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94100000031

第31章 造化弄人

陈淳迁居白阳山庄,除了喜爱山居清静,无尘嚣之扰外,健康的恶化,是主要的原因:

“春来淹肺病,静息较偏宜,院僻人踪断,昼阴花事迟。”——《春日养疴寄诸弟》(注一)

唐伯虎、王宠,都在肺病的摧残下,盛年凋谢;陈淳自知去日无多,往往尽夜无眠,对灯孤坐,心事有如潮涌一般:

“满眼儿曹谁奋发,百年门户强周旋。从今只学蜉蝣去,莫问修仙与扣禅。”——《夜坐》(注二)

想着平生落魄,父祖两代的基业,几乎破败一空。也许受到他的习染,几个儿子,看不出奋发向上的志向;宿疾缠身的他,不由得万念俱灰,无论生前身后,都不愿再想下去。

及至看到儿子,突然用起功来,陈淳心中,一方面感到欣慰,一方面也了然:

“重九今年好,何当值病中;登高心自倦,把酒兴犹浓。破帽不出户,瘦肌还怯风;弱儿勤笔砚,想亦慰衰翁。”——《九日病中作》(注三)

嘉靖二十三年二月四日,昆山张寰造访白阳山庄园之际,陈淳呼酒飨客,并草书《山居十咏》为赠:

“山堂春寂寞,学道莫过兹;地僻人来少,溪深鹿过迟,炊粳香入箸,沦茗碧流匙;从此逍遥去,长生未可期。”(注四)

张寰,字“允清”、“安甫子”,自通政司参议致仕后,正欲畅游名山大川。武夷、匡庐、黄山……都是他神往已久的胜迹。此次到灵岩以西造访山居的姜姓友人,无意中得知陈氏养疴于近在咫尺的白阳山上,随即舍船乘舆,往扣白阳山人的草庐。张寰不仅对陈淳所赠《山居十咏》所描写的清幽静谧称赞不已,对那深入草圣堂奥的字迹,尤为珍爱;深庆他家中的“宝墨斋”,增添了一件难得的名迹。

山中的气候,对白阳山人的病和精神,似乎产生了滋润作用,红润的面色,看不出一丝《夜坐》诗中所表现的绝望与颓唐。其后数日中,他除了伴陪张寰参加姜翁集。穹窿山麓陆氏堂构落成盛典,并同往虎山桥西,一探铜坑之胜。离别之际,又应允为张寰和其师李蒲汀、乡丈周约庵的二十首《咏梅诗》补绘图卷。

这一番不期而遇,与数日的杖履相接,日后使张寰义不容辞地为他撰写《白阳先生墓志铭》(注五)。他那显赫而富裕的家世、风流纵诞的性格、名师的教导、一生的落拓、乃至足以睥睨千载的文艺成就,在张寰笔下,形成史诗一般的篇章,使人从中可以窥出这位苏州花卉、山水、书法大师的生命轨迹。

四月,陈淳为“怀斋”表弟作《松菊图卷》,不久之后,怀斋送请文徵明题跋,年高七十五岁的文氏,略加思索,搦管书七绝一首:

“归来松竹未全荒,雪干霜姿照草堂,种得秋田供酿酒,年年风雨醉重阳。”(注六)

“归来松竹未全荒”,用的是陶渊明的典故,就其高弟陈淳的现况而言,却也是真实的写照,正如陈氏在另一首《山居》中所懊悔的:

“自小说山林,年来得始真,耳边惟有鸟,门外绝无人。饮啄任吾性,行游凭此身;最怜三十载,何事汨红尘!”(同注四)

然而,在陈淳有生之日,题松菊图七绝,可能是乃师为他所题的最后一幅画。

秋天的白阳山,时晴时雨,烟霞漫地,为松林、竹渠,带来千变万化。有时,陈淳正在荫下读书寻诗,忽然一群不知来自何处的鸣禽,扰乱了他的诗思,却又领会到另外一种自然情趣。沉寂中,他可以听到风雨由远而近的沙沙声,于是急忙呼唤童子,零乱地收拾起书册和纸笔,快步奔向草堂。工夫不大却又见松影、白云,在青空中共舞。大自然运行的巧妙,使他心醉,也使之忘怀一切。

这是他山居的第二个秋天,他不时吟诵初入山时所赋的《秋日白阳山居》五律:

