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77700000044

第44章 人生坐标有定位

人生在世,重要的是认识自己,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正确地认识别人,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但事实上,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不可能相等的。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很复杂,包括环境的影响、教育程度、个人的修养水平等等。对自己评价失重大体可分两种情况:一是评价过高或为更高地评价自己所做的荒唐的努力;二是评价过低或因过低地评价自己而引出的一系列令人费解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公允,其实这不过是单向的一相情愿的评价,而与真正的“自己”肯定会有差距的,不然就是过分地相信了自己的评价能力。

寻求赞许的心理

人从出生落地到离开人世,往往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观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

上帝在造神运动中也顺便创造了人。所以传说中的神与现实中的人便理所当然地存在着某些惊人的相似。

很多人都知道赫尔墨斯,他是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儿子,是主管商业之神,他想考证一下自己在人间百姓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有一天他化装成一位顾客来到雕像店。他指着宙斯的头像,问雕像者:“这个值多少钱?”“七赫拉”。他又走到自己的雕像前,心想,自己是商业的庇护神,地位一定比宙斯高,便问:“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指着宙斯的像说:“假若你买那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赫尔墨斯本想听听雕像者对自己的赞赏,抬高自己的身价,谁知讨了个没趣,只得灰溜溜走了。

应当承认,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都会感到快乐,感到自己有价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赞扬,得到鼓励,博得掌声。这种精神享受确实有益于我们开发潜能、提高素质,有益于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意识。然而寻求赞许的心理如果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像赫尔墨斯一样去寻求自己虚拟的“光环”,这便落入了人生自恋型性格障碍的误区。

一旦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几乎就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也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受。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以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来确立你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这就好像把房子盖在流沙上,是靠不住的。如果你依赖他人来评定证实你的价值,究其根底,那只是他人的价值,而不是你的价值。常言道:“慧眼识英雄”、“狗眼看人低”。别人是慧眼还是狗眼不正是别人的价值吗?而你是英雄还是狗熊,这才是你的价值。所以,自我价值不能由他人来评定和证实。

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很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

世俗和传统使人养成一种说话办事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的习惯。童年时代习惯于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许,长大成人需要得到领导者的认可。假如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没有征求别人的意见或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感到忐忑不安,茶饭不宁。这样,无意中你已经放弃了主宰自己的权力,像个木偶一样,任由摆布。这种习惯大体表现以下方面:

———你在家里对别人的需求大都随声附和,有时心里不满,也要依从别人的意志去办。

———你有自己的事情和计划,但难以拒绝朋友的邀请和要求,以免别人对你不满意。

———你总是回避同陌生人交谈,不想独自参加社交活动,也不愿独自出差办事。

———你总是看领导眼色行事,明知不对,也要忍气吞声地服从。好像领导的时钟总是准的,而你的总是不准,只能和领导对表,不相信自己的手表。如果因此而窝火憋气也只能拿比你地位低的人出气。

———不好意思和权威人士、著名人物交往,如果这类人物对你责怪批评不公正,你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看法。

总之,一个人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摆布,就会经常被迫去说话、做事。这样的生活当然很累,也很乏味。其实,这样的人生只是终生劳役,不会有任何光彩和乐趣。试想,古今中外,世界上有哪一个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是这样生活的,是放弃了独立行事的权利,接受了别人的摆布而取得了成功的?拿职业选择来说,一个人应当争做自己感兴趣、有爱好的工作,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驱动力。曹雪芹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而写作《红楼梦》,爱因斯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才创立了相对论。这些人都不是为了服从别人的意志、寻求别人的赞许才去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如果不是独立自主荣辱不惊,如果不是自我价值、自我评定,曹雪芹、爱因斯坦、贝多芬、鲁迅这些伟大人物是不可能出现的。

渴望得到别人的赞同是十分正常的。但如果你将自己的行动、思想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之上,就意味着失去自己。一个人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这不是谦虚谨慎,而是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由别人随意抬高或贬低自我价值。人家反对,你就灰心丧气;人家施舍给你赞许之词,你才会觉得自己不错。凡事如此,你还有什么价值?如果人家不说你好,你又该怎么办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以清醒的头脑预见到会有不同意见,自己也会有缺点错误。不必期望人人都表示赞许,这样,我们就不会自寻烦恼,情绪消沉,也就不会因为别人对你某一点的否定而视为对自己整个人的否定了。林肯说得好:

“??假使要我读一遍针对我的各种指责———更不要说逐一作出相应的答辩,那我还不如辞职了事。我是尽自己的全力工作的,而且也将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正确的,对我的反对意见将不攻自破;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有十个天使起誓说我是正确的,也将无济于事。”

这话说得多么实在而深刻呀!所谓独立行事、自我仲裁,也就是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做人处世的态度。

