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0000000006

第6章 一个中国军马场的辉煌

从西域地区来到西夏境内的“回回”出现在了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第一次出现的“回回”字样,他们是唐代就来到中国的番客吗?是今天的回族先民吗?这些外来者在宁夏以怎样的面孔出现?

蒙古军队对西夏采取的灭绝性政策,使宁夏平原成了一片死地;元朝政权采取的行省管理体制,使宁夏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政治视野里。宁夏,意思为宁静的夏地。

宁夏在中世纪的中国政治生活中,一直徘徊在边地和非边地之间,西夏时期作为一个偏朝的核心地区,暂时摆脱了边地的角色。到了明代,这里又成了边地,但和秦汉、唐朝时宁夏作为边地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呢?

一 “宁夏”出现:死地上的再造

西夏没有亡朝前,连年的战争尤其是晚期和蒙古人的交战,以及亡国后遭到的灭绝性的屠杀,使宁夏地区的经济进入了休克状态。本土仅留的男丁被征用到征伐南方地区的战争中,使宁夏大地上人烟稀少、水利失修,农业进入一片死寂状态,大片的土地因为无人耕耘而荒芜。同时,出于对军事安全和地方水草条件的考虑,宁夏成了元帝国的马场。忽必烈虽然在1206年就向天下宣布:“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但这些措施在宁夏大地上并没有很快得到实施。而且,在全国许多地方进行经济复苏时,宁夏大地上却接连陷入两次大的军事动乱中。

1206年,忽必烈自称蒙古大汗,也想恢复宁夏的经济,就任命西夏国的国相斡道冲的孙子朵儿赤为宁夏一带的总管,由于宁夏平原上没什么人烟,只好从南宋的俘虏中挑选壮丁,调拨到宁夏平原上恢复农业生产。这项工作刚刚进行了3年,就被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战争打断了。忽必烈即位后,留守在六盘山地区的蒙古军大将浑都海支持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同忽必烈争夺皇位,带领自己的2万人马,经过宁夏向甘肃的张掖一带集结,这个行动招致了忽必烈的军事镇压,宁夏成了蒙古人内战的战场。硝烟散尽,这片土地再也承担不起战争给予的创伤了。好不容易调拨来的那些人,慢慢地迁移到外地去了。宁夏,成了一块死地!

直到12世纪60年代,蒙古政权从今天的湖北一带迁移了1万多人到宁夏,屯田垦荒,使这块土地开始复苏。当朝宰相张文谦带着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宁夏平原疏浚渠系的。

12世纪70年代,是忽必烈建立元朝、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完成全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时期,随着军队人数增加,战争的进一步深入,军队的粮食供应出现了危机。忽必烈便下令全国各地屯田种粮,以提供军队的粮食。忽必烈曾经在六盘山驻兵3个多月,知道宁夏平原对农业的贡献,将宁夏平原上的农业生产恢复当成了一件大事。在不断向宁夏移民的同时,1269年,忽必烈下诏令逃亡到外地的西夏旧民回到宁夏,并且专门设立西夏惠民局这样的安置移民机构。1272年,忽必烈又下令从河北的随州和武汉一带迁移1100多户到宁夏平原屯田,为此,特意设置了西夏营田司管理屯田,后来又增设宁夏河渠司,专门管理宁夏平原的水利。从1276年~1285年的9年时间里,先后从南方占领区、内蒙古等地向宁夏平原移民7139户。宁夏平原,西夏亡国带来58年的死地境遇,才开始有了生机。

随着西夏王朝的覆灭,遭到毁灭性摧毁的不仅是农业生产,还有夏地文化,忽必烈想振兴宁夏平原时,不仅经济成了一片废地,文化教育和政治架构上也成了一片真空。忽必烈在新的帝国政治构架中,建立了行省制度,这个制度使我国自秦汉以来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新的规模。元朝政府于西夏亡国后35年的1262年设置西夏行省,1272年,改立西夏中兴路行省。1288年,西夏亡国的61年后,元朝政府改西夏中兴路行省为宁夏府路,取意为“希望宁静的夏地”,这是“宁夏”作为地名,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让疲惫不堪的宁夏大地陷入另一次战乱的人,是忽必烈的孙子阿难答。成吉思汗的远征,将大批西亚、中亚穆斯林带到了中国,他们主要是精壮的劳力、兵士、工匠、商人,战争和俘虏的身份不允许他们带着自己的家属前来,和唐宋时期来到中国后来逐渐定居的那些阿拉伯人、波斯人一样,他们娶了中国大地上的汉族或其他民族的女性为妻子,开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宁夏就是接受这些穆斯林的一个重要地区。

