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0300000010

第10章 《禅苑清规》丛林茶礼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沈冬梅

北宋慈觉宗赜禅师所撰《禅苑清规》是现存可见最早的完整丛林清规,对宋元时期寺院制度礼仪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研究宋元及以后中国佛教的重要材料。此后诸家清规或据《禅苑清规》编撰,或者直接受其影响,或者都有直接引录其文者。日本入宋僧永平道元禅师所编撰的《永平清规》亦直接受《禅苑清规》的影响。故《禅苑清规》可称为后世清规之蓝本。

因为《禅苑清规》的重要历史作用与影响,海内外僧俗两界对于《禅苑清规》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有日本镜岛元隆、佐藤达玄、小坂机融的《译注禅苑清规》,苏军《禅苑清规》点校,美国依法(Yifa)法师禅苑清规译注研究:The Ori-gins of Buddhist Monastic Codes in China: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he Chanyuan qinggui,台湾刘淑芬《枙禅苑清规枛中所见的茶礼与汤礼》,湛如法师《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王大伟《论枙禅苑清规枛中禅、净与律学思想的互动》,黄奎《宋代禅门自律型制度伦理管窥——以枙禅苑清规枛为视点》,等等。日本学界的相关研究众多,不备录。诸方家研究各有侧重。《禅苑清规》中备载丛林诸般茶礼茶会,是宋元以来丛林茶礼之源泉与根本。本文拟就《禅苑清规》所制定丛林茶礼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清众为丛林茶礼之根本

整部《禅苑清规》从“受戒”、“护戒”开始,因为“参禅问道,戒律为先”,并言“受戒之后,常应守护。宁有法死,不无法生”,并引《妙法莲华经》文“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讲述持戒守规的重要,以表明撰者宗赜禅师对于所述禅苑清规的看重。

丛林茶礼自禅僧入院挂搭开始。新到僧“具威仪,袖祠部,于堂司相看”,带着度牒、言行举止庄重合宜得体,到堂司相见。由行者报知维那,维那见僧,“相见各触礼三拜”。寒暄,呈报度牒。然后吃茶。吃茶罢,再行一番人事,完成挂搭。甚至在“尊宿入院”之仪规中,新主持人入院制度亦同于新到僧,在遇迎接有“请就座茶汤”时,“不可卸包”,于三门下烧香法语,后到僧堂解包洗脚,于维那处行礼挂搭。

挂搭讫,“新到归寮,寻寮主云:新到相看。见寮主各触礼三拜”,行茶礼。接着,“新到于圣像前次第立定,问讯讫,巡寮罢。乃寻寮中首座相看,各人触礼三拜”。再接着就要去拜见堂头和尚:

乃上堂头看侍者(未用作礼)云:“新到礼拜和尚,相烦侍者咨报。”(如堂头人客相看,或歇息,即延客茶汤。如无阻节,便可引领。即未用点茶。)

见到住持和尚,则行礼参拜,寒暄起居,行茶礼。接着拜见侍者、库司、书记、藏主、知客,“略叙寒暄”。当天如果浴堂开放,“如浴主有煎点,即看浴主”,如果浴主有茶汤招待,则去浴堂。《禅苑清规》要求新到僧在刚到寺院的“三日内常在寮中及僧堂内守待请唤茶汤,不得闲游,免令寻觅”。因为寺院对于新到僧的茶汤礼是非常隆重的,所谓“新到茶汤特为,礼不可缺”。从库司诸头首迎待新到僧的茶礼可以看到新到茶礼的隆重:“库司诸头首迎待新到之礼:早晨茶,斋后茶,放参汤,并烧香一炷。如晚间,不请吃汤。斋后茶了,就座点汤。”而最基层的头首——寮主、寮首座的职责之一,就是要为新到僧举办专门的茶汤礼:“挂搭新到,茶汤特为”。而如果有很多事务,“新到茶汤特为”程序也可以相对俭省,“一香一药一茶而已”。

新到僧如果刚到寺院不久就想离开,也有一定的法规:“若欲起离,须守堂仪半月,并点入寮茶讫,或圣节上殿罢。临行告白寮主并上下肩,方可前去。”从中可以看到,新到僧入寺,还有一种茶礼,为“入寮茶”。

新到僧人入寺后首先要习熟的是赴茶粥与赴茶汤之礼,以使出堂入堂、上床下床、行受吃食、取放盏橐等行动举止,皆具威仪痒序。“或半月堂仪罢,或一二日茶汤罢”,新到僧人才可入室请因缘,可见粥饭之法与茶汤之礼之习俗在丛林生活中的重要。以本文所关注的茶礼来看,“院门特为茶汤,礼数殷重,受请之人不宜慢易”。其具体的仪礼规范包括了应邀参加茶会茶礼的每一个程序步骤的行为举止。

(1)受请。在受到邀请参加特为茶会时,一定要弄清茶会的地点顺序:“既受请已,须知先赴某处,次赴某处,后赴某处。”