有人以为坚持独立自主,似乎很难得到别人的赞许,很难处好人际关系。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事实恰好相反。一个真正能够主宰自己的人只是不去为了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自我价值、自我追求;只是在与人交往中不会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许而跟随他人的指挥棒转。如果一个人别人希望他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这是多么可怜、毫无价值的形象;如果一个人不能明确地阐明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和感觉,那就没什么人会与你坦诚相见,没什么人会真正地尊重你。因为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某些官僚、政客之所以不为人们所信任,就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灵魂。这种人往往是轴承脑袋弹簧腰、头上插着风向标,只会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这种人的自我价值完全取决于头上的乌纱帽,一旦失去职位,手中权杖,他就一无所有,一文不值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实际上,最受赞许,最受欢迎的人恰恰是那些希望赞许而不是祈求赞许的人,是那些能以积极的心理态度表现美好的自我形象的人,是那些从不放弃独立自主权利的人。

通过吹嘘强调自己

培根说:自夸自赏为明智者所避免,为愚蠢者所追求。

最容易引起人们重视的办法是什么?有一些精明的人选择了自我吹嘘。这是一种站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捷径。

自我吹嘘的目的在于为自己扬名。

名,本来应该是社会对人的价值的一种评价,为公众所给予和公认,如此之名才是真正之名,符实之名,经得起检验之名。靠个人自我吹嘘而成的名是个什么名呢?能否真正扬名呢?

有时候的确能够以自我吹嘘的手段实现扬名的目的。但是,所扬之名是一个虚假之名。因为这名是经过自我吹嘘而出,必然经过了自我主观的筛选,惟扬自我之美,甚至夸大或者无中生有地编造自我之美,相应的,便遮掩了自我之丑。因而这是一个带着主观片面性的虚假之名。

既是虚假之名,必然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虚假之名如同肥皂泡,一瞬即灭;如同朝露,太阳一出就会消失。

自我吹嘘有多种形式,如无中生有式自吹法、添油加醋法、隐形和间接自吹法、出钱买奖请人代吹法等等。

但无论自我吹嘘者的招术有多高明,他们只能暂时哄骗一小部分人,终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所以到头来,吹牛皮都跟阿Q式的自己骗自己一场。在客观存在之中,他仍然只是他,并不能因其自吹而增添一点什么。

一个有真才实学,又目光远大的人绝不会去自己吹自己,他也用不着去自吹。只有那些实际上不怎么样的人才去自吹。所以自吹有时候也是种自卑潜意识的外露,是社会竞争的失败者不甘心和不老实的表现。

常怀一颗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是让我们用积极、平稳的心态去对待人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生命,而不是消极地整日无所作为,不思进取。一位作家朋友,极看中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得了肝病,不愿告人,也不去诊治,将病情当秘密一样守护,惟恐自己给人留下一个弱者的印象,结果到了挺不住的那一天已经晚了,被人送进医院不到两个月便与世长辞,年龄不过43 岁。可以说,他是被自己的名气累死的。

物质利益,其实是很累人的,这样说绝不意味着钱财、物质利益就是坏东西,大家都不要去追求。正当的利益当然应该去追求,问题是你把它摆在人生的什么位置,怎样衡量它在生命价值天平上的分量。有些人,把发财致富看成是生命的终极目的,认为它就是生命意义之所在,这个目的没有实现的时候,急切、焦灼、不安,看见别人发了财便眼红,欲望控制不住甚至铤而走险,走“捷径”干违法勾当去发财。有些发了财的人,便以为自己拥有了一切,认为财富就是成功、荣耀。我们通常所说的暴发户心态,就是这种扭曲的心理造成的。曾听到一个传说,两个阔佬头比富,喝茅台酒不用酒杯,开瓶后往瓶盖里斟满酒,就喝这么一口,拿下去再重新打开一瓶。一位喝了90 瓶,另一位喝了120 瓶,自此喝下120 瓶的大获全胜赢得无限风光。传说未必是真,但报纸上报道的“黄金宴”却是事实。南方的一些富豪们,以特殊加工的金箔作为宴客的美食,以显示其富贵气派,这简直有点荒唐了。心态扭曲至此,真令人难以理解。

在美国,一位华侨富翁开了一家规模不算小的饭店,还有一个不大的旅馆。因年事已高,饭店交给他儿子经营。他自己则经营纽约第48 街那个不大的旅馆,旅馆是栋老建筑,客人不是很多,他仅雇佣了两个帮手,自己和帮手一块干。说来也令人难以置信,一个腰缠万贯的老富翁,竟然在这栋老建筑里干着看门扫地、接送客人、收款记账这类乱七八糟的杂活儿。但他却对某些人的惊异反倒表示不解:“不干这个我干什么?人总得工作呀!”在他看来,拥有财富是一回事,生活方式是另一回事,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工作上,体现在你还有用,还能做一些事情。

围棋中有一术语:平常心。所谓平常心,指的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比赛,都应该以平日下棋的心情对待之,这样棋就能下好。反之,过于兴奋,高度紧张,把一盘棋看得过重,以至于心理失衡,结果总是事与愿违,该赢的棋也会下输。

人生的道理也如下棋,面对权势和利益,不卑不亢,保持一颗平常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贯中西、闻名四海的大学者钱钟书,从来都是拒绝报刊电台等新闻媒体的采访。一位外国记者到中国来想拜访他,钱钟书拒绝说:“你知道鸡蛋好吃就行了。何必非要见一见那只下蛋的鸡呢?”

