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96700000018

第18章 丹麦作家(4)

8月4日早上,安徒生还在熟睡,睡得很安静,能听得到他平静的呼吸声。11时起,他的呼吸渐渐微弱了,越来越微弱了,后来就完全停止了。这时,时钟指针指着11时5分。

女主人的日历上记下了这么几句话:“这盏灯熄灭了。多么幸福的死啊!我们的亲爱的朋友在11时5分安息了……”

安徒生长眠了,但他创作的童话和故事却葆有永久的生命。他的作品流传全世界,在课本里,在舞台上,在电影、电视、录音、录像中,都可以见到他塑造的各种形象:小美人鱼、丑小鸭、野天鹅、拇指姑娘、光着身子的皇帝、娇嫩的公主、夜莺、老单身汉、冰姑娘……他的作品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与成人,润泽着、照耀着人们的精神。

卡尔·阿道夫·吉勒鲁普

卡尔·阿道夫·吉勒鲁普,1857年6月2日生于丹麦东部普顿斯特的罗霍尔特。吉勒鲁普3岁丧父,过继给表舅。继父是新教牧师兼诗人与学者,具有渊博知识与创作才能,对吉勒普心智的成长起了决定作用。

吉勒鲁普在中学时代就尝试写作,187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霍斯莱乌中学,刚毕业就写作了一部悲剧《大西庇阿》和一部正剧《阿米尼乌斯》。但他接着对神学产生浓郁兴趣,进了首都哥本哈根神学院。在研究神学的同时研读了达尔文与斯宾塞的著作,逐渐对宗教信条产生了怀疑,因而兴趣又转移到席勒、海涅的作品。

1878年,吉勒鲁普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同年以“爱泼戈纳斯”名义出版了第一部小说《一个理想主义者》。它同继父写的《无休止的争吵》同一天问世,且同时引起轰动。从此吉勒鲁普开始了写作生涯。

1879年,吉勒鲁普出版了第二部小说《年轻的丹麦》。它同《一个理想主义者》一样,明显受丹麦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勃兰兑斯等的影响。他称勃兰兑斯是“我们圣灵的勇士”,他把1881年出版的诗集《山楂》献给了这位尊师。同年,他发表了拥护达尔文主义的论文《遗传与道德》,获大学金质奖章,但受到丹麦教会指责,这使他大为气愤。他在1882年出版第三部小说《日耳曼人的门徒》,对教会加以回击。如果说,在前两部小说中,他还仅仅反映了一部分青年基督教徒中间存在着与传统教义相矛盾的自由主义思想;那么,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青年牧师约特已彻底背叛了基督教,成为政治上的激进派,主人公身上包含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这三部小说主人公思想演变的脉络,实际上是吉勒鲁普从一个基督教徒转变为一个自由思想家的轨迹。

1883年,吉勃鲁普获得“一份小小的遗产”,他决定去国外作长途旅行。他先后到了意大利、瑞士、希腊和俄国,这次旅行使他思想发生剧变,他抛弃了勃兰兑斯的理论体系,转向了古典主义和新浪漫主义。旅行期间创作了《罗慕路斯》(1883)、《G大调》(1883)等,反映这种思想剧变的代表作是《漂泊之年》(1885),他在学生时代就着手创作,在1884年问世的《布伦希尔德》是一部诗体悲剧,受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启发,由于所宣扬的爱情高于一切的观点,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问世后也遭到非议。

1889年,吉勒鲁普创作了他的小说的代表作《明娜》,它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题材,通过一个名叫明娜的德国姑娘的经历来赞颂顽强、勇敢的日耳曼精神。这是吉勒鲁普趋向“日耳曼化”的标志。他于1892年迁居德国的德累斯顿,在那里一直生活到逝世。侨居德国期间,他出版了最成熟的一部作品《磨坊血案》,作品描绘了一个在爱情上出于本能的自卫心理而造成的悲剧。

吉勒鲁普晚年思想颇为复杂。他一度崇尚佛教出世思想,明显反映在《卡玛尼特朝圣记》(1896)、《牺牲之火》(1904)、《漫游世界》(1910)等小说中,不过,他在印度佛教哲学中融入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思想体系。在他生命最后几年里,又回归基督教,他在最后一部小说《黄金的树叶》(1917)中,以古罗马皇帝台比留执政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当时人民对基督教的信奉,这是他思想历经演变又返回起点的标志。吉勃鲁普于1919年逝世于德累斯顿近郊。可以说,他既是丹麦作家,又可算作一位德国作家。他于1917年同彭托皮丹(也是丹麦作家)同获诺贝尔文学奖。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颁奖典礼未能进行。

