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48500000023

第23章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原 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 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茫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有危险。”

谚语说:“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读书不想,隔靴搔痒。”一个人只知道读书,从来不动脑子,不思考问题,也不发问,就会成为书呆子。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提倡多读书、多思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既不希望大家只学习而不会思考,或者不想思考,做个书呆子,也不希望大家只会思考、只想思考,而不会学习,或者说是懒于学习,做个空想家。学是入书,思是出书;出入有道,学业可成。

戴震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考据学家,“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乾隆年间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他出生于贫寒之家,幼读私塾,以过目不忘和善思好问著称。

有一次,老师教授《大学章句》。戴震愈听愈觉得可疑,于是向老师发问:“这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由学生记下来的呢?”

戴震(1724~1777),字东源,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一生大半时间从教,他认为教育就是要通过内外条件结合的过程,帮助去“私”解“蔽”,救人之偏失老师难以回答这个问题,便抬出朱熹这一权威:“这是朱文公说的。”

戴震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追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周朝人。”

戴震又问:“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

老师无法回答,说:“你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戴震不仅好问,而且能在提问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敢于怀疑先贤,怀疑课本,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权威的解释,最终成长为清代有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这也说明了“学而不思则罔”的重要性。

先圣小像。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我国的一些学生到美国去念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总是格外地用功,上课认真记笔记,下课认真对笔记,考试前认真背笔记。考试的时候,老师讲了六个方面,我们的学生绝不会写五个或七个,保证将老师讲的内容全部还给老师。在中国,这样的卷子表明老师讲的内容学生全都掌握了,自然是满分。可在美国,最多只能得个B等,通常只能得C等。而一些学生只答了一两个方面,但有创见,是他自己思考出来的,是从其他资料获取的,这样的卷子都能得A等。我们有些学生不理解,去询问老师:“我们六个方面都答出来了,为什么只能得C等,而他们只答了一两个方面,却得A等?”老师的回答也是值得回味的:“你们答了六个方面不错,可是这六点我都已经讲过了,你还说它干什么呢?我讲了六点,那是我思考的,是已有的六种可能性,或解决问题的六种方法。他们只讲了一点或两点,但那是他们自己的。我讲课的目的,就在于启发大家,通过我讲的六点,形成你们自己的思考,得到你们自己的答案。”这也说明,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提倡“学而思”,反对“学而不思”。

中国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通常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在以色列,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喜形于色。可是,如果中国孩子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这就打击了孩子们“学而思”的积极性,从而扼杀了孩子们的灵性。

我们已经从各个方面证实了“学而不思则罔”,那“思而不学则殆”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它告诉我们,无论读书,还是做事,只一味地冒进急进,思考得不对,或者说是胡思乱想,成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空想家,结果往往会使人疑惑甚至危害一生。

读书学习,一不能读死书,二不能死读书。学思结合,方有成效。书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读书是汲取前人经验的过程,但不能囫囵吞枣。书籍和经验也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一味蛮干。

只读书而不思考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只空想而不读书是陷入玄虚的空想家。书呆子迂腐而无所作为,空想家浮躁不安而脱离实际,都是很危险的。我们不能做书呆子,但也不能做空想家。只要按照孔子所提倡的,多学习,多思考,脚踏实地,草根也是可以长成大树的。

学习而不会思考,或者不想思考,是一个书呆子;只会思考,而不会学习,懒于学习,是一个空想家。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同类推荐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罗素的智慧

    罗素的智慧

    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那篇嘉奖辞所说:他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多姿多彩而意久深远的著作。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春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姻。罗素的道德哲学给我们许多启示,罗素的思想使我们受益无穷。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本书选取了众多国学典籍里面最具知名度,也最具永恒生命启示意义的20部哲学经典,对之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品读。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热门推荐
  • 无上战魂

    无上战魂

    【年度最具潜力玄幻小说】忘古大陆,所有天才都挣扎在到底契约几个战魂的泥潭之中。少,则进步有限。多,则浪费精力。在此时,有一人凭空出世。他的战魂,数以百计!当别人问起为什么时。“你们所修炼的,是我简略后的功法!”千年之前,他就存在。
  • 非轻尘

    非轻尘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这是几千年不变的名言,但是在这个是世界中没有命运,只有强者和弱者。一夜之间一鸣惊人,踏遍世间问谁有这样的能力?
  • 如若不将就

    如若不将就

    从哪一刻起,她便决定了,以后的人生。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一群人打破了她的宁静。从此,她不能再继续淡定了。
  • 苍穹证道

    苍穹证道

    叶舞晨为挚爱复仇戮九天,终心不忍,携妻子被封天地之渊!破封印,临异界、问苍穹、证天道!罪剑仁心、银枪啸天、涩意柔情,携美傲笑三千大世界。(本书属于慢热那种,逐渐会展现出宏大的世界观,风起云涌、风口浪尖的博弈,希望大家支持。另外小小透露剧情,本书重在携手,很少单飞,可能还有养—成的嫌疑,才能携美傲笑异界。不喜这种写风的,不要蘑菇了。梦星舞求包养,可养肥再杀,保证一定会完美结束的。)
  • 最后一次沉沦

    最后一次沉沦

    哲学系玉树临风的大教授程晓冬与公管系女生叶依然在哲学的世界相遇、相知、相恋......不同的人生经历,相似的心路历程,让他们成为彼此“懂得”的人。命运多舛的叶依然在历经人生诸多不幸遭遇之后,依然坚持着“斗士”的生活,他与程教授的恋情历经疾病、情敌、依然的放弃几经周折,在人生的绝境之地,她终于超越被覆灭的命运,得到生命的觉醒。
  • 美人谋,凰妃太嚣张

    美人谋,凰妃太嚣张

    她贵为一国公主,被设计沦为他后宫三千妃嫔之一,本想与世无争,却偏卷入国仇家恨漩涡,爱他入骨;他身为一国君主,为她不惜举兵南下,只为那句娶她为妻的誓言!“看上了你,江山为聘必要娶你为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些年一起吸烟的日子

    那些年一起吸烟的日子

    一个二次服刑犯的自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兄弟,女人,背叛,绝望。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光化戊午年举公见示

    光化戊午年举公见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凡尘灭情道

    凡尘灭情道

    一个因天资卓越被天妒的少年,出生就被雷相阻。当他明白为何后,看他如何纵横七界,但因责任太大却只能灭情,到底谁可以打开他的心,一切尽在本书中。ps:新人求收藏,保证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