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莳,字仲化,号玄台,别号元台子,后人均以马元台称之,山阴(今绍兴)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年幼外出学医,年长行医乡里,后潜心钻研医学理论,颇多心得。对《黄帝内经》研究尤深,并将《素问》、《灵枢》重新分卷,加以注释,编注成《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各九卷,其注释在经络穴道方面尤为详明,对后世中医有一定影响,有“医学津梁”之称。
相关链接“《黄帝内经》”顾名思义,“内经”是讲内科方面的疾病,据《隋书艺文志》记载,除了有《黄帝内经》外,还有一本《黄帝外经》。这两本书是姊妹篇。
然而,在“内经”之前冠上“黄帝”这其中有一定缘由。
原来,黄帝是古代的帝王,姓公孙氏,又因他生于“轩辕之丘”,又名“轩辕氏”,再因建国于有熊,又名“有熊氏”。他战胜了蚩尤以后,成为天子,“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所以称“黄帝”。本书假托黄帝一问、医学家岐伯一答的形式来论述,因此冠以“黄帝”二字。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对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它以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断等基础理论为论述重点,兼顾针灸、经络、卫生保健等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