(2)闻鼓板赴集。听到举办茶会的茶鼓板声后,及时到达茶会场所,明记自己的座位照牌,随首座依位而立,在住持人或行法事人揖座后,安祥就座:“闻鼓版声,及时先到。明记坐位照牌,免致仓遑错乱。如赴堂头茶汤,大众集,侍者问讯请入,随首座依位而立。住持人揖,乃收袈裟,安详就座。弃鞋不得参差,收足不得令椅子作声,正身端坐,不得背靠椅子。袈裟覆膝,坐具垂面前。俨然叉手,朝揖主人。常以偏衫覆衣袖及不得露腕。热即叉手在外,寒即叉手在内。仍以右大指压左衫袖,左第二指压右衫袖。”

(3)在行法事人烧香问讯时,要恭谨致礼。如果是住持人所请茶会,由侍者代行法事时,应非常恭谨地对待侍者:“侍者问讯烧香,所以代住持人法事,常宜恭谨待之。”

(4)饮茶吃药时要举动安祥,不得出声。“安祥取盏橐,两手当胸执之,不得放手近下,亦不得太高。若上下相看一样齐等,则为大妙。当须特为之人,专看主人顾揖,然后揖上下间。”

“吃茶不得吹茶,不得掉盏,不得呼呻作声。取放盏橐,不得敲磕。如先放盏者,盘后安之,以次挨排,不得错乱。”

“左手请茶药擎之,候行遍相揖罢方吃。不得张口掷入,亦不得咬令作声。”

(5)谢茶退席时,俱要行为安祥,致礼恭谨:“茶罢离位,安详下足,问讯讫,随大众出。特为之人,须当略进前一两步问讯主人,以表谢茶之礼。行须威仪庠序,不得急行大步及拖鞋踏地作声。主人若送,回身问讯,致恭而退,然后次第赴库下及诸寮茶汤。”

在参加各种丛林茶会的所有步骤过程中,赴茶汤客人都不得随意说话嬉笑:“寮中客位并诸处特为茶汤,并不得语笑。”

按:《禅苑清规》将新到僧入院之礼规置于众规之首,这与此后所出宋元诸清规皆不同,与后世名头至大的元《敕修百丈清规》之眼光向上看,特别不同,表明了宗赜禅师对于丛林“清众”的重视,以及他对丛林根本之所在的清醒认知。

不过,后世特别是元代清规《禅林备用清规》、《敕修百丈清规》将“圣节升座讽经”、“旦望祝圣升座”、“藏殿祝圣讽经”、“朝廷祈祷”放在整部清规之首,也是有其历史缘由的。宋代实行十方丛林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掌控了十方寺院(乃至子孙制寺院)住持的任命权,故而禅僧自我认识到住持的职责之一就是“官请梵修,盖为祝圣延寿”,禅僧应为“壮祖域之光辉,补皇朝之圣化”而修为,并且在丛林日常仪礼中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向皇权示好,如在《禅苑清规》中已经可见几处念诵中对于皇权和帝王的祝诵。如卷二《念诵》:“初三、十三、二十三念:皇风永扇,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而到了南宋地方财政日益困窘时,地方官经常出卖寺院主首职位,这影响了寺院住持风气,如同南宋陈庆勉的议论:“近年以来,僧不以戒行任住持,惟以奔竞争住持耳。”《敕修百丈清规》将“祝厘”置于整部清规之首,可见南宋以来的奔竞之风日趋甚盛,并已经形成定规。

二、四节茶会为丛林茶礼之盛典

四节:结夏、解夏、冬至、新年,是宋代禅宗寺院最重要的节日,于此时所举行的茶汤礼,是寺院最重要的仪式、礼节。南宋末金华惟勉《丛林校定清规总要》云:“丛林冬夏两节最重,当留意检举。”从中可以看到宋代禅寺完整的茶会仪式礼节。(按:本文主要探讨茶礼,于汤礼不做论述)

四节茶会,共举行三日。由堂头和尚、库司和首座先后主办。地点均在僧堂,又称云堂。但也偶有例外,如冬至日住持所办茶会,在方丈举行。

夏安居是丛林最重要的集中修行生活,结、解之礼至为隆重,宗赜叙之甚详。以下以结夏茶礼为例,叙述共举行三天的四节茶会程序。

第一日,结夏前一日举行茶汤会,“四月十四日,斋后,挂念诵牌。至晚,知事豫备香花法事于土地前集众念诵……知事预令行者祗候,才闻略声法事,即使打鼓。堂司预设戒腊牌,香花供养(在僧堂前设之)。次第巡堂就位坐,知事一人行法事(本合监院行事,有故即维那代之)。念诵已前先写榜,呈首座请之。”其榜云:“库司今晚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聊表结制之仪。伏冀众慈,同垂光降。库司比丘某等敬白。”

