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34400000014

第14章 “沈从文之为沈从文”之旅

沈从文一生结集约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沈从文小说的主要内容,一是湘西世界,二是都市人生,但代表沈从文小说成就与风格的是前者。沈从文从20世纪30年代前后起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通过发掘普通人的善良、美好,来表现对“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这一严肃问题的态度。因此,构造心中美好的“湘西世界”,表现“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是“沈从文之为沈从文”的基本特征。

沈从文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已崭露头角,逐渐获得读者的认可,而且在30年代前已出过《鸭子》、《老实人》、《阿丽思中国游记》、《入伍后》、《雨后及其他》、《龙朱》、《石子船》等好几个集子,在文坛站稳了脚跟。但他创作的成熟,风格的真正确立,是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的。确切地说,其创作艺术的成熟当是1928年后,《阿黑小史》、《萧萧》等作品的出现可视为标志,而其风格的真正确立,则要延缓到30年代初甚至1934年时。

夏志清曾说过:“沈从文艺术的成长在最初的阶段缓慢得近乎痛苦。他开始写作时,全凭自己摸索,对西方的小说传统可说全无认识。1924-1928年间,他为生活所迫,大量的生产小说,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都用滥了……在文体上和结构上,他在这一阶段写成的小说,难得有几篇没有毛病的。由于他对现代小说结构没有什么认识,所以沈从文的叙述方法,都是传统性的。这本来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大概是由于缺少正统训练之故,他常出怪主意,在小说中往往不问情由的加插了一大段散文式的按语和罗嗦描述。”苏雪林也说他“用字造句,虽然力求短峭简练,描写却依然繁冗拖沓”。应该说,这些评价是符合沈从文曾有的摸索过程的。

以沈从文的第一个集子《鸭子》为例,就可看出其小说艺术的缓慢的成熟历程。《鸭子》(小说部分)收了沈从文最初的一批小说作品。这些早期的作品已表现出沈从文作为一个文学新人应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出色的文字能力以及终其一生都充沛丰盈的文体创造力。不仅童年趣事和乡村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每一篇作品的结构布局也绝不重复。但就小说技巧而言,集子中的《雨》、《往事》等均无中心人物,无中心事件,更无人物性格的刻画,只能说,是一些生活场景的描绘,说是习作也并不为过。稍后的《玫瑰与九妹》倒是注意了中心事件,还刻画了主要人物九妹,但人物的性格仍缺乏鲜明的刻画。1925年写作的《腊八粥》是《鸭子》中的第6个短篇,这篇作品已有了中心事件,但结构仍欠完整。小说上半部分写小时煮腊八粥的情景,字里行间童趣盎然,令人期待。但作者笔头一转,后半部分却专写小狗,而且结尾再也不提腊八粥,可见其结构艺术还有待成熟。夏志清说其早期作品“在文体结构上,他在这一阶段写成的小说,难得几篇没有毛病的”是有根据的。在这方面,他与许多著名作家如鲁迅、老舍、曹禺、张爱玲的一举成名有很大区别。生活所迫匆促就章,虽是原因之一,但创作前的阅读准备和创作训练,也是天才如沈从文辈也不可能逾越的必经的成长历程。

除了艺术的成熟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他对湘西世界的描绘和审美理想的确立更经历了很长的摸索过程。其实,并非沈从文在30年代以前不写湘西、不写人性。恰恰相反,在他最初创作的1924-1928年,除了描写身边琐事、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等外,湘西的风土人情、苗区的青年男女、边地的兵士军官等,都涉笔成趣,大量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据笔者约略统计,在他最初创作的1924-1928年间,有关湘西的故事就占了他作品内容的一半以上,其次才是身边琐事和城里生活的描写。从1928年起,沈从文已给读者奉献了一批优秀的湘西小说,如1928年《阿黑小史》描写湘西年轻男女本能纯真的爱恋悲剧;1929年《萧萧》实写湘西1岁郎君10岁媳的落后习俗;1930年《丈夫》直面湘西因贫困不得不让女人外出以肉体谋生的残酷生活。然而,这些30年代之前的作品,虽已初步表现出沈从文注重从人性刻画方面表现他心中的湘西世界的特点,但应该说,沈从文真正有意识地写湘西并确立自己重建民族品德的审美理想当是在1932-1934年间。学者张新颖认为,沈从文写于1932年,出版于1934年的《从文自传》自述湘西世界所养育出的沈从文,是“沈从文找到自己”的开始,笔者认同这一观点。因为“湘西”这一沈从文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确实是从《从文自传》才凸现出来的。后来,1934年的《边城》描写湘西边地人民美好的品性;1937年,《小砦》转向湘西现实世界不如意一面的描写;1938年,《长河》更写出湘西在“新生活运动”时发生的变化。这一系列的作品,可以说是沈从文有意写湘西的庞大计划中“湘西世界”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写照。

