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35100000013

第13章 我们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

茨维塔耶娃于1927年10月8日给高尔基写信,几乎通篇谈论的都是另一个人,一个早已死去了的诗人。他似乎对活人的存在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却仍然使另一个世纪的女诗人情不自禁地回忆着他,在偶然的一封书信中,喃喃自语,几乎忘掉了听众是谁。她声情并茂的介绍与其说是给高尔基听的,莫如说是在提醒着整个健忘的世界:曾经有一个孤独的天才,来过这里。“您要我谈谈荷尔德林?他是一位天才,然而这个天才不仅为时代所忽略,而且也为歌德所忽略。双重的天才,就我们的意义和古代的意义来讲,即:这些人较之自己写作,往往更关注诗人们。他是德国的最伟大的抒情诗人,较之诺瓦利斯更伟大。他生于1770年,据我记忆,开始他想当司祭,没成;经过各种波折以后,到银行家贡塔尔德家任家庭教师,爱上了学生们的母亲(狄奥蒂玛,他的诗歌的永恒的形象),没有实现而且不可能实现,因为在这里不能自拔,便离开了,从事写作、漫游,有生以来三十余年的结果,得了神经病,开始是躁狂性的,后来是忧郁性的,一直持续到1843年他逝世。在一个守林人的小房子里,在他的照料下,一个人度过了他的最后的丧失理智的四十年。整天演奏无声的拨弦古钢琴。写作。很多都遗失了,保存了一些。在诗歌总集中,这些诗名为《当理智昏暗的时候》(夜晚的周围,一片漆黑,一片昏暗)。德国人,大多数就这样称呼这位神经错乱者。下面就是他的最后一首诗的一行:‘这里不足之处,诸神在那里弥补,这是他整个一生的主导主题。’”

茨维塔耶娃在书信中,简约地勾勒了荷尔德林的轮廓,这简直是荷尔德林的一篇微型传记。她还尤其强调了:“死的时候是一个人,死在他的守护人的胳膊上。”为荷尔德林那寂寞而不为世人所理解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忧伤的句号。荷尔德林还是有福的,在下一个世纪遇见了自己的知音,一位俄罗斯女诗人。或者说,遇见了新的守护人。茨维塔耶娃以自己温柔的胳膊,隔着时光拥抱了死去的荷尔德林,以及他那不死的诗篇。这或许正是诗神的安排,以弥补诗人在世时的不足之处。生命的种种缺憾,毕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努力修补。在这封信的草稿里,还有一段被茨维塔耶娃写下又删掉的话:“经过一百多年以后奇妙的复活的现象。现在把我最喜欢的他的诗歌中的一首写给您,留作纪念:啊,灵感!我们在你身上找到永恒的幸福。”她为什么要删掉这段话?是怕高尔基读不懂吗?但是她毕竟透露了一个信息(或者说愿望):所有死去的伟大诗人,哪怕生前寂寞无名,也一样有复活的可能,这是一种能够抗拒岁月的生命力。至少,荷尔德林已通过茨维塔耶娃而复活了,而兑现或延续了自己长期被埋没的价值。茨维塔耶娃1926年填写一份调查表时曾宣布了自己的喜好:“所喜爱的书籍始终如一,后来一直到现在:海涅,歌德,荷尔德林。”在致高尔基的这封信中,她又将歌德与荷尔德林加以比较:歌德是大理石的神,而那个人则是来自极乐世界的幽灵。“不是诗歌,而是诗歌的灵魂。我再重复一遍,诗人比天才渺小。”也就是说,歌德不过是个伟大的诗人,而荷尔德林则彻底是个天才,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似的。歌德仅仅用感情抑或理智写作,荷尔德林依靠的则是疯狂,这是凡人所不可比拟的天赋。歌德的诗篇洋溢着肉体的气息(哪怕是大理石的身体,也无法摆脱物质的属性),荷尔德林则直接上升至精神的境界,彻底裸露出野性的灵魂。与之相比,歌德也显得像个平庸的匠人了。当然,仅仅就语言材料而言,荷尔德林作为诗人是完全未定型的,甚至是贫乏的:“一般的韵律,少见的和贫乏的形象,而且本来没什么了不起的,却演变成滔滔不绝的洪流。”这是因为他拥有“纯洁的灵魂而且也是强有力的灵魂。”茨维塔耶娃充分理解荷尔德林的无限柔情和脆弱的本质。其实,他们,他和她,原本就是同一种人。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面临理智昏暗的时刻,同时还要应付外界的磨难与厄运,这一类诗人是在黑暗中无声歌的花朵,只有等到天亮以后,未来的人们才会发现并惊叹于他们原本拥有绝对美丽的轮廓。所以茨维塔耶娃在重温荷尔德林之时,也充满了表白自我的快乐,确切地说,是寻找到了精神伴侣的快乐。茨维塔耶娃在信中畅谈荷尔德林之余,也没忘记礼貌地问高尔基一句:“我不知道您喜欢不喜欢。”我估计高尔基是不可能理解茨维塔耶娃心中的诗歌偶像的,就像他同样不可能理解茨维塔耶娃本人一样。正如荷尔德林注定将被歌德与席勒所忽略(他给席勒写信,席勒却未回复),高尔基也一直把茨维塔耶娃视为异类,不仅不屑于回信,而且在其他场合攻击茨维塔耶娃的才华是扭曲的、歇斯底里的。“对待语言是缺乏人性的,千方百计地歪曲它。”有什么办法呢,他也只能关注到诗人那杂乱无章的语言材料,而无法透视到在其背后藏匿的那富于神力的灵魂,世人认识一个天才的过程,比上帝创造一个天才的过程还要漫长,还要艰难。