不以名累,荣辱不惊,处世泰然,永远保持着常人的本色,这是一类名人的活法,是他们对待“名”的一种态度。

保持平常心是一种人生境界。它不是消极地让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是宣扬万物皆空劝人遁世,而是希望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把握进入一种更高的哲学层次。拥有“平常心”,便能充分调动发挥生命的潜质,使生命更加灿烂地放射出原有的光华。

保持“平常心”是培养的结果,也是自信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来面对人生,我们将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不懂得如何对待批评

拒绝批评并非意味着可以免受批评,而且还会失去许多忠言善意的劝告,甚至可能断送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友谊。

面对批评和赞扬,人们近乎本能地拒绝前者而喜欢后者。这除了可能是批评者缺乏批评艺术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批评和赞扬的本身会使人产生两种相反的心理反应。当一个人受到批评时,往往会觉得丢脸、难堪、悲伤、恼火而生气,而在得到赞扬时,会有振作、兴奋、自豪、惬意、快乐的感受。因此,人们一般不会认为挨批评是件舒服的事。

从理智上说,没有多少人不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也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对待批评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平时,我们不难听到或看到人家使用“欢迎批评”一类的词语,甚至自己也不只一次地用过。但实际上一旦有人果真提出批评时,受批评者往往就会像遇到电击一样立即缩回,采取拒绝、逃避的形式为自己辩护。

这种经历和体验,你、我、他大概都不陌生吧!面对批评(尤其是在批评者不懂得批评艺术的情况下),人们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多半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大家跟我差不多,你为什么单和我过不去”;“你不拿镜子照照自己,有什么权利批评我”;“我哪里得罪了你,你何必这样”;“你无情,别怪我无义”等一类的反应。假如是你的上司批评了你,可能造成你在工作中的消极态度,如果是同事批评了你,你可能会进行打击报复,如果是同学或朋友批评了你,那你们将形同陌路,断绝来往。

不幸的是,一个人拒绝批评并不表示他可以免受批评,甚至还会失去许多改正和上进的机会,这显然害多益少。

走出这一陷阱的办法,单靠笼统地告诫自己下次要虚心接受批评是缺乏约束力的,而应该把问题具体化,并分两步来解决。

第一步,要耐心倾听批评。当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时,你既不要急于反驳,辩解或阻止,或拂袖而去,也不要嬉皮笑脸,满不在乎,或漫不经心,假装糊涂。既不要轻易断言批评者怀有恶意、敌意,居心不良,或故意挑剔,对人不对事而大动肝火,也不要惊慌失措、再三道歉,或无地自容,低声下气,把自己看得一钱不值。而应该保持自然大方的表情和姿势,认真而耐心地听完对方的批评,然后用自己的话简明地概括出他批评的大意,并问他是不是这个意思,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在倾听批评的过程中,如果你感到自己快忍不住了,可立即这样提醒自己,“我非完人,别逃避,别发火,别害怕,听完再说”。当然,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不习惯,甚至感到委屈、窝囊。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说来,批评者并不能从批评中获得什么好处。相反,可能还有所失。如果他提出的批评是诚恳、善意的,利于受批评者改正缺点或错误,相反,如果他出于恶意、敌意、动机不良,那他便暴露了自己,便于你早作准备并寻找对策。怕就怕别人对你早有意见,心怀不满,表面上又对你一副笑容,乃至赞扬,却又在背后搞鬼,或在关键时刻突然对你发难。

第二步,要学会接受批评。要是你无法容忍别人的批评,惯于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拒绝、逃避批评,那么,将心比心,你就明白自己没有批评人家的权利。因此,首先要有能够接受批评的胸怀。其次,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如果别人发现了你的缺点、错误,批评得有道理,你不要拒绝人家的好意,更不必担忧接受批评便矮人一等。拿出勇气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你下次也许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差错了。

另外,要有接受批评的智慧。要是别人批评得有道理,但方式、方法不对,你可以把它改为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来理解;如果别人批评错了,你也宜先表示谢意,然后再做必要的解释。至于对那些为了发泄个人的嫉妒、怨恨,纠缠早已结束的往事,或怀有其他恶意的批评者,你当然既有权利提出正告,又没有义务去接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贵能知错就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走向成功。

面对奉承难自持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这种自高自大、容易上“马屁精”当的弱点,普通人物听到赞誉之词飘飘然,大人物亦在所难免。

在人的自我中心意识里,包括了对自我评价的提高和对自身弱点、缺点回避缩小的倾向。人们在许多事物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的态度。但是面对恭维和奉承,或是一点小小的赞美,就很难不陶醉了。伊索寓言里乌鸦经不住狐狸恭维自己“羽毛美”、“嗓子动听”,张开嘴唱歌,结果失去了嘴里的肉。