也就是说,“沈从文之为沈从文”,1928-1932年的《阿黑小史》、《萧萧》、《从文自传》等作品可为其始,但其审美理想的真正确立及表现则是1934年。正是在1934年,沈从文不但写出了他最优秀且代表他艺术风格的《边城》,而且,在理论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发表于1934-1942年间的许多文论如《边城·题记》、《边城·新题记》、《长河·题记》、《从文小说习作选集·代序》、《长庚》、《水云》等都执著地谈到他的文化理想,谈到要通过小说重建民族品德。可见从1934年起,他在理论上已形成自觉。

沈从文为何要创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不难理解。作为一个边地之子,沈从文难以忘怀生他养他的家乡,况且这家乡在沈从文心中是那么美好,而他的“灵魂深处依旧潜藏着一个山野的精灵”,有一个乡下人的“道德标准和人生价值准则”。故《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一章所描写的凤凰及那里的人与事,可以说是沈从文心中永远的湘西世界:“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侮无扰;农民勇敢而安分”,“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一切事保持一种淳朴的习惯,遵从古礼”。“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给我的印象里。”在《边城·题记》中他更真情表白:“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我的祖父,父亲以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上终其一生。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与哀乐,即或这支笔如何笨拙,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地写下去。”

但是我们要追问的是,为何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甚至1934年才能够这样自觉追求?这其中有着一些怎样的特殊原因?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已有学者分析过的,到了30年代初沈从文才有了稳定的职业,不再为衣食之虞而匆忙下笔,已经具备进一步探索追求的客观条件。而这些客观条件,对于家累沉重和经历了辛苦艺术摸索过程的沈从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其他两大特殊原因。

一是1934年返乡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令他“重新审视故乡”,思考“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他曾经这样自述:“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敬天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没了。”在《边城·题记》中他又说:“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朴质,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因此我写了个小说,取名《边城》……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使读者“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二是与好友胡也频离去后他内心的争斗有关。如果说,在胡也频生前,沈从文不与胡也频同路,那是因为他早年经历了太多生命的离去,经历了太多的劫难,再不会拘泥于某些功利的打算,因而“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那么,在胡也频牺牲之后,沈从文在内心悲痛和寂寞之余,内心应该是有争斗的,他的内心应该是更进一步地思考了很多关于人生和文学的问题,并进而明确了自己的审美追求。从人格的角度讲,沈从文并非无热血,他并不怕死。1931年,当胡也频被捕后,他曾四处奔波,找胡适等人帮忙。后来1933年丁玲被捕,他也到处找人帮忙,甚至还写了《记丁玲·跋》的文章。其中一段说到丁玲的失踪:“政府对于这种失踪,仿佛毫无责任可言……这件事既不是政府的责任,也不算国民党的责任,那么,应当归谁去负责?”其措词的激烈程度非一般人所能想象。而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但文学上走什么路,对于沈从文来说也是一个并不轻松的内心常常处于思考、争斗中的问题。毕竟沈从文走的不是当时所谓的“主流文学”的道路,他也要经常面对不少读者和同行的质疑。这一点我们从沈从文的文论中常常以“先生”、“声音”为论辩对象,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及主张自问自答,便可看出他内心常处于争斗之中。好友胡也频离去后,他内心的争斗更不可避免。当然,其争斗的结果是,他更进一步地明确了自己的审美追求,确信:“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我们活在这个现代社会中……到处是丑陋,可是人应当还有个较理想的标准……美应当是善的一种形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早年的经历本已使他养成“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个性,而他用来判断事物的标准,是他自称“从乡下随身带来的尺和秤”。胡也频牺牲前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令他觉得“到处是丑陋”,“觉得实在生活中间感到人与人精神相通的无望……只从自己的头脑中建筑另一种世界……期待那另一时代心与心的沟通”,希望能“超越功利得失和贫富等级,去处理生命和生活”,“存心走我一条从幻想中达到人与美与爱的接触的路”。正是在这样的思考当中,1934年初的返乡及看到的变化,才促使他在1934年后明确树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学理想。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早年的经历和对故乡执著的爱以及乡下人的价值标准是沈从文从人性人情方面创造湘西世界的情感基础和个性因素,好友胡也频牺牲后他内心经历的有关文学与人生的争斗和思考是内在动因,而1934年初返乡看到家乡的变化,则是他1934年后确立起以美写丑,呼唤民族品德重建的文学理想的关键所在。

同类推荐
  • 时间会证明一切

    时间会证明一切

    爱过,错过,都是经过。好事,坏事,皆成往事。生而为人,红尘浮浪,免不了世间一番摸爬滚打。也曾迷茫,也曾彷徨,虽抵不过少年白发,却终可见淬火成金。尝遍人间滋味,领略万种风情,然后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是时间。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我们都曾不堪一击,我们终将刀枪不入。时间会证明一切。
  • 西方小说与文化帝国

    西方小说与文化帝国

    本书是资深教授蹇昌槐的最新力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用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系统研究西方小说的理论专著。作者基于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文化视野,对弥散在西方小说艺术巨川之中的帝国文化镜像萌生、发展和形成了原创性的理论阐释,对塞万提斯、笛福、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康拉德、海勒、沃克等数十位精英作家的创作了深刻的重解。全书视角新颖,立论清奇,文情并茂,可读性强。
  • 黑与白

