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29700000005

第5章 西北奇才

!独立亭亭命世雄,男儿何必哭途穷。

卢骚寡妇淮阴母,慧眼豪情不愿逢。

——咏史

!第五先生辞馆后,村塾延请了另一位塾师授课,但他学识平平,是位冬烘先生。房氏认为这样下去读不出什么名堂,决定把侄儿送到三原去就读,那儿是县城,好的老师多。于右任有一位族祖于重臣,他在三原县南大街开恒丰米店,交游甚广,在地方上也有些声望,又是个读书人,与三原县有名的塾师毛班香很要好。于是,房氏带着11岁的于右任回到三原县城,投奔重臣公,在于重臣家附近东关渠岸赁屋而居,送于右任入毛氏私塾读书。

毛老师名班香,字经畴,他与其父毛亚苌(汉诗)两人同为关中有名的塾师。于右任在毛班香那里读书9年,学了经书、诗文及书法,特别是学习了毛老师的治学之道。毛老师为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教书是这样,写文章同样是这样。于右任对这位老师的学问和人品都很敬佩。弟子们出于对老师的热爱和景仰,常向老师求教:“您的学问这么渊博,是怎么得来的?”毛先生坦然答道:“我没有什么长处,只是勤能补拙而已。”“勤能补拙”,于右任认真咀嚼着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这位毛夫子的教学方法,在当时的塾师中也是比较特别的:年纪大一些的弟子他亲自授课,年岁小的学生,则由大的学生去教。数十年后,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小先生制”,陶先生对这种学生教学生的制度极为赞赏,曾赋诗说:“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而毛班香先生,也许就是实行“小先生制”的嚆矢。平时,每日授课两次,夏季日长,再加授一次。他所教过的书,都要学生背诵,过去教过的,也要学生连带一起背。所以,凡毛先生教过的篇章,学生们都记得很熟。

毛先生的父亲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塾师,年事已高,在家养老。毛先生因事外出时,由他代授,学生们称他“太夫子”。

于右任60岁时在他的《牧羊儿自述》中写道:太夫子“他生平涉猎甚广,喜为诗,性情诙谐,循循善诱。自言一生有两个得意门生:一是翰林宋伯鲁,一是名医孙文秋。希望我们努力向上,将来胜过他们。对我的期望尤殷,教导也特别注意。太夫子又喜为人作草书,其所写的是王羲之的‘十七鹅’,每个鹅字,飞、行、坐、卧、偃、仰、正、侧,个个不同,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皆宛然形似,不知其的本从何而来。”

可见,这位太夫子也确实是一位饱学之士,于右任后来勤学苦练,以草书闻名于世,成为当代的“草圣”,不能说与这位太夫子的启蒙和影响没有关系。

在毛班香先生那里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于右任开始学做古体诗和近体诗。为了学做诗,他把《唐诗三百首》、《古诗源》和《诗选》等学诗的“范本”都找出来读,但总觉得读起来不大对劲,所以对做诗不感兴趣。

有一天,于右任为毛先生料理馆务,在毛先生的书架上,发现了文天祥和谢枋得的两册诗集残本,试读之后,只觉得“声调激越,意气高昂,满纸的家国兴亡之感”。他不禁诗兴大发,从此领悟了做诗的门径。日后于右任自己也成为旷代诗人,他所作的诗,多半以国家兴亡、民间疾苦为主题,绝少儿女私情。他对那些一味歌颂太平盛世的诗篇没有兴趣,这也是时势使然,只要考察一下清末国势阽危的情况,便可知那些“范本”的不合时宜。

于右任从少年跨入青年的10年中,学业有长足的进展。除了本人的努力和毛氏父子的教诲外,也还得力于另三个人:一个是他的父亲,一个是房氏伯母,还有一个是族祖于重臣。

据于右任自己讲,做学问的门径,“得益于庭训为多”。他的父亲于宝文,只读过两年村塾,为生活所迫,外出学艺。由于他勤奋好学,加上劳作关系,长期刻书、校书,与岳池地区的学者接触频繁,博览群书,不懂就问,因此他的见识,反较一般科举中人为高。他在岳池期间,曾手抄过全部《史记》,辑修过家谱,选成治家语录和格言三卷,又借抄张之洞的《酋轩语》、《书目问答》和袁子才的《小仓山房尺牍》等书,圈点过《十三经》两遍。他把历年所得的书,不断寄回家中,并常在信中指点于右任:某书当读,某书某处重要。

