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75800000011

第11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

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理论体系就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理论、观点、思想、概念等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其外延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三大组成部分,虽然各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各具特色,但拥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理论品质和思想精髓、理论主题和主线;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衔接、相互递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连续性、阶段性、开放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根据其内在逻辑的有机整合,是自身理论体系的建构。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就是按一定标准把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三大纵向发展理论成果如何在横向层面实现自身体系结构的整合重组,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形态都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认识的深化,都有一个鲜明的理论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部分内容可以在这个理论主题的统合下实现有机整合,进行系统建构。并且,未来的新的理论创新成果也同样可以在坚持这个理论主题的前提下,整合进这个理论体系之内。”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建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理论形态是从这个理论体系的纵向发展角度来说的,从这个理论体系的横向角度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这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可以从十五个方面来加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一国两制”理论、外交和国际战略政策、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统一战线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始终,所以它理所当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这个主题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说明我们已不再一般谈论建设社会主义,而是探索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们为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自身解放创立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哲学领域的基础性理论观点,也是这个理论体系的精髓。只有把握了这个精髓,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3.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从理论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批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突破了只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原则出发而离开生产力抽象地去认识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明确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体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目标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害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的错误而迈不开步子、不敢闯的情况,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理论创新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新的科学论断,其时间至少一百年。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各方面不发达,主要任务是发展商品经济和实现现代化。这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最准确的估计。这就把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置于现实的科学的基础之上,从而避免了“右”的错误,也避免了重蹈过去超越阶段“左”的错误。这个理论,同样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目前第一步、第二步发展目标已经实现,我们正在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对邓小平的“第三步”战略构想作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提出了“新三步走”的战略构想。这种细化和完善,使原来的“第三步”发展目标更加具体和丰富,更易于操作。

6.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顺应世界的改革潮流,中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中国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具体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就我国改革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与改革相互联系和并行的是对外开放。经验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不能成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实质,是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拿来为我所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在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述,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范畴的思想束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活力。江泽民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首创,它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实践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民主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重要的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某些有益经验,如权力制衡和有效监督机制,我们可以借鉴,但是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模式,如多党制、议会制、总统制等,绝不能学。

9.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还要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走文明发展的道路。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11.“一国两制”理论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2.外交和国际战略政策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妥善处理分歧;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搞好周边环境。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也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必须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3.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建设,坚持把我军建设成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利的总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努力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加快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

14.统一战线理论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中国既不搞西方的多党制,也不搞传统的一党制,而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依靠力量越来越广泛: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充分发挥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5.执政党建设理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严峻考验。中国问题的关键是把共产党建设好。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回答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是什么”和“有哪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是要进一步回答这些主要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上十五个方面的具体理论观点可以从三个理论层次来总结归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战略。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着力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实践活动的载体,主要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战略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国两制”理论、外交和国际战略政策、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统一战线理论、执政党的建设理论七个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保障。这些内容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领域,对其进行理论整合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建构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从内容上讲,其基本观点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理论渊源上一脉相承;它们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理论主题上一脉相承;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品质上一脉相承;它们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在理论基点上一脉相承;它们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理论目标上一脉相承。因此,三大理论被整合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理论功能的角度论述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用来整合各种理论成果的最佳选择。“这个最新概括至少有三大优点:第一,它突出了理论体系的本源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称谓可以更好地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理论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突出了理论体系的本源性。第二,它突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源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它突出了理论发展的开放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理论创新的成果会越来越多。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称谓,就可以将以后不断发展的创新理论都包括进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也是理论在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先后创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统揽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紧紧扣住了理论创新与发展的主题,深刻揭示了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内涵。这一重要的新概括,内涵深刻,有利于我们以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这对于我们深刻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自觉而坚定地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意义。可以说,从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命题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熟,到了我们对这个理论体系概括总结的时候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产生的所有创新理论成果整合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包容性、开放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十七大报告把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整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要命题,这种整合不仅是理论系统化的需要,更表明了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上的更加科学和成熟;这种整合,在我们党的理论发展历史上是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纵观国际共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这些理论成果无不例外都是以领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的,这种命名方式虽然能充分表达领袖本人对这些理论成果的巨大贡献和人们对领袖的无限崇敬、爱戴之情,但从逻辑上讲,用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一项重大理论成果是极不科学的。这种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一是太过笼统,不能直观形象反映理论成果的本质;二是以个人名字命名,往往给人造成一种忽视理论形成本身为集体智慧结晶和个人崇拜的嫌疑;三是领袖是有一定任期的,如果每一位领袖都把自己执政时的理论创新用自己个人名字来界定,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则会造成党的指导理论变动过于频繁,且在这较短的时间内对理论的阐述也难以全面,不符合理论本身形成、成长、丰富和发展的周期规律;四是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仅仅因为不同阶段产生的理论就用当政领袖个人名字命名,并加以强调,会在民众之间造成前面理论“过时论”和“无用论”的倾向,容易误导公众。五是用领袖个人名字命名一种理论成果,往往也不符合领袖本人的意愿。毛泽东同志在创立毛泽东思想时,就曾极力反对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这种思想,而主张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名称;邓小平在创立邓小平理论时,也不主张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江泽民和胡锦涛就打破了用自己名字来命名理论成果的惯有做法,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无疑不是党在理论创新上的一大创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重要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同阶段探索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使用这一称谓能有效避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因理论创新造成理论名称变动的过于频繁。这个表述,第一次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整合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刻联系,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实现了第二次理论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主要是因为: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部理论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主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进行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开创的伟大事业,也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始终的理论主题。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理论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个理论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抓住了这个理论实质和基本经验,就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理论实质和基本经验这个活的灵魂,才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把握这个理论实质、基本经验和活的灵魂,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实践,既以实践为出发点,又以实践为归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概括新经验的过程中阐述的一系列概念、范畴、观点、命题和新的原理,不仅立论准确、思路清晰、含义丰富,而且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检验,证明它能够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也就是说,实践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并且科学地揭示了这个对象的特殊矛盾及其矛盾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门基础性社会学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依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实践基础,以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和谐社会关系、国防外交关系、祖国统一关系和党建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初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形态,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社会、民族、国防、军事、外交、国际战略、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主题的统领下,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科学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各个主要理论论断、观点彼此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自成体系的。规律体系常常以思想体系的形式表现出来。从邓小平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来看,围绕“初级阶段论”这一逻辑起点而先后展开的所谓“根本任务论”、“发展道路论”、“政治保证论”、“发展动力论”、“外部条件论”、“战略步骤论”、“领导和依靠论”、“一国两制爷论”等,总体上构成了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体系。

