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3500000010

第10章 第九辑

第九辑

岳飞事迹杂谈

宋朝的历史名人,在民间影响最大者,只怕有四位:一是宋太祖赵匡胤;二是北宋名将杨业;三是北宋文臣包拯,至于他是否是黑脸,则史无明文;四是南宋名将岳飞。此四人在民间之影响,其实应归功于演义小说、戏曲之类,中国人的所谓历史知识,得之于演义小说、戏曲者居多,得自史书者居少。上述四人的传奇式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久而久之,虚构遂被误认为信史,以讹传讹,弄假成真;而他们真实的立身行事,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论,其实是相当淡薄,甚至于一无所知。

岳飞确实是一位值得后人敬仰的英雄。他的生平事迹由其孙岳珂编纂成《鄂国金佗稡编》一书,这是研究和了解岳飞最重要的史料。笔者已将此书作了校注,标点出版。邓广铭师和其他几位学者,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为岳飞撰写了历史传记。如果读者们对岳飞这位英雄感兴趣,不妨去翻阅此类书籍。在这篇短文中,只是将人们往往不清楚或弄错的一些史实,作一些杂谈式的说明。

一、岳飞的相貌和身长:应当承认,与山水画、花鸟画相比,人物画非国画之特长。很多古人也并无临摹的画像传世,例如北宋的杨业就是其中之一。这反而给现代画家、雕塑家们以发挥想象力的自由,他们愿意怎么画,人们都无以表示反对。但岳飞却有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卷》传世,经专家们鉴定,传世者已非刘松年原作,而是一种传摹本。尽管画像水平不高,毕竟为今人提供了岳飞脸相的一些特征。岳飞相貌的特点是头颅颇大,方脸大耳,眉毛短而眉宇宽,嘴小,颔下无,显然说不上是位美男子。但是,按中国人传统的美学观念,似乎好人须有好的容貌,坏人应有坏的嘴脸。于是,从后代的岳飞画像乃至近世的雕塑,一般将岳飞画成或塑成京剧生的形象。其实,依我之见,倒不如放弃这种形象。岳飞长相不好看,毕竟是个大好人。

关于岳飞的身长,已无任何直接的历史纪录可言。如果有一点参考性的间接旁证的话,那就是岳飞曾在河东平定军(今山西平定)当兵,应是广锐军骑兵。按宋时规定,广锐军士身长标准为五宋尺五宋寸,大约相当于今一百七十公分。当然,宋时也并不严格按照规定的身长招兵,故以上的身长标准亦非确定无疑者。

二、岳飞背上刺字非“精忠报国”:人们往往依据《说岳全传》的虚构故事,说岳飞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字。据史书记载,“精”字系误,应为“尽”字,作“尽忠报国”。宋高宗曾赐岳飞旗,则为“精忠岳飞”, 后人其实是将两者混为一谈了。

三、岳飞沉厚寡言的性格特征:岳飞平日沉厚寡言,语不轻发,一旦说话,往往言简意赅,语重而心长。例如有人问他:“何日为太平?”他回答说:“文官不取钱,武官不怕死,即太平矣。”成为传诵千古的名言。当时人称岳飞“沉鸷”、“沉雄”、“沉毅”、“沉勇”,说明他此种性格,给人印象甚深。

四、岳飞的称谓:在《说岳全传》和戏曲中,对岳飞最常用的称谓是“岳元帅”。其实,宋朝很少设有元帅的职务。如果说有,则在北宋末年,康王赵构——后来登基的宋高宗,倒是曾任河北兵马大元帅,宗泽任副元帅。岳飞从未担任过元帅,不能称岳元帅。岳飞居高官后最常用的称呼是岳相公,相公是宋时对宰相或高官的尊称。人们读《水浒传》,总记得鲁达说到过“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这是对经略使的尊称。岳飞曾任制置使、招讨使、宣抚使等级别不同的战区统帅,可称岳制置相公、岳招讨相公和岳宣抚相公。后岳飞任枢密副使,可称岳枢相。

五、岳飞的妻儿:岳飞前妻刘氏,在他从军离乡后改嫁。宋时妇女改嫁,尚非是件耻辱的事。如范仲淹随母改嫁朱氏,女词人李清照年近五十而改嫁。但后来的一些岳氏宗谱受明清时贞节观念之影响,便将岳飞后妻李娃说成是元配夫人。李娃比岳飞大两岁,她与岳飞结婚时,大约已有二十八、九岁,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正常婚龄,可能也是改嫁者。岳飞坚持不纳妾,这在当时亦可谓凤毛麟角。

岳飞五子中,岳云和岳雷应是刘氏所生,岳霖、岳震和岳霆是李娃所生,年龄相差颇大。岳飞死时,长子岳云二十三岁,次子岳雷十六岁,都已成婚,并生育了四个子女。三子岳霖十二岁,四子岳震七岁,五子岳霭(后宋孝宗改名岳霆)三岁。岳霭反而比岳飞长孙岳甫小一岁,而与长孙女岳大娘同岁。岳雷和岳霖都荫补为官,随父亲出入行阵者,唯有长子岳云。岳飞待子极严,在战争最艰难险恶的场合,岳云必须身先士卒,出入枪林箭雨,而对岳云立下战功,却扣押不报。此种风范即使在千古之下,仍足以振颓风而励后人。

六、宗泽与岳飞:宋时文官与武官严格区分,武官并不等于武将,武官充任各级政府官员者,往往不算武将或军人。一般认为宗泽是武将,实则大谬不然。宗泽是由科举进士出身的文官,他在世的最后职务是河北兵马副元帅和东京留守。特别是最后一个职务,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成为统兵文臣。相反,岳飞由军功入仕后,一直是武将。人们也往往认为岳飞是宗泽的重要助手和后继人。其实,岳飞虽受宗泽提拔,也不过是一军的统制,至多只是东京留守司的二等战将。作为宗泽重要助手者,有陈淬、闾勍等人。即使在宗泽死后,岳飞也曾在闾勍和陈淬指挥下作战。

