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95200000034

第34章 逢遇可汗

有什么不同呢?两点。

第一,专业。人数两千人,个个骑马,全副武装,手执利刃,佩带刀枪。这在现在就相当于每个人都骑辆摩托车或者开着小轿车去打劫,手里还有家伙,这就未免太专业了吧。几十人的场面就够吓人的了,何况两千人。所以这不是打劫是打仗!这不是劫匪分明是军队!当时焉耆整个国家军队也就六千人。所以这两千人简直就是一支军事武装力量,完全可以干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干吗要打劫?干吗要做贼?干吗要当流寇呢?而且当时西域各国的情况是地域分散,人口密度小、流动大,处于游牧状态,所以两千人凑一起不容易,何况这两千人要全副武装,还要志向相同地做贼也不太可能。所以这极有可能是一支流亡部队,路过这里,恰巧遇到玄奘就“顺手牵羊”。

玄奘是有货的。麴文泰给的“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马三十匹,绫及绢等五百匹,又绫绡五百匹,果味两车”,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就浩浩荡荡,满满几大车,还不算屈支王给的。那么现在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不管是喜羊羊还是灰太狼,碰上了,那就走不了。到嘴的肥肉如果丢了,那会后悔的。

玄奘马上就被团团围住。

怎么办呢?菩萨那边暂时无法接通,屈支王那边已经走了两天。跑也是跑不掉的,反抗是徒劳的,求饶也是不奏效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镇定不慌乱,静观其变,这是我非常佩服玄奘的,不管遇到什么危险,他首先能稳住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连自己都稳不住的人他能稳住什么?

结果风云突变,什么事都没干,敌人自己就先从内部瓦解了。

第二,不专业。表面上看起来专业,实际上很业余,貌似很强大,实际很脆弱,有组织无纪律,缺乏统一纲领。人多不见得是好事,意见多,分歧大,不统一,闹别扭。他们把玄奘围起来之后,围而不攻,圈而不打,迟迟不下手。干什么呢?讨论分赃。

这就很不专业,钱没到手就讨论分赃,这不是做计划,这是搞内讧。

人人都想要大头,谁都不肯让步。想要多分那就得减少人数,杀一个就少分一份,干掉对方这都是我的。结果人人攥紧刀子,对着玄奘就冲过来了,在玄奘身边你砍我杀,好像玄奘隐身了不存在一样,结果越打越远,最后消失不见了,留下的只是几具尸体和一片混乱。周围恢复寂静,一片寂静,就连马都不敢大鼻子出气,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

“走!”一个声音把大家从遥远的生命线上拉了回来,仿佛噩梦初醒,惊魂未定,心跳还是砰砰的。

“这算怎么回事呀?!师傅!”

“不要问,赶紧走!”

谁说的?玄奘。这个时候当然得走了,不走干什么?我们不知道当时玄奘以及众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试想一下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被几千突厥寇贼包围,然后不知道过了多久,睁眼一看,这帮人自己打起来了,而且越打越远,自斗而散,摸摸自己的身体还活着,会是什么感觉。虚惊一场,有惊无险,赶紧走吧。万一这群劫匪回过神来怎么办?万一一小撮不明真相的劫匪又打回来怎么办?既然没事,那就赶紧上路。有些事情已经过去就不要多想,前面的路还有很多,走为上策。

这就是寇贼两千,一出闹剧,就跟看了一场3D电影一样,惊心动魄,身临其境。

但是刚躲过人祸,又遇到天灾。刚离开寇贼,就来到凌山。凌山,在今天新疆乌什别迭里山口。也叫冰山,海拔七千多米,常年累积冰雪,即便是在春夏季节,也是冰雪覆盖,一个地方稍有融化,在另外一个地方马上冻结为冰。寒风凛冽,风雪杂飞,道路险阻,冰崖矗立,冰谷万丈,冰洞深邃,异常危险。洁白的雪,看似平坦,实际上下藏雪海,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一个冰窟里,出不来,极为险峻。而且巨大的冰凌,冰柱散落在各个地方,就像迷宫一般,搞不清方向。暴风夹杂着碎冰扑面而来,如同飞沙雨石。