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丢掉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也没有丢掉列宁、毛泽东的理论思想,也就是说老祖宗没有丢;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作了创新性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因而补充、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又丰富和发展了它们的理论体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构成了自己科学的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跨越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具体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形态,而这三大理论形态都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宏伟大厦。

同类推荐
  •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实践证明,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支部书记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儿子娃娃

    儿子娃娃

    本书是作者在援疆三年半的一个散文集,主要记述了作者三年半作为一个农委干部,下基层、访农户,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记录,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歌颂了党的少数民族政策,描绘了祖国边疆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出版于1986年,我们是根据原作者提供的1988年平装本译出的。我社请原作者、译者进一步修改后再次公开出版。作者在本书中总括回答了五个方面的问题:(1)对逆境进行考查的方法论。(2)把高质量的政策制定作为应付逆境的重要手段。(3)逆境中政策制定的原则。(4)逆境中政策制定的素质要求和必要条件。(5)政策制定系统和统治方式改进与重建的方法论。在本书的末尾作者还向各国高层决策者提出了九点建议,使得本书的主题能得到具体的实现。作者在本书中所阐明的逆境中政策制定的方法论,以及对政策制定系统重建的方法论对我国是有现实意义的。
  • 党的优秀儿女

    党的优秀儿女

    林祥谦(1892—1923年),福建闽侯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1923年2月7日,林祥谦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1岁。
热门推荐
  • 剑启风尘

    剑启风尘

    六十年前,天纵老人,武功盖世,威震天下。二十年前,天纵老人,无敌天下,归隐山林。二十年后,苏乐出现在了扬州城……(Ps:本书原名《剑起风尘》。)(Ps:此书是温酒打发无聊时间所写,不定时更新。)
  • 炎龙魔武传

    炎龙魔武传

    这是是个重生在魔武大陆的少年,这个世界以武为尊,在这个强者遍地跑的大陆,他又有什么作为呢?是最终陨落?还是脚踏巅峰雄霸天下?请大家拭目以待把!
  • 权倾天下:霸道女帝

    权倾天下:霸道女帝

    大二的胖妞不好当,这倾国倾城的大小姐可好当吧?!上天送给了她最值得珍惜的两件礼物——生命和爱情,可是一切都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她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为了你,我吃过苦,杀过人,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我要你、要天下都臣服在我的脚下。”因为她知道,男人!只要跟这两个字沾边的人,都像是她的夺魂索,靠不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恋三公主pk绝世三王子

    绝恋三公主pk绝世三王子

    她,冷酷。她,可爱。她,文静。他,冷漠。他,花心。他,温柔。他们从小分别和她们做过约定。11年后的她(他)们,可还记得小时候的约定?
  • RIDGWAY OF MONTANA

    RIDGWAY OF MONTAN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界尊宠

    魔界尊宠

    那些所谓的正义之士围攻,看着满地的尸首,血流成河。魔界尊者魔珞儿仰天长笑,刹那间满头青丝瞬间变雪发,湛蓝的眸子释放出幽红妖邪的光芒。在整片赤红的,如血如荼的彼岸花海中,魔珞儿强行开启异次元空间,身体幻灭冰冷的话语飘进每个人的耳朵里,荡进心中。“我入轮回道,待我叱咤风云觉醒时,定报仇雪耻!诸天万界,唯我独尊!”看着满地的横尸遍野,他站在妖异的花海间驻足良久,内心的空当让他忍不住叹息。“轮回么?无论多久,我等你。”
  • 这是不是一夜情?

    这是不是一夜情?

    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的事情~!!
  • 重生之魔女GUILAI

    重生之魔女GUILAI

    遭遇表妹陷害,父母毒骂,老师厌恶,为世人所不齿.......在心灰意冷之际,想要一死了之。却不想被一个天神般的男子相救。“我曾以为他是上天派来给我的天使,却没想到只是把我拉进了地狱而已”重生归来,异能榜身,她,慕清狂,绝对会让那些欺辱过我的人,生不如死!
  • 末世铁血

    末世铁血

    意外成为铁血战士,可是异形为什么也跟过来了。该死,这还是个末世,你敢不敢更狠一点?看着本是小人物的秦川突然成为铁血战士在末世里挣扎。丧尸?异形?来吧,我可是传说中狩猎你们的铁血战士!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在肯定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革成果的同时,认为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影响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然后分别从货币传导渠道和信贷传导渠道分析了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缺陷以及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