“不到山居久,烟霞只自稠,竹声兼雨下,松影共云流。且办今宵醉,宁怀千岁忧,垂帘趺坐久,真觉是良谋。”(注七)

山居虽好,只是时间一久,难免静极思动;烟波浩淼的太湖、太湖西岸的荆溪、风味独特的阳羡茶……不时在他心中萦绕。时已渐入深秋,山上到处飘飞着红叶,晓起花圃、草丛,都已罩上了一层严霜,但依旧阻挡不住他出游的意念。

“甲辰秋日,余有荆谿之行,舟行道中,偶阅杜集得此作,遂书成卷,并制小图道复识。”——题渼波行(注八)

小图之前,是一卷字约拳大的狂草,或许是他最后的书画合璧。

近年,陈淳常携杜诗,以便随时翻阅吟哦。这年春日山居岑寂,曾把《戏题王宰画山水歌一首》书写一过。荆谿舟中所书《渼陂行》,是杜甫与岑参兄弟在长安鄠县渼陂泛舟所作。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琉璃漫汗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

类此险象环生的水上之旅,是否为陈淳此行亲身体验,以致有感而书,不得而知。但回到白阳山后,他的精神体力,就一蹶不振。祸不单行地,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儿妇和长孙(注九),在短短期间内先后离开人世。这倒真如杜甫诗中所说的“苍茫不晓神灵意”了。

在他生命末期的“有感”诗中,已经完全失去了一年来山居所散发的光彩:

“老觉今年甚,愁怀与病俱;儿曹半凋落,事业总荒芜。倦借藤床卧,行教竹杖扶,不须存妄想,闲适是良图。”(注十)

嘉靖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陈淳默然而逝,享年六十有二。

“君有云林之飘洒而无其癖,同石田之高洁而通于和;岂真所谓‘远性风疏,逸情云上’者耶?”(同注五)

回想白阳山的邂逅,那不羁的性情光芒四射的才华,张寰无限怅惘地为陈淳作了盖棺之论。

嘉靖二十一年腊月二十一日,武原李姓友人,不远数百里前来吴门,慰问晚年丧偶的文徵明。

篝灯夜谭时,话题由腊月的天气转到北宋李营丘所擅长的寒林景色。文氏所作《寒林钟馗》中的寒林,凛冽肃杀,已充分表现出李营丘的家法。一时不由得技痒,乃抽笔边谈边写,古干枯枝,错落的石块,纡曲的溪流,把视线引向迷濛幽深的远方。图成之后,不知不觉间,已漏下四十刻的深夜。时虽岁暮,而天气和煦,与画幅间所流布的阴冷之气,反倒形成一种有趣的对照(注十一)。

音讯久已沉寂的杨循吉造访停云馆,出乎文徵明的意外,更大出苏州人的意外。他已八十五岁高龄,又常年隐居支硎,识得他的人已经不多。后生晚辈,有的仅知其名,听过他所以被称为“颠主事”,和令人受窘的一些青年往事。也有的记得正德十五年,他应召往南京行在伴驾,行前奇装异服,对地方官大肆奚落的行径。

几年前致仕的顾璘,决心往来金陵和苏州间,多与苏州父老诗酒雅集,他向文徵明透露一件憾事:

顾璘久仰杨循吉才名,但缘悭一面。那次路经吴县,知循吉在嘉靖初年,筑室于支硎山下,乃以金币一枚为贽见之礼,扣庐往访。两人一见如故,促膝论文,欢洽异常。不久,知府遣使,折简邀请顾璘赴宴;杨循吉闻言,脸色忽变,立刻下令逐客:

“野人安敢与贵人争客!”(注十二)

启碇前,循吉又命儿子,将作为见面礼的金币,投掷顾璘舟中,以示不屑与之往来:

“即汝呼,慎无复应。”他嘱咐少子。(同前注)

第二天一早,顾璘亲自前往谢罪,任凭如何叩门,杨循吉只是坚闭不纳。知道事情始末的人,无不认为循吉不近人情;但度量宽宏的顾璘,却并不介意,他以此告诫途经苏州的贤士大夫:

“过吴不可不造杨先生;然亦毋易造杨先生也。”(同注十二)