季羡林先生说这个地方“危径一线”,极难攀登,玄奘说“你从这个地方路过,不能大声说话,不能穿红色衣服,不能带瓠瓜瓠瓜,也就是葫芦,有些地方用它的皮晒干了做瓢舀水用。,如果稍有触犯,灾祸目睹”。

不能大声说话的原因是玄奘说这个地方“多暴龙”,所谓“暴龙”其实是雪崩,玄奘说说话声音稍微大点就有可能爆发雪崩,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引发天崩地裂。所以不敢高声语,恐惊雪中龙。

至于红色衣服为什么不能穿,瓠瓜为什么不能带,这是来自于高昌人的经验,否则稍有触犯,就灾祸目睹。灾难面前人人平等,“遇着丧没,难以全生”。所以麴文泰带给玄奘的不仅仅是钱,而是生命。正是因为麴文泰的安排,高昌人的经验,玄奘没有遇见暴龙,没有召来雪崩。

但是没有雪崩不代表没有危险,没有暴龙不代表没有困难。首先面临的就是衣食住行这四个基本问题。吃饭没有地方做,睡觉没有地方躺,到处是冰,玄奘只能“悬釜而炊,席冰而寝”。这不是古墓派,虽然有麴文泰的“法服三十具”,人人也都有所准备,但是这一趟下来,走了七天七夜。第一次人数统计:“冻死者十有三四,牛马逾甚”。“十有三四”,两种解释,第一,十分之三四;第二,十三四。前者是百分比,后者是具体数。但是不管哪一种解释,对于玄奘来说都是损失惨重,牛马更是“不计其数”。

这是玄奘西行途中第一次遭遇人员伤亡情况。有人说“十有三四”不全都是玄奘的人,也包含同行的商人,但是不管怎么样,玄奘是死了人的,最起码麴文泰派的四个小沙弥死了两个,因为从此以后《慈恩传》的记载都是“所从二沙弥”怎么样,否则它应该说“所从四沙弥”怎么样,可见至少玄奘团队是有损失的。

冻死者“十有三四”,冻伤者惨不忍睹。玄奘虽然不致命,但却留下了致命的伤。凌山这次放过了玄奘,却在二十八年之后向玄奘发起了攻击。公元656年,玄奘57岁,“旧病复发,几乎危殆”。什么病呢?“冷病”。其原因就是这次凌山之行。

出了冰山就到了热海,之所以叫热海倒不是水有多热,只是因为相对凌山却不结冰。也叫清池。所以《慈恩传》说“清池亦云热海。见其对凌山不冻,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温也”。它也就是今天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伊塞克湖,现在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根据《大唐西域记校注》的说法,“记载此湖既早且详者,无疑当以玄奘为第一人”。这是中国人最早记载的,最早也是中国的,原为我国内陆大湖之一。1864年以前到这里旅游不用签证,是国内游。但是1864年,清穆宗同治三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不平等条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之后,这个地方就归俄国所有。

就在玄奘沿着热海向西北走,走到素叶城,也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他大为震惊,对面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一支队伍,“极目不知其表”,根本就望不到头。可是人数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关键人物。很明显,这是一支正规军。有组织有纪律,有明显的核心领导人。带头大哥是谁呢?叶护可汗。

干什么呢?游玩狩猎,视察疆土,放松心情。

但是你说正规军就不打劫呢?恐怕也打劫,只不过不叫打劫叫打仗。战争就是最大规模的掠夺行动。当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过来的时候,玄奘毫不避让,而是驱马上前。干什么呢?打招呼。按照玄奘的计划,他就是要到达突厥,找到叶护,得到他的保护,南下印度。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结果不想在这里不期而遇。

问题是玄奘怎么知道这是叶护?叶护又为什么要帮助玄奘?

玄奘是怎么知道的?基于三点考虑:第一,已经进入突厥国境,这支军队只能是突厥的。一个异国军队这样大规模地出现在他国国土上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也是决不允许的。第二,这么强大的军事武装力量,也只有叶护才能拥有。拥兵首先要养兵,养兵就要有经济支撑,军队开支是一项大的开支,西域各国只有突厥才有如此国力,也只有叶护才有如此兵力。第三,有高昌人告诉玄奘。麴文泰就向突厥称臣,而且专门派了殿前御史欢信护送玄奘,所以欢信肯定认识叶护,他会告诉玄奘。

所以玄奘毫不避让,驱马上前,亮明身份。可是叶护为什么要相信呢?

