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95200000012

第12章 京城佛难(2)

所以唐初的社会就是这样的一种处境,长安在烧与不烧之间,佛教在废与不废之间,都在皇帝一念之间,命悬一线,摇摆不定。

对于长安烧还是不烧,有三派意见。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赞同,这是一派,持支持票;另有一派保持中立,知道这样不行但是不敢说,持弃权票,基本上就等于赞同;最后一派就是以秦王李世民为代表的反对派。李世民什么意见呢?李世民说这是扯淡,这都什么逻辑呀。富裕不是别人侵略的理由,害怕和退让才是别人侵略我们的理由。主权不应该得到侵犯,财产不应该被侵占,国家不应该被侵略,我们不应该玩躲猫猫,你退一步他们就会进两步,你让一寸他们就会进一尺,这是得寸进尺,退让只会助长敌人的嚣张气焰。你如果是战略性撤退,那可以,但问题是你不是。所以我们不应该退,我们应该战,资源不能等着来抢,资源要利用。不就是个胡寇吗!怕他作甚。既然我们地大物博,既然我们人口众多,既然我们资源丰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怕他,没有理由。这些都是我们的资源,可以利用起来打他,干吗还等着他来抢呢。但是人多并不代表力量大,老百姓只有成为兵才有战斗力。李世民马上就说:“何况我们还兵强马壮,陛下圣明英武,创立江山,统辖中国,拥有精兵百万,所向无敌,怎么能够因为胡寇骚扰我们,就迁都躲避呢,这不是给国家蒙羞,给陛下落下笑柄吗?陛下不还有儿臣我嘛,那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一员将领,尚且有决心消灭匈奴,何况我还愧居藩王之位!希望陛下给我几年时间,我定把颉利的人头带来。如果不成,再迁都,也为时不晚。”这是何等气魄,对于这段话,李渊只说了一个字,“善”。

所以领导人的决策是很重要的。长安因为李世民的反对而没有烧,也没有迁都。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唐朝两任统治者对突厥的态度,李渊,“躲”,李世民,“战”,完全相反。但是对待佛教的态度是什么呢,佛教还在废与不废之间飘摇,而且那个“可怕”的傅奕还在继续。玄奘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来到长安的。

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玄奘到达长安,住大觉寺。

然而就在玄奘到达长安的同一年,又一件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

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唐高祖李渊为三教定序,说:“老子孔教是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从客礼。今天我就给他们定个位,可老先,次孔,末后释宗。”什么意思呢?老子是大哥,孔子是二哥,释迦牟尼是小弟。这一结论就使得道教成为唐朝的国教这一结论板上钉钉,道士这下风光了。虽然在唐朝建国的时候,道教是国教这个事差不多就已经是事实了,但是官方正式下诏,这还是第一次。

唐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定道教为国教呢?因为唐朝统治者姓李,道教的道祖老子也姓李,而唐朝统治者想要借助老子的地位抬高李姓皇族的名望。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后,让高士廉做《氏族志》排定天下姓氏。高士廉以为李世民开明,斗胆仍将山东崔姓排第一,皇姓排第二,结果李世民勃然大怒,说你不想混了你。硬是依靠皇权钦定李姓为上上姓,居第一等。外戚姓氏为上中姓,居第二等。崔姓等大姓为上姓里面的下姓,居第三等。这是魏晋留下来的风气,出身很重要,有个好祖宗很重要。他为了装点门面,就要在古代名人中找一个祖宗,找来找去,就找到老子,恰好老子姓李,便自称是李耳之后。而道教又尊李耳为道祖,所以道教自然就成了唐朝的国教。

隋朝的时候,佛教地位最高,到了唐代,佛教的地位最低。而这一排名的变化自然就使得佛道之争再次点火。

这个定论一出来之后,就马上有道士潘诞上奏高祖李渊,指责佛教学术造假,抄袭道家经典,把一学术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推到皇帝那里。这个事到底是真的假的呢,佛教有没有造过假呢?有。但是这个事情是历史遗留问题,佛教在初传入中国时,就把自己伪装成“道教”,自附于鬼神方术,目的是扎根落脚,用现在的话讲这是一种包装,但是包装过度,这就和道教发生了很多关系。后来随着佛教的发展和教义的清晰,逐渐壮大起来。壮大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摆脱道教,想把道教踢开,但是摆脱不掉,做过的事情,总会被人记起。

