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94000000005

第5章 四、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和斯大林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两代主要领导人,带领党和广大群众,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历史教训。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被打倒的剥削阶级的仇恨和反抗。从1918年下半年起,帝国主义发动了14个国家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同时爆发了国内战争。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1918年下半年到1921年春,苏俄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项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实行工业国有化、余粮征集制,实行商业国有化、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以及推行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等。这项政策对于集中有限的物力和财力赢得反对外来干涉和国内战争,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指导思想看,是试图用“冲击”的办法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一种国家共产主义的设想。特别是在战争结束以后,这项政策受到广泛抵制。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严重不满,甚至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暴动。如果不及时调整政策,苏维埃政权的存在就会发生问题。实践证明这种“直接过渡”的办法是不成功的,违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列宁总结这一政策时说:“‘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他还说:“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更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列宁是勇于从实践出发,善于修正、补充和完善自己理论的领袖。他和其他领导人认真反思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践,果断改变初衷,开辟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21年3月,俄共(布)举行第十次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列宁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和《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的总结发言》,具体地阐述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规定的基本方针。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第一,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农民在交完粮食税后把多余粮食拿到市场自由买卖,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农民余粮全部由国家征集。这就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第二,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允许私人经营企业,包括将一部分国有化的企业退还给原企业主经营,采取租赁制等措施将一部分企业出租给私人经营。同时,允许和支持小农经济的发展,支持和鼓励私人经营中小型商业企业。第三,大力发展商品,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工农业产品的流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为此,列宁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管理经济,学会文明经商。第四,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强调“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同资本主义交往的最主要形式就是实行租让制,将一些自己暂时无力恢复生产的企业,租让给资本家经营。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最早、最初步的对外开放形式。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所谓迂回过渡,就是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把剩下的余粮拿到市场上自由周转,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一定限度的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并把它作为中间环节迂回向社会主义过渡;对小农的改造,要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1921年开始,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文化出现繁荣迹象。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列宁强调实践对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意义,认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觉创造的,我们所向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需要很长时期才能建设起来的。强调“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要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强调从俄国过渡时期的实际出发,要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包括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与此相联系要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和市场。强调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利用资本主义,包括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租让制、租借制、合作制和代销代购制)、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和一切有益的东西、充分发挥资产阶级专家们的作用。列宁还强调在革命过后要及时地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他写的《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是论述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一篇光辉文献。社会主义改革的真正源头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实践。

因此,新经济政策的实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二)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人们的认识总会受到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制约和限制。当这些条件变化时,有可能使认识产生新的飞跃。在落后的俄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前人并没有这种实践。列宁最初也是遵循马克思的设想,认为“社会主义要求消灭货币的权力、资本的权力、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当按照这种思想实践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使列宁经历了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理论上的升华。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指的是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的社会主义思想。由于列宁的辛勤工作,劳累过度,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22年5月又两次中风,右半身几乎全部瘫痪。他一方面与病魔作顽强斗争,另一方面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思考着俄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1922年12月24日到1923年2月9日,列宁躺在病床上,在不能执笔写作的情况下,由他口授经秘书整理,先后完成了《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俄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五篇有关理论、政策方面的论文和《给代表大会的信》、《关于使国家计划委员会具有立法职能》、《关于民族“自治化”问题》等三封重要信件。这些论文和信件以后被称为列宁的“最后遗嘱”。列宁在这些论文中,阐述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并在总结新经济政策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高度概括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明确指出:“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是一个凝结着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内涵的重要结论,蕴藏着对社会主义带有根本性的历史思考。列宁说的“根本改变”,一是指工作重心的改变。“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了。”这里的“文化”是从广义上说的,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文化建设。二是指对合作社性质的认识。列宁在做《论粮食税》的报告时,还认为合作社的性质是资本主义,到写《论合作社》时,已经认识到合作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集体资本主义,在苏维埃政权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三是指革命和改良的关系。无产阶级在革命时期,改良只是革命斗争的副产品;在夺取政权后,改良上升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要手段。正是在对社会主义认识有了新的“根本改变”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有科学依据的、比较完整的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构想。

第一,进行农业合作化。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提出通过合作社用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农业、把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合作社计划。列宁经过长期考察,终于发现合作社这种组织是在农民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的最好形式。合作社的性质取决于政权和基本生产资料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由于政权和生产资料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合作社就是社会主义组织。合作社是联合小商品生产者的集体经济组织,其形式包括消费合作社、信贷合作社、产品采购、加工与销售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等。就生产合作社来说,它是以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为基础,实行农民自主经营,保持着参加者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是在生产的不同环节,以不同形式的联合。它同后来斯大林推行的集中劳动、统一经营和统一分配的农业集体合作化还是不同的。列宁考虑到合作化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又要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化条件,因此需要一二十年,甚至更长一些的时间。列宁在论述农业合作化的重大意义时指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了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第二,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列宁认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惟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列宁把复兴和发展工业和电气化联系起来。早在1918年,在列宁的倡议和主持下,集中了全国200多名优秀科学家,制定了为期10-15年的全国电气化计划,被称之为“第二个党纲”,他还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列宁认为,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彻底取得胜利,并使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成为未来欧洲和亚洲的榜样。