七、岳飞和岳云的兵器:宋时武人不一定像演义小说描写的那样,各人都有常用的兵器。史籍中记载,岳飞在当青年军官时,使用过剑、刀、四刃铁简、丈八铁枪、铁矛等兵器。岳云常用双铁鎚、宋时“鎚”与“锥”字可以通用,实际上是一种铁锥枪。后世“鎚”之词义发生变化,其实,京戏“八大鎚”中之“鎚”,宋时一般称为“骨朵”,岳云的双铁鎚无疑不是骨朵。

八、岳飞是战区统帅:人们往往误认为岳飞身任全国性的军事统帅,实际上岳飞一直是战区统帅,与他地位相当的战区统帅还有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吴玠等人。岳飞主持的京西、湖北路战区,以鄂州(今武汉武昌)为大本营。鄂州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活动地点,却已无遗迹留存。

九、岳家军:岳家军不是岳飞军队的番号,而是当时民间的习惯称呼。岳家军的正式番号有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行营后护军等。民间的习惯称呼,实际上正犯赵宋家天下之大忌,在宋高宗眼里,天下军队只能称赵家军。岳家军下分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等。背嵬军是最精锐的亲军。

十、岳飞部将:《说岳全传》中不少岳飞部将是史无其人,而历史上不少岳飞部将又在小说中无名。岳飞所辖各军有统制、副统制等将,其中王贵任提举一行事务、中军统制,张宪任同提举一行事务、前军统制,两人为岳飞主要助手,可以代行主持军务,指挥其他统制作战。宋时官衔上加一“同”字,即是副职。张宪不是岳飞女婿。另外还有徐庆、牛皋和董先三统制,都是岳飞麾下的勇将。牛皋要比岳飞大十六岁。岳飞与各统制并无结为义兄弟的事,牛皋更不可能称岳飞为兄。各军下辖将一级编制单位,其统兵官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在小商桥英勇战死的杨再兴即是正将、副将一类将官,为统制的部属。

十一、岳飞和韩世忠:韩世忠比岳飞大十四岁,当他任大将时,岳飞不过是一个列校。一旦岳飞官位骤升,其军功和声望又超出韩世忠之上,也曾引起韩世忠的妒忌和不快。但岳飞一直努力与韩世忠修好,并在秦桧陷害韩世忠时,通信救援,韩世忠也向秦桧诘责“莫须有”之狱。韩世忠妻妾甚多,元配白氏,至于梁氏则史传无名,后人为她杜撰了“红玉”之名。梁氏早于岳飞六年去世。《说岳全传》中梁红玉于岳飞死后营救其家眷的故事,纯属虚构。

十二、岳飞的文化水平和遗墨:宋时崇文抑武的风气甚重,对武将的文化水平并无什么要求。韩世忠和刘光世在掌兵时都是文盲,韩世忠还十分轻薄文士。岳飞出身农家,自幼显然未受良好教育。但他却垂意翰墨,极喜延揽文士。这也是他招致宋高宗猜忌的一个原因。

但是,岳飞毕竟不是一个饱学的宿儒,故史书上说他“略知书传,礼士恤民”。岳飞的大量奏议、公文、书信之类,一般都由幕僚们起草和书写。他只是在戎马倥偬之暇,写过少量诗文。其孙岳珂所能搜罗到的祖父墨迹,仅有一篇奏议和十一封书信。在传世的岳飞墨迹和诗文中,确有伪作,如《送紫巖张先生北伐》一诗,其实,当时根本不存在文臣张浚北伐,而有劳武将岳飞相送的史实。岳飞对张浚也只能称“张相公”或“张都督”,而不会称“紫巖张先生”,此为伪作无疑。又如传世岳飞书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墨迹,按墨迹中的年月日推算,当时岳飞正在鄂州往临安的途中,而根本不在南阳。岳珂说祖父墨迹是苏东坡体,传世岳飞书写前、后出师表的墨迹亦非苏体。岳飞身为宋朝臣子,必须避皇帝御讳,而传世岳飞书写前、后出师表居然出现宋钦宗的御讳“桓”字。可知亦是伪作无疑。

十三、岳飞与释道:岳飞对佛教和道教都有几分虔诚的迷信。他结识庐山东林寺住持僧慧海,在绍兴十年大举北伐前曾赠诗一首:“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遊。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他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十分淡薄,原准备功成身退,在东林寺读经念佛,以度余年。不料壮志未酬,不死于敌,而死于朝廷,终成千古悲剧。

十四、宋代史籍中无风波亭:宋高宗下令将岳飞赐死于大理寺狱。赐死是保留全尸,算是照顾大臣的体面。张宪和岳云即是绑赴临安闹市处斩。大理寺狱位于钱塘门内,钱塘门为临安西城偏北第一门。宋廷原先规定用草帘之类将岳飞尸身包裹后,埋于大理寺墙角。但好心的狱卒隗顺却偷偷将其尸身负至钱塘门外安葬,私号“贾(假)宜人坟”。宜人是宋时贵妇的封号。后世传言岳飞死于风波亭,这在宋代史籍中并无根据。

关于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和岳母刺字的传说

岳母刺字是在民间流传已久,且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据一位先生在电话里谈及,说岳飞前妻刘氏改嫁,岳飞的后裔们尚能接受;说没有岳母刺字,他们就不能接受。其实,单纯从感情上讲,我又何尝愿意否认这个至今仍激励着中国人爱国精神的故事呢?但无奈的是岳飞孙岳珂所著的《鄂王行实编年》中就根本没有记述此事,《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仅存如下一段记事:

“先臣天性至孝,自北境纷扰,母命以从戎报国,辄不忍。屡趣之,不得已,乃留妻养母,独从高宗皇帝渡河。河北陷,沦失盗区,音问绝隔。先臣日夕求访,数年不获。俄有自母所来者,谓之曰:‘而母寄余言: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乃窃遣人迎之,阻於寇攘,往返者十有八,然後归。先臣欣拜且泣,谢不孝。”

由此可见,岳母虽是位普通农妇,却是深明大义,仅就此段记事而论,也足以令人崇敬。关于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大字的原始记录,则见于《宋史》卷380《何铸传》,乃是在审问岳飞之际:

“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这表明岳飞背上的刺字已是年深月久。上引两条最原始的记载当然不能提供岳母刺字的证明。从情理上推断,岳母作为一个普通农妇,一般只怕不认字,而当时的刺字是一项专门的手艺。《水浒传》第八回说林冲被“刺配远恶军州”,“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第十二回说杨志被判刑,也“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表明宋时并非是任何人都有随便给人刺字的手艺。

即使以古代演义小说或戏曲而论,被编入《全元戏曲》卷11的《岳飞破虏东窗记》,据编者分析,其中有明人修改的痕迹。其十八出描写岳飞被周三畏审问时回答:“岳飞若有此事,岂肯自幼‘尽忠报国’四字刺入肤里?”这段话到底是元人戏曲原有的词句,还是明人修改者,就难以判断,但也表明元代戏曲仍可能沿用历史记载。此后可能是在明朝成化时,姚茂良所撰《精忠记》传奇的第十六出描写同样剧情,岳飞回答说:“大人在上,岳飞从幼便以‘尽忠报国’四字铭刻於身上,请大人细验。”

明嘉靖刊本的《大宋中兴演义》中也还是没有岳母刺字的故事,小说卷1只是说岳飞在“靖康间,见胡马纵横,宋兵畏缩,乡中好汉皆来就他入山为寇。飞谓之曰:‘大丈夫不著名於史册,而为鼠窃狗盗,偷生於世,可乎?’乃令人於脊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以示不从邪之意”。小说卷7说:“岳飞取供状罢,复将衣裳裂开,转过脊背,与周三畏看,有旧刺下‘尽忠报国’四大黑字,深入皮肤”。

明末冯梦龙撰《精忠旗》传奇,其第二折“岳侯涅背”则编撰了岳飞请张宪刺背的故事,今摘录如下。生(岳飞)说:“张宪,你把刀来,在我背上深深刻‘尽忠报国’四字。”生“解袍露背介”,末(张宪)说:“怕老爷疼痛。”“生大怒介”,说:“唉,我岳飞死且不惧,怕甚么疼痛!”末说:“既如此,小人大胆动手了!”“作刻介”,末说:“刻完了。”生说:“与我以墨涅之。”“末应涅介,外(苍头)与生穿衣”,末说:“老爷固然立志报国,何苦忍此疼痛?”生说:“张宪,如今为臣子者,都则面前媚主,背後忘君,我今刻此四字於背上呵,唤醒那忘主背君的,要他回顾。”看来,作者是深感于明末“文臣爱钱,武臣惜死”,而作此针砭。

以上数例反映在元明时代,大致还没有岳母刺字的故事流传。几处演义小说和戏曲都将何铸改成周三畏,当时大理卿周三畏确是此次冤狱的副主审官,按前引《宋史?何铸传》的叙述,是可能在审讯时,也见到岳飞的背上刺字。至于说周三畏反对冤狱,又与史实不符,笔者已另外撰文《岳飞冤狱与周三畏其人》,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5年《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一书。唯有《精忠旗》仍然忠于史实,说是何铸和李若樸反对冤狱。

《如是观传奇》为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抄本,其作者一说是张心其,另一说是明末吴玉虹,被杜颖陶先生编入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版的《岳飞故事戏曲说唱集》中。此传奇中出现了岳母刺字的情节。其第九出有岳母说唱道:“起来!我将‘精忠报国’刺入你皮肤了!你当日夜牢记,念君奋力把胡酋退,念亲及早把捷书寄。”此处已将“尽忠报国”讹为“精忠报国”。

《唐门岳氏宗谱》一书是在清“光绪丁酉”(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刊行,此书卷2有彰德府推官张应登“节录”《忠武王传》。张应登据同书卷1《增建精忠庙九公祠议》(汤阴王庙),为明朝“万历戊子(十六年,公元1588年),彰德府司理内江张应登”。据清《河南通志》卷32和《四川通志》卷9,他是四川内江人,字玉车。在《忠武王传》前的“玉车张氏曰”中说:“惟《金佗粹(稡)编》载章尚书颖所进传,详记後先,综缉王生平忠孝、战伐、勋劳,以至被冤受祸,首尾条贯,烂然较著。盖章尚书原本於亦斋先生《行实编年》,而传之者其详且实,宜也因取而裁之。”张应登说明他的节录取材于章颖《岳飞传》,而章颖《岳飞传》又是依据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张应登所编的《忠武王传》中有一段岳母刺字的记录:“飞至孝,靖康初,始见高宗。母涅其背曰:‘尽忠保国。’既而飞留妻养母,从高宗渡河。”钱汝雯编《宋岳鄂王年谱》卷1引《唐门宗谱》的文字稍异:“王至孝,靖康初,始见高宗。母涅其背曰:‘尽忠报国。’趣之行,遂从高宗渡河。”特别是背刺字“保”与“报”之差别。对照《鄂国金佗续编》卷21章颖《鄂王传》,同样部位的文字如下:

“初,飞从戎,留妻养母姚氏,从高宗渡河。既而河北沦陷,音问隔绝。飞遣人访求,数年不获。俄有自母所来者,谓飞曰:‘而母寄余言:为我语飞,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飞乃窃遣人迎之,往返十有八,然後归。”

此段确是依据前引《鄂王行实编年》改写的,根本没有岳母刺字的记录。是否是张应登节录自章颖岳飞传的另一版本呢?笔者个人编《鄂国金佗续编》的章颖《鄂王传》校注,是使用了《鄂国金佗续编》的《鄂王传》、《宋朝南渡十将传》、《皇宋中兴四将传》等版本,均无岳母刺字的记录。我在《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一书中,撰有《从南宋官私史书中的岳飞传到〈宋史?岳飞传〉》一篇,曾另作考证,证明元人编修《宋史》卷365《岳飞传》,大致是照抄南宋官史《中兴四朝国史》的《岳飞传》,而《中兴四朝国史》的《岳飞传》大致是章颖《岳飞传》,即上引《鄂王传》的缩写。其中比章颖《岳飞传》增加了何铸审讯时,岳飞露出背部刺“尽忠报国”四字的内容,这应是南宋史官修《中兴四朝国史》的《岳飞传》时,依据何铸子孙上报的行状、墓志之类而增补者。但《宋史》卷365《岳飞传》亦无岳母刺字的记录。正可间接证明章颖《岳飞传》确无岳母刺字的情节。张应登《忠武王传》增加岳母刺字的记录,言之无据。这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张应登据当时的民间传说增饰,二是张应登原著并无此段记述,而是在清光绪年间《唐门岳氏宗谱》成书时篡改增饰者。因为《唐门岳氏宗谱》一书伪造成分确实甚多。例如岳雷分明是流放时死于岭南,而此书卷2《绍忠侯雷公传》却说他在宋孝宗时从岭南北还。又如我曾在《岳飞后裔考略》一文中考证,《唐门岳氏宗谱》对谢应芳《龟巢稿》卷18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的《跋岳氏族谱》的文字,作了明显的篡改。故此书虽刊登张应登《忠武王传》的文字,不一定就是原文。

清初钱彩的《说岳全传》,在第二十二回“刺精忠岳母训子”中,也编写了岳母刺字的故事,说岳飞“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後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安人道:‘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安人流泪道:‘我儿!你恐怕做娘的手软,故说不痛。’就咬着牙根而刺。刺完,将醋墨涂上了,便永远不退色的了”。小说在第六十回“勘冤狱周三畏挂冠”中反而删除了岳飞在被审讯时,袒示背部四字的真事。从此之后,岳母刺字的故事遂成定型,而岳飞背刺四字也讹为“精忠报国”,并且长久以来,以讹传讹,近乎弄假成真。

由此可见,岳母刺字的传说大致流传了约四百年,在此之前,并无此种传说。可惊叹者,是一位号称“史学家”的先生在《文汇读书周报》回驳我的批评说:“至于梁红玉、岳母刺字全不见于宋代史籍,请王先生再读《宋史》。”我后来说他的“学风十分浮躁,习惯于不读书,不懂装懂,信口乱说”,此为一例。把传说讹为历史,如果是没有史学修养者,尚有可说;而一位号称“史学家”的先生出此奇语,人们不禁产生疑问,他到底对现代史学算得上入门否?

岳飞《满江红》词真伪之争辨及其系年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为千古爱国绝唱,迄今仍然震撼着我们民族的心灵,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神魂,砥砺着我们民族的志节,我在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第二版末篇《真伪不可不辨》中第三部分,介绍了对此词的最新研究。但考虑到此书流传不广,所以借助《文史知识》的园地,再多说几句,做一点史学普及工作。

对岳飞《满江红》词的真伪的争议,最初是在几位著名的前辈学者中进行的,其中有余嘉锡和夏承焘先生,还有我的两位老师张政烺和邓广铭先生,各持针锋相对的议论。龚延明先生在《岳飞研究》第2辑《关于岳飞〈满江红〉词讨论综述》中介绍了相关情况。余嘉锡先生最初在《四库提要辨证》中认为是明人伪作。此后,夏承焘先生在《浙江日报》1962年9月16日《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中,则判定此词作者是明朝大将王越,“我认为,这词若不是他作,也许是出于他的幕府文士”。后来,此文搜入《月轮山词集》时,改为“如果如我的猜想,这首词的作者是参与这场斗争(按:指对鞑靼作战)或对这场斗争有强烈感受的人,可能会是王越一辈有文学修养的将帅(他们的身份正和岳飞相同),或者是边防幕府里的文士”。龚延明先生未曾提及者,是张政烺先生。在《张政烺文史论集》的《岳飞“还我河山”拓本辨伪》一文中指出:“《满江红》词从命意和风格看可能是桑悦的作品。”张政烺先生认为,此词“像是一个失意文人落魄江湖的情调”。

在大学时代,我怀着好奇心,向邓广铭先生询问《满江红》词的真伪。邓广铭先生说,现在《满江红》就是岳飞,岳飞就是《满江红》。他曾向夏承焘先生劝说,何必写辨伪的文字。他为此发表了两篇文章,特别是《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还特意搜入《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又编入最近出版的《邓广铭全集》中。依我的体会,邓广铭先生当年的谈话,是强调《满江红》词确是充分地体现和抒发了岳飞的爱国情怀。

人们可以对《满江红》词提出一些疑点,但如要断然判定为伪作,只怕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这在邓广铭先生的文章中已作论证,在此就不必重复。在一次中央电视台的讲话中,我说非岳飞不能写此词,这实际上是来源于对邓广铭先生谈话的体会。