1889年,于右任的父亲带着继母刘氏回到三原,在东关石头巷赁屋而居。巷中有一小庙,平时空荡无人,于宝文日间读书其中;晚上在家里,父子在灯下互为背诵。背时皆向书一揖,不熟则夜深相伴不寝。后来于右任在“斗口村扫墓杂诗”中,有一首记述其事:

发愤求师习贾余,东关始赁一椽居。

严冬漏尽经难熟,父子高声替背书。

于宝文不但发愤读书,也喜欢买书,在四川劳作十余年,陆续寄回来的书不少。他每年的薪水不过数十两银子,几年回家一次,又要还债,家境甚窘,但只要有好书,却从不吝惜薪资,照买不误,以致家中到处堆的都是书。有时,他指着一堆书对于右任说:“望汝作世上一个读书人。”

于右任发愤向上的学习态度,还得之于房氏“望侄成龙”精神的感染。房氏虽然不识字,但督课甚严,每晚总要陪伴于右任学习到三更。于右任偶有过失,或在塾中嬉戏荒废学业,她既不责备,也不逐赶,常面呈戚色,数日不欢。于右任每当看到伯母郁郁寡欢的脸色,就知道自己错了,深感不该荒废学业耽于嬉耍,惹得伯母数日不欢,应立即改正并发愤学习,使伯母转忧为喜,否则对不起含辛茹苦抚养自己的伯母。直到60岁于右任写《牧羊儿自述》时,回忆起房氏伯母“爱护之心和严正之气,至今梦寐中犹时时遇之”。终其一生对伯母的养育之恩,一直感念不忘。

于右任的族祖于重臣,也是于右任成长过程中的一位功臣,倘无于重臣的资助,于右任不可能离开杨府村到三原毛班香私塾求学。

毛氏私塾距于重臣住处甚近,青少年时代的于右任常至族祖家。这位爷爷对侄孙十分钟爱,关心他的学习,常常给以学习用品和糖果。后来于右任因《半哭半笑楼诗草》罹祸亡命上海,于重臣恐遭灭族之灾,举家逃亡,仅留两客在家看门。几年后形势渐转松动,于重臣方敢回家。他对流亡在外的于右任仍十分惦念,在病重时犹问于右任回来否?于右任曾有诗一首悼念其族祖:

袖中书本袋中糖,入学相携感不忘。

恸绝江南亡命日,弥留犹唤我还乡。

于右任在毛班香私塾读书时,虽有族祖于重臣的资助,但家庭经济仍然十分拮据,有时穷得连买盐的钱都没有,只好淡食。适其所居住的前院,有一家鞭炮作坊,作坊里有不少妇女和儿童做临时工。于右任利用课余时间,到鞭炮作坊打零工,学打炮眼、装药线。每做一盘,可得制钱一文,一天做三四盘,赚上三四文钱,一则贴补家用,再则添些纸笔文具之类,偶尔匀出一文买一颗糖吃,就算够“奢侈”的了。

不料一天晚上,鞭炮作坊突然失火,掌柜的全家被烧死,天亮后,他跑到前院一看,作坊已变成一片瓦砾场,于右任的“财源”断了。

当“失业”的痛苦向他袭来时,他终于找到了一条贴补家用的新路子。其时,陕西学政当局为奖励文章写得好的学生,在有些书院设有一种“考课”,经常吸引一些青年学生来参加考试,对考得好的学生发点儿钱,以示奖励。于右任14岁那年,初生之犊不畏虎,跟随着比他大一些的学生到三原学古书院去参加“考课”,第一次就得了二钱银子的奖金,折换成制钱约二百三十枚,等于在鞭炮作坊做两个月的小工。他喜之不尽,以后就经常去参加这种“考课”,一则可以练练笔,再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可以贴补家用。

由于于右任在考课时经常得奖,平时学业也非常优异,他的同窗都劝他早一点去应童子试(考中称秀才)。他把这个意见告诉他的父亲和族祖于重臣,他们都不赞成,认为他年纪还小,不宜过早去应试,这样会荒废学业,所以于右任仍在毛氏私塾读书。

