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35100000053

第53章 俄罗斯的伤口

普希金之死,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还在许多诗人的记忆里留下伤口。

不必说与他同时代的莱蒙托夫了,他在成名作《诗人之死》里愤怒地谴责:“你们即使用你们所有的污黑的血,也洗涤不净诗人正义的血痕!”即使像茨维塔耶娃这样迟到的女诗人,也为之心痛不已。茨维塔耶娃敏感的童年,一度笼罩在普希金的死亡阴影里,仅仅因为家中挂有一幅描绘普希金决斗场景的油画。普希金就这样进入三岁小女孩的印象,而这位女孩长大后决心做他的妹妹,开始写诗。“我所知道的普希金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被人杀害了,丹特士仇视普希金,因为他自己不会写诗,于是向他挑起决斗,也就是把他骗到雪地里,在那里用手枪射穿肚子把他杀害了。因此我从三岁起就确定无疑地知道,诗人有肚子,我要做妹妹的心愿乃是受了普希金决斗的启发。我还要说的是,‘肚子’这个词对我有一种神圣的东西,甚至一句普普通通的‘肚子疼’都会使我产生一种颤栗的同情感,这种同情感排除一切幽默。这一枪击伤了我们大家的肚子。”肚子仿佛成了诗人身上最柔软、最缺乏保护的地方,因而最容易遭受打击。这一切仅仅因为普希金的缘故。普希金那高贵的血,从肚皮上的枪伤里流出来,染红了俄罗斯的雪地。而这份疼痛,这份被污辱的尊严,即使一个世纪之后仍遗传在诗人们的记忆里,这几乎已构成一种先天性的记忆。所以俄罗斯诗人总是那么忧伤,那么自尊,在多灾多难的命运面前也不愿意轻易低下骄傲的头颅。

叶甫图申科在《诗歌绝不能没有家》一文中提及普希金对茨维塔耶娃的影响:“即使在可爱的祖宅,在一个三岁小女孩儿的内心便产生了丧失家园的情感。普希金走进了死亡,进入了不可挽留的、恐怖的、永恒的丧失家园的状态,而要想把自己当作他的妹妹,就必须亲自体验一下这种无家可归。后来,茨维塔耶娃在异国,由于思念祖国而心焦如焚,甚至企图嘲弄这种乡愁,就像‘一头受伤的野兽,被什么人打伤了肚子’,用嘶哑的声音吼叫着。”这一次受伤的是茨维塔耶娃自己了,她被乡愁折磨得夜不成眠,辗转反侧。只不过她是被无形的对手和无形的子弹击中了,我们可以把这叫做命运。被不幸的命运放逐的茨维塔耶娃,变得孤癖了,变得不轻信这个世界了:“一切家园我都感到陌生,一切神殿我都感到空洞,一切都无所谓,一切我都不在乎。”回到祖国之后,现实仍令她失望,她觉得在任何环境里自己都是个流亡者或局外人,遭受别人的疏远与中伤,因而最终走上了自缢的绝路。好在她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我就是在临终咽气时也仍然是一个诗人”,这不仅是她活着时的信条,也将是她死去时的慰藉。她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作为“普希金的妹妹”而存在的诗性人生。

茨维塔耶娃是维护普希金的,她终生都在用自己的诗歌为普希金守灵,于是我们在巨人的身后发现了另一盏灯,发现了同样呕心沥血的烛光。她写过一首《嫉妒的尝试》:“在卡拉拉大理石之后,您怎能与石膏的废物生活在一起?”能猜得出它是写给谁的吗?它是写给普希金的妻子冈察罗娃的,—因为她在普希金死后居然嫁给了兰斯科伊将军。叶甫图申科说:“茨维塔耶娃是那样怒不可遏地、几近女人蛮横无理地谈到了普希金的妻子。这种情调,已经是自卫的情调。”她在捍卫普希金的同时也在捍卫自己的信仰。

茨维塔耶娃的死因,不像普希金的被杀那样明显、那样富于社会性,但仍然令人心痛。诗人的自杀,同样是被命运伤害的结果。他(她)本人也是无辜的。茨维塔耶娃的诗里面有一种隐晦的伤口,不流血的伤口,这导致她疼痛、愤怒并且诅咒。有人说她“大胆地将符咒一类的格式引入诗中”,像个叛逆的女巫。还是叶甫图申科概括得好:“如果试图找到茨维塔耶娃诗歌的心理公式的话,那么,这个公式与普希金的和谐恰恰相反,是用自然力打破和谐。诗人不怕让自然力进入自己的内心,不怕被它撕得粉碎。”茨维塔耶娃既坚强又温柔的心被撕碎了,但同样也构成最昂贵的一件牺牲品,祭奠着不灭的诗魂。就像普希金为尊严而牺牲一样,你不能说她更为卑微或更为脆弱。

诗人啊诗人,为什么总是那么容易受伤,尤其是精神上?普希金的肚子受伤了,茨维塔耶娃的心灵也受伤了,他们都遭到了致命一击。从他们的诗篇里能闻见命运的血腥,这些滴血的艺术品,反而显得更高傲了。它的残酷也就是它的真实。赝品是不会流泪也不会流血的,赝品制造不出那种先天的敏感。诗人们在损失幸福的同时却获得了艺术的价值,从普希金到茨维塔耶娃,在此之前和之后,都是如此。