第二日,四月十五日正节当日,粥前,知事、头首、小师、法眷先来方丈内人事,升堂罢,知事、首座大众依次礼拜住持。再依法礼拜知事、首座等。住持人入堂烧香,答拜巡堂。住持人出堂,首座已下礼拜、致语,各自归寮。住持人从库堂起巡寮次第,大众相随,送至方丈,大众乃退,再“众僧各行,随意人事”后,即行结夏茶礼。“堂头、库司、首座次第就堂煎点。然后堂头特为知事、头首,请首座、大众相伴。”

第三日,四月十六日,“库司特为书记、头首已下,请首座、大众相伴。然后首座就寮,特为知事、头首,请众相伴。自余维那已下诸头首、退院长老、立僧首座,特为知事、头首,就本寮煎点。”

解夏礼仪大致同结夏,只不过在头一日举行的是汤会。“七月十四日晚,念诵煎汤。”

七月十五日正节当日,“升堂、人事、巡寮、煎点,并同结夏之仪。唯榜、状词语不同而已”。根据卷五《僧堂内煎点》,解夏茶汤会亦是由堂头、库司、首座次第就堂煎点,只是茶汤榜状的结、解用语略为不同而已。

《禅苑清规》中对于行脚僧人在结夏、解夏时的行为亦有所规定,即结夏时:“行脚人欲就处所结夏,须于半日前挂搭。所贵茶汤、人事不至仓卒。”与解夏时的“众中兄弟行脚,须候茶汤罢,方可随意(如有紧急缘事不在此限)”,都是为着不妨碍结、解二节的茶礼、人事,可见看重。

冬至茶礼亦是三日茶汤。“节前一日,堂头有免人事,预贴僧堂前,至晚堂内库司点汤。”冬至当日,“堂头就僧堂煎点”,次日,住持人“方丈内特为知事、头首,请大众相伴”,再次日,“知事就库司特为首座已下煎点,首座、维那以次煎点,各就本寮特为”,所用茶汤榜状与结夏同,唯改“聊表结制之仪”为“聊表至节陈贺之仪”。

新年茶礼尽同于冬至茶礼,唯所用茶汤榜语为“聊表改岁陈贺之仪”。

四节茶会,是寺院住持人及知事、头首(《禅苑清规》常称之为堂头、库司、首座),即寺院管理层和带领大众修行的高僧,分别为下一级职级者或首座和大众举行的茶会盛典。从举办的地点来看,分为两大类,一是住持人(常称堂头和尚)在方丈(又称堂头)举办,称为堂头煎点;二是住持、知事、头首在僧堂(或称云堂)举办,称为僧堂内煎点。其程序礼仪基本相同,只是在请客步骤上略有差异,以下以僧堂内煎点为例,叙述四节茶会的程序礼仪。

1.茶榜请客

丛林茶会请客,用茶榜状,先由请客主人,堂头(侍者代)、库司、首座专呈特为人礼请之后,再贴于僧堂门颊,礼请大众。“堂头、库司用榜,首座用状,令行者以箱复托之。侍者或监院或首座呈特为人礼请讫,贴僧堂门颊。(堂头榜在上间,若知事、首座,在下间。)”

书写茶榜状,是书状(一云书记)的专门职任之一,且自有专门书仪:“新到茶汤特为,礼不可阙。院门大榜、斋会疏文,并宜精心制撰,如法书写。”如堂头、库司、首座结夏茶榜状格式分别如下。

堂头结夏茶榜云:“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聊表结制之仪。兼请诸知事光伴。今月日。侍者某人敬白。”

库司结夏茶榜云:“库司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首座、大众,聊表结制之仪。伏望众慈,同垂光降。今月日。库司比丘某甲敬白。”

首座结夏茶状云:“首座比丘某,右某启取今晨斋后,就云堂点茶,特为书记、大众,聊表结制之仪。仍请诸知事。伏望众慈,同垂光降。谨状。月日。首座比丘某状。封皮云:状请书记、大众。首座比丘某甲谨封。”

2.鼓板集客

至茶会时,在各项准备工作俱齐,如“准备汤瓶(换水烧汤)、盏橐茶盘(打洗光洁)、香花、坐位、茶药、照牌”,“照管香炉位次,如汤瓶里盏橐办,行者齐布茶讫(香台只安香炉、香合,药、茶盏各安一处)”,即打鼓集客。若住持人茶会,则由侍者礼揖请众客入僧堂,“首座已下,次第进前,依照位立”。然后请住持人到僧堂,待宾主立定,“侍者于筵外东南角立,略近前问讯揖客坐”。

而若监院或首座茶会,则由“监院或首座于方丈礼请住持人,长版后众僧集定,入堂烧香,大展三拜,巡堂请众。斋后堂前钟鸣,就坐讫”。

3.问讯烧香

众人就坐,行法事人问讯烧香(住持人茶会则由作者代行)。“行法事人先于前门南颊朝圣僧叉手侧立,徐徐问讯,离本位,于圣僧前当面问讯罢,次到炉前问讯,开香合,左手上香罢,略退身问讯讫,次至后门特为处问讯,面南转身,却到圣僧前当面问讯,面北转身,问讯住持人,以次巡堂至后门北颊版头,曲身问讯,至南颊版头,亦曲身问讯。如堂外,依上下间问讯,却入堂内圣僧前问讯,退身依旧位问讯,叉手而立。”