17岁那年,赵芝珊(维熙)任陕西学政,适逢岁考,于右任考了个第一名,名列三原县的榜首,成了秀才。这在毛氏私塾里实不多见,毛先生认为他已学有根底,不再像过去那样一板一眼地规定他的功课,读什么书让他自由选择,功课也比较自由,毛老师仅担任一些讲解而已。

又过了两年,毛老师认为他学已有成,应从名师进一步深造。于是,于右任离开了培育他9年的毛班香老师,到三原的宏道书院、泾阳的味经书院、西安的关中书院去住读。由于在几个有名的书院都学习过,阅历渐广,眼界扩大,读书也渐多,诗、赋、经、解都能对付,就是八股文作得不合当政者的口味,因而不能崭露头角,心里常闷闷不乐。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时所采用的一种文体,又称“制艺”,因为它要求文章中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一共八部分,所以叫作八股文。股是对偶的意思。文章结构必须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字数有严格限制。明初规定乡试、会试为五百字,清康熙年间改为五百五十字,乾隆以后改为七百字。书写款式的规定也极严格。试文要求点句、勾股(标段落)、添删涂改的字数于文末以大字注明。文中避庙讳(死去皇帝名)、御名(当今皇帝名)、圣讳(孔孟名)。试题低二格,试文一律顶格。不符合上述规定者取消考试资格。

对这一套繁琐、束缚人们思想的程式,而且还要限定以四书为题材,于右任讨厌极了。于右任所学,是以书经、三礼、史记、张子正蒙等书为根本,只重说理,不讲究辞藻的华美。考官批阅他的试卷,往往怀疑他是抄袭明朝人的文章。因此,考试后,不是背榜(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心里不免郁郁不乐,直到叶尔恺(伯皋)督学陕西,他才得以脱颖而出。

清朝制度,提学使三年一任,每省一员,由清政府派遣大员充任,体制宛如钦差,可以专折奏事,位次于督、抚,但奏事却与督、抚平行。1898年,于右任20岁时,叶尔恺出主陕西学政,在当时各省的提学使中,他是以学问渊博著称的。他的幕府中也人才济济,如叶澜、叶翰两先生,都是东南知名之士,尤其好讲新学。

那时提学使的衙门,设在三原,叶学台到任后,观风全省,出了几十道试题给秀才们去做。这几十道题,各门学问无不具备,限一月交卷。于右任在“冬寒无火,夜间呵冻所书,忽浓忽淡,甚形潦草”的情况下,勉强写成了十多篇。想不到呈上去后,得到学台大人的激赏,认为于的诗文策论,见识襟度,卓尔不凡,非时流可及。叶学台欣然批道:“入关以来,未见第二人”,“作者奇才妙笔,可以自成一家”,并大书“西北奇才”,推崇备至。传见的时候,对于右任说了许多嘉奖、勉励的话。还拿出一部薛福成的《出使四国日记》给他阅读,叫他留心世界大势,末了还说:“这部书我只带来一部,阅后仍须送还。”可见学台大人对于右任的青睐。

叶学台要于右任阅读薛的出使英、法、比、意四国日记,一方面因为薛福成是清代放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之一,在他的这部著作中,记载了1890年2月以后的欧洲见闻,让身处关中的于右任开开眼界。但更重要的是,叶学台认为薛福成在清末黑暗腐败的官场中,算得上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他除了在政治上有很好的名声,在学术上留下了好的著作外,在外交上也做了不少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例如:全力保护华侨就是他的德政之一),让年轻的于右任从薛福成的著作中能学到某些治国做人之道。

以全省教育首长之尊的提学使,如此看重一个年轻的秀才,称誉其为“西北奇才”,实属罕见。于右任来自农家,与叶尔恺素无渊源,叶对于右任如此垂青,主要是从于右任的试卷中看出他的学识出类拔萃,才气纵横。于右任所做的十几篇试卷,涉及各方面的学问,给叶尔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可惜的是,百年来历经动乱变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看到这些试卷了。但从他同一时期所作至今尚留存的少数几首诗中,我们还可以一睹他当时目光敏锐、见解超群的风貌。如《右任诗存笺》列为第一首的《杂感》诗,于右任把我国历代称颂伯夷、叔齐兄弟俩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的这件事,一翻数千年来的定论,谴责他们兄弟俩阻挠周武王伐纣的革命,诗云:“……夷齐两饿鬼,名理认不真。只怨干戈起,不思涂炭臻。心中有商纣,目中无商民。叩马复絮絮,非孝亦非仁。纵云暴易暴,厥暴实不伦。仗义讨民贼,何愤尔力伸。”这种看法很有见地,格调新颖。经叶学台的识拔,于右任声誉渐起,名重一时。