这是一种古老的伤口,在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叶赛宁等其他诗人的作品里仍能找到。甚至马雅可夫斯基身上也有这祖传的伤口,只不过他藏匿得较深而已,在其自杀之前,世人都以为这是最乐观的一位诗人呢。所以伤口已构成诗人的集体记忆。他们的诗篇是从伤口里流出来的,染红了俄罗斯的雪地。而这雪地里掩埋过普希金那光荣的尸体。俄罗斯文学的辉煌,不管是“黄金时代”,还是“白银时代”,都是结疤的伤口演变成的勋章。

直到今天,我仍然能感受到他们的疼痛,并且倾听到他们伤口的倾诉。他们不是为展览伤口而存在的,却无意间展示了站在苦难的对立面的自己。这是从普希金开始就一直得到保持的诗人的立场。俄罗斯诗人,可以被自己的时代打倒,却无愧于更为久远的历史。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诗歌传统吧?他们可以把被封杀的伤口带进坟墓里,也不会像宫廷乐师那样虚伪地歌功颂德。

如果说茨维塔耶娃把自己当作普希金的妹妹,那么普希金恐怕还有另一个妹妹,阿赫玛托娃。人们把普希金称为俄罗斯诗坛的太阳,而把阿赫玛托娃称为月亮。她对普希金的敬爱,可借用其一首诗来表现:“尘世的荣誉如过眼云烟,我并不希求这种光环。我曾经把幸福的情感向我的所有情人奉献。有一个人今天还健在,正和他现在的女友情爱绵绵;另一个人已经变成青铜雕像,站在雪花飞舞的广场中间。”那塑像无疑是普希金的。这简直是一种可以超越时空的爱情。阿赫玛托娃还在《普希金与涅瓦河之滨》一文中,详尽记述了曾苦苦寻找十二月党人埋葬地的普希金:“对十二月党人的想念,也就是对他们的命运和他们的死亡的思虑无休止地折磨着普希金。普希金毫无疑问在以此痛苦谴责尼古拉一世,在《波尔塔瓦》草稿上画有绞刑架的上方,普希金写道:‘我也有可能像个侍从丑角’,而在致乌沙科娃的诗中,‘假如我被绞死,您可为我叹息?’他仿佛把自己也算作12月14日的牺牲者了。他觉得,涅瓦河之滨的无名墓,几乎就应该是他本人的坟墓……”可见普希金在被保皇党人丹特士及其背后的沙皇杀害之前,早已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他并不畏惧伤口,所以更不畏惧枪口。普希金血淋淋的伤口就这样烙印在俄罗斯诗人们的记忆里,甚至连阿赫玛托娃这样温柔的女诗人也不例外,也能意识到它鲜明的存在。她在遭受攻讦之时也拒绝了流亡国外的朋友们的召唤,不愿离开祖国,多少年后她仍然将这种坚强引以为骄傲:“我剩余的青春在这儿,在大火的烟雾中耗去,我们从来没有回避过对自己的任何打击。”

是的,诗人为什么总是容易受伤,因为他们永远也不愿意学会逃避命运的打击。他们似乎已将受伤视为某种宿命。

阿赫玛托娃还咏叹过跟普希金一样在决斗中被杀的莱蒙托夫:“迄今,不仅他的墓地,而且他的被害地都充满对他的怀念。好像他的灵魂飘荡在高加索上空,与另一位伟大诗人的灵魂互相呼唤:。这是莱蒙托夫在高加索的墓志铭。普希金曾写过长诗《高加索的俘虏》,莱蒙托夫《诗人之死》的开头就引用了:“诗人死了!光荣的俘虏,倒下了,为流言蜚语所中伤,低垂下他那高傲不屈的头颅,胸中带着铅弹和复仇的渴望!”而莱蒙托夫本人,是在高加索山地遇难的,成为死神的俘虏。胸中也一样带着铅弹与复仇的渴望。我们会讶异于他的伤口,跟普希金的伤口惊人的相似。仅仅间隔着四年,他们先后倒在决斗场上,以鲜血染红白雪覆盖的俄罗斯大地。不能说莱蒙托夫重演了普希金的悲剧,这简直像同一位诗人,被以同样的方式,连续击中了两次。普希金的伤口如此醒目,俄罗斯诗人们又怎么能够忘却呢。而他那高贵的血统,毕竟在后来的诗人们身上得到了延续。所以我说俄罗斯诗人的遗传基因里,有那么一种受难意识,他们总是挺起胸膛去接受打击。密集的伤口,与其说表示着他们心灵的脆弱,莫如说证明了一种超越与勇敢。

同类推荐
  • 文学概论新编

    文学概论新编

    本书内容包括文学本体论、文学功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鉴赏论、文学发展论五章。
  • 听钱钟书讲文学

