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1200000040

第40章 Jean-Jacques Rousseau 卢梭

爱,是不能忘记的

跟伏尔泰一样,让·雅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现在依然名声甚大,但阅读他的作品的人却甚少,他也是星辰般的人物,闪亮却遥不可及。而在这两个人所处的年代,他们在学术上就像是绝代双骄,都是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可私底下却从朋友到反目成仇,最后老死不相往来。好笑的是,两人死后都入住先贤祠,并且受到同等的厚待,两人独享一间墓室——这在先贤祠中是少有的,两个灵柩对望,也不管他们自己心里愿不愿意,反正,在历史的安排下,这两个冤家对头在死后就这样长相厮守了。共处一室的他们,灵柩也是同一款的,都是古典的红木棺材,卢梭的灵柩上写着:

“自然之子、真理之子长眠于此。”

但这都是盖棺定论的话,卢梭生前可没有这么崇高的声誉。大器晚成的他,38岁才天才涌现,后来又因《爱弥儿》一书横遭迫害,最后穷困潦倒而死,远远没有伏尔泰那么幸运。而且卢梭在性格上,在为人处世方面都很乖戾,是个彻头彻尾的怪人。

1712年6月28日,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一个年轻母亲的死,换来了怪人卢梭的诞生。这一家人,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家境贫寒,致使卢梭从小几乎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早熟的他十岁出头就当起了童工,做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在打杂之余,读书是他最大的消遣——基本上,所有有成就的人都热爱读书,读者您千万要记住这一点。后来,怀抱梦想的卢梭离开了瑞士,来到法国,试图在法国的名利圈中谋得一席之地,但始终都不是很成功,惆怅的卢梭深有怀才不遇之悲切。

直到1750年的一个夏日,38岁的卢梭去看望被捕入狱的朋友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路上没事随便翻阅一本期刊,不期然发现了一条征文消息,题目是《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有利于伤风败俗还是移风易俗?》,据卢梭自己的描述,当时看到这一题目后,他立刻“被1000条光线刺穿了”,兴奋到极点的他,直接倒在路边的一棵树下,在精神亢奋和混乱中度过了半个小时。他说:“从那一刻起,我住进了另一个世界,变成了另一个人”。过后,他为此而写的文章获得了头奖,一下成为巴黎名人,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文思泉涌,杰作连连。

但因为他过度敏感且神经质的性格,他在生活中,始终与人、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他几乎和每一个身边的朋友都要不欢而散,包括狄德罗、伏尔泰等。另外,与伏尔泰截然相反的,他不屑于赚钱。当他打出名堂之后,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凭借作品和名声来得到可观的收入,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卢梭的观点是,为了面包和牛奶而写作,必然会窒息、消耗、浪费他的天才,甚至最终会毁灭了他。在他眼里,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个行业的时候才能保持,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生计而去思考,那么他的思想是很难高尚起来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们的大仲马先生,当他发展起他的写作工厂时,他跟“作家”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当然,像伏尔泰则是另一种生存方法,他不是靠自己的作品而是靠其他方面来赚钱,这又另当别论,但很明显,没有多少人能成功做到这一点。卢梭是个很纯粹的人,根本无法完成这些八面玲珑的事情。他是一根筋的天才,因此就常常陷入困境之中,以致他最后觉得自己“在巴黎比鲁宾孙在他的岛上还要孤独”。

过于孤独的人总是容易精神分裂、心理变态,“性虐待”、“露体狂”,这是卢梭身上两个不大为人所知的标签。他在自传《忏悔录》里曾提到,8岁时受到女教师的鞭罚,带来了一种“肉欲的快感”,“正是这种惩罚注定了我终生的趣味、欲望和感情”,导致他年长后,钟情于年轻少女,一心渴望受到她们的鞭打。他还曾躲在黑暗的街头,向陌生女子裸露他的臀部,他说他知道这是非常愚蠢的,但每次却都能得到极大的性满足,因此欲罢不能,直到被人抓拿。