继叶尔恺督学陕西的是沈淇泉(又名沈卫,沈钧儒先生的叔父)。时陕西又遇严重旱灾,死亡枕藉,沈学台在上海等地筹募一笔巨款,在三原开设粥厂,救济灾民,希望找一个年轻有为的人来管这事。这时,于右任正在宏道书院学习,书院的孙芷沅山长向提学使推荐这位高足出任粥厂厂长。

他初出校门,看到饥民鸠形鹄面,啼饥号寒的惨状,不由得他不努力从事施粥工作。于右任虽无社会公益工作的经验,但本着为饥民服务的宗旨,在粥厂内创立了独立的会计制度,培训了二十多个民工各司其职,把繁忙纷杂的粥厂管理得井井有条,使嗷嗷待哺的灾民及时得到救济,渡过了灾荒难关。他由于昼夜忙碌,竟累得生了一场大病。直到第二年新粮即将登场,把余粮分给了饥民,施粥工作才告一段落。

这所粥厂,就设在三原西关渠岸三官庙内,入民国后,于右任来陕西领导靖国军时,在粥厂的原址办了一所民治学校,为家乡培养了不少人才。

这个粥厂前后办了一年,使于右任的组织管理才能受到很好的锻炼,但学业损失甚多。因此,粥厂结束后,他要求继续学习。沈学台支持他的要求,并把他送到当时关中著名的陕西中学堂继续深造。

陕西中学堂设在西安城内校舍宽大华美的北院,总教习(教务长)是江夏(武昌)人丁信夫(树保),他对经史研究很深,颇有心得,故讲解详明,于右任在校半年,受益极多。

这一年正是庚子年(1900年),国难当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奔,狼狈地逃到西安,把陕西中学堂连同巡抚衙门改为西太后和光绪帝的行宫,学堂不得不宣告停顿。时岑春煊任陕西巡抚,当西太后母子的銮驾进入西安时,岑春煊命令学堂师生衣冠整齐地跪在道旁迎接“圣驾”,足足跪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等到“圣驾”通过,才有人喝令大家起立散开。这事使于右任大为愤懑,国家已弄到这副样子,皇帝都要逃难,慈禧还要摆臭架子,兴师动众要大家跪着迎接她。他越想越气,回到宿舍,马上写了一封信给巡抚大人岑春煊,要他趁此机会杀了西太后,拥护光绪皇帝重新实行新政。

这里还须补叙一下:于右任少年时,因受长辈们的教育,逐渐形成不满清朝统治的民族意识。他7岁时,某日傍晚,伯母一家老少二十余口在麦场上“喝汤”,闲谈中他表哥突然发问:“我们读了《百家姓》,为什么书里没有县官的姓呀?”于右任的四外祖回答道:“他们是满洲人,两百多年前满洲人打败了明朝的朱皇帝,占了明朝的天下,所以我们的《百家姓》里,不要他们的姓。”他的四外祖没有念过书,他所讲的也并非事实,实际上《百家姓》始于北宋年间,根本不存在“不要他们的姓”的这回事,但于右任听了,似懂非懂,却因此萌发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他长大后受刘古愚、丁信夫、朱佛光等老师讲授新学的影响,以及谭嗣同《仁学》等著作的启发,他的政治倾向逐渐接近于维新派。及至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他很同情失败者。所以这时,于右任眼看国家遭了大乱,八国联军占了北京,慈禧逃难还有心思大摆阔气:凡是她经过的道路,都要用黄土铺垫,净水泼街,数百人手执旗帜、灯笼、斧钺、宝扇、红毡等为她开路助威,成千上万的臣民跪在路旁接驾。这一切使他怒火中烧,回去立即写了这封信。

