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8—1811)
龚未斋,字萼,号雪鸿,山阴(今绍兴)人。出身于幕僚家庭,其父曾游幕江南泉州等地。龚从小由其母抚养教育,二十岁时其父死后,随其伯父游幕陕西、甘肃。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回乡,温习赶考,于三十五、三十六年均应试不第,以后曾于三十七年(1772年)和四十五年(1780年)二次北上今河北的深泽、保定、河间、任丘,张家口、滦州、广州、饶阳、蒲城、博野、定县以及今天津的蓟县等地为幕三十余年,期间还曾南下今广东的顺德、东莞、番禺、龙川、高鹤、潮安等地为幕二十年。终生以幕为业,时间长达五十余年。龚善赋诗,时有“做诗圣手”之誉,曾作有《游鼎湖》、《纵观真八达》、《何须破舌》等诗百余首,另著有《说涂》,惜均多散佚。今存《雪鸿轩尺牍》。
相关链接“寄甘林侄”《寄甘林侄》为龚未斋的《雪鸿轩尺牍》之一,该篇中开头写道:“今之所谓幕,犹古之参军记室也。第经济才华,今之人万不逮于古矣!然刑名钱谷之事,实为官声民命所关,则哀矜而勿喜。求其生而不得,方可死亡。幕中人当幸存此念,不仅以轻心锻炼,草率粗略为戒也。差传片稿。亦不可轻。官府一点朱,百姓一碗血。滥差妄拘,则破家荡产之祸”。
“吾乡亚于斯者,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