乾隆皇帝,应当说是一个有知识和修养的皇帝了,但同样自恃清高、天赋不凡。他几下江南,遍游名山古刹,所到之处不是题字就是赋诗,然而他那些诗,没有一首是值得传之后世的。御用文人纪晓岚看透了他的这一弱点,便在主编《四库全书》时,故意在容易发现的地方留下一两处错漏之处,上呈御览,有心让乾隆过过“高人一等”的瘾,乾隆当然发现了这些错误,发下谕旨加以申斥,心里十分得意,他甚至还召见纪晓岚,当众指出他的错误,纪晓岚乘机对乾隆的“学识”备加赞颂,此后他一直在乾隆手下官运亨通。

前不久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部长刚到机关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找人谈话,了解情况,这个机关的一位处长出差归来,主动找部长,恳请部长对自己提意见,部长便根据反映,向他指出:“不少同志提到你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不敢秉公直言,有点奉承的味道,希望你能注意改进。”

那位处长急忙解释:“部长,你真不知道,前任部长有多主观,多自信啊!他根本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我只能顾全大局,违心顺从,如果领导都像您这样谦虚随和,善于纳谏,那该多好啊!”

“这倒也是的。”这位部长莞尔一笑

这件事情耐人寻味。奉承手段居然能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人性的弱点居然是这样愚昧可笑。

人们往往只喜欢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和认可,而无视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和指责。

虽然中国历代朝廷常设有谏官,但真正虚心纳谏的皇帝却屈指可数。史书上有许多君王听不得大臣的批评,甚至杀掉大臣的记载。殷代的贤臣比干,因为对纣王的荒淫无道进谏而被杀,其尸体被剁成肉酱。春秋时期,吴国的贤臣伍子胥因为屡谏吴王夫差,夫差恼羞成怒,逼伍子胥自杀,抛尸长江。我国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但史官一旦记下诸侯贵族的丑恶,便难有容身之地。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抒杀了齐庄公,太史照实记录:“崔林弑其君。”崔抒只凭此一条,下令杀了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先后继任史官,仍然这么记,崔抒先后又把他们杀了。

唐太宗是个有“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美名的皇帝。他曾问魏徵:“人怎样才能不受欺?”魏徵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太宗深以为然。但太宗在纳谏过程中,自我中心意识也时时露头。比如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出嫁时,其嫁仪排场要超过大女儿。为此魏徵直言谏阻。太宗到后宫见到长孙皇后发狠道:“总有一天杀掉这个乡下佬!”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徵当众侮辱我!”皇后不敢多话,马上换上朝服煞有介事地向太宗祝贺:“古语说得好‘君明臣直’。魏徵的直是陛下英明的缘故,妾特向陛下祝贺。”太宗这才消了气。其实皇后还是用巧妙的恭维话解决的问题。

唐太宗到了晚年,批评也不大听得进去了。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先后去世。他跟大臣们议事,常常是夸夸其谈,务必压倒对方为止。刚强高傲,日胜一日,以致生活上好色自我,竟服食方士丹药,政事上又有多处失误,如大修宫殿,对高丽穷兵黩武;特别是在接班人问题上严重失策,让平庸无能的儿子李治(唐高宗)接位,导致后来武后专权。唐太宗在虚心纳谏方面,虽有“善始”,未能有“善终”。唐太宗尚且如此,其他皇帝就可以想见了。

人总是在失败中前进的,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中碰了壁,受到挫折之后,就不得不去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寻求新的道路。此外,新的信息的输入,发现原有信息的错误,群体的监督制约会使个体抑制私欲等等。这一切都是促使人们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外部条件。在外部条件的促进下,更主要的是要和自恋自大心理作斗争,突破个人中心意识的过分膨胀,即“贪欲”的恶性发展,合理“节欲”,德漠克利特说:“和自己的心做斗争是难堪的。”这需要自己坚实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容易使自己失败的情绪

某一时某一事的成功和胜利,容易引起自满自大,自满自大会带来消极后果,轻则阻碍进步,重则导致失败垮台。

没有人愿意伤害自己。而事实是,有的人总是在无意中伤害了自己。由于自高自大而引起的失败情绪就是他们使用的武器之一。

“骄兵必败”的格言尽人皆知,但每一个时代,重蹈覆辙者还是大有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风云人物———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其70 岁以前可谓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常胜将军”。他1930 年便是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兵横扫南太平洋。五角大楼警告他到菲律宾时不要太冒险,他毫不理会,以极小的代价一举拿下了多罗岛。在攻占了吕宋岛后,他没有得到上级授权,又攻取了其他岛屿。战后,他以“盟军最高司令官”名义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他又超越军事长官的权限,插手日本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可谓成绩辉煌。美国总统罗斯福、杜鲁门对他的自行其是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1950 年麦克阿瑟又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仁川登陆一战,他暂时扭转了美军初期的败局,将朝鲜人民军一截为二,然后长驱直入抵达鸭绿江边。一连串的进攻和冒险的胜利,使这位将军头脑发昏,“自我”膨胀起来,他自认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竟派兵轰炸我东北城市,在公海炮击我商船,直接威胁我国的安全。中国政府一再提出警告,但麦克阿瑟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认为中国人是不敢也无力参战的。狂妄自大使他完全无视中朝人民不屈的尊严和反侵略的巨大潜力。