信写好后,被同窗好友王麟生看见,力劝于右任不要太莽撞:岑春煊巴结西太后唯恐不及,怎么会去“手刃西太后”呢?你的信到了他手中,只会白白地送了性命。于右任听了王麟生的劝告,打消了这“上书”的幼稚念头。

由于于右任赞成新政,因而与陕西提倡新政、新学的有识之士都有来往。当时,陕西提倡新学最力而又最彻底的,当推三原朱佛光(先照)。他本是一位小学家,兼治经学,后来又从自然科学入手研究西学,写文章也是一等好手。他是明朝秦愍王朱樉的后裔,具有强烈的反清思想。所以,他讲起学来,每每推崇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借古讽今,宣传变革。他的盟弟毛俊臣(昌杰),是个经学家,对于词章也很擅长,在学行上朱先生与毛先生各有所长,他们两人的合作,称得上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朱先生还与孙芷沅在陕西发起成立天足会,反对妇女缠脚,又创设“励志学斋”,集资购买新书,以开风气。所以,朱佛光也是于右任确立革命思想的启蒙者之一。

那时的陕西,交通闭塞,不像上海等沿海城市容易看到新书新报,适逢莫仁安、敦崇礼两位牧师在陕西传教,于宝文因刻书关系与他们熟悉,向他们借了不少《万国公报》、《万国通鉴》,于右任不时翻阅他父亲借来的这些新报刊,对于环球大势,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听说朱佛光以新学教授弟子,心实向往,他便毅然拜在朱先生门下,连带对朱先生的盟弟毛俊臣也执弟子礼。由于得到两位名师的指导,于右任的视野更为开阔,思想也日趋新进,所写的诗,不再囿于个人的喜怒哀乐,把笔触扩展到亚洲及世界的范围。如他写的一首《和朱佛光先生步施州狂客原韵》的诗,就很有气势:

愿力推开老亚洲,梦中歌哭未曾休。

人权公对文明敌,世事私怀破坏忧。

偶尔题诗思问世,时闻落叶可惊秋。

太平思想何由见?革命才能不自囚!

于右任的同学茹欲可、程运鹏等,平时很喜欢看曾国藩、胡林翼的文章。有一次,朱佛光先生特地提醒他们:“曾、胡的文章虽好,题目则很差,请留心。”朱先生所说的“题目”,主要是指曾、胡两人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于右任在一旁听了,大受启发,以致把买来不久的《曾文正公集》、《胡文忠公集》等新书毫不惋惜地全烧了。

这一时期的于右任,既富于民族的义愤,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抱定决心要从游关中所有著名的学者,吸取他们的所长,充实自己。味经书院的山长刘古愚,是关中经学家的领袖,精通“四典”,兼长历算;素以经世之学教士,当时有南康(有为)北刘(古愚)之誉。戊戌政变发生,刘古愚感愤之余,曾遥祭六君子,被清吏侦知,对他格外注意,时常派人窥探他的行踪及与其来往的人。一些读书人都明哲保身,不敢和他接触,而于右任偏偏在戊戌政变发生不久、谣言朋兴的十月,去拜访这位为清吏所侧目的刘古愚山长,连刘古愚先生也很惊异,情不自禁地问:“你怎么在这个时候来看我?”于右任坦然地说:“正因为是这个时候,我才来就访先生。”刘古愚听了很受感动,留他住下,待之甚优,每有所问,悉心指导。

几年中,于右任从游了许多名师,经过他们的指点和自己的探索,加之读了不少书,包括西方的译著,因而眼界日高,对列强环伺、祖国沉沦感到无限的悲痛。虽然在1903年中了乡闱(举人),但一股潜在的革命意识,在脑子里“旋蜇旋动”,终于向自己提出了一个既严肃而又至关重要的人生观问题:我这一生,到底是循例走科举应试的道路,博个一官半职、封妻荫子,谋求个人和家庭的荣华富贵?还是投身改进(改良)这个社会?到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认识到改良这条道路走不通,从而得出了“吾人当自造前程,依赖朝廷时难俟”(《从军乐》)的结论。

