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1555)
姚长子,因身材高大,而称为“长子”,真实名字无从查考,山阴(今绍兴)人。明代民间抗倭英雄。十四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十六世纪后,倭寇不断在中国沿海各地出没。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股倭寇由诸暨流窜来绍兴,姚长子即奋起反抗,寡不敌众,被擒后,逼迫他作向导,途中,其密呼乡人日:“俟我过某桥,若等亟撤之,我引贼入绝地,可悉就擒,我死无恨”。他一直把倭寇引入四面皆水的化人坛。村民遵姚密嘱,先拆前桥,等敌人全部进入化人坛,后再拆后桥,倭寇发现前无去路,急忙后退,又见后桥已毁,情知中计,垂死之中杀长子,判其尸。事后,乡众高度赞扬他是爱国爱民的英雄。“醢一人,醢百三十余,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千万人,功那得不思”。张岱为之作墓志铭,称其义行。
相关链接“化人坛改名”姚长子被倭寇杀害不幸消息传至官府,绍兴府总兵俞大猷、会稽县典吏吴成器也闻讯率兵赶到,与当地村民一起,将倭寇团团围困,相持数日。倭寇垂死挣扎,伺机逃命,村民施计,暗中凿船底,塞以棉絮,诱敌上船。哪知船到河,迅速下沉,130余倭寇被杀得一干二净。
姚长子为抗击倭寇,保卫乡里,英勇献身,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人们只知道他姓姚,而且身材高大,所以叫他姚长子,而他的真实名字,无从查考。后来张岱给他写墓志铭,也只说:“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爱乡的民族英雄,就将化人坛改名为绝倭涂,前后两桥也分别命名为得胜桥和万安桥。民国26年(1937年)7月,当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时,绍兴人民又在这里新建了“姚烈士绝倭纪念碑”,以警示国人,提高警惕,严阵以待,抗击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