数十年来,文徵明经常受托为行状、传记和墓志铭。杨循吉于《董氏志》中,尝论文章家多伪书;无论何人,只要束帛乞铭,写文章者,不管其人品,行为和勋业如何,便来者不拒,大加揄扬。这类文章,不仅影响到墓志的可信性,也坏了史料的来源:

“……人死,凡有力者便得铭,无不以为忠臣、孝子、慈母、烈妇、廉士、才人也。夫贤者固不若是之多也。则文安得不坏。而天下之诚、忠、孝、慈、廉、才者,何怪乎人之不信也!呜呼,真伪相乱,史何徵焉……”(注十三)

此论虽非对文氏而发,文徵明落笔墓志前,却不得不格外慎重。

对于诗,循吉也别有见地:

“予观诗不以格律体裁为论,惟求直吐胸怀,实叙景象,妇人小子皆晓所谓者,然后定为好诗。其他饾盯攒簇,拘拘拾古人涕唾者,亦木偶之假线索以举动者,吾无取焉。……”——《序国初朱应辰诗》(注十四)

文徵明的诗,兼法唐宋,与杨氏同样,不拘于格律体裁。但他只求温厚和平,不避用典,也不刻意堆砌。倒是他的高足陈淳,诗中绝不用典,而清新畅达,写景应物,傲兀自放,与杨循吉颇为同调。

正德十五年冬,人们指为因未得授官,而自南京行在乞归的杨循吉,实则系奉命返苏,装束后,再直接到北京赴命。但对他而言,这次北上,却是一个彻底的悲剧。

赴京时,他带着元配赵氏所生的二子同往,希望能开拓一番新的事业。青年时代的致仕出京,虽然士林称高,实则误信命相者言,以为寿命有限;不意到了两鬓飞霜之际,依然健在。静中自思,禁不住满怀悔恨:

“……有官不作身日卑,无财可悅亲益离;古之高行,岂汝能追?弗蒙其享,但招寒饥,原宪长贫,李广数奇,命也!”(注十五)

由于多年的贫困与悔恨,使他很想借正德皇帝对他词曲的欣赏,重新创建一番事业,以求封妻荫子,弥补往昔之失。只是,他仍旧无法摆脱命运的作弄:

杨循吉到京未久,正德皇帝驾崩豹房;自然,他荣宗耀祖,封妻荫子的希望,也就随之破碎。其随行二子,可能由于刚刚踏入繁华广阔的天地,不愿随希望之幻灭,便遽而重回支硎南峰的草庐,再度受贫困的煎熬,其中一子,索性独自出游,去向不明。另一子却于南归时,丧命于京口舟中。

正德十六年夏天返吴的杨循吉,可谓万念俱灰,加上年老体衰,遂筑室支硎山下,修葺旧闻,终日埋首在故纸堆中,以笔研度日。而祖上所遗负廓田百亩,也在漫长的岁月中,悉数卖尽。

他再一次燃起出山效命的希望,是嘉靖十五年的事:

十五年初,适九庙告成。崇信道教的嘉靖皇帝,年已而立,尚无子嗣。朝廷内外,像正德年间那样,陷于渴望储君的焦虑之中。亟盼借道家的法术,祈求祷祀使天赐金枝,以继承朱厚熜的宗兆和明朝的大统。年近八旬的杨循吉,为九庙肇兴,恭撰颂文一篇。外将所珍藏的《华阳求嗣斋仪》十卷,一并进呈。颂文蒙颁史馆典藏,《华阳求嗣斋仪》亦蒙皇帝嘉纳。不久,宫中传出喜讯;依据循吉的说法,此书极为灵验,屡现“日精射稿”的祥瑞征兆。十五年十二月,皇储降世,普天欢庆;但皇帝论功行赏,却把祷祀之功,归于嘉靖三年即被召入京,封“致一真人”,班列二品的道士邵元节,拜为礼部尚书。杨循吉形容当年冬天,转道山西还归故里的孤独情况:

“……埋首隐伏,终日惟与古贤相对,轮蹄绝迹,亦不尤人。……”(同注十五)这时的他,真的感到老迈不堪了,用世之念,已完全断绝,一切遭际,统归于运数。

文徵明发现,由两个庶子陪侍而来的杨循吉,不仅耳聩目昏,老态龙钟,无论坐起举步,都必须靠人扶持。对于仅余的两个儿子,因照应门户、扶侍老父,至今未得籍隶学官,杨循吉多少感到遗憾。