当然道教也不是没有干过这事,原始道教就俩特点,第一,土生土长;第二,炼丹。没有什么理论基础,“道基”不牢,所以在跟佛教交手的时候,没几下就败下阵来,理论上我打不过你,我就抄,抄不过你,我就吹。《老子化胡经》就是这样的产品,传说是西晋道士王浮的著作,讲的是“老子骑青牛出西关,过西域,到天竺,教化浮图,命令尹喜托生为释迦牟尼”。这么一来就厉害了,彻底地颠覆了佛教的说法,你说释迦牟尼厉害,他其实是中国人,而且是老子命令尹喜托生的。这个故事后来演变出多个版本,但是主旨都是类似的,比如唐高祖李渊听到的版本是这样的,道士潘诞说,“悉达太子久不成佛,六年求助于道教,这才如愿,所以说这是道能生佛,佛由道成,道是佛之父师,佛乃道之子弟”。悉达太子就是释迦牟尼,这个说法是不是有依据的呢?有,但是关系不大,牵强附会。老子出过西关,但没到印度这么远。在老子的正史记载中,有他出西关的这一段。《庄子》称老子“西游于秦”,但就是这条简单的记载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到《史记》中就成了西出关,到《列仙传》中,就成了入大秦过西关,到了《老子化胡经》就到了印度,而且成了释迦牟尼的老师。甚至到了后来,老子不光化胡,还化全球。

这事也被吴承恩记载在《西游记》中,而且是太上老君亲口跟观世音菩萨说的,太上老君其实就是老子,道教的鼻祖。观世音是佛教里最受欢迎的菩萨,这种场景安排非常有意思,一个是道祖,一个是观音。见《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当时有两个人正在昏天暗地地厮杀,一个是小圣二郎真君,一个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打了整整一天,也不见分出个胜负。菩萨就打算助二郎神一臂之力,怎么个助法呢?偷袭,用净瓶砸孙悟空的脑袋,“这一砸,即便不能打死,也能跌他一跤,叫二郎小圣好去拿他”。这个方法好,但是有一个问题,距离太远,目标太小,而且在移动,不好瞄准,打偏了怎么办?所以老君就说了:“你那瓶不行,它是个瓷器活,砸中脑袋还行,要是磕着他的铁棒,还不打碎了。你先不要急着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菩萨就问:“你有什么兵器?”这下就打开了老君的话匣子,“有,有,有”,连说三个有,捋起衣袖,从左胳膊上取下一个手镯,就是一个圈子,看似普通,但却不平凡,说:“我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被我丹点二乘,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什么东西都能套住,名字唤作‘金钢琢’,也叫‘金钢套’。我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就多亏了这东西。而且这东西还能防身,实在是个好东西。等我丢下去砸那猴头,助二郎一力。”这实际上说的就是“老子化胡”。

菩萨对这个事是什么态度呢?吴承恩没说。虽然吴承恩没有安排菩萨说话,但是历史却记载了僧人的质疑,指出《老子化胡经》纯粹是胡说八道。现在也证实《老子化胡经》是部伪书。

这个事现在也说不清到底是谁杜撰的,有说佛教徒说的,当初为了攀附道教,自己说佛陀是老子教化的,有说是道教徒杜撰的。反正不管是谁说的,它只是一个神话,当不成真事。而且佛教和道教在争论的过程中,都不断地把自己产生的时间提前。比如,佛教在中国的时间就提到了周王朝,周昭王二十四年的那场地震,就是中国比较早的关于佛教的记载。

随后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傅奕再次上疏,请求废佛,说五帝三王时,无佛教,君明臣忠,江山持久;梁武帝因事佛,君庸臣奸,致使国亡。什么意思呢?给李渊出了一个选择题,两个选择:一、五帝三王,没有佛教,江山长久;二、梁武帝,因事佛,亡国。那么摆在唐高祖面前的就这两个选择,信还是不信,信,亡国;不信,江山长久。那么你是想江山长久呢还是亡国呢?先不讨论傅奕的结论是否正确,单是这个说法对统治者就很有震撼力。这个账谁都算得来,当然是江山重要。有听过爱江山更爱美人,没听过爱江山更爱和尚的。而且李渊连烧长安能平息突厥侵犯这样的事都“以为然”,这个事谁能保准他不信!

这个时候又有道士李仲卿、刘进喜联合傅奕,贬斥佛教。这无疑是火上加油,推波助澜。

这下又紧急了,佛教徒针锋相对,法琳马上撰写《辩正论》致书杜如晦,让杜如晦加点史料以资著述,针对傅奕、李仲卿等加以批驳,各有各的道理。双方争辩,一时非常激烈。

但是你们争得不可开交,决策权在李渊这里。李渊是什么态度呢?按照汤用彤先生《隋唐佛教史稿》的说法,“揣高祖本意,实欲从傅奕之议,全灭佛法”。想废,但是有顾忌,第一,“恐骇凡听”,担心动静太大;第二,念旧情,不忍心。佛教对李唐有帮助,当初李渊起义时,曾在华阴祀佛求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

怎么办呢?李渊专门给太子李建成下了一道诏书问这个事,说:“朕欲废毁僧尼,担心动静太大。儿给个明白话,可还是不可?”