亨利克·彭托皮丹

亨利克·彭托皮丹1857年7月24日生于德兰半岛腓特烈西亚市一个牧师家庭。小学毕业后,生性好动、酷爱自由的彭托皮丹离开家乡到首都哥本哈根求学。事实上他的远行好像是一次逃跑,是对世代相传的牧师家庭的一种反抗。读完中学,他进了哥本哈根理工学院,决心冲破宗教束缚,做一名工程师。

1879年春,22岁的彭托皮丹去瑞士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旅游,他陶醉于壮丽多姿的大自然怀抱,感受到一种启召,使他决定从事文学创作。作为旅行的收获,他写了一部以歌颂阿尔卑斯山的民间传说为题材的诗体歌剧。

后来,彭托姆来到西兰岛北部谢鲁尤德的一所高等国民学校,当自然科学教员。不久同当地一位庄园主的女儿结婚,一面教书,一面写作。1881年,处女作《残翅难展》出版。这部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集使他在丹麦文学界初露锋芒。

19世纪80年代,丹麦处于尖锐的社会矛盾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丹麦民族资产阶级在欧洲革命形势影响下,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彭托皮丹站在进步力量一边,不仅直接参加了反对保守党政府的斗争,而且改变了80年代前期作品中的抽象的启蒙主义色彩与浪漫主义田园诗情调,开始对社会生活作出更为概括的表现,从而反映最大多数人民的呼声。《第一个宪兵》(1887)、《云》(1890)是这方面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抨击保守党政府、塑造了那些对腐败的社会表示义愤的人物形象。

彭托皮丹第一部最有影响的作品是3部曲《乐土》(1891~1895),它讲述了一位牧师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的幻灭,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

19世纪与20世纪的交替年代,彭托皮丹完成了8卷集《幸运的彼尔》(1898~1904),这是一部带有明显的自传性的长篇巨制,主人公披尔几乎有彭托皮丹一样的生活经历,这两部作品中,作者的悲观主义色彩已有表露,它们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孤寂的结局。

在第3部代表作《死人的王国》(1912~1916)中,这种压抑低沉的思想有了更强烈的发展,主人公迪等,对一切都厌倦,对一切都失望,他宁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磨去爱情上的伤痕。他死后,他的情人说:“他从一个可怕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凡是还存在希望的地方,都是欺骗。”

自1881年发表作品,彭托皮丹一生共写了40多部作品,晚年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男人的天国》(1927),回忆录《走向自我》(1927),19世纪末始,彭托皮丹过着乡村隐居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入侵丹麦,彭托皮丹在忧愤中病逝于丹麦奥杜帕,享年90岁。

由于他以恢弘的气势记录了丹麦人民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活现实。他于1917年同吉勒鲁普分享诺贝尔文学奖,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颁奖典礼未能进行。

尼克索

尼克索,1869年6月26日生于哥本哈根一个石匠家庭。8岁时随全家迁居波思荷尔姆岛的小城尼克索(另译讷克塞)。少年时曾为人放牛,随鞋匠、泥瓦匠学习手艺。1891~1893年在高级学校学习,后任教师。曾参加工人运动。1893年开始文学创作。1894~1896年曾去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旅行。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丹麦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2年后多次访问苏联,并侨居德国,直至1930年。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丹麦后,流亡瑞典和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回国。1951年由于反动分子的诋毁,被迫再度流亡,侨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54年6月1日在德累斯顿逝世。

尼克索是丹麦无产阶级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他早期的作品包含着对社会进行批判的内容。他曾受彭托皮丹的影响,但他对阶级压迫怀有义愤,主张进行社会革命;他同情并描写被压迫者的命运和斗争。他的第1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征服者贝莱》(1906~1910)反映了丹麦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带有自传性质。贝莱出身穷苦,来到哥本哈根谋生;后来参加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成了激进的社会民主党人和工人领袖,领导了90年代的总罢工,结果被捕。这部小说激起读者对于深重的压迫的认识和义愤,在国际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影响。

1917~1921年,尼克索又发表长篇小说《蒂特——人的孩子》(中译《蒂特:人的女儿》)。它描写一个善良的少女受压迫的一生,把劳动妇女作为作品的主人公。蒂特是私生子,深受歧视,后来又被人欺骗和遗弃。她经历了大多数人所共有的不幸的命运,对这个世界完全感到了失望。作者通过她的早死,表明如果不进行革命就没有任何希望,同时也表明人民中间蕴藏着伟大的力量,要依靠人民为实现公正的社会而斗争。

尼克索的第3部著名的长篇小说《红色的莫尔顿》(1945~1948),是《征服者贝莱》的续篇。莫尔顿与贝莱形成对比。贝莱对革命产生动摇,并在政府中谋得一个职位,使自己适应于资产阶级社会;莫尔顿却坚持革命信仰,成为坚定的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战士。他前往苏联,接触列宁的学说,对于人类的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了信心。莫尔顿是尼克索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的英雄的形象。