一生中与多个女人有染的卢梭,主要跟两个女人关系比较密切。一个是华伦夫人(Madame de Warens),一个单身的贵妇人,卢梭在16岁时认识她,对方比他年长12岁。之后,当时可以说无家可归的他便住在华伦夫人家中,一住就是将近十年之久。卢梭称华伦夫人为“妈妈”,这个“妈妈”不仅给了他舒适的生活,还充当他的老师,启蒙他身上的音乐细胞,花钱送他去神学院学习等等,他丰富的知识,包括在上流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礼仪知识,主要都是生活在华伦夫人家中时学到的。用卢梭自己的话说,他可以算是华伦夫人的一个作品。

而有着“女冒险家”之称的华伦夫人,在卢梭17岁的时候,就把他纳入自己的情人名单中——看卢梭的画像,多么俊朗清秀的一个男子啊!对卢梭来说,华伦夫人则是他的第一个情人。卢梭是爱她的,在《忏悔录》中,他这样回忆初见华伦夫人时的心情:

“我跑着赶上前去,我看到了她,追上了她,和她谈了话……我想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地方。此后我曾多少次把我的眼泪洒在这个地方,用我的热吻吻这个地方啊。哎!我真想用金栏杆把这块幸福的地方围起来,使全世界的人都来瞻仰它!谁尊重人类得救的纪念物,谁就该跪拜前进到该纪念物的跟前。”

噢,其实他是多么深情的一个人啊!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话——很多人怀疑这本自传体小说的真实性。离开华伦夫人,来到巴黎之后,1745年,卢梭和他在巴黎旅馆的佣人黛蕾丝(Thérèse Levasseur)开始同居。这位黛蕾丝不仅其貌不扬,而且几乎目不识丁,但卢梭不仅和她生了五个孩子,还结了婚,并死在她的照料之下——这让我想起了海涅和他的妓女老婆。谁也说不清,黛蕾丝身上有什么吸引卢梭的地方,卢梭自己都声称他对黛蕾丝从来没有半点爱情。但也许和无知的黛蕾丝在一起,卢梭可以拥有足够的优越感吧,黛蕾丝是完全臣服在他脚下的,一向与别人难以相处的卢梭,面对黛蕾丝,也许能自在些。这是男人的自卑造成的,我想。

在卢梭和伏尔泰闹翻之后,伏尔泰曾经写下了一本专门攻击卢梭的小册子《公民们的感情》,号召把卢梭吊死!这么尖刻的语言其实不是谩骂,而是有所指的,指的就是卢梭和黛蕾丝之间所生的五个孩子,全部被卢梭送进巴黎的育婴堂!这可以说是卢梭一生中所做的最严重的错事,简直是千夫所指!

他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阐述了他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至今被认为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作品,但如此一个“教育家”却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实在太让人无法接受了!究其原因,却很简单,卢梭是在1768年,56岁时才与同居了25年的黛蕾丝草草结婚的,在此之前生的那些孩子都是没有合法身份的私生子。用卢梭自己的话说,在那时的巴黎,将风流生活的意外结果奉献给育婴堂,乃是最正常不过的安排。但这样的解释明显说服不了任何人,伏尔泰就怒吼:“你的五个孩子到哪里去了?”

有人会说,这样一个心理变态,又犯下天大错事的人,怎么有资格来当人们的精神领袖?并且还允诺要给人类指出新的道路呢?这问题我压根无法回答,或许,生活和精神真的可以完全分裂吧,卢梭他可以在生活上至堕落,但却在精神上至崇高?——实际上,前面不是已经有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了吗?这些名人,包括我们所有人,都不是圣人。

晚年的卢梭是在归隐中度过的,他写完《忏悔录》之后,彻底变成了一个孤僻且近乎神经质的人,患有“逼害性心理分裂症”。他住在巴黎郊区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一处简陋的住房里,谢绝参与一切社会活动。事实上,这时的他,已经在之前因为《爱弥儿》一书中所体现的教育革命思想,触怒了封建教会,被围攻、批判、追捕,被迫流亡,重返巴黎的他从社会名流沦落为“人民公敌”,朋友四散、穷困潦倒、陷入绝境。但就在这种状态下,卢梭写成一本极其优美的散文集《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他说:“如今,我在世上落得孤零零一个人了。……”