1269年,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统辖今天的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等西北大部分地区。这时,蒙古军队继成吉思汗西征后,已经完成了1235年~1241年和1252年~1258年的两次大规模的西征,掳掠的西亚、中亚穆斯林难以计数,大批穆斯林被编入安西王的部队中。1280年,忙哥剌被加封为秦王,得到了西夏故地,便在今天的宁夏固原城南郊的开城修筑开城王府。1287年,忙哥剌的儿子阿难答袭封王位。在波斯史学家拉施特的《史集》里,详细而生动地记述了阿难答和他统领的蒙古部队皈依伊斯兰教的过程:他儿童时期被寄养在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背诵过《古兰经》,并且能用大食文字书写,穆斯林的信仰从小就在他的内心中培养了起来,他统领的15万蒙古军队中的大部分皈依了伊斯兰教。在《史集》里这样记述:阿难答在信仰伊斯兰教问题上和元成宗铁穆耳发生过激烈的争执,并经常出入清真寺去念诵《古兰经》。

二 300年边患之后重为边地

明代建国初期,宁夏外围地区仍然控制在蒙古军的势力范围内,明朝军队不能有效驾驭宁夏的形势,便将吴忠、中宁、银川等地的百姓迁移到了关中一带,使宁夏平原成了一片军事防御地带,造成了宁夏平原在西夏灭亡后的第二次空城状态,两者时间上相隔不到150年。

明代,对水利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历届王朝,朱元璋下令各州县的管理,凡是有关兴修水利的事情,要立时呈告并由中央政府派人监督修建。仅1395年,前后两年时间内,全国范围内共开塘堰40987处,陕西的洪渠堰、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先后都得到了修复。这些水利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元末水利失修、河溢成灾的情况。进入15世纪,明王朝对吴淞江河南北大运河的修复,使全国性的水利兴建达到了高潮。但是,宁夏平原一带却因为建朝初期的“人口真空”和宁夏北部的蒙古鞑靼势力的不断骚扰,使宁夏重新成为中国边地,别的地方都在水利兴修中发展农业经济或航运经济时,宁夏兴修的却是并没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的长城。

冷兵器时代,对马匹的重视程度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利甚至王朝的巩固。和元朝军队的战争,使明朝初期的君王们都很重视军屯与马政,宁夏平原是同时能提供这两者的最理想地区。朱元璋的太仆寺梁野先贴木尔久曾给他建议:宁夏等处土地肥沃,可通船只,应派重将前去组织屯田并推行盐引法,可以使当地军民粮食自足。1377年,明朝政府从中原各地征调军民移居宁夏,开始这里的军屯。肥沃的土地再次发挥出了它们的作用。到15世纪初,宁夏平原上就出现了《明史·食货志》中这样的记载:“天下屯田积谷,宁夏最多。”这次征调的人中,江苏、浙江一带的较多,使塞上所居的人中,逐渐增加了江左之风,这是明代建立后的新一代的宁夏居民。他们的到来,标志着宁夏平原上生活的居民,已经是汉族人占绝对优势了。此前,在这里生活、征战、厮杀的那些草原民族,逐渐退出了宁夏平原。新一代宁夏居民的到来,一方面带来了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的生产经验和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又使宁夏平原开始了和北边兴起的鞑靼、瓦剌等蒙古力量的对峙状态,随着鞑靼、瓦剌等蒙古各部力量的强大,宁夏,再次成为中国的边地。明代整个北方防线上,建立了东到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9个军事重镇,宁夏就有2个。明朝设立的宁夏总镇中,竟有90个屯堡和485个烽堠,形成了历史上独有的总镇一卫1000户所一屯堡一烽堠的军事化行政管理体系。宁夏,在重新变成边地的同时,也彻底变成了中国的军地,居民也几乎成了全民皆兵,这从当时一位叫潘元凯的诗人写的这首诗里可以看出:“四卫居人二万户,衣铁操戈御骄虏。”那时的屯堡名称大多是以驻守军官的名字命名,这些地名多数被沿用到今天。