美国总统杜鲁门从驻外人员那里不断收到中国可能出兵的情报,他渐渐感到不安。于是他约定麦克阿瑟到太平洋上的威克岛会晤,希望从麦克阿瑟那里得到中国出兵的“第一手材料和判断”。10 月15 日,麦克阿瑟踌躇满志地在威克岛向杜鲁门保证“朝鲜战争是赢定了”,并说:“中国共产党不会进攻。”“在南北朝鲜,抵抗都会在感恩节(11 月23 日)前结束。这样,就能够在圣诞节前把第8 集团军撤回日本。”

而事实给了麦克阿瑟最大的嘲讽。中国人民志愿军10 月19日就到了朝鲜。从1950 年10 月25 日起到1951 年4 月,经过四次战役的较量,麦克阿瑟损兵折将,从鸭绿江一路退到三八线一带,其人员伤亡惨重,引起国内震动。美国9 个师陷在朝鲜,天天被消耗,而美国的战略中心欧洲只剩下了6 个师。美国的西欧盟友担心西欧常规防御力量不足,会给前苏联的进攻造成可乘之机。他们对美国施加压力,说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杜鲁门为了在朝鲜脱身,通知麦克阿瑟寻求和平计划。麦克阿瑟不服气,他为了破坏停战谈判的气氛,擅自发表一个恫吓中国的声明,说:“敌方现在一定痛苦地知道,联合国如果决定放弃把战争限于朝鲜境内的努力,而扩大我们的军事行动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地基地,这就使中国遭受军事上即将崩溃的危险。”在恫吓一通以后,声明在末尾写道:“我准备随时在战地与敌方部队的总司令举行会议,认真努力寻求不必再流血而可以实现联合国在朝鲜的目标的军事手段,这些目标是任何国家不能有理由反对的。”

这个吹牛加挑衅的声明发出后,英法两国政府令其驻华盛顿大使提出非正式抗议:“抗议麦克阿瑟将军逾越他目前作为联合国朝鲜司令官的权限而发表的声明。”

杜鲁门得知麦克阿瑟的声明,气得“嘴唇发白”。

4 月21 日凌晨,杜鲁门宣布撤销麦克阿瑟的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远东总司令、美国远东陆军总司令四项职务。这个消息是别人从广播里听到后告诉麦克阿瑟的,他自己在回忆录里说:“没有一个办公室听差、没有一个打杂女工、没有随便哪一个仆人会这样无情地、不顾起码的体面被解雇。”

某一时某一事的成功和胜利容易引起自满自大,自满自大会带来消极后果,轻则阻碍进步,重则导致失败垮台。“胜易骄,骄必败”。有人对美国43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跟踪调查,结果如下:获奖前平均每人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为5~9 篇,获得奖后则下降为4 篇。从这里,我们难道不能引发一些令人沉思的问题吗?

把自我输掉的自卑

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

自卑自贱从最大程度上对自己进行了摧残,自卑自贱也就是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这样的人,从根本上失去了人生存在的价值。

你在儿童时代,也许一直认为自己是美丽和重要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会反复告诉你:大人是重要的,小孩子不算什么;别人是重要的,你自己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你爱自己,认为自己重要,那就是自私和骄傲;如果你不老实听话,那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尽管这些信息刺激本身大多是出于好心,但它却束缚了个性意识,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自我轻视、自我埋没。自卑自贱,像一道无形的绳索,束缚了人们,使人们在走向成功与卓越的道路上设下了人格障碍。

自卑自贱,换言之,就是缺乏或丧失了自信心。涉世之初,人们都尝试过这样的经历,当面临某一新情况时,人们往往会回忆起过去的失败,从而花太多的时间往坏处想。心理医生曾跟一位年轻女律师谈过一次话,她们谈论的是女律师不久就要出席的法庭审判。这是她当律师后的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因此,当她一想到辩驳的对手和陪审团的人都是久经“沙场”的高级律师时,她感到特别的紧张不安。心理医生问她希望给陪审团留下什么印象时,她回答说:“我不要被人认为无经验、太年轻,或是太幼稚,我不要他们怀疑到我这是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我不要??”

“不要?不要?”,显然这位女律师掉进了“自卑”的陷阱里了。“不要”是一种消极目标,“不要”会使你不想怎样却偏会怎样,因为你的大脑里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图像,并对其作出反应。不难猜测,在这种自卑心理的支配下,这位女律师出庭后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事实上,自卑心理是一个圈套,而自卑的人无意中就陷入了自我设计的圈套中。自我否定行为往往有下列表现。

———回绝别人对你的赞扬!“薨,这没什么??”“这并不是我聪明。只是运气好??”;

———为你的漂亮仪表做出解释(“是理发师的手艺好,他能把丑八怪打扮成仙女??”“真的,主要是这衣服好,??”“绿色挺配我??”);

———当你理应得到赞扬时,却总归功于别人(“多亏了他,没有他,我真是一事无成??”);

———希望别人证实你的看法,(“对不对,亲爱的?”??“我就是这么说的,对吧,玛莎?”“去问我的丈夫吧,他会告诉你的??”);