但是,以上的争论大致都是针对晚至明代才出现《满江红》词,进行是真是伪的探讨。如果在今存宋人的记载中确是没有提到岳飞的《满江红》词,也不能不说是个缺憾。幸好又因已故前辈学者王云海先生寄赠郭光先生的《岳飞集辑注》,使我拜读到他的《岳飞的〈满江红〉是赝品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文章见此书第489页),此文无疑是研究岳飞《满江红》词的最重要的新进展。可惜此书流传不广,人们一般不知郭光先生的研究和论证,在此有必要作简单介绍。南宋后期陈郁著《藏一话腴》,此书我也曾看过,使用的是《豫章丛书》本,并将有关文字编入岳飞孙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此书为岳飞的主要史料)中。但郭光先生则使用清沈雄《古今词话》卷上和康熙《御选历代诗馀》卷117中所引的《藏一话腴》文字,比之《豫章丛书》本,多了如下一段重要文字:

“(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一作‘足’)以明其心事。”

这当然为判明岳飞《满江红》词的真伪,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证据。郭光先生所作的详细考证,在此也不必重复,感兴趣者可找来阅读。此外,我所见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卷3《忠义》也有如下一段文字:

“武穆家谢昭雪表云:‘青编尘乙夜之观,白简悟壬人之谮。’最工。武穆有《满江红》词云:‘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雠恨(应为‘胡虏’,乃出自清人篡改)肉,笑谈渇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稗类钞》是辑录宋代的各种笔记小说,分类编排而成书。此书卷3辑录的四条岳飞记事全未标明史料出处。但依今存载籍参对,第一条是抄自《朝野遗记》,第二条是抄自《枫窗小牍》卷下,第三条即以上引文,第四条是抄自《说郛》卷18《坦斋笔衡》。今查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3《谢昭雪表》的前一句与此段引文几乎全同,唯有“最工”作“甚工”,开头多一“岳”字,可知上引第三条大致可判定为《鹤林玉露》的另一版本。岳珂《鄂国金佗稡编、续编》在南宋最后一版是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乙编自序中所说的写作年代是“淳祐辛亥”,即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其成书年代与《藏一话腴》相近,都在端平元年之后,自然是反映了在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成书后的新发现,故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中不载此词,就可以得到解释。

邓广铭先生早已指出:“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不曾见到,就断言宋元人书中全未出现过这一作品。”他引用了宋人《宾退录》中所载岳飞的绝句,而此诗未曾被《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所录为证。《宾退录》记载,岳飞在新淦县青泥市萧寺题诗说:“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作者赵与峕说:“今寺废壁亡矣。其孙(按:指岳珂)类《家集》,惜未有告之者。”既然如今尚得以见到南宋后期有两处记载,《满江红》词确是岳飞所写,便无可疑者。至于此词中引用“贺兰山”,自然只能作为古典文学的典故,诚如邓广铭先生在《辨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在磁州说》中所论证者,“全系泛指”,不须望文生义。

被编入《全元戏曲》卷11的《岳飞破虏东窗记》,据编者分析,其中有明人修改的痕迹。其第二出岳飞自唱道:“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功成汗马,枕戈眠月,杀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空愁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此段文字明显采自《满江红》词,而加以改编。此后可能是在明朝成化时,姚茂良所撰《精忠记》传奇的第二出也是同样语言,只是将“愁”改为“怨”。由此可知,也不能说元代就必无岳飞《满江红》词的记载,被编入戏曲,证明此词在元代仍应有相当的流传。

然而也许还有人对于在清人作品中转引宋人著述表示怀疑,似有必要谈一点个人的读书经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对于明人,特别是明初尚能见到大量今人见不到的宋籍,是毫不怀疑的,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永乐大典》残本。但也有一种错误印象,似乎清人所能见到的宋籍,今人就都能见到。但随着一些研究工作的进行,此种错误印象必然得到纠正。清丁传靖所辑录的《宋人轶事汇编》自然是治宋史者不时翻阅的书,但按照史料原始性的原则,此书一般不能作史料引证,只能提供线索,再查宋人的原始记录。我见到此书卷3引元代的李有《古杭杂记》,有一首讽刺宋高宗养鸽的小诗,不料查阅了今存《古杭杂记》的各种版本,竟皆无此诗,故最后在《荒淫无道宋高宗》一书定稿时,只能在第一版第148页注中标明引自《宋人轶事汇编》。由此可见,在明清载籍中转引宋人著述,也应是扩大宋代史料搜索范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但是,今人已不可能判定《满江红》词的确切创作时间。我在所撰的《尽忠报国——岳飞新传》和历史小说《转战湖汉》中,将此词系于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克复襄汉,荣升节度使之后。宋时节度使是军人最重要的虚衔,可以比喻为如今荣获元帅军衔。岳飞决不是官迷,正如袁甫诗中引用南宋百姓的评价:“儿时曾住练江头,长老频频说岳侯:手握天戈能决胜,心轻人爵祇寻幽。” 此诗见《蒙斋集》卷20《岳忠武祠》(其二)。这位常胜将军决不会因荣升而沾沾自喜,相反,荣升只能使他更加强烈地关注山河一统的大业,心中念念不忘的是肩负的重任,今后修远而漫长的征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用以反映他此时的心态,也许是最为恰当的。这是我系于此时的一点臆测,在现代史学研究中,只怕还是允许的。