茨维塔耶娃跟高尔基谈荷尔德林,有点对牛弹琴的味道。好在,她同时也是为了弹给自己听的,至少,她感动了自己。荷尔德林不仅感染了茨维塔耶娃,而且深深影响了当时的大诗人里尔克,或许正因为同气相求,茨维塔耶娃才能跟终未谋面的里尔克谛结了通信的友谊。用她的话来说:我们用翅膀彼此相互接触。他们原本拥有一样的翅膀。里尔克极其关注被埋没了一百多年的荷尔德林作品的整理工作。当其出版之后,“也许找不到一个比《杜依诺哀歌》的作者更肃然起敬的读者,里尔克在那几个月写的作品无一不留有读这本诗集留下的痕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里尔克1914年9月间写的那首献给荷尔德林的诗歌,这是一位独立自主的荷尔德林追随者在我们熟识的二十世纪语言历史条件下作出的最伟大的见证之一。”(霍尔特胡森语)里尔克把荷尔德林视为德国诗坛的一项伟大成就,荷尔德林的那种“粗糙搭配”的形式法则恰恰与里尔克自己的形式设想严丝合缝。或许,茨维塔耶娃对此也颇有同感。里尔克与茨维塔耶娃,是荷尔德林在二十世纪遇见的两大知音!

无知的我,最早知晓荷尔德林的名字,还是因为中国诗人海子的一篇文章。海子在自杀前,写过一篇《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我很好奇:究竟有谁,值得这位后来在山海关卧轨的年轻诗人如此眷恋?或许,悲剧性的诗人才可能跟荷尔德林靠得很近吧。但真正接触到荷尔德林的诗篇,我像发现了一块被遗忘的大陆,它越是荒芜,带给我的感受就越是丰富。在后人的挖掘中,荷尔德林体现的不是喷涌而出的清泉,而是如夜色般沉积的博大的矿藏。他带给你的远远不只是简单化的惊奇,同时还令你肃然起敬,仿佛窥探到了远古的神述。在海子心目中,荷尔德林乃至梵高都属于另类的诗人,他们流着泪迎接朝霞,光着脑袋画天空和石头,让太阳做洗礼——这是一些把宇宙当作庙堂的抒情诗人。“把宇宙当作一个神殿和一种秩序来爱。忍受你的痛苦直到产生欢乐。这就是荷尔德林的诗歌,这诗歌的全部意思是什么?做一个热爱‘人类秘密’的诗人。这秘密既包括人兽之间的秘密,也包括人神、天地之间的秘密。你必须答应热爱时间的秘密。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海子眼中的荷尔德林,实际上有他自己的影子。但也可以说,海子身上,有着荷尔德林的影子。就像黑格尔、海德格尔、里尔克、茨维塔耶娃,都曾经被荷尔德林的影子感召过。

我最偏爱荷尔德林的这一段诗句:

待至英雄们在铁铸的摇篮中长成,

勇敢的心灵像从前一样,

去造访万能的神。

而在这之前,我却常感到:

与其孤身独涉,不如安然沉睡。

何苦如此等待,沉默无言,茫然失措。

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

可是,你却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在神圣的黑夜中,他走遍大地。

我觉得荷尔德林一直在行走,在黑夜中,在人群中,在诗篇中行走。他忠实于自己的职责——也正是通过他,我意识到诗人的职责是什么。假如说歌德是德意志诗歌的白昼,荷尔德林则是黑夜。前者的清醒和后者的昏暗,孕育了不同风格的诗歌。比较而言,后者更为难得。因为黑夜里的跋涉与幻想是无法模仿的。

同类推荐
  •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在泱泱大唐诗歌的花海中,作者简墨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 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这片星野时空交错,那些闪耀着灵性与才情的诗人的一生 或片段如历史剧般一幕幕倾情上演闪烁、归寂,而他们的一吟一唱却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历千百年不落。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 师陀散文选集

    师陀散文选集

    本书收入作者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43篇,表现了小说手法的散文风采。
  • 撕开社会的假面:鲁迅杂文代表作品选