喘息良久之后,文徵明逐渐了解这位八五高龄长执的真正来意:

不久前,杨循吉在草庐右侧的小丘,为自己筑了一个生圹;前谿后城,他觉得这种清幽僻静的景色,足以供他作百年后偃卧之所。

唯恐一旦作古,无人纪述他的生平、性情和著作,乃自为《生圹碑》,琢石而镌之。自己生前可以摩挲玩赏,谢世后则供过往行人,阅读凭吊。他有求于文徵明的,是为他以隶书,书写那洋洋千四百余言的生圹碑,以便上石。

沈周的《夜登千人石》五古,列于《石田先生集》之首。当时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杨循吉,曾一和再和,沈周一答再答,这些老辈风流事迹,直到多年之后,文徵明的祖父文洪和父亲文林,依然津津乐道。

文徵明也清楚记得,循吉以三十一岁壮龄,辞官东旋的往事。那时,徵明年方弱冠,从父亲的任所回来,定居苏州不久。石田师所赋《闻君谦致政赋此以致健羡》七绝三首,不但百读不厌,更发人深省;自己的挂冠神武,急流勇退,前辈的风范,未尝不是因素之一。

弘治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薄暮,沈周往游支硎,林麓间,见循吉乘笋舆而来,头戴竹笠,手拢书卷,飘潇有如神仙。暮色苍茫中,两人仅一揖而别;但留在沈周心中的影像,却萦绕不去。除赋七古一首以纪其事,并作《支硎遇友图》一卷。那图在文徵明胸臆中,鲜活依旧。

然后,他自己也渐入壮岁,时约祝枝山、朱存理、陈淳等,往访支硎,杖履从游,或集草庐,分韵赋诗。那种雍容儒雅的气氛,仿佛被这位学问渊博,修养高深的长执,带进古昔的境界。

至于正德末年,杨循吉内心的矛盾、希望的幻灭,乃至丧失爱子的悲痛,文徵明虽有所闻,但那种震撼,远不如此刻所读杨氏亲自撰写的《生圹碑》:

“……文集方斟酌未成,书三四种,有完有未完。愧无寸长,不欲劳他人之笔,所贵以自述为不诬,故撰其碑云尔。”(同注十五)

生圹碑中的这段独白,语调虽然平淡,实则他一生中,所受到的谗言和议论,所遭遇命途的坎坷;使他唯恐在碑文中再被扭曲掩蔽,失去他应有的面貌,岂非百世莫辨!

在诔文中,杨循吉倒表现得豁达异常,使文徵明从前半篇所感受到造化弄人的心理压力,得到少许的抒解:

“……古多达士,裸葬未虔,从容自祭,靖节为贤。有书方编,有文未镌;无非糟粕,不喜流传。且夫生也忧,死则否;远耻辱,平仇雠,万苦千辛,一笔都勾。以还造物,与鸿濛游,锡汝长眠,草绿仍秋;所以佚我,惟此乐邱。”(同注十五)

看着那喘息方定,依案品茗的老人,从他的眼神中,文徵明似乎可以读到比生圹碑文更深奥,更丰富的内容:依旧隐隐发光的才华、玩世不恭的性情、为命运所播弄的愤慨、广博深厚,“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学养、洞彻天地奥秘,而又摆脱不了自然法则的惆怅……

同类推荐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Ⅴ)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Ⅴ)

    本书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一个人的死亡如果能够理解为非正常死亡,这说明,这个人的身上一定具有了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死亡方式,并且被世人所关注。对于横死的人,或者说是非正常死亡的人,人们总是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的“非”或是横死的“横”,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的。 本书描写的非正常死亡的功臣,选取的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并且为世人所熟知的历代名臣,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拜将封侯,他们功高盖世而又被帝王所器重,他们才智过人且地位显赫,但就是这样一群被写进中国历史的功臣,无一避免地成为了政治权谋的祭品。这是因为,他们身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一系列的政治权谋当中去。
  •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常德传印象

    常德传印象

    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媒体近年来对青岛港老总常德传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报道,全书分别以纪事、对话、评论为题,集萃的几十篇文章中,分别透视了常德传的精神世界和青岛港的建设成就。
热门推荐
  • 天降神命