尼克索还著有长篇小说《铁器时代》(1929),短篇小说集《黑马》(1930)、《破晓前》(1938)等。他的4卷《回忆录》:《一个小可怜虫》(1932)、《在露天里》(1935)、《听天由命》(1937)、《旅途的终点》(1939),广泛描写了社会生活,富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他对当时的苏联怀有深厚的感情,曾在访苏后写了《迎接青春的日子》(1923),宣传社会主义制度,赞扬苏联的经验。

约翰尼斯·延森

约翰尼斯·延森,1873年1月30日生于丹麦中部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一个远离工业文明的穷乡僻壤。延森的童年与少年,是在西玛兰度过的。西玛兰的风土人情与北欧的神话传说,培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高中,3年后,仅带了80克罗那(丹麦币)只身来到哥本哈根,报考大学,他的愿望是成为医生。1895年,他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但他未正式当医生,便改变了志向,开始从事文艺创作。同年,他的处女作《卡塞亚的宝物》在名为《拉思》的文艺周刊上发表。这是一篇惊险小说。其后,他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

1896年,延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当时正是象征主义、印象主义流派在欧洲盛行的时候,延森也受其影响。这部小说是根据医学院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的,书中汲取了许多丹麦王国的古老传说。这部作品出版后,延森开始了旅行与职业创作生涯。他首先旅行美国纽约,直到圣诞节才回到故乡,其收获是描写纽约噪音地狱的散文《从团体开溜的男人》与在《拉恩》杂志上连载的《2000万人的头目、红色的老虎、有插图创作的纽约小说》。

在丹麦著名评论家勃兰兑斯崇尚现实主义的理论的启发下,延森逐渐摆脱象征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影响,开始创作现实主义的作品。他从1897年起,在《插图报》上连载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集连续再版了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他担任战地特派员,从西班牙寄回战地报道,十分引人注目。其中一篇《斗牛》杰作,描写西班牙这种独特的运动,文笔生动,感人肺腑。这年冬天,他又把笔触伸向历史,以全副精力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国王的没落》。这是一部悲剧性的传奇小说。描写16世纪丹麦国王克里斯钦二世由于主张革新遭到封建贵族势力围攻、迫害,悲惨地结束自己生命的故事。

这部历史小说问世后,延森的思路又回到当代,1902年3月,他开始了环球旅行。他搭乘丹麦东亚公司的船前往新加坡,然后,游历马来西亚、中国(抵达上海与汉口),1904年再游美国,并继续创作了当代题材的小说《德拉夫人》(1904)与《车轮》(1905),1906年,出版了以冰岛中世纪传奇为题材的叙事诗集。

从1908年,他开始创作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直到1922年才全部完成。这一系列包括6卷,它们是《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延森以人类学家的目光,通过小说的形式,从人类原始社会写起,直到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为止。他认为,资本主义开始步入人们生活的时候,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成熟。这部系列小说是艺术化的历史教科书。

延森的创作是多方面的。1907年~1944年间陆续出版的九卷《神话集》,汇集了他以神话为题材的100多篇短篇小说。1928年出版的《精神发展的历程》是他的人类学论著。此外还有诗集《世界的光明》(1926)、《日德兰之风》(1931)与许多散文与美学论文。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瑞典学院的抉择是相当郑重的。它要求在间断4年后的战后首届得主,必须是在欧洲很有影响,同时又拥有充分的人道主义创作色彩。这样,已被18次提名的延森荣获此项桂冠,颁奖仪式直到1945年才举行,延森亲自参加了战后首次的颁奖仪式。1950年,延森逝世于哥本哈根,享年77岁。

同类推荐
  • 梦想拼图

    梦想拼图

    罗志祥17岁成名,然后在21到23岁那几年,发现自己跌落谷底,突然失去了一切,还被封为“收视毒药”,但这种时候他仍然相信自己,继续保有原来的梦想,让梦想实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罗志祥从谷底再度出发,用十年打拼,终于找到十张梦想的“黄金拼图”。毎一张拼图,都是他在最困难、最挫折的时候的深刻体会;毎一张拼图,都是他后来可以突破困境,继续冲向梦想的秘密金钥。越没有希望的年代,越需要梦想的勇气;越没有机会的环境,越需要把握住“梦想成真法则”。
  • 宋文骢传

