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75800000009

第9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原则与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的研究,就是在对该理论体系整体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概括基础上的一个评价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各自形成理论体系,是对我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概括,十七大又提出了包括它们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体系之间存在阶段性、发展性和整体性的辩证关系。研究这一课题必须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进行整合,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放在一起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不能忽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割裂其发展的内在联系;也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下,将三大理论作简单对比研究,不能用后一种理论来否定前一理论,用贬低前一种理论来抬高后一种理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的研究,关键是把握好该理论体系自身的界定、整合和发展问题,把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三大纵向发展理论成果实现在横向层面自身理论体系结构和内容的建构,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地位的研究就是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特征、精髓、主题、意义等有准确的把握,其历史地位也必然会从这些方面来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下,贯穿一个始终理论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来进行整合建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它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过程中,也要认真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继承和理论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中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的普遍规律。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必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等等。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价值取向;必须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并且把这些新的实践和新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做出新的概括,得出新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为后人提供的理论价值主要是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前进方向,它没有也不可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现成的建设模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中要靠中国人全面把握中国的国情,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毫不犹豫地拒绝本本主义,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发展规律,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质的社会主义新理论。为此,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理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一国两制”理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等创新思想,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必须坚持理论继承和理论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初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党的十五大把它简称为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理论空间十分广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将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实践一直在进行,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必将产生新的理论,而其本身则为新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原始动力和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但是,这个飞跃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飞跃,只是表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还未改变,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并未真正解决,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努力开拓进取去完成。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需要经过实践和探索的检验,探索无止境,实践无止境,理论的发展也无止境。理论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封闭的、孤立的,还需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实现与时俱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体系,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中,要坚持理论创新的原则,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的新观点、新思想概括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整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必须坚持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要讲层次、讲逻辑、讲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理论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坚持理论科学性的原则,体现在其所整合理论内容上是客观真理性的,是来源于对理论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理论逻辑形式是严密和完整的,是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性的。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符合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成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毛泽东当年说,我们要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的科学总结;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从“完全照搬苏联模式”,到“以苏为鉴”,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要坚持理论系统性的原则。系统论强调从总体性上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创新的概念工具和理论分析框架,也同样需要从总体性上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构架和系统整合。其结构合理、框架完整、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支撑严密,是一个总系统。其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又分别是子系统,且在理论体系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关系和地位。具体而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十六大以来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丰富完善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都有共同的立场、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同的哲学基础、共同的最高目标、共同的依靠力量;都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队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是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建设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每一方面的内容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各个内容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过程中,要严格坚持理论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坚持整体性原则,注意区分个别理论观点、论断与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关系,防止片面性,实现理论体系整合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科学性和理论形式上的严密性、系统性、整体性的统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方法和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是当前全党,特别是思想理论界的一件大事。从事理论工作的学者在这个问题上都应有所作为。但是,在如何整合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问题上,学术理论界有不同见解。在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统领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建构,目前学术界主要采取两种途径来解决:一种是列举法,另一种是概括法。所谓列举法,就是一种借助对某具体事物的特定对象(如特点、优缺点等)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并将其本质内容全面地一一罗列出来的手段,再针对列出的项目一一提出改进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一一列举,在坚持三大理论基本框架的前提下进行组合,把各自内容中创新完善的地方汇总在一起,突破三大理论各自为政的现象,实现整合。这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融合的方法主要借鉴了党的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的整合。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结构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关于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九个方面的内容。现在学者运用列举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也主要是以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体系的论述的九大结构为基本框架进行丰富和完善。

运用列举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就是在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之处汇总在一起,加以整合。当前学术界运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建构的观点主要有:习近平同志从包括十个问题、贯通三大学科、涵盖九个领域、涉及三个方面来论证其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他说,这个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沈宝祥先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包括“思想路线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科学发展论、改革开放论、市场经济论、民主论、文化论、社会论、文明论、社会和谐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论、一国两制爷论、和平发展道路论、政治路线论、群众论、党的建设论”。韩振峰撰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由以下十六个方面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理论精髓、发展道路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根本任务理论、发展战略理论、发展动力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国防战略理论、国际战略理论、祖国统一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目前普通高校通用的“两课”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讲解中,就是按照这种方法来进行整合建构全书的各个章节的,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等。运用列举的方式来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比较清楚地归纳出其基本内容,让人有一目了然的感觉,而且所有的整合都会以此为前提或最终以之为结论,是最为基础的一种整合建构方法;但这种整合方式往往会显得有些零乱,也难免在观点总结列举时会有所遗漏,因此在用这种列举的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整合时,无法保证真正做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全部理论观点都一一列举,也许会是不太全面的。