第三,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苏维埃政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如何巩固和保持政权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根本性质,是列宁非常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列宁提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指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根本方向和要求。列宁在世时,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他积极推动国家机关的改革,精简机构,反对官僚主义,并尖锐指出:如果说有什么能够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官僚主义。俄国布尔什维克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是列宁碰到的一个崭新的历史课题。列宁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列宁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并指出,对于执政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为此,列宁主张一方面要坚决揭露党和国家机关内的官僚主义,严肃处理官僚主义案件,另一方面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更有效的监督。列宁强调执政党要重视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使党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列宁还特别强调党的团结,尤其是党中央的团结,防止党内分裂。

第四,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列宁在《日记摘录》中使用了“文化革命”的概念,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纲领。重视文化建设,提出在文化领域里实现一场革命,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反映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性。文化革命包括扫除文盲,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和造就各方面的专门人才;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发展国民教育,一切都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列宁强调,一要大力增加教育经费;二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

列宁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的杰出领袖。列宁关于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至今仍不失其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1924年1月,54岁的列宁英年早逝。他的许多重要思想并未完全付诸于实践和收到成效。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共产党人沿着把科学社会主义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正确道路继续探索,努力实践。

(三)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探索

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长期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他继承列宁开创的事业,继续探索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子。斯大林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在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初步而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企图从地球上毁掉社会主义的严峻局面下,勇敢地捍卫和保存了社会主义阵地,这是了不起的、丝毫不可以低估其历史作用的杰出业绩。斯大林由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对社会主义理解上的偏差,也在探索中有很大失误,把社会主义模式搞得僵化了。正确地、历史地、公正地证明评价斯大林的功过是非,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一直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关注的一个焦点。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集中反映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实现农业集体化的问题上。在实现国家工业化问题上,他提出一系列理论观点,成为工业化的指导思想。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了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6年4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制定了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具体纲领,工业化开始起步。工业化的出发点是要迅速改变苏联落后状态,把苏联建设成经济上独立自主的工业强国,而不是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属品。工业化的中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说:“工业化首先应当理解为发展我国的重工业,特别是发展我国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这一整个工业的神经中枢。否则就谈不到保证我国在经济上的独立。”资本主义“通常的”工业化道路都是以发展轻工业起步,积累了利润,再转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这是一个漫长的需要数十年至上百年的工业化过程。斯大林在战争日益逼近的环境下,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工业化要实现高速度发展。斯大林认为,经济发展速度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工业化资金来源只能靠内部来解决。为此,主要采取加快生产资料公有化的进程,把国家工矿企业、运输业、商业和银行方面获得的利润用于继续扩大工业发展;向农民征收“额外税”;号召厉行节约,压低消费等,为工业化获得大量的启动资金。1926年至1928年,是苏联工业化的准备和启动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心集中转到了工业建设上来,为工业化的全面起步注入了大量资金。从1928年开始,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于1936年宣布完成了工业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到1937年,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77.4%,重工业产值在全部工业产值中占57.8%。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通过工业化发展道路,苏联大大推进了历史发展进程,为社会主义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实现农业集体化问题上,斯大林起初采取示范和说服的方法,逐步引导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在实际工作中又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农村工作的决议,决定开展农业集体化,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斯大林开始持有比较冷静谨慎的态度,提出要逐步地用示范和说服的方法联合小农,逐渐使分散的农户转到以集约耕作和农业机械化为基础的集体化轨道上来。但不久又改变初衷,强调要加快集体农庄建设,以解决高速工业化带来的粮食、资金问题。1929年11月,斯大林发表了关于消灭富农、在全国开展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讲话,集体化速度开始加快。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办法》的决定,明确各地完成农业集体化的时间要求,强调土地使用权和生产资料公有的农业组合为现阶段集体农庄的主要形式,并规定对富农由限制政策变为消灭政策。由此,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自上而下迅速推广开来。到1932年底,农业全盘集体化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加入集体农庄的耕地面积已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在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针对出现的违反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出现的情况,斯大林于1930年3月发表《胜利冲昏头脑》一文,但在实际工作中已难以纠正“搞过火行为”。农业集体化中的失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带来长期困扰和消极影响。

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后,1936年,全俄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审查并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正式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确认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已经建立起来。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飞跃的显著标志。