随着鞑靼部落的不断南下攻掠,宁夏军屯中出现军官霸占屯田和水利的情形,明朝政权在嘉靖年间从宁夏调军队进京守卫皇陵等因素,使宁夏军屯事业到嘉靖时期已经宣告失败。当地居民又一次开始逃离这块本来完全能让人安居乐业的地方,从弘治年间到嘉靖年间的50年时间里,宁夏军民从10多万人减少到不足6万人。这种百姓逃离的状况,如万历时的宁夏巡抚朱笈向万历皇帝奏报的那样:“年复一年,不禁不止。”

整个明代,不仅北边的宁夏平原是一片军地,就是南部山区,也同样变成了军马场和军营。1468年,鞑靼军队从宁夏横穿南下,攻破六盘山下的开城。明代在宁夏南部的行政与军事中心搬迁到固原,将古代原州设成新的行政中心。这里在汉朝以前,一直是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的游牧基地。汉武帝出萧关巡查时,特意下令让当地军民大力发展畜牧业,为帝国的发展以及向北抵抗匈奴提供军马。唐朝时期,六盘山下的固原地区一度成为帝国的牧马中心。宋朝和西夏之间在这里长达近200年的拉锯战,实质上是为了争夺这里的马场。明朝初期,朱元璋将这里划分给了他的第十六个儿子和第六个儿子、第二十个儿子、第十四个儿子以及义子沐英做牧场。这样,宁夏在明代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北部宁夏成了中国重要的军屯地区,南部宁夏成了明帝国重要的马场。这种角色一直延续到清朝的康熙皇帝时期,再次显现了它巨大的作用。

三 17世纪80年代的中国感谢宁夏

引清朝军队入关,并帮助推翻明朝政权的明末辽东总兵吴三桂,被清朝政府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1673年12月,60岁的吴三桂发动兵变。很快,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落入吴三桂和另外两个叛乱的藩王手中。同时,康熙皇帝倚重的陕西提督王辅臣也于1674年响应吴三桂叛乱,清朝在西北的统治岌岌可危。朝廷认为宁夏已经落入叛军手中,准备发兵征讨宁夏。近400年间一直遭受战火的宁夏,即将再次掉进战争的泥淖中,谁来拯救宁夏?被康熙大帝誉为“清代第一良将”的宁夏人赵良栋出现了!

康熙皇帝决定出兵宁夏时,担任天津总兵的宁夏人赵良栋向康熙竭力辩解,说宁夏不会参与叛乱,康熙皇帝便派遣赵良栋和西宁总兵王进宝、甘肃提督张勇等3个西北将领出征陕甘宁青,平定叛乱。3个西北汉子回到家乡,很快平定了战乱,免去了陕甘宁青再次遭受战乱。1679年,60岁的赵良栋带领自己在宁夏苦心操练的陕甘绿营兵从宁夏出发出征四川,过秦岭、穿汉中、强渡嘉陵江,收复被吴三桂叛军占领的四川。10月,赵良栋带领绿营兵进军云南,清朝军队攻打了9个月没能攻下的昆明城,被赵良栋的绿营兵经过8天激战就攻克了。这个宁夏人不仅作战勇猛,带兵有方,而且向当时的主帅贝子彰泰提出,严禁清军抢掠,使云南的人民“安全无所离析,皆良栋之力也”。康熙皇帝下令修塔勒碑,并亲自撰写碑文表彰他在宁夏操练出的军队是“部伍森严,秋毫不犯”。

这位清代军界中地位最高的宁夏军人,因为功绩卓著,遭受到了当朝权臣明珠的嫉妒与报复,便告病回宁夏安度晚年,病逝后被康熙赞为“清代第一良将”,允准将其归葬于他的故里——银川市东郊的掌政桥。

赵良栋当初从宁夏出征四川时,将宁夏军队的十分之八九带出去平叛,在战争中锻炼了一批宁夏籍的将领,这些将领后来分布于全国各地,掌握着各地重要的兵权,在四川、湖广、云南的提督,广东顺德、琼州,云南曲靖,湖北襄阳,四川川北,江苏瓜州,河北,贵州永镇总兵等人,全是宁夏人。

平定了吴三桂叛乱后,西北疆土面临着一场大的分裂,造成这场分裂势力的是蒙古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噶尔丹的分裂行为在极盛时期,已经威胁到了北京城的安全,一场蒙古人和满族政权之间展开的战争,却使宁夏成为这场战争的焦点与前沿。1644年,当清军越过山海关进入北京时,在西北地区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就是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1635年~1653年在位)的第六个儿子——噶尔丹,一个让康熙皇帝走进宁夏并感激宁夏的人。