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一无所有,也就无所畏惧了。……只要我一想到我的心灵曾经达到的境界,我就会把那深重的苦难、我的迫害者以及我蒙受的屈辱统统抛到脑后。”

他还说:“我必须在冬天才能描绘春天,必须蛰居在自己的斗室中才能描绘美丽的风景。我曾说过多次,如果我被监禁在巴士底狱,我一定绘出一幅自由之图。”

……

他还说了很多很多,但语音未落,书未出版,他就死了。1778年7月2日,他66岁,死前被马车撞翻,又被狗扑伤践踏。与两个月前,伏尔泰风光无限的死相比,真是凄凉之极。但在死后,他却备极哀荣,被誉为“自由的奠基人”。他的一些观念甚至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年轻人模仿《爱弥儿》,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路易王太子也推崇卢梭的教育观点,并以此教育他的儿子,学一门手工匠人的手艺——据说,这就是路易十六那个著名的嗜好——业余锁匠的由来。

歌德曾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开始了一个时代。”但在我眼里,虽然他们并未真正在一起并肩作战,但却在无形中一起创造并完整了同一个时代。今天,在先贤祠共处一室的他们,也许已经化干戈为玉帛,正一起用他们冥冥中的力量让他们的精神永存人间吧。

最后,借用卢梭在《忏悔录》中的一句说来结束这篇文章:

“爱,是不能忘记的。”

对你,对我,无论是哪种爱。

同类推荐
  •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K. (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家庭和学生时代 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律师,犹太人。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是家庭妇女,荷兰人。1830~1835年,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学习,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立志为人类服务。1835年10月进波恩大学法律系,1836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起初研究法学,后来主要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成为该派“博士俱乐部”一个颇有影响的成员。
  •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本书选定的名人,每一个人物,均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具体说有五条标准:其一,贡献大小;其二,口碑影响;其三,浩然正气;其四,创始影响;其五,警世取喻。在入选的这些名人中,严格按前述五条标准,再加一个分类遴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分为若干类,每类按时间顺序排列,用以勾勒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轨迹,比单纯的排序具有历史内涵与启发意义。他们或是引领社会潮流的思想巨擘,或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或是评点世间万象的文坛泰斗,或是影响后世的科学巨人,或是撩亮人心的艺术巨匠,或是富甲天下的工商巨头,或是影响世人的传奇英雄,林林总总,横贯全世界、全人类。
  • 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

    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

    《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收录的人物事迹由人物评语、人物档案、人物写真、记者面对面四部分组成。年度宁夏经济人物评选作为宁夏广电总台的一项品牌活动,自2002年开始,已成功举办7届。推出了一大批负有社会责任、具有创新能力、对宁夏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企业家,对服务宁夏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一书共分颁奖盛典篇、经济人物篇、创新人物篇和公益人物篇,共26万字。图文并茂的展示了2008年在宁夏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的12位优秀企业家的奋斗历程。
热门推荐
  • 双剑行侠

    双剑行侠

    一段沉积了百年的恩仇,一个身世成迷的少年,一对削铁如泥的宝剑,引起了一场武林的腥风血雨。
  • 逆天王妃:王爷,定萌约

    逆天王妃:王爷,定萌约

    双十年华的她本是让人闻之色变的商业奇才,却被亲人奸计所害,自尽而亡。重生之后,成为昭阳国京师首富之嫡女,一场南北茶王之争让她如鱼得水,可惜好景不长,亲生娘亲竟然对她神憎鬼厌,她早被安排冲喜六王爷来换取家族茶叶经营官权。“王爷,咱们做个交易吧?”她朱唇轻启,他愕然。“我助你夺得江山。”石破惊天的话从她红唇中溢出,他如五雷轰顶。有钱能使鬼推磨,万金洒尽江山自来。昔日咄咄逼人的强势女,偏要入宫玩一场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游戏。三年之约,他还来不及龙袍加身,她却嫣然一笑,道:“陛下,还记得当年我们的交易吗?臣妾要的是江山”……
  • 仙苑迷踪