    听钱钟书讲文学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
  • 深夜谈吃

    深夜谈吃

    可以下饭的疗愈美文,献给食物的赞美诗。胃舒服了,心才能安定下来;肚子美满了,一切便都美满了。每天奔波于都市的钢铁丛林,紧张了一天坐下休息的时候,吃,是最温情的疗愈;在失恋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忧伤的情绪还不能够释怀的时候,吃,是比借酒浇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很多人都有一颗自由的心,却仍不幸纠缠于凡尘琐事。很多食物,它可以填饱你的胃,却无法满足你的灵魂,很多人的伤痛记不清,记住的反倒是分手的那一道菜。无处安放的情绪,都能在细细品尝中找到它应得的归宿。如果心情找不到倾诉的耳朵,那么请打开《深夜谈吃》,在这里为心灵寻得一处柔情似水的安慰吧!
  •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怀旧是从何时开始的?从春天第一片花瓣飘落的时候,从冬日第一个雪人融化的时候,从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从工作第一个项目完成的时候,从一位同路人匆匆转身的时候,从你说“我喜欢你”的时候。怀旧是因为旧时光的无以复刻。往事或许明朗简单,温柔清丽,或许酸涩孤独,伤痛迷惘,但岁月的光线总会把它们一一暖化,镀上一层柔和朦胧的光晕。记忆就如一潭无风似镜的湖水,过往人事皆幻化成条条小船,于湖心平静无声地漂泊着。清晨拉开窗帘,阳光斜射到墙面的贴画。那幅画恰好是凡·高的《向日葵》,冥冥之中还在不停积攒阳光。
  •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收录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初,倡导文学革命的论文及其尝试以白话文为载体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领略作为文学大师的胡适的风采。
热门推荐
  • 别玩我的心

    别玩我的心

    清晨的阳光轻轻地透过阳台和窗户,静静地躺在床上。这个时候,赵冬华早已起床,正在洗手间做上班前的准备,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感觉跟两年前刚毕业的时候不太一样了,究竟是哪部一样了,他自己也说不上来,“难道这就是成熟了,不能吧。”
  • 全能修改器

    全能修改器

    这只是一个超级无敌大挂比来到异界,癫狂犀利牛上天的故事……(练笔之作,纯属虚构)
  •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遗腹子,贪婪凶狠的后父把大卫送去给他舅舅抚养,大卫的童年和佩格蒂和其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莉和汉姆一块度过。不足十岁时,大卫又被后父送去当童工,心地善良的姨婆贝特西小姐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访问佩格蒂一家,已经和汉姆订婚的艾米莉受到阔少爷斯蒂福斯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斯蒂福斯私奔国外,这门亲事被斯蒂福斯的母亲拒绝,因此艾米莉流落伦敦街头。汉姆在海上救起一个濒临死亡的游客,那就是斯蒂福斯,但是两人都没能活下来。艾米莉怀念汉姆,去澳大利亚后在劳动中寻找安宁,终身不嫁,成为了受人尊敬的人。大卫和美貌的朵拉结婚,但婚后才发现她头脑简单。
  • 谁说男生就不可以相爱

    谁说男生就不可以相爱

    前世的他为了他受了重伤,他发誓如果有来生,他一定不会在对他交付真心;而他在众叛亲离后,有他在身边,如果有来生,他一定会对他好,不再像这一生一样。
  • 痛苦收集者

    痛苦收集者

    初三女生田田的课桌里,出现了一枚断掉的手掌,原本宁静的早读课乱成一团。可惊悚还在继续,和田田同在校田径队的队友,相继被绑架去参加一个关于“选择”的恐怖游戏。失忆少年月川一直在寻找13岁前失落的童年,同是田径队的他,发现每个受害者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并且每一次有人失踪,自己的记忆就会隐隐浮现。
  • 大乘宝要义论卷

    大乘宝要义论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蛮族之王

    蛮族之王

    一代土鳖蛮三刀依靠无上王霸之气收服了德邦三基友成为小弟,原来以为三个高富帅能够让自己人生少奋斗三十年,但事实证明他错了!没有最坑只有更坑,德邦三基友你值得拥有!
  •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该书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成果,以宏观历史为出发点,摈弃了单纯的学科观念,致力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确立与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形成。目的在于以学校为平台,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充满理性与人性的教师群体和校园文化共同体。该书角度鲜明,史论结合,有学科特点和通识特点,可作为历史教学研究的参考书和历史观认识的读本,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与中学学科的研究。
  • 十世轮回之八戒

    十世轮回之八戒

    威猛绝世,连太阳神都退让的后羿大神为何无故陨落?夸父逐日到底是为了什么?吴刚为何在广寒宫这么一个只有一个女子居住的宫殿受罚?为何是砍桂树?天蓬为何会调戏嫦娥?孙悟空是石猴,但是石头里面为何孕育出来的是猴子而不是其他生物?孙悟空为何前后神通差别如此大?金蝉子既然是如来的大弟子,想来佛法精深,为何会质疑佛法?西去取经真的就是如来想让佛法拯救世人吗?那又为何不派人送到大唐?……(已签约!保证完本!放心收藏!)
  • 茅山道士之鬼见愁

    茅山道士之鬼见愁

    她只吃饭,不洗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