但是李建成没有给个明白话,没有说可以还是不可以,这个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李建成怎么回答的呢?把佛和僧人分开来,把个人和组织划清界限,李建成说佛是好的,但是下面办差事的人就不一定了。僧人中有伪僧人,和尚中有花和尚,但是不能因为有几个伪僧人就说佛是虚伪的,也不能因为有几个花和尚就认为所有的僧人都是虚伪的,贤愚不分,一棍子打死,让他们全体还俗,这样玉石俱毁,是不合适的。而且历代贤王圣君对待三教的态度都是“咸共尊崇”,这实际上就是护佛,为佛教声辩。

怎么办呢?废还是不废,决定权还是在李渊。

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五月,唐高祖李渊下诏《沙汰佛道》。

同类推荐
  • 高尔基

    高尔基

    刘明山编著的《高尔基》内容介绍: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一起来翻阅《高尔基》吧!
  • 朱元璋:威猛浑厚

    朱元璋:威猛浑厚

    中国历朝历代的每一位开国皇帝,都是一部非凡的传奇,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则是非凡中的非凡,传奇中的传奇。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威猛浑厚:朱元璋》主要讲述朱元璋如何统一全国,结束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如何在立国之后,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如何解放奴隶,改变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阅读《威猛浑厚:朱元璋》,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文字背后这些鲜活的帝王,感悟一个古老帝国的辉煌与沧桑。
  •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胡乔木自1941年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到1981年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做出对毛泽东历史功过的评价,与毛泽东直接渊源有40年。他最初是毛泽东的学徒,后成为其得力助手,并且是可以诗词唱和的文友。胡乔木也是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得力助手。在1975—1982年这个历史转折年代,胡乔木大力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工作。
  •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事迹。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齐名。
  • 威震东北张作霖

    威震东北张作霖

    历史上的张作霖究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还是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将领?时至今日,恐怕我们都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因为历史人物就是这样,很难用一两个词语就概括其一生,尤其是在那段黑暗混乱的北洋时期,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大大小小的军阀合纵连横,生在那个时代,能活下去已经不易,还能活得风生水起叱咤风云的,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笔者不敢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之昭昭,只能在史海中拾取历史的碎片,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至于评价,留待后人吧!
热门推荐
  • 新三国后传

    新三国后传

    三国后期,随着名将的陨落,吴国和蜀国陷于衰落的境地,魏国却逐渐强大,但是当名将之后随之崛起的时候,新的大战时代也来临了
  • 护根王之王者出世

    护根王之王者出世

    中华护根王,玄幻正能量。桃源仙境有八位仙人,修成八道灵气。他们要找一位中华民族的王者,并把八道灵气注入王者体内……于是桃源八仙在人间留下一张《寻仙图》……华山弟子石冲练成紫阳神功,八位仙人认为石冲就是未来的王者……护根王。
  • 古武乱世

    古武乱世

    古武学,一种突破人体极限的武学。一个普通的叛逆少年,掀起一段属于他跟他分身闯三界的故事——————————————————他叫做“欧轩”绰号:银发——————————————————我已创建了百度贴吧,欢迎大家的加入!!
  • 投机者

    投机者

    消失了的远古文明,遗落在尘世间的宝藏,一次诡异惊魂的“林海行动”...一本以主人公神秘身世为引,奇异的地底世界文明...
  • 千年之化龙

    千年之化龙

    史料记载一万多年前天空忽生一道裂缝,天似崩塌一般,陨铁流星坠落,将大陆西部的山脉摧残的不成样子......魔族再一次大举出现在人间,仙盟闻风而动,东海,祖神太阿的传承显现,仙魔两族展开争夺,谁是最后赢家?新生代不断涌现大气运者,他们掌控天地大道;毁灭者卡盟再一次出现,天地印记的化身少年也在这时候觉醒了记忆,如何了结天、魔、仙、人的恩怨情仇,谁又是这个时代最终的主宰?
  • 微量的慰藉+黎明杀机

    微量的慰藉+黎明杀机

    詹姆斯?邦德离开伦敦来到巴哈马的首都拿骚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他这次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第二天将要去到迈阿密执行一项例行的调查任务。这是他在拿骚的最后一个晚上。总督特意为他举行了告别晚宴,一位总督的副官和巴哈马富翁哈维?米勒及其夫人作陪。晚宴上,邦德感到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气氛也不是特别的热烈。人们一直在乐津津地谈论空中旅行,邦德更是觉得非常的无趣。
  • 医品宗师

    医品宗师

    他是武林中最年轻的武学宗师,拥有神秘的绝对手感,可他现在却是一名普通的中医大学的大一新生,本想低调的学学医,看看病,恋恋爱,可在一次中秋晚会被迫表演中震惊了全场,注定闪耀的美好大学生活从此开始了……
  • 绝恋仙途

    绝恋仙途

    人太有才遭天妒!那又如何?我若未死何惧天!是废物,亦是天才!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一段崎岖坎坷却逆流向上的仙路历程,更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新人慢热作品,求收藏,求推荐。。
  • 余天记

    余天记

    车祸之后,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占据了别人的人生,从天才变成了废材,随口答应的承诺,为了寻找修炼的出路,方逸不顾一切!一代武神即将崛起……
  • 谁的青春无遗憾

    谁的青春无遗憾

    谨以此书,纪念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还有她。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遇到了那个让他心动一辈子的她。面对未知的未来,这名少年的青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