1635年,西藏黄教赴准噶尔的首领温萨活佛曾向巴图尔珲台吉的妻子玉姆夫人许诺,死后将在她的怀里转世。在温萨活佛圆寂后的第二年,玉姆夫人正巧生下了噶尔丹。这为噶尔丹的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噶尔丹13岁(一说9岁)时,被认定为西藏温萨活佛的转世,于是被迎请到了西藏,很得五世达赖的赏识。1670年,在争夺准噶尔汗位的斗争中,噶尔丹的哥哥僧格遭到异母兄弟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的杀害。消息传到西藏,达赖喇嘛立即准许噶尔丹还俗,支持他返回准噶尔掌权,同时也好在卫拉特蒙古中扩大黄教。一年后,噶尔丹自西藏返回准噶尔,并率领僧格旧部与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联军在阿尔泰山地区展开激战,车臣台吉兵败被杀,卓特巴巴图尔逃亡青海。

极具军事天赋的噶尔丹,虽然是个僧人,却能每战必胜,他还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僧格报仇,更在于缔造一个如成吉思汗时期那样统一的蒙古帝国。因此,噶尔丹势力的壮大,逐渐成了清朝的大患。1678年,噶尔丹终于统一卫拉特诸部。五世达赖赐噶尔丹以“丹津博硕克图汗”的称号,而噶尔丹的政权也开始以“准噶尔汗国”的名字载入史册,噶尔丹和康熙的正面冲突也开始了。

1690年,康熙皇帝开始了第一次西征噶尔丹,在今天内蒙古的赤峰市附近击溃了噶尔丹的部队。第二年,富有远见的康熙皇帝就让议政大臣郎淡、阿南达等一批满族将领带领军队入驻宁夏。1695年9月,噶尔丹带领3万骑兵大举南攻,引发了康熙大帝的第二次亲征噶尔丹。这次,宁夏总兵王化行带领军队从宁夏北上,加入征剿噶尔丹的战役。两次亲征,使康熙皇帝认识到,如果不彻底清除噶尔丹政权,大清的社稷安危就有问题。1697年,44岁的康熙皇帝决定第三次亲征。但是,此时动用大批军队西征,军需、战马、粮草如何解决?

宁夏,再次走向中国历史的前沿。1697年2月,康熙皇帝踩着北方大地的严寒,带着稳固西北边防的重任,从北京出发,来到宁夏。为什么要选择宁夏?因为宁夏能提供剿灭噶尔丹的精兵,赵良栋从宁夏及周围地区带领出的绿营兵是康熙皇帝眼中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从明代延续下来的宁夏南部的马场能给清朝的骑兵提供上好的战马;宁夏平原经过300年边患后的休养,已经成了中国的重要粮食基地中的一个。宁夏,在稳固康熙时期的西北疆土安全、保证疆土完整方面,开始作出自己的贡献。

同类推荐
  • 周游列国志

    周游列国志

    穿越到了从未听说过的皇朝,周衍表示很无奈,穿越成了闲散王爷的四公子,周衍表示很期待,每天打打麻将,溜溜小狗,逗逗小妞,这样的米虫生活不是自己一直所向往的吗?
  • 大清现代王

    大清现代王

    他是一个年轻警察,在一次抓捕行动中,不慎被歹徒袭击。另他意想不到的是,当他再次睁眼时,已经来到另一个世界。明末清初,硝烟四起、战火纷飞,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江山之争,殊死搏斗。在那个陌生而风云迭起的年代里,他无依无靠,那么,他将如何生存,又会经历些什么呢?
  • 饱肚王的倒霉战记

    饱肚王的倒霉战记

    诸君,请听我说。我家住蓟城边,有屋又有田,可那起义军,抢我余粮逼我反——好好好,我认倒霉,点背不能怨社会。可讲道理,为什么叫项雨的是个狂野型号妹子!为什么叫张靓的是一个病娇心机婊!还有为什么我姓刘名浜啊!最重要的是凭什么全世界都管叫饱肚王啊!?我好歹也是有【蓟公】这个正式封号的!这难道都是我的政治口号的错喽?谁让我说要让世人都吃饱肚子?“唉?萧荷你别抢我日记本!这次又是什么事,该不会是韩欣那个傲娇又跑了吧?粮又快没了?!”
  • 隋末风雨