岳飞另一阕《小重山》词,从词意判断,我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第981页注中认为:“此词当写于绍兴八、九、十或十一年秋,反映岳飞反对降金乞和,有志莫伸之苦闷。”我在所撰的岳飞传记和历史小说《忠贯天日》中,则系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被捕入狱之前,虽然不可能有十分确切的依据,但大致也是允当的。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至今流传的岳飞诗文和墨迹也确有伪作,如所谓《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等。当时根本没有文臣张浚北伐,而有劳武将岳飞相送之史实。岳飞称张浚,也只能称张相、张相公或张都督之类,不可能称紫岩先生。如伪造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另有“还我河山”题字,已经传布甚广,其字迹都不是岳珂说祖父所习用的苏东坡体。另从时间上考证,岳飞书所谓《前、后出师表》时,也根本不在南阳;而《前、后出师表》中居然不避宋钦宗赵桓的“桓”字御讳,这在宋朝臣子,是绝不可能的,故断定为伪作无疑。特别是我的老师张政烺先生在《岳飞“还我河山”拓本辨伪》一文中作了令人叫绝的考证,说明“还我河山”四字实出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的童世亨《中国形势一览图》增修十四版,其伪托固然是出于爱国激情。传世的伪托岳飞之作当然不能不辨。

文天祥的家族

关于文天祥的家世,人们已有不少论述,此处只作一些小的补充和讨论。据文天祥本人说,“先君子尝考次谱系,文氏繇成都徙吉。五世祖炳然居永和镇,高祖正中繇永和徙富川,曾祖利民、妣郭氏,祖安世,妣刘氏,考时用、妣邹氏,继母刘氏”。父文仪,字士表,号革斋先生。文仪“生岁馀”,过继给叔父,所以文时用和邹氏、刘氏都不是文天祥的亲祖父母。“先伯祖生男三”,“次为先人”,“女一”。直到咸淳元年,“伯祖母梁夫人殁,予父所生母也”。梁氏在丈夫死后,又改嫁刘鞠,“生二女一男”,“在文在刘,通男女为七”。这也是直到南宋后期,妇女改嫁仍相当自由的一例。文天祥叙述梁氏的改嫁,并无羞愧感,梁氏死后,还为她守孝,向有关机构“申解官,承心制”。

文氏虽然不是官宦之家,却无疑是书香门第。文仪称革斋先生,即是宋代有学问者的标志,家中“蓄书山,如经史子集,皆手自标序,无一紊,朱黄勘点,纤屑促密靡不到,至天文、地理、医卜等书,游鹜殆遍”,“遗墨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宋代的士人很多有科举出仕的意愿。宝祐三年十二月,文仪忍着三子文霆孙病故的悲痛,陪同文天祥、文璧兄弟到临安参加省试,不料在文天祥兄弟中举的同时,文仪却病死在临安的旅舍。

文天祥母亲曾德慈,“子男四,天祥、璧、霆孙、璋,霆孙早卒,女三,懿孙、淑孙、顺孙,顺孙早夭,孙男十人,隆子、道生、陞子、新子、真老、宁老、佛生、辰子、京子、申子”,“孙女十有六人”。隆子等六人应是文璧的儿子,而真老和宁老应是文璋的儿子。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宋廷封曾氏为齐魏两国夫人,据文天祥自述,“八月,两国之命下时,已得疾,九月七日寅时薨逝”于惠州。

文天祥本人有一妻二妾二子六女。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二妾一个颜姓,一个黄姓。文天祥长子名道生,次子名佛生,六女“长定娘,次柳娘,次环娘,次监娘,次奉娘,次寿娘”。

二子六女之中,道生生于咸淳二年,而佛生和柳娘、环娘生于咸淳三年。“环(娘)之生母颜,佛(生)之生母黄”。当时文天祥已是三十一二岁,他纳妾当在此前,而道生和柳娘应是欧阳氏所生。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空坑之败,欧阳氏“与佛生、柳小娘、环小娘、颜孺人、黄孺人等皆为俘虏”,“至元帅所,已失佛生,必有爱其俊秀,养为己子矣”。 孺人是最低一等的外命妇封号,因为文天祥官至丞相,所以两妾也有封号。后来文天祥在被俘北上途中作《六歌》,其中既怀念妻,也怀念妾。“有妻有妻出糟糠,自少结髮不下堂”,“有妾有妾今何如?大者手将玉蟾蜍,次者亲抱汗血驹。晨粧靓服临西湖,英英雁落飘璚琚,风花飞坠鸟呜呼”,“美人尘土何代无”。两妾都是美人,他们“晨粧靓服”,与文天祥同游西湖的情景,一直给文天祥留下极深的记忆。按万绳楠先生的考证,两妾名靓妆和璚英。

关于长子,文天祥有如下的自述:“予二子,长曰道生,姿性可教,不幸乱离,随家飘泊。空坑之败,能脱身自全。钟爱于大夫人,以疾後大夫人六十日,死于惠阳郡治中。生十三年矣,哀哉!”可知他死于惠州。次子佛生,文天祥在《六歌》中怀念说:“有子有子风骨殊,释氏抱送徐卿雏。四月八日摩尼珠,榴花犀钱络绣襦,兰汤百沸香似酥,歘随飞电飘泥途。汝兄十二骑鲸鱼,汝今知在三岁无?”宋时将四月八日佛生日作为民俗的一个节日,佛生看来是四月八日出生,而且是一个十分俊秀可爱的孩子,所以文天祥在诗中屡加赞美,又称他为“汗血驹”。空坑之败后,十一岁的佛生一时下落不明,文天祥写《六歌》时,正好是第三年,故诗中称“汝今知在三岁无”。取名佛生,可知文天祥对佛教也有几分信仰。