所谓概括法,就是运用系统化的方法,依照事物共同的特征,把一系列同类对象联结起来,构成一个体系,再把相同的体系构成更大的系统。目前学者依照这种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建构也是比较普遍的,这种方法“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层次性,主张从主题和主线、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核心内容和核心思想、围绕主题和主线的一系列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等方面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实质上讲,概括法就是在列举法的前提下,对所列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按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新的提炼,把同一类内容归纳起来,使之更清晰明了。运用概括法的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同类合并”,特别是按照理论体系所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为框架进行融合,它们的基点都在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进行平面式理解。当前学术界运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建构的观点主要有:刘云山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爷,’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爷,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爷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而深化、而不断丰富”。赵曜撰文主张按理论的不同层次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为它能够更加客观、更加准确地反映这个理论体系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如下四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主题和主线。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核心内容和核心思想,即基本路线和以人为本。基本理论和重要观点,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和谐社会理论、对外关系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的理论、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理论及党的建设理论。运用概括的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整合,能有效克服列举法零乱和不全面的缺陷,为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架构和分析平台;但是这种高度的整合概括还处在学术争鸣阶段,目前尚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性的解释版本,因此在理论整合建构过程中难免会因人而异,会运用不同的理论划分标准,把相同的基本理论观点纳入不同的理论范畴和理论层次,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理论认识上的混乱,所以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科学性就会受到置疑。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必须充分利用上述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要相互取长补短,克服彼此缺陷,做到理论整合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的统一。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两层最基本的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两者组成整体,缺一不可。为此,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就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把着力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是什么和为什么”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如何做”这两大基本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按理论整体性研究和开放性发展的理论划分标准,运用列举法和概括法相结合来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一个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相互联系、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理论整体。目前学术界中,结合运用这两种方法来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大有人在的,笔者也比较赞成用这样结合的方式来整合该理论体系。张星炜撰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逻辑结构上分为四个层次:基础性理论观点,即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初级阶段论。指出这些是具有基础性的重要理论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核心内容,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发展动力论、外部条件论、政治保证论。指出这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理论上的展开。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战略问题,即“三步走”发展战略、外交战略、社会力量配置战略、祖国统一战略。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涵盖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主要是“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十个方面。严书翰撰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十四个方面加以概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核心。并指出这十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不是内容的叠加,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它由三个理论层面构成:基本内涵理论(或称基础理论),包括第一至第五方面。它们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质的规定、历史方位、实现途径和根本目的等最基本的问题。总体布局理论(或称实体理论),包括第六至第九方面,体现建设的“四位一体”。实现条件理论(或称保障理论),包括第十至第十四方面。运用列举法和概括法结合起来的方式来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有效克服彼此的弊端,体现出了理论原理的概括性和理论内容的条理层次性。

同类推荐
  •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览现代世界大国之兴衰,一个大国要振兴,非有自己的兴邦之道不可。英、法、美走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之路,德、日走的是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资本主义之路,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的政府全面管理经济之路。这些国家都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中国的崛起,必然也要探索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康拉特•赛茨,前德国驻华大使,当前德国与欧洲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历时8年,纵横捭阖阐述大中国崛起历程。此书至今已再版11次,已成为一部研究中国问题的经典之作。在德国,精装本、平装本、袖珍本都有销售,其畅销与普及程度令德国乃至欧洲出版界大感意外。
  • 公共服务创新

    公共服务创新

    针对中国目前存在的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我们又提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更加重视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逐步完善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 红灯传奇

    红灯传奇

    本书通篇以“红灯”为主线,通过一幕幕光明与黑暗生死较量的传奇场景,颂扬了红灯从“点亮”到“照亮天地”再到“光芒四射”的光辉历程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到带领人民走上今天复兴之路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2020,期盼中国

    2020,期盼中国

    本书将晦涩的理论以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为读者勾勒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图景。其间既有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总体方面的概括,又有各行业、各领域具体且精道的分析与预测。
热门推荐
  • 姻缘劫:倾城如画

    姻缘劫:倾城如画

    她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南宫伊公子,扛上了朝廷之人,嫁入王府,在别人眼中是件令人羡慕的事,却是万劫不复的开始,命运让他们纠缠不清。越是对她狠心越是在意她,不知不觉堕入亲手编织的情网中,当他发现一切的真相她已经芳踪难觅。历经生与死的感情何去何从……
  • 武气天下