    隋末风雨

    叶晋东医科大学实习生。这天晚上下班回家,走过一个路口,一不小心掉进下水道坑里。在掉下去时骂了一句:“我靠!这么没公德心,又偷井盖,啊……”自此,超越时空来到隋末,又不小心救下杨广……然而,这一切好像没有那么简单,是不小心?还是另有隐情?一切且看隋末风雨,看看叶晋东如何混隋唐,又是如何解开前因后果……
  • 三国平天下

    三国平天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历史的洪流滚滚而来,是碾压还是被碾压?尽在本书!非穿越,非重生!适度YY!
热门推荐
  • 相距十步

    相距十步

    梁汐没有想到,能在B市与朝思暮想的那个人重逢,然而十二年的空白,仿佛无法跨越的鸿沟。再次相遇,是上天给自己的一次机会,还是仍然遥遥相望?曾经错过的十步距离,看似近在咫尺,却实际已相隔银汉星河。而幸福,是否在不远处等待?
  •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隋唐演义》是清代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七十余万字。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小说中塑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脍炙人口。
  • 仙道一途

    仙道一途

    一条直路少人寻,寻到山根始入门。坐定方知行气主,真人之息自深深。慕容俊逸是地球上的一个隐士上古家族,传承儒道释三家功法,还精通琴棋书画。慕容俊逸是一名优秀的军机试飞员,再一次试飞新式的战机时,无意间飞入空间空洞,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开启了修仙之旅。
  • 系师炼心

    系师炼心

    系师共分为八种,每系能力各不相同。系师中的强者并不是世人所认为的,拥有深不可测的幻气等级,威力无比的绝技,而是他们拥有千锤百炼的内心。
  • 神之通天眼

    神之通天眼

    一个人倒霉的时候,打哈欠都能闪到腰,一个人转运的时候,被雷劈都是好事情。姜振宇,一个倒霉到了极致的人,终于时来运转,成就通天之眼,天眼之下,气运、战力、过去、未来,统统都能看见。从此,姜振宇在敌人的眼中只有一个评价,只可为友不可为敌。
  • 谁动了我的独角兽

    谁动了我的独角兽

    第一章【第一次尝试】“你是...”晓雪擦擦嘴巴,看看这个长发披肩的少女。“额,你是贺鑫心?”少女整整自己皱巴巴的裙摆,皱起眉不屑的问。“对,我是。”晓雪尴尬的回答。“走吧,以后就是闺蜜了。”少女不冷不热的丢下一句话,甩个头就走了.......“卡!”导演停了,对扮演晓雪的林雨萱说到,“表情不够,动作太生硬了!重来!”“好的....”林雨萱懊恼的挠挠脑袋,不好意思的说到。过了一整天,林雨萱终于下班了,要知道,她和闺蜜姚天依一天多辛苦:暑假来来回回跑片场,去了还要被导演训一顿。追逐梦想的两个孩纸,萌妹纸林雨萱和冷女神姚天依。就是这么任性~·~~~
  • 地球信仰

    地球信仰

    未来的时代,地球被破坏严重,人们移民外星,缺留下了大片的人,看这些人如何在这混乱的时代,守护自己的信仰!
  • 爱情来得太快像龙卷风

    爱情来得太快像龙卷风

    多少遗憾,多少梦?无数欢声,无数情。青春是什么?做完了一段名为青春的梦,你终究会失落,会怀念。梦里的人影,忘不记,也不会忘记。往事如烟,青春散场,我的青春,终究还是少了那片云。
  • 阿瓦隆上的杀伐歌

    阿瓦隆上的杀伐歌

    鬣狗与沟鼠,请分食我的血肉,色食贪惰怒妒,请污染我的灵魂,让我永入地狱,与那恶鬼相伴,与那污秽为伍。痛苦是我的鸣奏曲,用杀戮与抢夺来伴奏,高歌我的傲慢。我的爱堕落为轻视世人优点的欲望,这就是我的傲慢。我最后的珍宝。
  • 地球来客之炼神伐天

    地球来客之炼神伐天

    混沌开,道则现,宇宙衍。好一个宇宙乾坤,天地玄黄!神、佛、仙、魔的博弈,星域星海的战争,神灵开辟的古路……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地球很渺小,但是却充当了一个神秘的角色,萧潜就是从这里而来,却是误入掌控者们的琪局,面临不可撬动的天,他要如何反抗?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闯古路,踏歌行,剑碎星河。战群英,屠鬼雄,谁与争锋?星断处,遇佳人,梦魂牵绕……一曲箫声去,问君何时还?吾欲踏破天阙,寻觅自在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