斯大林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探索也取得不少积极成果。斯大林第一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需要国家政权,阐述了工人阶级专政的形式、地位、作用、任务等基本问题,发展了苏维埃形式的国家制度。斯大林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并把它表述为“用先进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斯大林还从理论上说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一些问题,为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开辟了道路。人们的认识总会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到人们实践条件的制约。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的一些观点在现在看来尽管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但仍不失为一种可贵的探索成果。

斯大林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一是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的提高。他提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但却把后者看成是公有制的低级形式,急于把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并过早提出要消灭私人经济乃至个体经济。二是社会主义必须保存商品生产和利用价值规律,但是斯大林只承认消费资料是商品,不承认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只承认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中有调节作用,不承认在生产领域中也有调节作用。因而是过分强调计划经济,形成过分集中,统得过死的经济管理体制,违背价值规律和商品生产发展规律。三是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忽视农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比例长期失调。四是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混淆社会主义不同矛盾的性质。斯大林的片面强调阶级斗争,提出社会主义愈胜利,阶级斗争愈尖锐的理论观点,在30年代的肃反运动中,滥杀无辜,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五是对“资本主义总危机”估计过于严重,以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的“两个平行的也是相互对立的世界市场”的看法,限制和割断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交往和合作。斯大林所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的错误。社会主义运动中,长期对社会主义的种种僵化、教条式的态度和误解、思想上的形而上学,是导致斯大林犯错误的重要原因。反过来这些严重错误又妨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发展,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国际形象,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不少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包含着多方面的经验教训,给后人以深刻的历史启示。

(四)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地位

社会主义模式指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管理的具体体制、具体制度的总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也叫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或社会主义传统模式。1936年公布的苏联新宪法,是苏联模式正式确立的标志,随后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强化,并推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模式曾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即便在今天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仍留有它的影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传统模式体制的弊端开始充分显现出来。从政治体制上看,主要弊端是:第一,权力过分集中,权力配置不合理。执政党的权力太多,人民的权力太少;党内领导机关的权力太多,普通党员的权力太少;中央委员会内,党的领袖的权力太多,中央委员的权力太少。由于权力失去均衡,变成绝对的权力,而绝对的权力就意味着个人专制,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第二,权力既不分割,又无任期,事实上形成无法限制、无限膨胀的权力。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方面事实上不是扩大,而在缩小。第三,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造成社会主义法制的严重破坏,人治大于法治,导致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个人崇拜和官僚主义盛行。第四,过分依靠行政手段造成管理的机构庞大,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干部习惯于例行公事,只对上级负责,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心。这种体制使党内外思想僵化,易于滋生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对外则易产生大国沙文主义。

从经济体制上看,主要弊端是:第一,没有解决好公有制与其他经济成分关系的问题。所有制形式过于单一,脱离生产力实际状况,一味追求公有制的变革与升级。第二,没有解决好生产资料和生产者结合的问题。一切经济活动是由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指标和行政命令的方法来实现,生产者的责任只是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企业领导对经济效益不必承担责任,导致官商作风和严重浪费,直接影响生产效益的提高。第三,没有解决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的正确结合的问题。由于权力高度集中,企业只能机械地执行国家计划,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改善经营管理的自主性。由于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与物质利益脱离,导致劳动者不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平均主义严重,长期吃“大锅饭”。第四,没有解决好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问题。忽视市场机制,整个经济统得太死,企业缺乏竞争力,妨碍科技进步与产品技术的提高,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上述弊端集中到一点就是政治经济体制上权力高度集中,并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国际交往联系的扩大,这种旧的经济政治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了劳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苏联社会失去最宝贵的政治生气和经济活力。改革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客观要求。正如邓小平说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是社会主义实践昭示的科学真理。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缺陷和人为僵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根源。虽然斯大林给这一模式留下了深刻的个人烙印,但形成这一模式的主导因素还是当时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国内历史条件以及苏联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认识。首先,从国际环境看,在世界上只存在惟一的社会主义苏联的情况下,世界资本主义千方百计企图把它扼杀在摇篮中,国际环境严峻。为了对付外来的巨大压迫和挑战,苏联党和人民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快自己的发展。这种环境就不得不使苏联模式带上军事性、动员性、命令性的特点。其次,从苏联国情看,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十月革命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短时间难以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激发了苏联党和人民加快发展自己,赶上或超过发达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倾向。加上小生产的深厚土壤,也会使苏联模式受到自然经济的影响,排斥商品经济,并为家长制作风和个人专断领导方式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三,从历史传统看,俄国长期以来是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缺少民主法制传统。自从15世纪伊凡雷帝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以来,专制政治始终得以强化。历史上专制主义传统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落后心态,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偏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也使苏联模式的框架结构中不可避免地带上历史传统的色彩。第四,从社会主义实践看,创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是一件前人未曾做过的事业,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探索的道路不会笔直又笔直,失误甚至走弯路都会发生。第五,从理论影响看,对科学社会主义存在着的错误的教条化的理解,会束缚和禁锢人们的头脑和手脚。例如长期把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当作现实,追求公有制纯而又纯,试图过早地取消商品市场等等,都多少同思想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形而上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有关系。所以,全面、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历史由来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苏联模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它虽然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道路,但确实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现实选择。苏联模式真正使社会主义变为活生生的事实,初步而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给世界共产党人和后来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可供学习和借鉴的重要经验。现在,西方学者和戈尔巴乔夫后期的苏联学者,对斯大林模式基本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这一模式是功大于过,成绩是第一位的。但也有人认为这一模式是“假的”、“冒牌的”社会主义,以至把苏联的最终解体归咎于斯大林模式。显然,采取简单否定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态度是不正确的。当然这种模式和苏联经验被人为的神圣化,作为社会主义惟一的、固定的、僵化的模式,又背离了社会主义多样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个世界性失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各国开始先后摆脱对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盲目照抄照搬,努力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实现形式,这是社会主义具有转折意义的新的良好开端。

