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48500000031

第31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 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译 文”

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在《论语》二十篇中,《颜渊》、《卫灵公》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在《论语·颜渊》里,当仲弓向孔子什么是仁时,孔子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仲弓推荐。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孔子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推荐给他的高才生子贡。

人们遇事常说“将心比心”,又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实际上正是在推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问题在于,世道人心,每每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人恰好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想让别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巴不得卖给别人。相反,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钟爱的东西,就不那么愿意与别人分享了。所以,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己所不欲,千方百计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之所以会如此,基本原因在于凡事都很少为他人着想,而是处处为自己着想,说到底还是一个私字在作怪。

其实,我们还看到,在《论语·公冶长》篇里,子贡自己曾经说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意思是:我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也不希望别人把他的意愿强加给自己。这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孔子就说:“子贡啊,这不是你做得了的。”可这里又要子贡终身这样做。这一方面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重要,另一方面又说明它的确很难做到,就连孔子的高足之一子贡也是如此。

下面来看两个小故事,试着从中体悟点道理。

三国时,吕布当初同刘备很要好,后来发生了矛盾。吕布就让名士袁涣写信去骂刘备,袁涣不屑于干这种差事。吕布几次要求他都没有用,便用刀架在袁涣的脖子上说,再不写就杀了他。袁涣坦然而笑道:“我只听说以德羞人的,没有听说以辱骂折磨人的。如果说刘备是君子,就不会由于将军的辱骂而感到羞耻;如果他是小人,就一定会用同样的办法来回报你,辱骂就会落到你头上。而且,我说不准哪一天也会为刘备效力,也会像今天给将军效力一样。假若我一离开将军,就来辱骂你,行不行呢?”吕布听了这一通话后,想想就罢休了。

以上说的是吕布不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而碰壁。下面说的故事的主角虽然只是一个县令,却是深深领悟这8字真言,活学活用。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邻。

连环计。王允和貂蝉共同定下连环计,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吕布虽然勇猛善战,号称“三国武将第一人”,但他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甚至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县令,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果。这就是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惨痛教训。

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基本态度,它讲的是一个普遍的价值观。我们都不喜欢朋友利用我们,那我们也不要去利用朋友;我们都讨厌别人说谎,那我们也不要说谎;我们不喜欢别人批评我们,我们也不要妄自批评人家;我们不喜欢朋友看轻我们,我们也不要看轻朋友……可是,在这样一个普遍价值观之后,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才是造成人与人之间产生摩擦的真正原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恕之道推及他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可以使人拥有宽广的胸怀,容忍别人的过失。同时,也可以不因别人合理的指责自己而迁怒别人,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才不致在不对的时间、不对的场合,表错情、会错意,用心对待每个人,用心了解每位朋友的想法和喜好,才能避免犯错,赢得真诚友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恕之道推及他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可以使人有个宽广的胸怀,容忍别人的过失,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同类推荐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特别清凉

    特别清凉

    本书从作者雪漠的作品中精选一些具有励志作用的名言警句分类编排,并配以书法和绘画小品,内容包括认识生命、认识自心、了解生命人生的真相,保持心灵的纯洁,不执着于个人得失,超越个人的局限等方面。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性格”与“命运”的内涵,我们编译了荣格的著作。在本书中,除了展现荣格在心理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人格魅力以外,还全面阐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及类型理论。
热门推荐
  • 神器在人界

    神器在人界

    盘古大神开天辟地,死了。鸿钧老祖闷声发大财创造了神界,世界之灵气孕育十大神器和众神、仙,传说成神的捷径就在十大神器当中,于是除了神界和人界的另外四界争相抢夺,2012世界末日之后,只在四界游荡的十大神器突然散落入人界,于是,本书开始了……
  • 十八部论

    十八部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盛宠:腹黑逆天大小姐

    邪王盛宠:腹黑逆天大小姐

    她是21世纪的神偷,历经背叛来到一个毫无历史记载的大陆,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废物。身上一丝灵气也没有。废物?只有天才才是她的代号!伪白莲妹妹?哼,踩在脚下不就得!世人不服她?那就打到他服为止!然而却遇见了他……“小九儿,你看今天月光多美,我们不要辜负了这月光。我们做一些该做的事。”某男咬着某女的耳垂邪魅地说道。”
  • 道途劫难录

    道途劫难录

    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同样有人的地方便有道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道途上遍布荆棘,唯有历经劫难,方能修的大果。这本书讲的不仅仅是修仙,更重要讲一个侠字,故谓之仙侠。天下第一结丹修士林克寒被同门师兄弟所迫害,引发了一起跌宕起伏的道路恩怨录
  • 数学教学的趣味名人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名人设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且非常抽象的学科,要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数学知识,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史上最牛山神

    史上最牛山神

    你见过哪个山神后台是佛的?你见过哪个山神在家里地位最低的?你见过哪个山神不好好捉妖,就知道研究怎么做菜好的?你见过哪个山神可以召唤鬼打架的?没见过,就进来看看吧……
  • 丛林里的围墙

    丛林里的围墙

    首领的故事,就要开始了。我和小柯去了市郊,那个“制造厂”已经拆完了,只剩下一片倒塌的墙。我俩在墙上坐下。坐着坐着夕阳就红了,把断墙也染红了,小柯的脸也格外红。那是一大片红红的草莓啊。时间把一些事情留在了昨天,也把一些事情带到了今天。那个烟斗,应该送还给10年以后,和10年以后的他。这是“时间”确定好的,我们无法修改。我说不好在公共汽车上,那是我和首领的第一次见面还是最后一次见面。
  • 晨起宸落

    晨起宸落

    万年之前,创世之神以六界为盘,万物为棋,布下了这一绝世之局。万年之后,她与他能否十指相扣,破了这惊天之局。
  • 夕为谁离

    夕为谁离

    无论哪生哪世,她再也找不到另一个谁,让她一生痴狂。虽然他们一直相随,可那些爱太教人战栗。若说她残忍,那么,他们又算什么?他,要天下故舍她,爱到不折手段。他,为天下而娶她,爱到残忍至极。他,弃天下只为她,爱到死心塌地。谁也不知,他们究竟要天下还是她,令她逐渐忘记何谓爱,何谓恨。然,谁负谁也不再重要了。此生仅为一人,要她生要她死,她甘之如饴。(此文可能有些慢热,请各位亲要见谅,求点击,求收藏,最希望的还是想得到大家的评论,谢谢!)
  • 读《荀子》学生活

    读《荀子》学生活

    《荀子》书中各篇大都通篇议论,有论点、论据,结构完整,说理透辟,标志着论说散文的成熟。荀子学识广博,论证中多引儒家经典文句,行文又汲取战国纵横家之长处,故行文句式整齐,辞采宏富,注重修辞的运用,语言颇具韵律美和形象美。为了指导大家阅读《荀子》,把握其思想精髓,我们从中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以故事的形式加以阐发,期望能在趣味性阅读中领略先哲的积极思想,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促进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荀子强调礼法并用,今以1935年世界书局所刊《诸子集成》中所收的王先谦《荀子集解》为底本,选取名言四十八则,诠说其要义,并以故事深化其主题,使读者领略《荀子》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