《续高僧传》就直接说叶护不相信,当玄奘亮出他麴文泰弟弟的身份的时候,叶护“终所不信”。但是一看玄奘拿了这么多东西,是不是就无所谓了。当钱很多的时候,身份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钱,所以《续高僧传》说“可汗重其贿赂”,才命所部诸国,护送玄奘。

所以玄奘交的是什么呢?保护费。叶护认为这是什么呢?贿赂。你让叶护自己掏腰包给你买单他不会干,叶护不是麴文泰,他不信佛,事火为道。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忽视这笔钱的重要性,否则凭什么保护你,凭什么护送你,你跟我什么关系,是我大舅还是我二舅,是我三叔还是我四叔。没有理由。

不过尽管《续高僧传》说叶护“终所不信”,“重其贿赂”才派兵相送,但是叶护恐怕还是要相信的。为什么呢?

第一,麴文泰有国书;第二,麴文泰有使者。国书不可伪造,使者叶护认识。

麴文泰的国书写得是清清楚楚,“法师是奴弟,欲求法于婆罗门国,希望可汗像怜惜我一样怜惜他,下令以西诸国,多加保护,递送出境”。这是摆出一副悲怜的姿态,祈求的嘴脸,大老远地俯首称臣,叫你一声大哥,这就让你很有面子,表示的是诚意。麴文泰显然是想通过这种姿态,让叶护高兴,帮助玄奘。

再者,麴文泰有使者。按照麴文泰的安排,他不可能派一个生瓜蛋子去见叶护。为什么呢?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贸然上前,以为是恐怖分子袭击,刺客行刺,抓起来怎么办?所以他肯定是要派一个亲信,一个认识叶护和叶护认识的人去办事。这就好办事。显然欢信的安排是精心挑选。而且有信物,“又以绫绢五百匹、果味两车”献叶护可汗,这就很符合游牧民族的需要。多重保障目的是万无一失,让玄奘能够顺利到达印度。所以麴文泰显然是把这个事情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国书让叶护很有面子,财礼让叶护很受用。而且,我泱泱大国也要有所表示,不能有失礼法,何况来的是高僧,所以叶护见到玄奘之后,非常高兴,说:法师一路辛苦,请先到我的“衙所”休息,我还有事,两三天当回。

果然,三天就回来了。一回来就在“衙所”接见玄奘。所谓“衙所”其实就是帐篷,只是装修比较豪华,“金华装之,烂炫人目”。尽管再装修豪华的帐篷它也是帐篷,但是帐篷里的君主也是可以很帅的,不一定要在高楼大厦里,所以即便像玄奘这样见过世面的人,当他再次见到叶护的时候他也不由得惊叹“虽穹庐之君亦为尊美矣”。

当玄奘“去帐三十余步”的时候,叶护马上出来迎拜。一进去就给玄奘安排了一个“铁交床”,铺上褥子。这显然是提前做好准备了的,因为突厥是游牧民族,以帐为房,最怕的就是火,所以“事火不使床”,都是席地而坐。显然叶护是对这个远道而来的高僧表示他的敬意。

坐定之后叶护命“陈酒设乐”办酒会,只见大家“交错递倾,铿锵互举”,频频碰杯,几番快乐。有音乐,有美酒,就不能没有肉吃。吃的是什么呢?都是小羊羔,小牛犊之类的肉食。玄奘当然不能吃肉,更不能喝酒。吃的是什么呢?净食。比如蜂蜜,酥乳,饼饭。喝的是什么呢?葡萄浆。所以我们不知道这一路玄奘到底喝了多少葡萄浆。

当叶护请玄奘为他讲经,玄奘讲什么呢?解脱之业。为什么呢?吃肉太多,“消化消化”。玄奘的讲法让叶护很高兴,但是肉还是要吃的。因为不吃肉他就得死,吃青菜不够吃,这个地方不宜种菜只宜放牧。所以只能一边吃肉一边祈祷,一边祈祷一边吃肉。