4.吃茶

吃茶程序共有三个步骤,包括二茶一药。

第一,茶。“茶遍浇汤”,行法事人(或侍者)先至特为人面前问讯,礼请先吃茶,然后巡堂劝大众饮茶:“茶遍浇汤,却来近前当面问讯,乃请先吃茶也。汤瓶出,次巡堂劝茶,如第一翻,问讯巡堂,俱不烧香而已。”茶罢,烧香,问讯,拜圣僧,巡堂:“吃茶罢,特为人收盏。大众落盏在床,叉手而坐。依前烧香问讯特为人罢,却来圣僧前大展三拜,巡堂一匝,依位而立。”

第二,药。行药遍,先请特为人吃:“行药罢,近前当面问讯,乃请吃药也。”

第三,茶。再次行茶浇汤,先请特为人吃茶,再巡堂问讯请大众吃茶:“次乃行茶浇汤,又问讯请先吃茶。如煎汤瓶出,依前问讯巡堂,再劝茶,茶罢依位立。”

5.谢茶

茶罢谢茶,年节茶会谢茶仪礼皆是谢住持人。

堂头煎点,由特为人谢住持:“如侍者行法事,茶罢先问讯,一时收盏橐出。特为人先起,于住持人前一展云:‘此者特蒙和尚煎点,下情无任感激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云:‘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乃触礼三拜,送住持人出堂外。侍者于圣僧前上下间问讯讫,打下堂钟。”

库司、首座茶会,则由众知事或首座谢住持人:“如库司或首座煎点茶汤了,先收住持人盏,众知事或首座于住持人前一展云:‘此日粗茶(或云此日粗汤),伏蒙和尚慈悲降重,下情不任感激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云:‘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乃触礼三拜。第三拜时,住持人更不答拜,但问讯大众,以表珍重之礼。”

6.送客

僧堂内煎点茶会结束送客时,皆是先送住持人出堂外,然后行法事人(侍者、库司、首座)再入僧堂内,上下间问讯讫,再打钟出堂外。“作礼竟,送住持人出堂。行法事人再入堂内圣僧前,上下间问讯,收盏罢,再问讯,打钟出堂外。首座亦出堂外,与众知事触礼三拜。如首座特为书记,书记亦先出堂外,与首座触礼三拜而散。”

三、职事任免茶会为丛林茶礼之常务

设职管理众僧及寺院事务,最初沿用从印度传来的“三纲”之职,即上座、寺主、维那三职,以统率大众、维持纲轨。而在《禅苑清规》中丛林制度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僧职职责明确,礼仪俨然。

寺院住持人常从上命、外请,所以《禅苑清规》中所言基本是寺院里监院、维那、典座、直岁、首座、书状、藏主等主要知事头首的僧职职责和任免,其任免程序运作过程中,咨询确定人选及请任新知事头首之人时,都要用茶礼。而在新知事头首就任后,则要举行“三日茶汤置食持为”,接连举办三天的茶汤会,特表“贺谢之仪”。以下以请知事为例,叙述请知事头首职事任免茶会茶礼的礼仪程序。

请知事谓请“监院(有处立副院也)、维那、典座、直岁”。丛林诸知事头首一般任职一年,即自行求退,住持人即需请任新知事头首。首先是要咨询确定新任知事之人选,在某旧知事告退后,住持人:

先请知事、头首、前资勤旧吃茶。茶罢,住持人咨闻:某知事告退,烦大众同议,不知何人可充某知事。顾问再三,大众无语,和尚即云:欲请某人充某知事,众意如何?众允,即令侍者请某人,及某人相知,并以次当请之人。再点茶罢。

人选确定后,即请新选定的知事到咨询茶会上,即同请任。

接着新任知事与住持及众知事头首递相贺谢,“转椅子当面吃汤”后,鸣钟集众入堂告众,诸礼毕,住持以下大众送新任知事入库堂,新任维那则送入堂司,一应礼拜贺谢,“次第巡寮竟,住持、知事、头首,同共新旧知事交割钱帛、所记文簿等,或当日或来日,点茶煎汤而退”。

新知事就任,接着就是一番“聊表贺谢之仪”的特为置食煎点。“次日库司特为置食。”“次日住持人堂中特为新旧知事煎点。”堂头特为茶榜贴堂外上间,榜云:“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新旧某知事,聊表贺谢之仪。兼请首座、大众同垂光伴。今月日。侍者某敬白。”