文天祥自述六个女儿的情况如下:“丙子(景炎元年),定娘、寿娘以病,死于河源之三角。丁丑,柳娘、环娘陷,惟监娘、奉娘得存。戊寅(祥兴元年),潮阳之败,复死乱兵中,哀哉!”后来他在《得儿女消息》诗中说:“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表明文天祥已知佛生和柳娘、环娘的下落。人们已经论证了欧阳氏和柳娘、环娘到元朝大都的史实。汪元量的《浮丘道人招魂歌》第六和第七专门讲述文天祥的子女说,“有子有子衣裳单,皮肉冻死伤其寒。蓬空煨烬不得安,叫怒索饭饥无餐。乱离走窜千里山,荆棘蹲坐肤不完。失身被繫泪不干,父闻此语摧肺肝”。“有女有女清且淑,学母晓粧颜如玉。忆昔狼狈走空谷,不得还家聚骨肉。关河丧乱多杀戮,白日驱人夜烧屋。一双白璧委沟渎,日暮潜行向天哭”。此外,郑思肖的《文丞相叙》也说:“後贼俾公妻、妾、子、女来,哀哭劝公叛,公曰:‘汝非吾妻、妾、子、女也,果曰真吾妻、妾、子、女,宁肯叛而从贼耶?’弟璧来,亦如是辞之”。由此看来,佛生自空坑之败后,并非全然下落不明。

但是,《文山先生全集》卷17《纪年录》介绍了欧阳氏和柳娘、环娘的最后归宿,却未介绍佛生的最后归宿。佛生是在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去世,比父亲晚两年。元成宗大德时,文璧次子文陞作为继嗣,“奉母欧阳夫人归自丰州”。《纪年录》说:“柳小娘从公主下嫁赵王沙靖州,大德年间殁。环小娘从公主下嫁岐王西宁州,弟侄辈间得会于都城。至正元年辛巳岁,犹传闻其居河州养老,皆无所生。”据《元史》卷108《诸王表》,卷109《诸公主表》和卷118《阔里吉思传》,岐王为“脱脱木儿驸马,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由濮阳王进封”,而他封濮阳王的时间为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大长公主桑哥不剌,适爱不哥子岐王脱脱木儿”。环娘陪嫁当在大德十年前。蒙古有几个公主都嫁赵王,而柳娘陪嫁的可能性最大者,大约是“赵国大长公主忽答迭迷失,裕宗(元世祖嫡子)女,适爱不花子赵忠献王阔里吉思”。柳娘和环娘其实沦为蒙古贵族的奴婢。这说明元朝在劝降不成后,对文天祥的女儿也并不宽容。

除前述文霆孙和文顺孙早亡外,文天祥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夫本是随他一同抗元的。两个妹夫都身殉国难,而文璧却“将惠州城子归附”元朝。故文天祥后来写诗说:“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但他还是按古代礼制,认文璧次子陞子为继嗣。按文天祥自述,“余长妹适孙氏,不幸孙氏倾覆,家没入燕,妹奉孙氏生母,携子肖翁、约翁及一女,零丁孤苦,客食万里。妹虽患难中,侍养抚教,各尽其所,可谓贤矣”!“予次妹自永新归宁,不与彭氏之难。乱离中,随母两国夫人上下,自船澳奉丧趋惠阳”他在《哭母大祥》诗中说:“大儿狼狈勿复道,下有二儿并二女。一儿一女亦在燕,佛庐设供捐金钱,一儿一女家下祭。”可知当时文璧和文懿孙在大都,而文璋和文淑孙在故乡吉州。

上述的情况说明,文天祥为坚持爱国正气,其家族支付了惨重的代价。关于他家的经济状况,《宋史》卷418《文天祥传》说,“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然而在起兵勤王时,“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这段记事引起近人不少批评,认为是元朝史官有意贬损文天祥。作为有力证据的,是《文山先生全集》卷17《纪年录》咸淳七年的文天祥自述:“予于山水之外,别无嗜好,衣服饮食,但取粗适,不求鲜美。于财利至轻,每有所入,随至随散,不令有馀。”但是,在此段文字之前,文天祥详细地介绍他“起宅文山”的山水之美,显然,他的新宅是一所相当幽雅和闲适的别墅,作为“隐者之居”,这也并非是一个清贫之家所能修建的。文天祥在闲居期间,还“日领客”,“穷幽极胜,乐而忘疲”。

按照宋朝的户口分类,在文天祥兄弟中举仕宦之前,文家可算是一个乡村上户。“给飦数亩,耕者多不输,宁令负己,不忍直于有司”。此处的“数亩”不应理解为文家只有几亩田,他家出租田产,即使佃农不纳地租,也不按宋时的惯例,向官府申理督租。文天祥兄弟谈到父母“见书,辄质衣以市”,“自奉极菲泊,惟延师教子,至鬻簪珥给费”,以及打算置义田,周济宗族之类,都证明文家虽非豪富之家,但仍处于社会上层。

文天祥兄弟入仕之后,文家就跻身于官户,其经济状况显然有所改善,所以有能力营造新居,有能力纳妾,有能力经常招待客人。在古代的汉族社会,虽是流行一夫多妻制,而能够纳妾者还属社会上层,下层穷苦男子往往还是一夫一妻制。此处不妨摘引文天祥本人的若干闲居诗句,“携壶藉草醉斜阳”,“一夜佳人作别腔”,“明日主人酬一座,小船旋(施)网鳜鱼肥”,“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徘徊才是黄昏候,短笛先催月上楼”,“酒酣剩有诗酬唱,步倦何妨车马回”。字里行间还是反映了他相当闲适和舒服的生活。

元朝末年编纂《宋史》,其史官绝大多数是汉人,主要取材于宋朝的历代纪传体国史。但南宋晚期无国史,估计应取材于《理宗日曆》、《度宗时政记》、《德祐事迹日记》之类官史,作为史官之一的危素,曾广泛网罗宋朝的旧闻。元修《宋史》和《金史》也有篡改文字以至史实的情况,大致对原来如夷狄、虏之类词汇一律改写,而对金蒙、宋元战争中蒙古失败的记录又一般予以删削。但元修《宋史》对“前代忠义之士,咸得直书而无讳焉”。《忠义传》由危素执笔,而《文天祥传》未列入《忠义传》,也不知作者是谁,但通观全传,只怕难以看出作者有曲意贬损文天祥的意图。如果“自奉甚厚,声伎满前”之说缺乏旁证,但在起兵抗元之前,其生活也绝对说不上清贫。