当玄奘辞行的时候,叶护说“师不须往印特伽国”,“印特伽国”也就是印度。为什么呢?叶护说师傅没有看新闻联播吗,说印度今年大热,又死了几百人。“彼地多暑”,十月就相当于这里五月,依我看师傅的容貌,恐怕到了那里消受不了。而且“其人露黑,类无威仪”,实在是没什么好看的,“不足观也”。“黑”有两种解释,第一,泛指,身体黑;第二,特指,某个部位黑。所以“其人露黑”也就有两种意思,第一,裸露而且身体很黑;第二,裸露生殖器。

叶护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在印度就有一种露形外道,整天不穿衣服,到处乱跑。他好意思不穿,你都不好意思看。我们知道人类最初披上衣服是因为冷,本能地找一些东西裹在身上叫做御寒,后来有了道德之后,它还有一层意思叫做遮羞,再后来贫富差距拉大之后,又增加一层意思,叫做身份象征。所以着装就有三层含义,第一,御寒;第二,遮羞;第三,身份象征。前两个是基本意义,第三个是追加意义。但是不管怎么样,衣服都是社会的进步,文明的体现,是人类抛弃低级趣味的一种表现。在叶护看来这是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扯下来了,实在是“类无威仪”,一点都不庄重,实在“不足观也”。

叶护说的是,但不全是,以偏盖全。印度有这样的人,不代表印度都是这样的人,穿衣服的还是大多数。而且玄奘也不是去搞旅游的,他是要去求法的,好不好看无所谓,黑不黑没关系,有没有威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去做什么。所以玄奘说“我到那里,是追寻圣迹,慕求大法”,还是要去。

当玄奘表达出他的观点之后,叶护做了三点准备。第一,动用政治关系,铺平西行之路,作国书于西域各国,令相继接送,直到印度。第二,设大使,在军中找通汉语和西域各国语言的人,作为翻译官和使者,护送玄奘至迦毕试国,也就是今天阿富汗的喀布尔城。这是叶护统治的最远范围,过了这个地方就是印度。第三,送玄奘“绯绫法服一件,绢五十匹”,又与群臣送出十余里。

这一路虽然经历了很多国家,但是都受到了热烈欢迎。总结起来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本身受欢迎,玄奘用他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第二,背景很强大。本身受欢迎这是自身条件,背景很强大这是外界原因,两方面共同作用,这叫做如虎添翼。玄奘现在又有一个强大的背景作为支撑,除了是麴文泰的义弟,他更是叶护的座上客。麴文泰面子可以不给,叶护面子不能不给,有叶护作为靠山,玄奘显然一路顺利。因为这些国家都听命于突厥,受制于叶护。

路过很多国家,玄奘来到飒秣建国,飒秣建国也叫康国,据说很多康姓人的祖姓就在这里。

但是当玄奘来到飒秣建国,也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地区的时候,“王接犹慢”,没有把玄奘当回事,只是一般水准地接待了玄奘。为什么呢?

同类推荐
  • 飘落的风筝

    飘落的风筝

    本书是一本自传,作家在童年的乐趣、相信自己的双手、母亲教我诚实、我有一个温暖的家、花季里的畅想等文章里,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叶永烈所著的《钱学森传》开篇提问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由问而起,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早年的故事、留学的故事、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最后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辉煌而传奇的科学大家——共和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 和珅官场笔记

    和珅官场笔记

    本书从和珅的出身说起,贯穿其一生,重点介绍了他非同一般的升迁道路,以及火箭式的升官历程。从一个“反贪能臣”到一名“巨贪蛀虫”,和珅的经历,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 读懂郁达夫

    读懂郁达夫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郁达夫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郁达夫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郁达夫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郁达夫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郁达夫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郁达夫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郁达夫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郁达夫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热门推荐
  • 浴火凤凰:神瞳阴阳师

    浴火凤凰:神瞳阴阳师

    区区男子不足挂齿!你,今天必须死!本小姐最讨厌男的!——————————分割线————————————“滚!别来烦我!”“女人,你,我要定了!”——————————分割线————————————冥笙第一次写多多包涵+多多建议=好作品谢谢!呵呵哒~
  • 篮球梦之无悔