堂头特为煎点罢,新监院入堂与首座、大众煎点。请大众茶榜令行者贴于堂外下间:“库司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兼请诸知事相伴。伏望众慈,特垂光降。今月日。知事比丘某敬白。”新知事自身于“斋前具箱复,托茶榜呈首座。词云:上闻首座,今晨斋退,特为堂中煎点,伏望慈悲降赴”,令行者请诸寮头首,自身就堂头礼请住持人:“今晨斋退,堂中特为首座煎点,敬请和尚与大众相伴。伏望慈悲,特赐开允。”又自请同事,入堂伴众。

又次日,“库堂内特为交代知事头首,请首座、大众相伴。然后知事、首座头首,次第特为新旧知事煎点。如副院、典座、直岁,即就库堂,维那就堂司,特为同事交代煎点(唯堂头、监院、首座入堂煎点)”。

请头首,谓请首座、书记、藏主、知客、浴主,受礼作贺,一一如请知事之法。“请同座僧众伴送入寮,住持人前两展三礼送出,与僧众触礼三拜。知客引巡寮,如知事巡寮之法。”

接下来就是“三日茶汤置食持为”。如请首座,堂头和尚就云堂煎点。茶榜云:“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新请首座,聊表陈贺之仪。(如有旧首座即云:特为新旧首座,聊表贺谢之仪。)兼请知事、大众同垂光伴。今月日。侍者某敬白。”

次日首座却为书记(如无书记即特为以次头首)、大众就堂煎点。茶状云:“首座比丘某,启取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书记、大众,仍请诸知事相伴。幸冀法慈,同垂光降。月日。具前位某状。”封皮云:“状请书记、大众,具前位某谨封。”仍粘在状前箱内,呈请讫,贴僧堂南颊。次请堂头入堂相伴。斋前令行者请知事、头首。

请知事头首茶会的礼仪程序全同于前文所叙僧堂内煎点之仪,所不同者,只是茶榜状的用语差别而已。

而首座以次头首,分别由堂头、维那、藏主所请,就任后煎点茶汤的场所有所不同,如:“书记、藏主、浴主、水头、街坊炭头,凡系堂头所请之人,并就本寮煎点”;“堂头侍者、圣僧侍者、殿主、堂主、净头、炉头之类,并系维那所请,院门三日茶汤特为”;“藏下殿主、街坊表白,并系藏主所请,院中茶汤特为同前”。

新知事、头首就任后,特为置食煎点茶汤三日,其礼与四节之礼一般隆重。

而下知事头首的茶会之礼亦同样郑重。

一般知事头首于执事一年外,便于方丈告求退。卸任后,旧知事“与新知事巡寮,茶汤特为罢,却与新交代旧同事,就本寮特为煎点”。

而堂头所请诸头首,亦于方丈求退。“如堂司所请头首等,即不拘时节,于维那处解罢。藏下头首,即于藏主处解罢。六头首告退,方丈茶汤。同维那、知客等伴送入寮,两展三拜,送主人出。余但问讯而已。以次头首,合入前资寮抽解。只维那请吃茶汤,相送入寮,三日茶汤特为置食。唯寮主、寮首座无茶汤特为。”

掌管化缘的化主系临时之职役,虽非长任职事,但因于丛林生活之重要,其确定人选、饯行送别及归院卸任时,礼仪都甚隆重。

在确定人选时,因为化主“既离禅宇,遍诣檀门”,易为“俗士侵夺”,其“主执之人,宜奉清廉之诫矣”。故而礼请之仪亦甚隆重,“或侍者寮具州县名目,出榜召请发心,或知事、头首和会。礼请之仪,并同头首”。确定化主人选后,“特为交代煎点,询问去年事例”,将需办之事,须备茶汤人事之物,应带门状、关牒、书信,都需仔细用心一一检点。

饯行送别化主,主要是茶汤之礼:“院门饯送化主之法,伺候化主起发有日,前一日常住特为茶汤置食。至日,住持人升座饯送,兼以偈颂激发道心,送至门首,头首相伴,茶汤相别。”

化主归院,交待化缘诸事项,僧堂见大众贺谢诸礼毕,由知客引领巡堂出至方丈专门拜谢住持和尚,大展九拜,三拜云:“此者化缘得无难事,皆荷和尚道力庇庥,下情无任感激之至。”又三拜叙寒暄,又三拜而起。“照位吃汤,并请新旧化主或前资勤旧相伴,不过十数位而已。”接着知客引领化主次第巡寮,众寮寮主、首座待之,三日茶汤特为置食。

四、僧众茶会、居常茶礼为丛林茶礼之基础

普通僧众举办的茶会,以及丛林居常生活中触处可见的日常茶礼,是丛林茶礼的基础。

1.入寮腊次煎点

入寮腊次煎点,为各寮僧众依腊次所举行的茶会。腊次是法腊之次第,即依受具足戒年数而定之席次。寺院“众寮各造入寮牌、腊次牌各一面,逐时抽添。所贵煎点坐位及寮主先后各无差误”。

入寮腊次煎点的请客步骤比较简便直接,欲办茶会的僧人只要在本寮内一次面请即可:

如请吃茶,寮内众僧坐定时,先烧香一炷云:“来日恭请寮主、首座、大众,特为点茶,伏望慈悲降重。”触礼三拜,巡寮问讯讫。然后当日点茶人行法事。

入寮腊次煎点茶会的程序如下:

煎点之法,烧香罢,从寮主为头问讯,次从首座为头问讯。问讯罢,浇茶遍,巡寮劝茶。良久,近前问讯云:“茶粗恕不换盏。”乃烧香再请,又巡寮问讯。次行药,次行茶,次劝茶。(两次烧香问讯并末后谢茶,须依头首次第。第二番劝茶,但从便简,省问讯一匝。第一番劝茶,但就上下间问讯,普同亦可也。)次谢茶云:“此日粗茶,特蒙寮主、首座、大众慈悲降重。”触礼三拜。次巡寮一匝收盏,问讯起。

其谢茶与僧堂内煎点礼仪一致,入寮腊次煎点也是由茶会主人向客人中最尊者寮主、寮首座致谢,最不同处是一并向在座参会的“大众”——僧众致谢。

又则因于本寮举行,入寮腊次煎点与其他所有茶会茶礼不同的是没有送客这一步骤程序。

2.众中特为煎点。

普通僧众之间特为煎点茶汤礼。

请茶法:“早晨茶,隔宿请。斋后茶,早晨请。晚间汤,斋后请。”

煎点之前,“安排坐位、香花、照牌了当。至时门首迎客就坐”,问讯、烧香。

行茶浇汤,约三五碗,即问讯云:请先吃茶。汤瓶出,即于特为人处问讯劝茶,收盏罢。(如不收盏,即云:“茶粗恕不换盏。”如点汤不换盏,即云:“汤粗恕不换盏。”)再烧香问讯特为人。次行药遍,即问讯云:“请吃药。”次行茶浇汤,请先吃茶并劝茶,同前。

茶罢,陈谢云:“此日点茶(或云此日煎汤)特为某人某人,茶粗,坐位不便,下情无任感激之至。”如近上尊敬之人,即大展三拜。晚间放参前后,诣寮礼谢。如已次尊敬及平交,陈谢云:“此日点茶(或云煎汤)特为某人某人,兼不合起动某人相伴。”触礼两拜,又云:“恐烦尊重,晚间更不敢诣寮礼谢。”又礼一拜,然后从相伴人一例问讯。良久,问讯收盏。次问讯离位,即先出门首送客。

3.众中特为尊长煎点

僧众“特为本师及嫡亲师伯、师叔、师兄之类”煎点茶汤礼。如本寮坐位不便及妨碍众人,即借寮煎点,言句威仪诸事并如特为堂头煎点之法。(详见下条)

4.法眷及入室弟子特为堂头煎点

早晨具威仪,先见侍者云:“欲烦报覆和尚,斋后欲就方丈点茶,特为堂头和尚。”侍者报讫,引见堂头,问讯展拜,近前躬身云:“今晨斋退,欲就方丈点茶,特为堂头和尚。伏望慈悲,俯赐开允。”

住持人应允后,则“计会侍者安排坐位并照牌,自请相伴人。(须请大头首、近上法眷及前资勤旧相伴。)斋后先上堂头,照管香火、茶药、盏橐、汤瓶,虑或失事。”

次第客集(不得打鼓集众),揖客就坐。然后入方丈,迎请住持人就主位正坐。问讯,上香,转身归旧位问讯立。

行茶遍,约浇汤三五碗,近前问讯(乃请先吃茶也),退身依位立。汤瓶出(或为本师师翁煎点,即侍者浇汤,亲自下茶以表专敬也),于住持人前问讯劝茶,依位立。茶罢收盏(若自下茶者须是自收盏)。良久,伺候盏橐办,依前烧香,于住持人前大展三拜,近前躬身云:“欲延象驾,再献粗茶。伏望慈悲,特赐开允。”住持人一般辞却。候住持人收足,乃问讯转身依位立。药遍,近前问讯(乃请吃药)。复退身依位立。行茶浇汤约三五碗(或自下茶),又复问讯(乃请先吃茶也)。汤瓶出,复近前问讯劝茶,转身依位立。

候茶罢,先收住持人盏(或自收盏)。住持人前大展三拜,躬身近前云:“此日粗茶,伏蒙和尚慈悲降重,下情无任感激之至。”住持人云:“重意烹茶,不胜感激。”答拜不答拜各遂尊卑也……煎点人礼竟,又近前问讯罢,退身近西,叉手侧立。住持人离坐,珍重大众,入方丈。煎点人随后送入,问讯而退。……却依旧位而立,谢大众云:“此日粗茶,特为堂头和尚,伏蒙某人某人慈悲光伴,下情无任感激之至。”触礼三拜。次第问讯,依旧位立。

“收盏罢,问讯起送客,只至筵外一两步,以表客无送客之礼。却于侍者寮陈谢侍者。”