    天降神命

    一个古老的民族灭亡后剩下的唯一一人孤军奋战于世界各处,亲情不断的让他选择取舍,他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可贵家庭,承受了普通人无法承受的任务。对,他们一家人就是天降神命,神也无法完成的任务他们一家人默默承受。
  • 绝世拍档pk天生一对

    绝世拍档pk天生一对

    从小爹不疼娘不爱的假小子林音,在一次被打伤后,得知哥哥死讯。身心俱疲的发恶,接受了耳音计划,一心准备为国捐躯。和奇葩队友(电脑天才)夜风组队后,遇到了一系列事件,两人也开始互相欣赏起来。本文女主武力值奇高,有点逗逼,很有决断。是一个让男人闻风丧胆的奇女子。是温柔腹黑暖男竹马,还是逗逼搞笑神队友。是洗手羹汤从此男耕女织,还是驰骋沙场驻立万人之上。面对情场和战场的双重选择,林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 窃国

    窃国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凤凰重生,绯心想要的,不过是拿回一个国。
  • 夜已经那么黑了

    夜已经那么黑了

    一个女孩的不舍,不愿以及不忍。。。
  • tfboys之凯源玺一生一世

    tfboys之凯源玺一生一世

    一个小姑娘竟然和王俊凯一个班之后她的闺蜜和妹妹分别邂逅了tfboys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未来会……
  • 一世兰怜谁人惜

    一世兰怜谁人惜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既然不给我爱人的资格,又为何让我遇到爱。————寒兰怜我不在乎你的身体是否完整,我要爱的是你的全部!我在也不会犹豫。我选你!————尚弛惜对不起,我把你当成了她。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照顾你这一生。————儒元天都不是处女了还装什么清高?妹债姐偿是吧,好。从今天开始你做我惟命是从的女仆。————仁德杰少你呀,天天不长脑子,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你身边你怎么办?————秀黎你有什么资格说我,让你的脸上也留下这样的伤疤你愿意吗“?————寒萌儿你们母女就是祸害,你妈抢我爸,连你也抢我未婚夫。————黄怡雪宿命虐恋,看兰怜如何走出这世间情恋。破茧成碟。
  • 时光之旅:凤来仪

    时光之旅:凤来仪

    她,是一名足不出户的网络作家,几乎一个月出去一两次。她幻想着,总有一天她跟她书中一样,来一场时光之旅,体验古时候的生活,然后,写一本最真实的历史。不料,刚穿越过去,这一系列麻烦事,接二连三的来。
  • 倾世璃歌:冷后不争宠

    倾世璃歌:冷后不争宠

    再醒来,站在她眼前的是陌生男人。“这是哪里?你是谁?”“我是你亲生父亲。”那人冷然的开口。“你不是我爹爹,让我走。”男人无形的压力让她疯狂的想要逃离。“你想要报仇吗?想,就听我的,留下来,本王帮你覆了这锦绣江山。”男人开口,面无表情。“此话当真?好,刀山火海,哪怕是万丈深渊,我定要他血债血还。”琉璃紧咬贝齿,闭上眼睛,那一片片的鲜红又在眼前泼洒开,血泊里,爹爹微笑的闭上眼睛,她所有的亲人都不复存在。既然他舍不得让她死,那么就让她亲自手刃了那个曾让她爱恨难解的杀父仇人,今生,誓要用他的血来祭奠她爹爹。清歌新浪博客:http://weibo.com/qinggesu倾世璃歌读者群:214762337
  • 我的冥妻老婆

    我的冥妻老婆

    不入地狱,末知那轮回之苦,前世的旷世情仇,今世的缘定三生,再次轮回的相遇,冷一落,小时由爷爷从坟地里被捡了回来,纯阴之体的他,出生就全身布满阴气,招阴魂厉鬼的接近,从小到大,脖子上都会戴着避邪之物,在他小的时候,中元节时,鬼门大开,不听大人的劝告,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了一处乱葬纲,夜用浓稠的墨汁浸泡着世间的万物,月被几千浮云遮着,蒙蒙迷雾中,一切是那么的耐人寻味,冷一落意外得捡到了一个黑匣子,匣子上贴着黄色仙符,上面冒着淡淡金光,被他毫不之情的捡回家中
  • 捞尸笔录

    捞尸笔录

    每年黄河发大水,都会莫名其妙的淹死很多人,我出生在黄河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我叫叶凌,是飘荡在黄河之上的一位捞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