琴箫声无比清脆动人,默契。可以看出是一对相恋很久的璧人。
  • 任正非:管理的真相

    任正非:管理的真相

    《时代周刊》曾评价说:“年过六十的任正非显示出惊人的企业家才能,他在1987年创办了华为公司,这家公司已经重复当年思科、爱立信卓著的全球化的大公司的历程,如今这些电信巨头已经把华为视作‘最危险’的竞争对手。”
  • 伪世子逆天录

    伪世子逆天录

    本书起点三组签约作品请放心收藏“戊戌寒岁天下一统,芒星落月归于府中,圣光灵气交错称雄,海外......”谜底是什么?宫闱斗争、官场争霸、弥天阴谋、两小无猜看伪世子步步荆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 殊女传

    殊女传

    北宋太宗年间,大辽、西夏与大宋间战火不断,姝女钟灵自阿紫与萧峰齐坠崖后,同大理皇帝段誉、木婉清齐回大理生活,期间与木婉清、王语嫣二人结下深厚的姊妹情谊。后段、王二人大婚,木伤情离去,灵儿踏上找寻木婉清、阿紫及萧峰的旅程。她先后巧遇大辽于越耶律休哥与大宋名将李继隆,一场充满阴谋与战乱的爱情故事由此展开
  • EXO之予你王冠

    EXO之予你王冠

    三年前的突变,他们失之交臂;一年前的事故,让她失去记忆。面对当初的恨,此刻的生冷,究竟这是一次机会还是一次惩罚?当时光荏苒,记忆复苏,是爱还是恨,是原谅还是疏远?纵使光阴流水,年华褪逝。我予你王冠,为你加冕。你能否从此,不离不弃?
  • 沧海

    沧海

    云沧海的出生,就是为了延续身为巫族命定天女的姐姐的性命,每年月晕之日,以体内三成血喂进姐姐口内,压制天女体内的作祟邪魔。而沧海因此,需长年住在阴冷的巫山之颠,以食香兰草延续生命,待生命力恢复旺盛时,又是献血时……周而往复,十五年过去。云家次女的血治百病之说风传天下,使之成为各族尽相争夺目标。世人对云沧海的掠夺,皆因可治百病的血液……
  • 妃常有病之拿你没商量

    妃常有病之拿你没商量

    一个高二女学生因梦穿越,穿越成赫连家小傻子,被靖王退婚就寻死,重生后是以一个现代灵魂来生存在赫连府,看她褪去痴傻面容,如何展现她风华,站在世界顶峰与相爱之人。本文的女主有点呆,有点萌,总之宠爱多多。情节一:一个带金色面具的女子,一个回旋踢把黏在他身旁的女子踢飞。他欠揍的说:“还是娘子爱我,来,亲一个。”说着把嘴凑过去了。赫连雨迪翻个白眼说:“你能不能不自恋,我是在救你,那是魅妖,你看不出来?”他尴尬了,计谋识破了,他就想亲她,可怎么办呢?
  • 艾在,爱在

    艾在,爱在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佛说兜沙经

    佛说兜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 Belated Guest

    A Belated Gue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