岳飞和文天祥当然是宋朝最著名的爱国英雄,但一个是出身于社会下层的武将,另一个是出身于社会上层的文官。两人都忠于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一个在身居高位后,仍自奉菲薄,不纳妾,另一个在起兵抗元后,甘愿抛弃相当优裕的生活,毁家纾难。其精神都足以辉耀千古,令后人世代景仰。

同类推荐
  • 剑之妖邪

    剑之妖邪

    阴谋陷害,家破人亡,江氏遗孤。何为仙?何为道?仙道就可以随便制裁良人?何为权?何为力?权力就可以让人人面兽心?当孱弱之婴长大成人,当江姓之子学得杀人之技——手提利剑一柄,杀尽该杀之人!
  • 将骨

    将骨

    那一年,他单骑长刀,鲜血透红袍,千军万马中斩敌。那一年,他弄舟吟唱,美人浅遮袖,青罗幔帐风流几时休?那一年,大漠漫雪,他横刀立马,铁骑一万八,西出阳关一路尽繁华,那一年,八方紫气,他长醉未央,丹青书黄旗,庙堂谈笑铸万世国基,以前他是黑道霸王,现在他要做帝国执牛耳者!
  • 东吴

    东吴

    他是孙武的后人,孙氏的继承人。孙仁,一个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生在新中国的有志青年,给你带来一个全新的三国。看孙仁如何斗卧龙,戏凤雏,重兴吴国昌隆。
  • 沫云

    沫云

    凌沫,柳若云……一字为“沫”,一字为“云”……他来自二十一世纪,她生活于五代乱世……本不能相逢,本不能相见,本不能相知,本不能相恋,然而……命运齿轮已经转变,蝴蝶效应已经发现……“云儿……我对不起你!”
  • 重生三国之关平新传

    重生三国之关平新传

    前期,他是刘备抢钱抢粮抢地盘最得力的干将。中期,他是为天下所不容、背叛父、伯、叔,又娶了自己妹妹的畜生。后来,他是平定天下、开朝立国的太祖。他便是关羽的义子——那个本应该随同关羽死在吕蒙手里的关平。看一个现代的灵魂,在三国乱世中,一步步走向权利的巅峰。(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热门推荐
  • 锦绣谋:嫡女归来不好惹

    锦绣谋:嫡女归来不好惹

    本是嫡女千金,却痴心错负,为他倾尽一生,却换来最后他与庶妹恩恩爱爱!夺她亲子,挖她双眼,打断她腿,毁了她的一切!重生归来,她誓要让这对渣男贱女付出代价!庶妹伪善,姨娘算计?好,她一个个的陪她们耗!再来一次,她无情无心,定要活的风生水起!可是……咦,据说冷艳高贵接地气的王爷大人您老总跟着我干嘛?想泡我?小心我毒的你不能人道!嗯,不对,话说您本就不能人道吧~
  • 猎心游戏:征服野性特工妻

    猎心游戏:征服野性特工妻

    (宠文,爽文,女主强大,非傻白甜)一场阴谋,让她失忆,连最爱的他也变成她最恨的人。传闻他是全球神秘组织暗狱幕后人,主宰暗黑世界。传闻他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近女色。传闻不近女色的他偏偏独宠她一人,宠她上天,疼她入骨。楚凛夜:“夏沫,你住在我左边第四根肋骨往里一寸的地方。”景夏沫:“那是什么地方?”“心脏”
  • 时光,请你慢一点

    时光,请你慢一点

    十八岁,最适合恋爱的年纪。在这个所有人都在享受着青春的年纪,林零却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他一人。
  •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推出这部文集,一是要让宝贵的财富得以传承;二是要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三是在感恩中前行。
  • 比蒙至尊

    比蒙至尊

    一个现代的四有流氓穿越的故事,一个比蒙的故事,一个会《九转玄功》的四有流氓穿越成比蒙小不点的故事,一个连灵魂都在修炼《九转玄功》的比蒙的故事。
  • 没毛写刘三石梦幻奇遇记

    没毛写刘三石梦幻奇遇记

    本文是以刘三石的现实经历、梦幻经历、梦境经历贯穿起来,将刘三石的经验、知识、文学作品以及收集的科学知识材料集中在一起的一篇知识集锦。目的不只是写作,而是希望在故事中,将刘三石的经验、知识、智慧、文学作品与收集的科学知识材料与人共享和保存。仅此而已。
  • 花千骨之重生后事

    花千骨之重生后事

    虐虐虐,甜甜甜......本文纯属作者奇思妙想。重生后的花千骨会怎样呢?妖神再次出世?还是当一个威镇四海八方的神尊?是与白子画和好如初?还是恨白子画永生永世?如想知道答案,书里来寻找!
  • 逃之夭夭太子妃(全本)
  • 哮喘门

    哮喘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枫树下的眷恋

    枫树下的眷恋

    一个天真无邪,有着常人都仰慕的一切的女孩,她本该集齐万千宠爱,可是老天给了她别人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也让她尝到了人世间最残忍,最丑陋的一面。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与挫折后,她变得与当初那个可爱,天真的女孩截然不同,那个她脸上常有的微笑也荡然无存,在她最黑暗的时刻,一抹阳光照耀下来,她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这阳光真的可以带她冲破黑暗,撕开黑暗,重新看到世间的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