    撕开社会的假面:鲁迅杂文代表作品选

    杂文是以论说为主的一种散文。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中认为,中国现代散文之所以在“五四”时期走向成熟,有两重原因:一是外援,一是内应。“外援即是西洋的科学哲学与文学上的新思想之影响,内应即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假如没有历史的基础这成功不会这样容易,但假如没有外来思想的加入,即使成功了也没有新生命,不会站得住”。
  •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群星璀璨的年代。两千多位诗人写下五万多首诗歌,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把中国诗歌推向巅峰时代。这些诗文佳作流传不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唐诗》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本套丛书是引导青少年走近国学,培养青少年朴素的道德观。本书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国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国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
热门推荐
  • 投机家快速成长日记之汇学徒

    投机家快速成长日记之汇学徒

    最好的股票类、外汇类财经小说,你可以没看过《大长今》,但不能错过他。大学刚将毕业却在还有两个月就考研的时候卷入了外汇公司的实习之中。而不到五天,他就开始外汇创业。于是一个关于“骗”与“被骗”的戏剧开始上演。在经历的股市汇海之后,他遇到了他,同样的闲人。二人的对话围绕着市场在江边展开。关于世界人性的画卷逐渐被展开。什么是技术分析什么又是市场规则,有多少我们习以为常的信息只不过是当事人的一相情愿和自我催眠。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亦或是科普读物,有待你的发觉
  • 冒牌死神路人甲

    冒牌死神路人甲

    “喂!你还是人吗?!”少女一脸气愤的嘟着嘴。“巧了!我还真不是!”凌洛笑着答道。这是一个少年少女们的奇幻冒险故事!从现在起,你将进入一个你从未见过的危险的世界!你准备好了吗?
  • 揽月天下

    揽月天下

    揽月逐星,天下人趋之若鹜。皇朝武林,乱世江山谁主沉浮浮生若梦尽,谁又与谁携手天涯远离喧嚣犹记最初,她说,帝王家,多无情他笑,不可置否夕阳散,花期尽,青石长阶,凡世轮回,花开几许灯火阑珊处,繁华落尽时,彼岸花开满黄泉路可否伴她,漫漫长路他许的红尘紫陌她说的碧落黄泉可否在月翎花开满天际的时候,一一兑现
  • 儒门剑道

    儒门剑道

    剑者,百兵之君,立于诸兵之上。持剑者,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妖魔尽灭,巫蛮皆亡。这时剑修的时代,更是文人时代。剑道,即文道,以文练心,以心持剑。秀才持剑,十步斩妖邪;举人掌剑,山破水倒流;进士御剑,十方自惊魂。圣人剑道立,以剑道行文道,以文道代天道,以天道开辟人族大道。此时,正是妖魔、巫蛮横行,人族凭借剑道之利与之三足鼎立。此时,人族奋勇而当先,九国强盛欲一统,文人秉持自我之道而纵横自争。一个武堂小子,家徒四壁,身带绝世之诗词,惊圣之文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 我的闺蜜校花

    我的闺蜜校花

    一个长相还算可以的男孩,在刚读初一的时候就有一位美女要他做闺蜜,之后又得高人相助,浑身被改造。成了世界霸主······
  • 我的外挂我做主

    我的外挂我做主

    我的外挂我做主,穿梭在各各位面中。美女;武功我来了!!!!!注:本书主角无敌
  • 爱她毁我

    爱她毁我

    朴宥恩喜欢王俊凯,王俊凯喜欢林小舒,林小舒喜欢陈浩宇,陈浩宇喜欢林小舒,典型的四角恋
  • 天龙后续之风起云涌

    天龙后续之风起云涌

    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在中国的武侠甚至文学史上已经到了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上至文人墨客,下至平凡百姓,可谓雅俗共赏,然天龙八部完结之时未免尚有些许遗憾。本人不才,在天龙八部之后狗尾续貂,试图延续那个风起云涌的江湖。不才之处,还请斧正。本文发生在北宋灭亡后的绍兴二年,江湖名门正派不断的拖金人后腿,包括烧敌粮草、刺杀金大将,扶持南宋赵构。给金人制造无数麻烦。大金皇帝完颜晟文韬武略,举金国之力建天机宫,试图以武治武。此时江湖中有两大势力,正派以少林、昆仑、崆峒、丐帮为首,邪派有摩尼教势力为砥柱中流。另有灵鹫宫等等明哲保身。正邪两派本就势同水火,因北宋年间邪派方腊起义……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2)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无可救药的我俩某天开始拯救世界

    无可救药的我俩某天开始拯救世界

    剑与魔法的世界。身为主人公却毫无干劲的男主角德伊·洛里蒙特,意想不到某天突然窜出个趾高气昂的小鬼,命令他帮自己找回遗失的记忆。记忆丧失?一上来就玩这个梗对心脏不太好吧?这也就算了,偏偏这个小鬼是立于国家顶点的国师大人,仅此于陛下的权威之下。大概是某个全无干劲的骑士&战斗力5.5的国师的旅行故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冒险。这里,讲述的就是……——Oneday,Iwillsaveyou,Iwillsavemyself,maybeIcansavetheworld.我会拯救你,我会拯救我自己,某天我也会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