    武气天下

    他是家族的少爷,心爱的女子被人压在身下,他目睹一切。心灰意冷选择结束生命,突入起来的雷击让他涅磐重生。家族的嘲讽,族人的为难,他漠然回应。一块破铁,从此少年陷入旋涡,一鸣惊人之后却是那恶毒的神之诅咒。踏入仙途,迷雾重重,混沌神的死亡,众神的下落,武破天外,仙若挡我,我便焚仙。
  • 舍生忘死,白首莫相离

    舍生忘死,白首莫相离

    许久以后才知道,让自己陷在过去阴霾的岁月里,是一种煎熬。比活着更痛苦,比死去更无助。我说那是无法度量的疼痛,犹如一双有力的大手在你胸腔深处用力撕开。鲜血四溅,随后发出痛苦的哀嚎。墓碑周围已经被清理过了,空气中还夹杂着一丝檀香的味道。这种味道很香,很刺鼻。似乎苏妈妈比我们来得还要早,去的更匆忙。这里的一切看起来甚至近乎忧伤,整座城市陷在幽幽的哀伤里。墓碑上的字不新不旧,就定在那里。就算许久以后被岁月磨灭,但是依旧是事实。见字,以至于我只能想到一个词,虽然不是那么合适,但只能有它了。触目惊心。事先约定好的唐可,小心翼翼的安置好手中的鲜花,鞠躬,上香,然后又转过头静静的望着我。一瞬间,似乎曾经逝去的不甘与痛苦迎面袭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唐可走过来紧紧地抱住我。这个拥抱让我抵过了一个又一个漆黑心伤的黑夜。所以后来我才会信誓旦旦的对任何人讲,“如果谁敢让唐可不幸福,那就是和我过不去。”是啊,如果唐可不幸福,那我会比她还要难过,这不是随便一说,是我内心最真实可见的想法。曾经某一时刻,我想放弃所有的一切,打算成为一个哀鸿遍野的人。唐可却给了我一记耳光和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让我抵过那些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记忆是痛苦的,苍白的。假装无视,不代表它就过去了。你会遗忘过去你所经历的种种,但是过去并不会遗忘你,它苦苦的逼近你,似乎你走得越远跟得越迫切。迎面而来的少年步步逼近,那张被记忆模糊的脸颊再一次涌现在瞳孔里,一点点放大,清晰开来。此刻他就蹴立在我眼前,和唐可微笑着相拥。继而又紧紧地抱住我,恍惚记忆又倒退了许久,眼泪簌簌落下。我哽咽的看着他,寸步难行。“苏念,好久不见。”这是分别三年的穆谣,再次相见送给我的第一句话。好几不见,你不在的日子,已经能用一个好久来形容了。六个字不深不浅,正中心窝。时光流逝了三年,我还在,穆谣还在,而苏奕却永远的消失了。确切的说是,苏奕不在了,而我还活着。
  • 我的娘子是狐妖

    我的娘子是狐妖

    这里……有神仙只手遮天,掀山揽月。有圣人弹指焚海,挥袖摧城。有生灵气吞虹霓。更有那老妖吃人聚肉身。这是一个万物灵长并列的世界,巍峨九州,惊涛拍岸,卷起多少英雄人物!故事,从一个夜闯民宅的狐妖开始……
  • 重生之大道至尊

    重生之大道至尊

    一颗黑色的珠子,机缘之下的重生,走逆天之路。成大道之尊。
  • 武侠世界的小配角

    武侠世界的小配角

    这是一个屌丝男稀里糊涂穿越到武侠世界,然后和附送的系统斗智斗勇,顺手解决几个大反派的故事。真的只是顺手,而已。
  • 武林神话之网游

    武林神话之网游

    主角不会很牛逼,武功不会很变态,是一本有点简单没有深度的武侠类网游小说,初期进度会有点慢,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复仇旋律:重生姑娘坠爱河

    复仇旋律:重生姑娘坠爱河

    因为失恋,自己不管不顾的送上性命,却不料重生,在那里,她又找到了他的爱人,狗男狗女到底是谁?谁会知道呢?只有她自己能够告诉她,事件正在揭晓。
  • 亦生亦世走不平凡的鹿

    亦生亦世走不平凡的鹿

    我是帮我的闺蜜发的,她懒的用电脑,叫我帮她,她是行星饭,请看吧,行星饭,求你们了
  • 打洞师

    打洞师

    一片奇异的大陆,造就了奇异的职业,一个打洞师行走世界的热血传奇。如此怪异的世界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就让我们随着主角的逐渐强大,一点点的揭开这个迷局吧!郑重提醒,莫要想歪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