    宋文骢传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歼10飞机总没计师宋文骢,是中国航空界一位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见证和浓缩了新中国现代战斗机研制的整个历史。他志存高远,却又严谨务实;他严厉刚毅,却又可爱可亲;在飞机型号研制中,他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人生,丰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深沉的情感、流畅的文笔、紧凑的情节描写了宋文骢传奇的人生。本书也是广大军事爱好者了解我国现代战斗机发展历史的一本难得的读物。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比尔·盖茨商道全书

    比尔·盖茨商道全书

    他是一个天才,13岁开始编程;他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能准确看到IT业的未来;他更是一个传奇,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并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位置,这个神话就像夜空中耀眼的烟花,刺痛了亿万人的眼睛。然而,他退休之际,却将自己全部财产捐赠,用于慈善事业。他就是原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
热门推荐
  • 逆世微尘

    逆世微尘

    来过异世,打打酱油,随便过过算了,打打杀杀千万不要来找我。
  • 小妖的逗逼之路

    小妖的逗逼之路

    九天之上,炼河之中,因不堪忍受亿万年的孤独和寂寞,他用自己的真元造就了一株六界最美的花,伴他踏遍九州,畅游天上人间。途中结识一群少年损友,天帝共主,四海之王,魔界圣君都凑到了一起,立志吃好,玩好。典型的一群败家公子在逗逼之路上越走越远。
  • 逆天行

    逆天行

    永生?永生不过是我逆天大棋中的一枚小小的棋子。逆天路,铁血柔情,踏歌行。真男人,顶天立地,侠骨情。
  • 穿越后化七为零

    穿越后化七为零

    她如同受伤的野兽,跌跌撞撞闯进他的世界。她能打,因为她努力,她擅谋,不过求生而已,她会的一切都是一血一泪努力而得。他能打,因为他天才,他擅谋,不过天赋异禀,他会的一切可谓天授而得。可他们同样的孤独,同样的茫然,他觉得生活无趣便掠取这天下,她不知而活所以看他打下这天下。他宠她,不过一时兴起,他要她,只为打下天下,可为何心脏不听话,她呆在他身边不过无处可去,她帮他不过无事可做,可为何心不是这么说。
  • 草木一秋

    草木一秋

    家境贫寒的佟兴发为了摆脱贫困,离开大叶村去了新疆打工,无奈下,娶了当地老户孙木林的智障女儿孙雨雁,逐渐与佟家疏远,结婚二十年间在孙家始终无法互相接纳。最终因病去世,独女云英替他完成了扎根孙家的使命。
  • 卿世惊华:无良宫主起天澜

    卿世惊华:无良宫主起天澜

    数年之前,金陵慕家公子流落奔逃,同里莫家世族覆灭,独女孤身逃亡数年之后,邪教玄冥,宫主出世,代代相承千秋江湖怎落墨,说书客提笔勾勒。悬在刀尖上的命运,就此落入待解的迷局,踏进身不由己的春秋。一步深入神妄之地,一步一步解开所有的真相那一张掌握命盘的棋局,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启,二十年后谁都逃不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本书从策划到编撰,可以说汇聚了众多教育学家的心血,是他们对家庭教育研究多年的智慧结晶,同时,所融入的世界顶级教育家如卡尔·威特、玛利亚·蒙台梭利、井深大、M·S.斯特娜等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国家长和学者的认可,也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培养了众多的的人才。所以,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与权威的教育学著作,更是每一位处于家庭教育迷途的家长的首选。
  • 故乡

    故乡

    本书精选现当代著名作家写故乡的优秀散文,从故乡风物、故乡往事、家园情思等角度抒写了人类的乡愁这一永恒的文化主题。
  • 魔纪

    魔纪

    这是一个发生在战乱年代的故事,关于信仰,关于战争,也关于爱情,那个年代诸神乱政、群魔乱舞,正义、公理、良知、信仰……,都已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堕落的天使,不择手段的人界王者,神魔混合的奇异存在……,究竟谁,才能最后握住那烈火中的权杖?这一段血与火的争霸之战,带来的,将是重生,还是毁灭?尘埃落定,神魔隐去。而信仰坍塌之后,迷途中的我们,又将何以为继?.——我走出的每一步,都在向地狱迈进——如果你要去往地狱,请不要试着把我推向天堂.——你毁灭我的一切,我已再无所惧,现在我唯一拥有的,就是对你永世不灭的仇恨——我已成魔.QQ群号:30422667,欢迎大家进来交流。
  • 异能学生

    异能学生

    一个小初中生,因为一次英雄救美。结果弄得家破人亡,最后不得不背井离乡;当上了犀利哥。却从而,被一个隐世高人看中,传授给他一套绝世的功夫;并且有帮助他打开了他身上一直被封印着的异能。他接着身上不俗的武功和异能,终于手刃仇人,扫平了黑白两道;却被国家给招募为一个秘密小组里的负责人,最后统一黑道,广收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