———在一个挤满了人的房间里,有人叫了一声“哎,傻瓜!”你马上应声回头;

———一位朋友送给你一件珠宝礼物。你则在想,“??他家里一定还有满满一抽屉的珠宝可以送给别的女孩子”;

———别人对你说,你今天气色挺好。你却在想,“他就是想让我感到舒心”;

———有人请你去吃饭或看戏。你却想,“一开始是这样,可当他发现我是什么样的人时,他还会这样请我吗”;

一位女友同意和你约会,可你却觉得她是为了不伤你的心才同意的。

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存在着大量的自我否定行为。每当你做出某种自我否定行为时,你便进一步加深了别人已经给你带来的忧虑,并减少了生活中爱的机会,无论是自爱还是对他人的爱。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对自己期望不高或过高的侈望,做起事来总是犹犹豫豫,顾虑重重。期望不高,就是把自己的交往面局限在小的范围内,以与身边人的自然交往为满足,而不想去主动开辟新的交往渠道、建立新的交往空间。因此,当遇到新的交往情境时,总是害怕失败,担心遭到别人的耻笑和拒绝。这和缺乏交往经验也有关系。自然其根源还是在自卑心理上。造成自卑心理的第二个原因是别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期望和评价。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主要任务、重要交往活动都由他人包办代替了,他的父母兄长或团体领袖不要他承担独立的任务,那么他就会安于现状、依赖别人、缺乏主动性。如果他心目中的权威人士,如父母、师长、团体领袖都认为他缺乏独立的处世能力,那他也就会乐意接受、潜移默化地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对交往处世缺乏信心了。第三个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交往处世活动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得到的净是消极的反馈,挫伤了交往、独立承担任务等的锐气。如主动登门拜访,遇到对方的冷淡,主动写信求爱,得不到对方的回音,或受到对方的嘲弄,这都是导致自卑的原因。

自卑者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对自己的认识,总是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本来,我们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曾有过美好的憧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我们又常常用那些传统的世俗的道理来说服自己安分守己,放弃梦想,并说服自己就这样也能过得去。在这些说服自己放弃梦想的“道理”中,有一条似乎很有说服力,自己太普通了,太渺小了,这个世界不属于自己呀!那么属于谁呢?在许多人看来,这个世界属于名人、强者、富人;属于有权力、有地位、有背景的人;属于幸运的人、漂亮的人、特殊的人;对于女人来说,属于男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属于年轻人;对于年轻人来说,属于有资历、有经验的人;对于出身贫寒,上学不多的人来说,属于出身尊贵、学历很高的人??总之,这个世界属于名人和别人,而不属于自己这样平凡的人。而我们这些平凡的人还没有行动起来,心中的希望、原有的梦想便惨遭沉重打击,默默地消逝了。于是,我们经常感到自卑、渺小、孤单、苦恼,我们只有低眉顺眼,沉默寡言,躲避出头露面,暗自唉声叹气??难道普通人就没有出路吗?就只能安于现状吗?就不能出人头地吗?难道这个世界果真属于那些名人、强者和富人,而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吗?不!事情不是这样的!你的卑微之感,并非真实自然,而仅仅在于你还没有觉醒,还缺乏“自知之明”。因为觉醒的内涵、自知的精髓就在于你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在于发现自己本来是一块成材的料,这个世界本来也属于你。你只要抹去身上的灰尘,你的巨大潜能就会像原子反应堆里的原子那样充分发挥出来,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创造奇迹!我们为什么要自我贬低、埋没自己呢?

戴尔·卡耐基小时候很自卑,但是经过社会磨砺,他终于觉醒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成为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

卡耐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小就要帮助家里放牛、挤牛奶、做杂务;还一度为别的人家割草,一小时挣5 美分。

如果说,卡耐基的童年与一般农家子弟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受过母亲给他的具有文化气息的影响。他母亲信教,婚前曾当过教员,所以母亲鼓励他一定要上学读书,希望他将来做一名教员或是传教士。家境的贫穷促使少年时代的卡耐基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读书求学。1904 年,他高中毕业考入了华伦斯堡的州立师范学院。每天放学回家,他还要帮助父母挤牛奶、伐木、喂猪。到了夜晚已经很累了,他还在煤油灯下苦读书,颇有点中国古训所标榜的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为了赚取必不可少的学费书费,他要经常给人家干活。但他不肯向现实屈服,总想寻求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的途径。他发现学校里的同学中有两种人最受重视,一种是体育出色的人,如棒球队的球员;再一种就是口才出众的人,那些在论辩和演讲比赛中的获胜者。他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够强壮,缺乏体育运动的才能,就决心在口才演讲方面下工夫,争取在比赛中获胜。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苦练演讲,但在比赛中一次又一次失败了。失望和灰心使他痛苦不堪,甚至使他想到自杀。然而他终究不肯认输,又继续努力,他从第二年开始获胜了。这个突破为他以后的志向和事业埋下了思想的种子。一个教导人们如何演讲与交际的大师,想当初却在演讲比赛中屡遭失败,这个巨大的反差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卡耐基课程的思想内涵具有很重要的启示。