于右任与辛亥革命前其他许多革命党人一样,经历了“反清——改良——革命”这一摸索过程,等到迫害及身,献身革命的意志才最终确立。

同类推荐
  • 想爱:留日青年的抗战生死恋

    想爱:留日青年的抗战生死恋

    这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1937年春,留日学习绘画的中国青年丝竹与他的老师西功的妹妹樱子想爱。丝竹的同学、日本青年吉次和知木也喜欢樱子,而樱子只爱丝竹。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丝竹完成学业回国,樱子因怀上了丝竹的孩子被父母留在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丝竹留学美国和与樱子团聚的愿望遥遥无期。东北女孩红秀在逃难中流落惠州,被丝竹父母收留,并做主让红秀与丝竹成婚。丝竹目睹了母亲被日军轰炸广州的飞机炸死的一幕,悲愤之情油然而生,决心参加抗战,成为国军66军160师(独九旅)的军官和第14航空队情报官。南京大屠杀时,丝竹被已成为日军第18军团军官的知木追杀,知木在追杀途中捡到了丝竹与樱子的定情物,便回国向樱子出示该物及中国阵亡名单,证明丝竹已死,并向樱子求爱,遭到樱子拒绝。樱子在极度痛苦之中生下了她与丝竹的女儿白梅。1938年5月,丝竹在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爱上中国人并生下中国人的孩子的樱子备受邻居歧视,樱子无奈嫁给了吉次。战乱之时,红秀与丝竹的儿子木棉出生了。之后不久,上海、武汉相继沦陷,已升为日军中佐的知木在进攻惠州时杀死了丝竹的父亲。红秀和木棉被土匪海上飞所救。知木再次登陆大亚湾后,对丝竹的家乡黄村进行了毁灭性的杀戮,红秀和土匪武装救出了丝竹哥哥的女儿香雪儿,海上飞战死,红秀和木棉被俘。日军侵占惠州时,知木欲玷污红秀,却发现红秀就是几年前他在大连生活时救过他性命的中国女孩,而此时,木棉已经被作为细菌试验而死。知木退出惠州。红秀未死,跟随地下党唐寒松远赴江西,参加抗日。樱子的丈夫吉次也被日军征兵到中国战场,原本善良、温和的吉次到了中国后也被日军腐蚀,成了一个疯狂杀害中国百姓、到处玷污中国妇女的兽兵。吉次到中国后不久,樱子被自己的国家所害,作为日军慰安妇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中国,而她却屡遭日本高级军官木乃花及知木的侮辱。在一次战役中,丝竹受伤被俘虏,知木特意安排樱子与他相见,诱使吉次亲手刺杀丝竹。樱子不堪丈夫的羞辱,自杀。吉次战败回家,因饥饿而生病的白梅听到母亲死去的消息后也死在了吉次的怀里。丝竹被吉次刺杀后被一位医生所救。而他的父母、儿子、女儿、恋人都已经不在人间。战争毁了他的家园,让他失去了亲人……
  • 特殊材料铸人生

    特殊材料铸人生

    本书是颜鸣皋院士的一本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沉的情感、翔实的史料、流畅的文笔、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情节、传奇的故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传主在曲折和苦难中漫漫求索,在风霜及忧患中拼搏奋斗,在使命与责任中攻关创新,在光荣与自豪中无私奉献的精彩人生!阅读该书,不仅可以了解一位中国科学家真实而又辉煌的一生,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忠诚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曲折前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本书不仅适合航空从业者及社会公众阅读,尤其还对广大青少年读者具有教育启迪作用。
  •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在春秋五霸中,勾践是一个最为复杂的人物。他既是一个亡国之君,又是一个中兴之君。在吴国为奴期间,他饱尝常人不能忍受之耻辱。归国后,他卧薪尝胆,把自己放在低卑的位置上去敬信群臣,集合众谋,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了强吴,旋即北上,大会诸侯于舒州,成为中原之霸主。危中求存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勾践阴阳相违的双重人格。他是一个政治家、谋略家,韬光养晦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个阴谋家。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热门推荐
  • 九世轮回血玉缘

    九世轮回血玉缘

    你若在我身旁,战死沙场亦何妨我若在你心上,敌军三千又怎样世界苦已无你,化作腥红随你葬爱情,友情,亲情,当你不决择的时候,似乎所有的都不会改变当考验来临,你该如何选择倾尽天下换她一世笑靥还是从此天涯陌路本文已经大修完成,将继续持续更新,第一卷将会是江湖武侠,第二部是史诗正剧……一共九世九部,请多支持
  • 魔道剑君