思考题

1.试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现象?

4.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构想是什么?

5.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地位?

同类推荐
  • “新民”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新民”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胡适论人生:立场

    胡适论人生:立场

    收录胡适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文化、治学、时政、人生、文学等方方面面,胡适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本书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
  •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本书见证了石油人在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在重重困难面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顽强精神。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对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萌芽、先驱、基础、基地和摇篮的作用。这些在书稿中真诚、详细、专业、实事求是地一一记载。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 四民分业教育思想与《管子》选读(第一辑·第八卷)

    四民分业教育思想与《管子》选读(第一辑·第八卷)

    教师职业化、 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 编译、 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 《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热门推荐
  • 夫人在上

    夫人在上

    她,21世纪特工精英,一次无常勾错魂让她成为别人的替代品!皇图霸业,末代之权;听的是阴谋诡计,斗的是心狠手辣!想要她命者,有胆你就来!半夜刺杀,送你一剑,让你血溅三尺;给她下毒,还你一针,免费帮你整容成丑无盐,不谢!一群下人路过正院,偷偷摸摸地看着那个为妻折花的男人,心中不解:这个视妻话如皇命的男子还是他们那个雷厉风行的主子吗?
  • 绝世婚宠,总裁的小淘妻

    绝世婚宠,总裁的小淘妻

    她是建筑界著名设计师,被至爱背叛,一夜宿醉之后,误闯他的房间。他是KIN首席总裁,百分百男人,一次意外让他和她在宾馆邂逅。当他清醒过来,看着枕边躺着的女人,扔下一千块,说:“女人,你最好识趣点,这是你的小费。”她冷笑:“有钱了不起啊,这次算老娘请你的。”掏出一千块砸在他的脸上,苏晴自以为潇洒的走后,却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成了他的女秘……
  • 无限超体

    无限超体

    一个浩大的暗黑世界,光怪陆离,神秘无尽。“我要在那个世界活的更好!”——王宝翔
  • 史讳举例

    史讳举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春葬歌

    青春葬歌

    青春,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我们肆无忌惮的挥霍中渐行渐远。等时光远去,我们暮然回首才发现,原来曾经的我们是多么的无知,年少的我们干过太多的荒唐事。也许我们的青春很平凡,但是待它逝去我们还是可以骄傲的说,我的青春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只属于我!感谢青春,感谢年华!
  • 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介绍了农作物合理施肥原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小麦、玉米、水稻、甘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烟草、茶树等农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内容。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农作物需肥特点与常见缺素症补救措施、农作物科学配方与施肥技术以及特用作物科学施肥技术等着手,把测土配方施肥与农作物施肥有机结合起来,便于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 神魔之饰

    神魔之饰

    古老相传,于岁月的源头走来,是那一件件拥有神魔之力饰物,如果你偶然能得到其中之一,那么你就会立刻拥有神奇无比的能力,或是赐予动物以智慧,或是让别人臣服于你的脚下,或是得到别人的记忆……力量,让你能与吸血鬼对抗、与强大势力较量,让你无所不能!
  • 重磅

    重磅

    当天上的月亮破碎,人们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末日!当异兽的脚印踏入,人们才知道什么才是外界生物!当看到外界人类后,人们才知道人类自身的力量可以踏碎星空!
  • 腾龙新纪元

    腾龙新纪元

    千年的黑暗之日即将降临,浩劫浩浩荡荡地拉开了序幕。风神族的奇迹之子,来自魔域的夜之骑士,还有从风云岭出山的神秘剑圣……当预言之中的五位勇者齐聚,童话中的和平将成为腾龙的新纪元!在这个新的纪元中,他们披荆斩棘,在世界之巅寻找荣耀;在这个新的神话中,他们无畏强敌,在神塔与世争锋!一切,都将在这个名为“腾龙”的时代,璀璨!QQ群110315654
  • 农家

    农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