    篮球梦之无悔

    一名少年,从小酷爱篮球,从小学开始,便是街头球霸,弹跳力超乎常人,他的教师曾经说过,只要他努力,差的只是时间,今年他14岁,差的估计只是时间
  • dnf枪手之异界纵横

    dnf枪手之异界纵横

    一个顶级杀手因为刺杀目标之后坠落悬崖之下的大海,然而确是一个空间的裂缝,他穿越来到了一个叫做“阿拉德大陆”的地方,为了清纯可爱的萝莉他必须努力修炼,为了重新走向世界的巅峰他从一个神枪手开始修炼到让所有人都仰望的高度!什么?你跟我说没有卫星就不可以发卫星射线?那我自己装一个卫星可以不?你要跟我单挑?不好意思,我会很遗憾的告诉你,我只会用机器人、手雷、激光炮之类的技能让你明白什么叫做猥琐。
  • 剑侠的地下城

    剑侠的地下城

    王磊穿了,而且是在剑三竞技场用气纯挂机的时候穿到了地下城的世界——话说到这里,相信金手指是啥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然而贼老天不愿意他当一个衣袂飘飘、仙风道骨的渣男,非要让他做个没人疼没人爱,只能自己笑醉狂的臭要饭!
  • 上海爱情故事

    上海爱情故事

    1980年代,这是一个美好而多变的年代,充满了变革的气息,也留存着旧日的伤痕。《上海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年代里。在《蓝屋》这部以著名的“绿屋”为原型的故事里,顾传辉和同一个工厂的姑娘白虹,因为诗歌相知相识,感情日益深厚……《女儿经》里沈家老母为三个大龄女儿的婚事而烦恼。她的三个女儿,各个靓丽,一个成熟老练,一个多思内敛,一个单纯活波,性格迥异……《丁香别墅》里,一个是身处陋巷的高翔,一个是出身于高级别墅的教授之女,他们跨越阶层的差别,情投意合,然而时事弄人,擦肩而过……
  • 甜甜的苦井水

    甜甜的苦井水

    本书选取的故事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小人物,所写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 重生之嫡女王妃

    重生之嫡女王妃

    王府深深,没事斗斗小妾,气气王爷表妹,欺负下送上门的庶妹,她不禁摇头感叹:生活如此美好,我却如此虚度,不好不好!妖孽般的美王爷跳出来暧昧眨眨眼:“天气如此好,正是造人好时节!”于是,眼冒绿光,饿狼扑食,看来这王妃比前世的皇后好当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门剑尊

    仙门剑尊

    这一方世界,有地上三千国,天上三十国,凡俗之中,等级尊卑如牢笼锁链;仙门之中,弱肉强食,攻杀不断。持剑人,仙门内最强杀伤力,亦是最后的守护者,抛弃防御功法,只修攻击性功法,他们唯一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打败对手最强的那个人!肉身法的极致,可以将肉身修炼至与天地同朽;神魂法的极致,可以出窍云游千里,抛下肉身躯壳,永生不死!拜天门,修肉身,定神魂,这是一个卑微的竖子,成为天门持剑人,然后用剑斩灭所有不服的故事。
  • 雷凌的剑

    雷凌的剑

    一道白气冲上云霄,天地间顿时充满了肃杀之气。那白气冲上半空,转化为黑云,覆盖了大半个天空。乌云遮天,狂风大做,远处隐隐有雷声传来。天色愈暗,长剑又归于无形,暮色无声合拢,天地间一片静肃。“剑本凡铁,历经九劫,终成神品。”雷凌仗剑四顾,冲七大剑圣喝道:“吾剑既成,无论大地的沦陷,还是九天的崩塌,都不能把它化为无形!”
  • 神魔挽歌

    神魔挽歌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输不起!那么比输不起更悲哀的是什么?那就是赢不起!这就是傲天几兄弟的生存格言,异世魔法大陆看几个小厮如何一步步摸爬滚打完成各自的梦想,成为巅峰的存在,这里有高傲的龙族,美丽的精灵,残暴的兽人,伟大的人类,炫丽的武技,迷人的魔法,用感人的亲情,坚定的友情,悲壮的爱情谱写出一曲神魔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