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1927)
汪寿华,原名何景亮,曾用名何纪元,化名何松林、宋林,字介尘,诸暨人。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共早期党员。“五四”运动爆发后参加学生自治会。1920年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后由宣中华介绍人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3月,赴苏考察学习,在伯力参加华工团体,任赤塔远东职工会中国部主任和海参崴工人苏维埃委员,192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回国,曾出席党的四大并向大会作了关于职工运动的报告。在上海工运处于低潮之际,担任中共江浙区委常委、中共上海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总工会组织部主任,领导工人坚持斗争,五卅运动时协助李立三、刘少奇积极参与组织上海总同盟罢工。1927年2月底,中共上海区委联席会议决定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会后成立了周恩来、王一飞、罗亦农、汪寿华等八人为委员的特别委员会。起义胜利后,他被选为上海市特别临时政府委员、常委和上海市总工会委员长。“四·一二”政变前夜,被反动当局诱捕,4月15日被秘密杀害,年仅二十六岁。
宣中华(1898—1927)
宣中华,乳名洪霖,原名钟华,笔名伊凡,字广文,号乐观子,诸暨人。
浙江著名革命活动家。1915年考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当选为杭州学生联合会理事长,成为杭州学生运动领袖之一,针对当局对一师校长经亨颐的诽谤,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一师风潮”,掀起“挽经护校”运动。1920年“一师”毕业,留校任教,在此期间,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并离开学校,去工厂农村进行革命活动。次年应陈望道函邀赴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工作,不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夏赴萧山衙前创办农村小学,帮助农民学文化,宣传革命道理,引导农民斗争。1922年1月出席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组织指派,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接着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杭后,筹建成立国民党浙江临时省党部,并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常委委员和中共党团书记、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委员等职,积极从事筹建各地县党部、组织和领导工农革命运动迎接北伐军入浙等重要工作,另一方面与戴季陶、沈定一等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的斗争。1926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回杭后主持召开国民党浙江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同时当选为执委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为浙江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又作出了卓越贡献。1927年1月以特派员身份赴宁波,组建浙江临时省政府,同时当选为临时省政府政治委员会委员。同年,杭州发生了“四…”武装政变,为取得与上级党组织联系,解救危难同志,4月13日深夜赴上海途中,不幸被捕,后被杀害于上海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