    魔道剑君

    一名背负血海深仇的男子,与仇人厮杀于雷雨之中,却同时穿越重生在异世,且看先天衰老活不过十八岁的他,如何在杀机四伏的异世之中,争霸天下,枭首仇敌!天运大陆百兵武者体系:徒、师、大师、首、宗、王、圣、皇、帝、神。更有一类独特的铸造师···
  • 娘子,为夫错了

    娘子,为夫错了

    她只想做个好妻子,安分的过日子,可为什么事情总往她身上挤?当她终于抬起头,不再自卑,跳出沉默的生活。他又找到了她,但她已经不在需要他!
  • 错过他遇见你

    错过他遇见你

    此去经年,两个少年,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哪个少年,是你心目中的朱砂痣,哪个少年,是你心头上的白月光。当岁月从指间匆匆流淌而过,当宿命的年轮缓缓转动,当欢笑掩饰不了落寞。他还在原地,只为她能转过头就能一眼定情。是谁,在若干年后,终于执起她的手,只为换她一展欢颜。是谁,在那情人湖旁,静静等候,默默聆听,谆谆教导,只为护她一世安好。于是,总会有一个人与你相携到老,即使,你不是我曾经的唯一。那一年,在一片如烟似雾的江南烟雨中,衬托着满天的繁星。夜空,不再荒芜。
  • 蝴蝶幻月:萌妹以求

    蝴蝶幻月:萌妹以求

    一只蝴蝶翩翩飞舞,居然被奇异的花香迷倒。再次睁眼,化身为人。“我是谁?我叫什么?”萌妹纸睁大双眸,迷惑的看着丗间万物。俊美公子邪魅笑容,遍寻万花丛中一抹芳纷、“姑娘……”“你也寻找家人吗?”萌妹子满眼纯真,怯怯的询问“大概……是……”
  • 创吧:逗比笑传

    创吧:逗比笑传

    关于创吧的风云人物,我们要一起写一本书!!!
  • 骗婚成爱:总裁的首席秘妻

    骗婚成爱:总裁的首席秘妻

    一觉醒来,陌生男人告诉她。你是我的妻子,你肚子里有我的孩子。江西语想,这个世界一定是疯了。后来,她说:原来结婚都是骗人的,你给我有多远滚多远!顾长安老神在在:书房还是厨房,刚好我也觉得卧室没新鲜感了。
  • 给你掏心窝子的人

    给你掏心窝子的人

    那年,汉生十七岁,青山十六岁。我们在一个班上。我说的故事和他们有关。我说了,青山十六岁,正处在争勇斗狠的年纪,汉生和他差不多,而我却是个例外,我这么说没有包庇自己的意思,当时我十五岁,像个傻瓜,胆小怯懦,什么狗屁也不知道(按汉生的说法),只知道戴双手套在球门后捡球(我是个守门员)。虽然我们在一块看了很多张片子(尤其是外国的),我也难以想象长大后得和女人那样干才行,那已完全超乎我的经验之外。那些让人热血贲张又十分吓人的镜头让我好几天来都茶饭不思,更别提什么欲望了。
  • 独宠921天:高冷校草是暖男

    独宠921天:高冷校草是暖男

    (宠文)“楚沫雪,你来我家究竟是为了什么。”萧以宸质问着楚沫雪。“你认为我是为了什么,我不想和你这种不明所以就来诋毁别人的人斗嘴。”楚沫雪以经懒得和萧以宸说话了。“楚沫雪,既然你那么想留在我家,好,我成全你。”说着,萧以宸解开了上衣的扣子。“你流氓。”楚沫雪急忙捂住了眼睛。(霸道甜宠,宠到无极限,不喜误进)
  • 爱情的诱惑

    爱情的诱惑

    聪慧美丽的夏薇,因为母亲临终时的嘱托而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转交一封母亲的亲笔信,也就此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陈天诺的一份遗嘱掀起了轩然大波,传说中价值连城的“神狮”和“邮册”究竟落入谁手?在这条沾染诱惑的路上,夏薇邂逅了心中的挚爱陈心宇。其实,对他来说,获得她的爱情,才是人生中最大的诱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