    黑与白

    文学评论集,收40余篇,既有对卷入市场以后文学流变现状的客观描述和前景的宏观预测,还有密切追踪作家作品,潜心琢磨新的批评路向的探索。
  •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一个偶然的机会,位于中国西部骊山脚下的八千兵马俑破土而出,这一旷世奇观立即震惊寰宇,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经过考古人员几十年的努力探寻,秦始皇陵园地下殉葬品的神秘面纱被层层剥去。本书真实地再现了这支庞大的地下军团被发现、发掘、珍藏、展览的全过程,并以兵马俑军阵和陵园内外陆续出土的铜车马、百戏俑、石铠甲、文官俑、青铜仙鹤等珍贵文物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大秦帝国的风采。同时对这些国宝出土后发生的盗窃与侦破、人事纠葛与恩怨是非,作了较为翔实的描述。这是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以来最为精彩动人的一部纪实力作。
  • 生活就是一个小品:梁实秋快乐的艺术

    生活就是一个小品:梁实秋快乐的艺术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在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 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梁先生文中的透露出的“闲”,绝非恣意的欢谑,而是宁静悠远的心境;它不是宝贵者的特权,而是每个热爱生活、关于思考的人都应该有的心灵的自由与舒展:它非遥不可及,而就存在于平平淡淡的生活里。
热门推荐
  • 意千宠

    意千宠

    父亲是崩坏版陈世美,继母是典型白莲花。叶浔一生都在和两个人渣较劲,伤人伤己。重新活过,躲过算计,沿途风景流光溢彩。前世无言守候的有情人,此生得以常相伴。不曾奢望的千般宠溺万般深情,尽在手中。
  • 金刚錍论私记

    金刚錍论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长日记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洛克菲勒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洛克菲勒堪称是一个商业奇才,他从来都认为自己的成功完全在于自己。他内心非常强大,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理财,具有超强的财商。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准确的判断为他带来的大量的财富。他曾经说过,即使把他放在沙漠身无分文,即使有个驮队经过,他也能东山再起。洛克菲勒一直是一个狠角色,所以他的成长更具有传奇色彩。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洛克菲勒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 穿越之美男不好惹

    穿越之美男不好惹

    睡觉睡到穿越,睁开眼时吓得魂飞魄散!宁双双大叫一声,我不要做那千年女干尸!在这个没有亲人、朋友的陌生朝代。她只想逃,逃出皇宫,逃离那些莫名其妙的男人!却听到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你休想逃出我的手心!她该何去何从?是爱还是不爱,是留下还是离去?等待着她的又会是些什么?
  • 校园奇幻修真记

    校园奇幻修真记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欺,如果想保护你想保护的人就要让自己变强,变道最强。校园奇幻,分流无比今生之仇前世来报前世妖神今世天仙
  • 总裁用心爱:宠妻无下限

    总裁用心爱:宠妻无下限

    本书暂时停更,因为一些原因没时间更,书友们请谅解(一对一绝宠文,小小虐,欢迎跳坑)刚重生就有未婚夫?林雪本来不想理他,结果却被他逮回家却扔在床上,一遍又一遍的尝试108种姿势。某天早上,林雪装可怜对萧瑾天说。老公你就不能给我放一天假吗?恩?给你放假?看来我还是不够努力,说完恶狼扑食朴向这个让他疯狂的女人。救人啊……谁来救救她,看着这只想日日夜夜欺负他的人,是谁说萧瑾天对女人不敢兴趣的,过来我保证有糖给你吃……谁来告诉她,世界怎么了,莫名其妙的重生,还莫名其妙的生了小包子
  • 圣龙图腾

    圣龙图腾

    龙,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先民氏族,以圣龙为图腾,延续火种,传承生命。诸天万界,龙腾四海。吾辈岂是池中物,一朝崛起,气吞山河亿万里。
  • 零碎时间

    零碎时间

    当时间开始运作的的那一刹那间,便有了史。无论神魔人兽,还是鸟虫鱼木皆有记载。
  • 无终传奇

    无终传奇

    古代,在中国北方存在过一个山戎族建立的奴隶制国家——无终国。无终国鼎盛时期,其疆土比华夏诸侯国燕国、齐国还要大。他曾经是无终国的太子,在一场军事政变中,幼年的他流落他乡,变身为奴。后来,他从奴隶到将军,为无终国的伟大复兴立下汗马功劳。他战功赫赫,被山戎人称为“第二个热尔南齐”。他的身世最终大白于天下,然而他却不为王权所动,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他让出象征王权的“紫晶权杖”。他性情耿直、仁义,却不懂得盖主高功里暗藏危机……
  • 茅山少主在花都

    茅山少主在花都

    僵尸,厉鬼,怨灵通通手到擒来,风水,画符,布阵一一不在话下,我是警局的特殊警探,专拿作乱人间的冤灵厉鬼,我叫吴浩,我为茅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