卡耐基毕业后干过推销,还学过表演。这些经历使他赚到了钱同时也锻炼了讲话能力。他在大学里就梦想当一名作家或演说家,成就一番伟业。他认为只能赚钱谋生而不能实现理想的生活不是有意义的生活。于是,他决心白天读书写作,晚间去夜校教书,他很想教公开演讲课。因为他认识到口才与演讲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极为重要,而他在这方面下过工夫,有所经验。正是口才与演讲上的训练和经验,扫除了他以往的怯懦和自卑心理,使他有勇气和信心跟各种人打交道,增长了为人处世的才能。他要把他的亲身体会告诉给人们,他要从事口才、演讲与交际艺术的研究和教育。于是,他说服了纽约的一个基督教青年会的会长,同意他借用一间房子在晚间为商业界人士开设一个实用演讲培训班。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呕心沥血、奋斗终身的成人教育事业。

对于那些名人明星、出人头地的人,似乎言者高深莫测,闻者肃然起敬。于是所谓名流者个个头顶光环,神气十足,脸放异彩,而我等凡夫俗子却只有仰视膜拜的份。其实,这不是真实的心理反应,而是一种错觉。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社会上某某人出了名,发了财,成就了一番事业,如果你不认识人家,那就不会对你有什么强烈的刺激,如果这个人曾经是你的同学,或是同事,或是领导,或是曾经交往过的相当熟悉的朋友,那么此人的成功就会对你有一种强烈的刺激。因为这后一种情况,你了解他的根底和本事。原本是和你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你的人,他怎么会取得了成功?会不会是另一个人,而不过是同姓同名而已?总之,你会发现某个出人头地的成功者、幸运儿,原来竟是和你差不多一样的普通人,一样的凡夫俗子。其实事情本来如此,这没什么可奇怪的。

现实中,人们总是觉得“名人”值得尊敬,令人羡慕。的确,有的名人确实是刻苦奋斗,胸怀壮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历史记载、信息传播、各种媒介的宣扬,把许多名人抬得很高,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那些名人就是天才,就是了不起,就是“阳春白雪”。因为社会的信息传播总是向名人倾斜,总是偏心眼和不公平的。这种倾斜尤其对某些歌星和影视明星的宣扬总是夸大其辞。某人一旦出了名,顿时身价倍增,至于大红大紫者,更有“巨星”、“天王”、“超级明星”等等吓人的头衔,说不定今后还会搞出什么骇人听闻的“宇宙”之类的称号。于是便有了“追星族”的痴迷欢呼,鲜花的簇拥,便有了举着摄影机、照相机的记者们的趋之若鹜。这就如同旧社会小报的“捧角儿”一样,把演员炒得身价百倍、日进斗银。于是,名人明星们的一言一行、琐事私情全都成了报道的热点。仿佛他们从娘胎里出来的第一声啼哭就蕴含着天才的成分,奇迹的预兆。

电视节目《开心辞典》不就表明几乎人人都有风采可以展示吗?假如这些“星”们作为特邀嘉宾和普通观众一起抢答提问,进行智力竞赛,是不是特邀嘉宾一定会比“下里巴人”更加聪明机智,广见博闻呢?恐怕未必,而且与“下里巴人”的智慧相比,“星”们的答案越发显得“牛头不对马嘴”!多少次《正大综艺》电视节目里的比试不就证明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吗?所有的名人在出名之前都是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其中有不少“星”在暗处的表演还常令我等“非追星族”生出些不恭来:且不说某些“星”那歪七扭八的签名和庸俗乏味的调侃,也不说他们的文化知识如何浅薄,就说某些“星”的平日所为,不但与其荧屏形象迥异,恐怕连你我等守法公民也不如!我们何必要跪倒在地,仰视膜拜他们?即使是面对着真正的名家明星,我们也要站起来,昂首挺胸地站起来!要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做人,难道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像样的人吗?

同类推荐
  •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修订版)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修订版)

    一直在答疑、从来不休息的秋叶大叔,曾为超过100000名大学生答疑解惑。回答问题之余,秋叶大叔发现帮助大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不如帮助大学生打开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并且有所行动。针对此目标,秋叶大叔讨论了大学生最关心的十个话题,并给大学生提供了最实用的思考方法和行动方案。本书中讨论的话题包括:专业和职业、读书和学习、社团和实践、友情和爱情、考研和就业、求职和创业、生活和习惯、个人和社会、天性和信仰、成长和反复。
  • 审视你的心灵

    审视你的心灵

    心灵是条大道,行路人赶早赶迟,都在这条路上奔波。昔日蒋公中正先生有言:“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是窥视人生智慧的大境界。他提醒世人行走大道要注意判断起步之际心灵的感念与选道的对错。故春秋荀况《劝学》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更进一步讲述每个人行走人生大道的行径应该从小做起,要善于积累、善于发现、善于挖掘,直至成才。本书提出的“心灵大道”论,就是一念之间的哲学,它要求我们时刻牢记,心灵在一念之间进行善恶、是非的选择,人生大道的方向就呈现出光明与黑暗两个极端。
  • 少女的资本