普通僧众的特为煎点礼仪,更显平常化,一是请客直截当面,二是在僧寮或借方丈举行,茶会仪式空间中没有了圣僧像,其仪式更为日常生活化,三是请客之间在谢茶之际有了言语答对,使众中特为茶会增多了一层僧众之间的交流,使丛林茶礼凭添生动之气。

除了腊次煎点、众中特为煎点之外,丛林中还有一些日常茶礼,随事而设,如:

1.巡堂茶

如遇公界上堂早参,众人按班入堂赴参,住持人升座,依次问讯讫,“聆住持人下座,大众普同问讯,首座已下巡堂。大众立定,住持人入堂,次知事巡堂。如山门有茶,就位而坐,知事在门外。茶罢,住持人起,打下堂钟。如不点茶,知事巡堂出,祗候住持人,问讯而退”。

2.巡寮茶

住持人旦望巡寮,结夏、解夏巡寮,或不时巡寮。先在堂上挂巡寮牌。“寮中寮主、首座设坐位、香花,或茶或汤,祗候住持人近,鸣版集众,于寮外次第向寮门排立问讯,参随住持人入寮。寮主烧香罢,大众问讯,或茶或汤。住持人说事讫,临起,寮主近前展坐具陈谢。如不受礼,大众问讯,相送出寮。(如非解结,旦望巡寮,即不须相送巡寮。)”

3.浴茶

《禅苑清规》卷四《浴主》条下,并未明言有“浴茶”,然言设浴之日,浴主需要于“斋前,挂开浴或淋汗或净发牌,铺设诸圣浴位及净巾、香花、灯烛等,并众僧风药、茶器”,表明设浴之日亦需设茶。而在卷一《挂搭》条下,言新到僧入寺,“如浴主有煎点,即看浴主”,说的是如果浴主设浴、煎点,则应前去看浴主、沐浴并赴其茶汤。

4.病起茶汤

“住持人病起,升堂陈谢……巡堂礼圣僧、大众,次入方丈,点大座茶。”

“众中兄弟……病起参堂,先到堂司相看,然后上方丈人事,次第诣知事、诸头首寮,问讯堂头已下诸头首,随意茶汤,不须特为。”

5.客位茶汤

“如寻常人客,只就客位茶汤。”

6.官客茶汤

接待寺院所在本州岛太守、本路监司、本县知县等官员的茶汤礼。“官员、檀越、尊宿、僧官及诸方名德之人入院相看,先令行者告报堂头,然后知客引上,并照管人客,安下去处。”接待时:

侍者烧香讫,住持人起云:“欲献粗茶(或粗汤),取某官指挥。”如其允许,方可点茶。如蒙叹赏,住持人但云:“粗茶聊以表专,不合轻触。”

诸官入院,茶汤饮食,并当一等迎待。若非借问佛法,不得特地祇对(檀越施主)。或官客相看,只一次烧香,侍者唯问讯住持而已。礼须一茶一汤,若住持人索唤别点茶汤,更不烧香。(如檀越入寺,亦一茶一汤,不须烧香。)

7.其他日常茶礼

看藏经时,藏主要为僧众“准备茶汤”。

请立僧,“次日,堂头、库下特为煎点”。

请尊宿,专使携带文书中有“院门茶榜”一项,当有煎点之礼。

尊宿受疏之后,专使特为新住持人,“先呈茶榜,次日置食点茶”。

僧人迁化后,“诵戒煎汤,唱衣点茶。”《塔前十念》中有词云:“茶倾三奠,香爇一炉,用荐云程,和南圣众。”

尊宿迁化,外人来吊慰后,要“与丧主茶汤”。

可以看到,以上种种随事而设的茶礼,涉及丛林居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既是丛林茶礼无处不在的具体体现,也是丛林茶礼的坚实基础。

三、小结

“丛林以茶汤为盛礼”,《禅苑清规》共78条目中有超过60%以上的48条目涉及茶汤礼,其中兼及茶、汤的有39条,单独言茶的7条,单独言汤的2条,足见茶汤之礼在丛林生活中的隆盛。其茶礼,从受戒出家,到上堂、念诵、小参,直至冬夏四节茶礼,诸节斋会,日常生活,直至迁化,无一不有。

在后出的宋元诸清规中,《禅苑清规》中茶礼的内容被不断地重复和细化。如南宋佚名《入众须知》将“茶榜式”、“夏前特为新到茶单状式”、“首座夏前请新到茶状式”、“茶汤榜式”、“首座请茶状式”等茶汤榜状的书仪形式具体开列。金华惟勉《丛林校定清规总要》更是详细绘制了“四节住持特为首座大众僧堂茶图”、“四节知事特为首座大众僧堂茶汤之图”、“四节前堂特为后堂大众僧堂茶图”、“诸山法眷特为住持煎点寝堂庙坐之图”、“诸山特为住持煎点寝堂分手坐位之图”、“特为新旧两班茶汤管待之图”、“夏前住持特为新挂搭茶六出坐位之图”、“夏前知事头首特为新挂搭茶八出之图”八幅茶图,同时还开列了“知事请新住持特为茶汤状式”、“住持请新首座特为茶牓式”、“四节茶汤牓状式”、“夏前请新挂搭特为茶单式”、“头首点众寮江湖茶请目式”多种茶汤榜状单目式。直到元东林弌咸《禅林备用清规》、德辉《敕修百丈清规》,其中相关茶礼的内容又各有继承和创新。它们与《禅苑清规》一起,为研究佛教茶礼,提供了最为详实的历史资料。