    仙苑迷踪

    苦命姐弟误入诡谲多变,神奇古怪的仙苑,在仙苑发生了一系列的奇幻旅程……
  • 大兵团

    大兵团

    1951年夏天,新疆解放战役结束,进疆官兵面临着新的选择。原十四团团长罗正雄脱下军装,准备出疆到他曾经战斗过的旺水县担任县长。临出发时,罗正雄突然接到师部命令,要他火速赶到师部,接受任命。罗正雄到了师部才被告知,他的转业命令被取消了,师部决定要他组建特二团!困惑中的罗正雄得知,担任测量茫茫戈壁和千里雪山的特一团不幸遭遇黑风暴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袭击,全体官兵遇难。兵团司令部决定由二师成立特二团,接过特一团的枪,深入沙漠腹地,完成勘测任务,为全体官兵开发大戈壁获取第一手资料。特二团要面对的,不仅是茫茫沙漠,还有那隐藏在沙漠中甚至自己队伍里的敌人……
  • 末日大骑士

    末日大骑士

    当没有规则,没有秩序,一切可以随心所欲,你是选择成为一个随波逐流者,还是坚持人道骑士
  • 济辕传说

    济辕传说

    济辕大陆,自从光之子白浪与暗之子莫问天的惊天一战之后,大陆破碎,山河动摇。原本连为一体的济辕大陆,开始四分五裂。上千年后,那里的人民早已习惯了现在的大陆,门派数起,百家争鸣。一代代怀着各种梦想的人们,踏入修仙行列。铸就了济辕大陆的各种传说。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四册)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四册)

    福尔摩斯虽然是阿瑟·柯南道尔笔下塑造的人物,但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他以最有趣、最引人的手法,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引起共鸣:人们都有探索黑暗与未知的好奇,也都有找出真相、伸张正义的向往。就在事实与想象里、在假设与证据间、在科学理论与小说创作下,人们心中都有福尔摩斯的影子!福尔摩斯的冷静、智慧和勇气,在悬疑紧凑的故事情节里是最值得玩味的。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推理分析是破案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鉴识科技应运而生,为侦案工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帮助,但这位神探的博学多闻、细心耐心、追求真理、坚持原则的特质,应该是这套书背后所要传达到的重要含义。
  • 穷则半生富愈富

    穷则半生富愈富

    在这个穷则愈穷,富则愈富的时代,你想过平白无故的获得无数财宝,成为人们所羡慕的有钱人吗?你想过成为有钱人之后生活中会发生什么事吗?你想过,我也想过,可是这只是兰柯一梦。而当一个身家无数的富人想就不一样了,因为他很可能会去实现,去完成他的想法。
  • 等下世再爱你

    等下世再爱你

    他是观音菩萨的落下的发丝而变化成人性,偷偷的来到人间,遇到了正在观音庙祈求得子的妇人,一时玩性大起,没想到降生到充满血腥味的皇宫,他的降生让天地间显现出千年难遇的七彩祥云在空中久散不去,成了众位王子心中的眼中钉,妖魔相互争抢的对象,一段注定不凡的经历,面对种种诱惑他他是否还能守住心中的纯善。
  • 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孩子

    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孩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父母不可能永远将孩子庇护在温暖和呵护中,孩子未来的路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的,培养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孩子,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教育专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或让孩子自己看故事,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爱听故事,爱看故事。本书共分三篇,分别是自信篇、自立篇、自强篇。书中以故事的形式激励孩子自信、自立、自强,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帮手。父母可以把书中的故事读给孩子听,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读,还可以和孩子共同交流一下体会和感受,增进亲子关系。激励孩子自信、自立、自强,才能为孩子铺就一条成才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