    少女的资本

    人们习惯于把少女形容为花季,花一样的艳美,有朝气,有活力,有希望。花一样的青春,处处荡漾着快乐的信息,少女是属于充满活力青春的,是属于美丽的。随着年龄步入青春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趋于成熟,心理的成熟是从自我承担风险意识的诞生开始的,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旅程。敏感和多疑,伴随着少女的整个青春期,怎样渡过这样一个时期,怎样在为一个既有自己的生活,又有亲情、友情、自立、成熟的女孩,是少女人生的第一课。
  • 俞敏洪教你创业

    俞敏洪教你创业

    本书介绍了俞敏洪的创业经验和心得,内容包括敢想敢干的创业勇气、宗教般的虔诚和隐忍的创业精神、创业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等。
  • 一生的资本(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一生的资本(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要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须得有资本,做人也是如此。那么,一个人一生的资本是什么呢?在本书中,奥里森·马登说:“自古以来,世界上很少有这样的例子:年轻时没有打好根基的人到了后来竟能做成大事业。一般获得成功的伟大人物之所以在晚年能够收获一生的美满果实,大体是因为他们在年轻时就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热门推荐
  • 药孽:美人如毒药

    药孽:美人如毒药

    秦羽汐以为,她的幸福人生是从捡到一只神奇的小药鼎开始的。药鼎炼制的药,可以让原本普通的药效成几何比例上升,十倍、百倍、甚至千倍……药鼎在手,仙药我有。没事嗑药养颜求长生,逗逗药鼎美颜小人宠。但是,大神在上,世间万物皆可入药,而人——乃是万物之灵?是不是代表着,也是万药之首?药之根本,乃是为着救人,可如果炼药的同时,需要伤害到他人,这可怎么破?
  • 异质天才

    异质天才

    华夏第一公子哥,龙紫希从小体弱多病。但却拥有一个超能大脑,他如何能用他那另类能力,绽放光彩……
  • 天下风月

    天下风月

    身为罗刹阁的顶尖杀手,世人只道她武功卓绝、冷酷无情,却也只有三两知己才知她语笑嫣然、心软间救下多少性命。一直自诩“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她风月”,最后还是在不经意间中了招...“我说过,我只救自己想救的人。”“要我救他?以身相许还可以考虑一下…”“你这般女子,一生遇上一个就够了。”“我只救得了别人,救不了自己…”一句句,原来竟就是这样入了心,动了情?那风华绝代的身影,原来早已刻入脑海。原来原来,她早已不能置身事外…
  • 王家营志

    王家营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夏日沫雨

    夏日沫雨

    夏沫雨在经历重重困难,遭到背叛,失忆,受伤,只因那个约定,证明自己,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他······
  • 最强霸少

    最强霸少

    一个五岁就被父母寄养在外的孩子,从小跟着养父习武,练就了一身本事。在一次接触到了最强特种部队的首长,而这名首长竟然是养父的师弟,后来了解到这位首长是隐世门派的弟子,为了完成师门任务才来到世俗界。而这位少年也通过首长了解了一些关于隐世的事情,也知道了这位首长来世俗界的目的,为了帮自己养父的师弟完成任务。这位长大成人的少年也加入到这个任务当中,于是一段热血还有和各个美女数不清关系的征途,拉开序幕....
  • 异语玄心

    异语玄心

    梦,往往是由一个画面毫无缘由的跳转到下一个画面,是没有逻辑可言的。所以书中的场景描写及场景过度基本没有。即使有,也是我强制硬加进去的,否则两个场景画面连接不起来会让人看得莫名其妙,所以场景过度就会显得很生硬。将这一个个毫无关联的梦境片段给串联起来并形成完整通顺的逻辑,使之变成能够让人读懂的故事,我已经再没有多余的脑力去想其它了。
  • 残兵之重回都市

    残兵之重回都市

    带着满身的伤痕和仿佛燃尽的灵魂,曹慎回到了现代化的大都市开始新的生活。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曹慎只想忘记过去,做一个普通人,然而却身不由己的卷入了各种漩涡当中。从校园到商场,从11到娱乐圈,且看曹慎如何改突出重围纵横天下。金钱、权力、美色都似乎都唾手可得,但只有凌驾之上才显英雄本色。书友群:35018637
  • 演战

    演战

    人类、精灵、地精、矮人、元素人、兽人、半兽人、龙...这些种族为何而存在?一个少年,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如何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如何变得更强?战!
  • 南汉风流

    南汉风流

    讲不完的三国,说不清的英雄,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三国,成为荆州牧刘表长子刘琦。是成为一个富家子弟,在蔡氏、刘备阴影下,如豚犬者苟延残喘?还是奋发图强,改变历史那不公正的命运?且看东方穿越三国,拜名师,求名将,访贤士,建立自己的团队,树立赫赫声名,内息蔡氏之祸,外平诸侯之入侵。征战数十年,豁然回首,在大汉内争数十年后,异族已经掺透进中原,是五胡乱华重现,历史进入暗黑时代,还是保证农耕文明发展,在以后一千余年,中原大地不再受游牧民族入侵,中华文明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