丛林茶礼程序礼仪,对于佛教的意义,与世俗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而因为现存所有丛林茶礼都是从《禅苑清规》开始的,相应的研究,也当自其始。

同类推荐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 中华谚语(第四卷)

    中华谚语(第四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 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热门推荐
  • 器王丹尊

    器王丹尊

    你以为我实力很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以为我性格懦弱,那么你更加错的离谱。我就要改变你们的看法,争霸所有人,将所谓的天才踩在脚下,让你们顶礼膜拜。
  • 重生绝不纨绔

    重生绝不纨绔

    前世他是沪海第一纨绔,只会吃喝玩乐,除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好事没干过一件。家道中落,心爱的人受伤才想起要承担责任,可是事与愿违,昔日的好友却让他走上了黄泉路,临死时许下来世再也不当纨绔的誓言。可能是上天听到了他的祈求,不过重生后的他身份更加高贵,身边美女如云他能否把持的住,他的公司,他的势力会如愿以偿的发现起来吗?前世的大仇能否得报?昔日的爱人还会接受他吗?
  • 神王阴女

    神王阴女

    独孤瞳,原神王之女,却因为体内杀气被天界杀死,凶兽牺牲修为替她重铸身体,却拥有了第二世,第三世时两魄归来,她重生,绝世美貌惊天下,美男绕着她转,各地都争相讨好,可是她,眼中永远只有那个四界的王。俩人携手,共创辉煌!
  • 我爱你直到生命终结

    我爱你直到生命终结

    内容简介:第一次,他约他:我等你,他却没来。第二次,他再次约他:我会等你,他始终没来。第三次,这次是他约他:你来,我不走。第四次,你不来,我不走。前两次他约他,而他始终没来。第三次换做他约他,他来了,但是要约他的他始终没有出现。这次他是否会依照他的邀约而去见他?这是一部同人小说,我第一次尝试写作同人小说,希望你们会喜欢。
  • 倾世莲花

    倾世莲花

    三部曲之第一部:《遇狐》身在异地,夫君已亡,她怀有身孕却身无分文。前路何去何从?她想先打掉孩子再结束自己的性命,一家三口再黄泉路上也可以做个伴。令她没想到的是,他出现了!他改变了她,也改变了她与孩子的命运……
  • 总裁夺爱:前妻别逃

    总裁夺爱:前妻别逃

    沈冰冰和相恋六年的男友分手,脑袋一热,嫁给了认识三个月的男人程少轩,却在三个月后,扔下离婚协议逃出家门。经年之后。。。。。。程少轩捏住她的下巴:“离婚协议我没有签字,你想重婚吗?”沈冰冰打落他的手,抱起一边的奶娃娃:“我已经和别的男人生了孩子,你死心吧。”旁边的奶娃嘴角挂着口水,两眼含笑,双手伸向他,小嘴一张:“爸爸,抱抱。”“。。。。。。”沈冰冰顿时石化。
  • 无限升级空间

    无限升级空间

    一个拥有进化能力的神奇仙壶,让一个平凡少年拥有了超人的修炼能力……。仙壶法阵空间,灵物进化万千。漫漫修行之旅,无限飘渺修仙。
  • 老子是狐仙

    老子是狐仙

    爷轮回了,只是……“宠物狐狸!!!狐狸,我们认识吗?”“魂淡,别叫爷狐狸,爷是狐仙!”但是没人理我因为我不会说话,虽然我能听懂!“呃,狐狸,你是雌的呢,有做绝育手术么?”“马拉个蛋!”一万只草泥马从我胸口奔腾而过,爷欲哭无泪啊!!!
  • 领导艺术36计

    领导艺术36计

    毫无疑问,没有人希望自己在失败和平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也没有人不渴望自己能在一方舞台上纵横驰骋,成就一番或大或小的事业。但是现实生活却是这样的: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而有的人却一生平庸!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人生的不同呢?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是家庭背景吗?有的人因出身显贵而平步青云,有的人虽出身低贱也步步高升,可见家庭背景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实力吗?有的人从大富起步而成为巨富,有的人白手起家而成为巨富,可见经济实力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才华学问吗?有的人学富五车而功成名就,有的人识字不多而功成名就,可见才华学问也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勤奋努力吗?
  • 列王纷争

    列王纷争

    一个死了一百多年人的重生,披着西幻的无聊的书,各种历史人物的人名乱入,只是人名乱入……